重视阅读训练提高学生修养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qr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搞好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受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一、注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中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然后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质疑,得以深化理解。教师要鼓励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一定要体现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二、注重鼓励学生与教材平等“对话”
  语文课是要听到朗朗的读书声的,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要善读书。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好“语文”。在语文文本阅读中,应注意以下对话:1.与文本对话: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等等;2.与作者对话: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等等;3.与编者对话:如,为什么将这一篇课文组织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研讨与练习”与“读一读,写一写”有什么区别,编者的意图是什么,等等。
  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习惯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同时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体现。好习惯能造就人,学习语言的好习惯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应注重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首先,教师可推荐初中名著阅读篇目,还可推荐四大名著阅读,引志学生长期坚持报纸杂志的阅读;其次,找一些优秀的范文佳作给学生赏析,并组织学生进行仿写,借用他人成功的写作手法,写学生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心情体会;最后,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学生阅读教材、课外书更是离不开工具书。
  四、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宽视野
  1.指导学生学会制订阅读计划。广泛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报纸、杂志也要按计划阅读,写好读后感。这样,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增厚学生的文化底蕴。争取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同时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2.拓宽阅读面。教师要向学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重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在七年级学生学完《再塑生命》之后,可推荐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九年级学完《孤独之旅》之后,可推荐学生读曹文轩《草房子》;而学完《热爱生命》之后,可推荐学生阅读《荒野的呼唤》;等等。
  3.制作阅读卡。要求学生把在平时教学的文章中或在课外阅读时遇到的精彩片断、妙词佳句、成语格言、名人名言等,及时摘抄,分类进行整理,并写上简要的内容介绍和感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广泛的阅读,丰富的积累,是作文的基础。所以,在平时就应该指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种读物的广泛阅读,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究竟是什么呢?课标如此解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张庆老师说: “既是为了掌握语文这么一种交际工具,又是为了吸收精神方面的营养,打下人生的底色。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课程的‘原点’,便是‘语文’要以人为本,要促进儿童的发展。”  北京市特级教师李明新执教的《趵突泉》就很好地诠释了何谓语文,语文课当如此,正如李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所说:“让情感与认知共同生成,这应当是语文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学生的家长外出打工、做生意等,他们无暇顾及自己的子女,这就出现了大量的“留守”青少年儿童,从而带来一系列的教育问题。这些学生由于家庭不和睦、父母离异、缺少父母的关爱等,带来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他们的年龄在12岁到16岁之间,有的自制力差,好奇心强,模仿力强,稍有不慎,就会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这些学生先由犯“小错”开始:旷课、抽烟、喝酒、赌钱、夜不归寝等,到
期刊
学生因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及所受教育不同,其认知结构、学习需要、兴趣方式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然而,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搞“一刀切”,必然会造成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实施分层教学很有必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些有益的尝试,现将自己的认识和做法作简要总结。  首先,教学设计要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设计是实施
期刊
一、重视积累知识  1.基础知识方面:重视字音、字形、词语含义、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的积累。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一单元中鲁迅的《风筝》一文时,教师不妨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搜集整理资料以便更充分地了解作家以及作品的相关内容,对资料进行整合梳理,让学生记录在课堂笔记上,印在脑子里,今后再学习有关鲁迅的文章时,只要再进行简单的回忆复习浏览就可以了。  2.文体知识方面: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该有最基
期刊
一、阅读朗诵,品味感悟,加深理解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训练与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其中,朗读是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过眼、脑、口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将无声、静止的语言变为有声、灵动的语言。尤其是有效朗读与文字语言、思想情感紧密相连,需要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激活已有的经验与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这就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文章的
期刊
写作能力主要是在写成一篇篇文章的实践中逐步提高的。写成一篇文章,修改是最后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提高作文质量和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但是.不少学生不重视修改习作,他们认为写作文是自己的事情,改作文是老师的事情,至于老师改了些什么,他并没有多想,对于批改过的作文只是看一看批语.全然没有注意老师精心修改之处.更没有想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改。也有的学生懂得修改的重要,但是却不会修改,看看自己写
期刊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呼唤学生主体情感的挥发,要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与文章对话。我们所学的课本上的许多文学作品,无一不是作家情感的结晶。蕴蓄着他们丰盈的思想与情致。“荷塘月色”的静美淡雅:“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儿女情长;“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情怀;“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亡国之痛;“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气慨……,作品中那些“意义和情味”同作者的旨趣相同
期刊
语文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可谓没有穷尽,语文教学方法也是各式各样,没有定式。但许多教师都有一个共识:教语文太难。怎样才能教好语文呢?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归根到底,语文教学必须反璞归真,做到以下“五简”,就会“简简单单”。  一、简明的目标  目标是一切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有明晰的学习目标作引导,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作出正确的评价和调整。作为语文教师,确定教
期刊
心理学认为,激励就是因外界事物的激发鼓励而使人产生指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它驱使人为实现一定的目标积极活动,表现出高效的行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取决于对人的激励是否高效。  一、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就要抑制自我中心意识。只有在民主的氛围当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才会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进而才有创新潜能的迸发。1.要淡化书本权威和教师权威。教师
期刊
传统的语文教学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甚至把他们看成知识的容器,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语文教学中的兴趣教育策略,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展开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提高自我意识,增强内驱力和自信心,获得成功的机会。  一、增强成功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增强成功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