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一起克服,发生冲突时自己协商解决。”而结构游戏,作为幼儿喜欢的一种游戏,不仅能在游戏中让幼儿身心得到发展,而且还能让幼儿在自主的协商交流中增强合作意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游戏的群体性愈加明显。尤其进入大班以后,幼儿的建构游戏有了更明确的目的与计划,也喜欢相互合作,但是在合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互不干涉或是矛盾不断的现象,如何通过建构中的协商交流来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呢?我们也在实践中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与反思。
案例描述与分析
在一次参观完小学后,大一班的幼儿准备在建构区搭建“我心目中的小学”。他们通过各自设计建构图纸、协商选择设计方案、自主分配任务后,终于开始了他们的建构。但在建构过程中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他们会如何解决呢?
问题一:长板不够了怎么办?
建构中,成成和熙熙负责建构大型的教学楼,多多负责建构图书馆,乐乐建构体育场大门。而乐乐在搭建体育场的时候发现长板积木不够了,于是他就到筐里去翻找。这时搭建教学楼的成成和熙熙发现他们要盖在顶上的长板也不够了,于是成成说道:“长板不够了怎么办呀?”一边的多多接话了:“我觉得教学楼应该多一些长板,因为它比较大。大门和操场可以用短板接起来。”这时乐乐也说:“要不咱们去隔壁班借点吧。”于是三名幼儿兴高采烈地去大二班借来了一捆长板。
分析:在建构过程中,出现第一个问题时,幼儿合作中的“协商”行为体现出:
1.结合生活经验商量长短板的分配,并达成意见一致
当两位幼儿出现都需要长板的情况时,多多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教学楼应该多一些长板,因为它比较大,大门和操场可以用短板接起来。”其他三位幼儿都表示了认同,搭建操场的乐乐为此找来了一些短板进行拼接。
2.寻找合适策略,借助和利用周边资源
在长板还是不够的情况下,机灵的乐乐想到了到隔壁班去借积木,充分利用了周边的资源,使第一个问题迎刃而解。
问题二:哎呀,教学楼倒塌了!
成成和熙熙在建造教学楼的时候,已经建到第二层了,可是教学楼突然向一侧倾斜下来。“哎呀,教学楼倒塌了!”熙熙着急地说:“怎么回事?教学楼为什么会倒塌呀?”听到他们的叫声,乐乐和多多也围了过来,乐乐说:“可能是下面的板太薄了吧?”多多说:“也有可能是下面的木板没有架牢?”成成点了点头说:“有可能,好吧!我们两个再试试。”于是他把倒塌的木板收起来,和熙熙一边商量一边进行了重新搭建,这次终于成功了。
分析:建构出现了第二个问题,幼儿合作中的“协商”行为体现出:
1.在同伴出现问题时,一起寻找问题根源
当同伴出现问题时,另外两名幼儿也热心地帮忙,一起参与寻找问题的根源,“可能是下面的板太薄了吧?”“也有可能是下面的木板没有架牢?”并积极献计献策。
2.虚心听取同伴建议,重新开始建构
当同伴为他们提出建议时,成成和熙熙能认真听取,并对自己的建构进行了调整,对于第一层的建构更加仔细,摆放也更加整齐,终于使建构获得了成功。
问题三:“操场上有什么?”
在建构操场的过程中,乐乐不停地摆弄着积木,似乎遇到了困难,他不知道操场上有什么?于是他抬头询问小伙伴:“你们知道操场上都有些什么吗?”小伙伴们七嘴八舌地给他各种建议,“有跑道”“有篮球架”……熙熙还说:“我们小学部的操场还有网球场呢。”“对了对了,我也想起来了,还有升旗台呢!”乐乐开心地说道。于是他开始找寻合适的积木进行建构,这次建构明显动作迅速多了。乐乐搭好升旗台后,跑到美工区取了一张红纸,并把它贴到了旗杆上当作红旗。
分析:乐乐在建构操场的过程中,出现了第三个问题,幼儿合作中的“协商”行为体现出:
1.不会建构时,主动寻求同伴的帮助,得到大家的支持
乐乐对于操场的生活经验比较欠缺,概念比较模糊,不知道小学的操场上都有些什么,于是他主动询问其他幼儿,想借助同伴的经验来完成自己的建构任务。他的求助得到了小伙伴们的支持,大家纷纷献计献策。
2.通过同伴提示唤起原有经验,寻找适宜材料完成任务
当同伴们提出各種操场上的器械和场地时,乐乐突然回忆起来,小学还有一个特别醒目的升旗台。于是他按照同伴给予的建议丰富了体育场的设施,并搭建了一个高高的升旗台,还去美工区拿来了红纸当作旗子,使建构更加的完美。
案例反思
在建构游戏中,教师充分放手,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自主交流合作空间,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幼儿,那么幼儿的协商交流对他们之间的合作行为有哪些意义呢?
1.在协商中主动分工合作
从确定”搭建小学“的主题后,幼儿开始讨论协商小学里的设施有些什么?(有教学楼、图书馆、操场、大门等等。)然后大家合理分配搭建的场地和人员,主动分工、合作搭建。幼儿之间提问、倾听和采纳建议的过程正是他们相互协商中达成的共识。
2.在协商中一起解决问题
案例中,当幼儿遇到矛盾时大家一起协商解决,如材料不够时互相谦让,确定合理使用的方法;当同伴遇到困难时主动出谋划策,协商解决;当自己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帮助,与同伴一起商量等等,最后才能使得他们的建构主题顺利完成。
3.在协商中稳定合作行为
当幼儿间的协商成功后往往会给幼儿带来愉快的体验,产生合作的需要与积极的态度情绪。案例中当幼儿协商完成“我的小学”计划,协商出现既有一定分工又一起完成共同目标的搭建行为,协商中解决一个个问题和困难时,他们的内心无比的开心与喜悦,在互相协商中也让幼儿的合作行为更加的稳定与自觉。
总之,幼儿在以结构游戏为载体的合作学习中,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尊重。而且,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同伴之间的协商合作获取信息,逐步使学习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让幼儿在自主的协商交流中增强合作意识,感受合作的快乐!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游戏的群体性愈加明显。尤其进入大班以后,幼儿的建构游戏有了更明确的目的与计划,也喜欢相互合作,但是在合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互不干涉或是矛盾不断的现象,如何通过建构中的协商交流来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呢?我们也在实践中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与反思。
案例描述与分析
在一次参观完小学后,大一班的幼儿准备在建构区搭建“我心目中的小学”。他们通过各自设计建构图纸、协商选择设计方案、自主分配任务后,终于开始了他们的建构。但在建构过程中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他们会如何解决呢?
问题一:长板不够了怎么办?
建构中,成成和熙熙负责建构大型的教学楼,多多负责建构图书馆,乐乐建构体育场大门。而乐乐在搭建体育场的时候发现长板积木不够了,于是他就到筐里去翻找。这时搭建教学楼的成成和熙熙发现他们要盖在顶上的长板也不够了,于是成成说道:“长板不够了怎么办呀?”一边的多多接话了:“我觉得教学楼应该多一些长板,因为它比较大。大门和操场可以用短板接起来。”这时乐乐也说:“要不咱们去隔壁班借点吧。”于是三名幼儿兴高采烈地去大二班借来了一捆长板。
分析:在建构过程中,出现第一个问题时,幼儿合作中的“协商”行为体现出:
1.结合生活经验商量长短板的分配,并达成意见一致
当两位幼儿出现都需要长板的情况时,多多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教学楼应该多一些长板,因为它比较大,大门和操场可以用短板接起来。”其他三位幼儿都表示了认同,搭建操场的乐乐为此找来了一些短板进行拼接。
2.寻找合适策略,借助和利用周边资源
在长板还是不够的情况下,机灵的乐乐想到了到隔壁班去借积木,充分利用了周边的资源,使第一个问题迎刃而解。
问题二:哎呀,教学楼倒塌了!
成成和熙熙在建造教学楼的时候,已经建到第二层了,可是教学楼突然向一侧倾斜下来。“哎呀,教学楼倒塌了!”熙熙着急地说:“怎么回事?教学楼为什么会倒塌呀?”听到他们的叫声,乐乐和多多也围了过来,乐乐说:“可能是下面的板太薄了吧?”多多说:“也有可能是下面的木板没有架牢?”成成点了点头说:“有可能,好吧!我们两个再试试。”于是他把倒塌的木板收起来,和熙熙一边商量一边进行了重新搭建,这次终于成功了。
分析:建构出现了第二个问题,幼儿合作中的“协商”行为体现出:
1.在同伴出现问题时,一起寻找问题根源
当同伴出现问题时,另外两名幼儿也热心地帮忙,一起参与寻找问题的根源,“可能是下面的板太薄了吧?”“也有可能是下面的木板没有架牢?”并积极献计献策。
2.虚心听取同伴建议,重新开始建构
当同伴为他们提出建议时,成成和熙熙能认真听取,并对自己的建构进行了调整,对于第一层的建构更加仔细,摆放也更加整齐,终于使建构获得了成功。
问题三:“操场上有什么?”
在建构操场的过程中,乐乐不停地摆弄着积木,似乎遇到了困难,他不知道操场上有什么?于是他抬头询问小伙伴:“你们知道操场上都有些什么吗?”小伙伴们七嘴八舌地给他各种建议,“有跑道”“有篮球架”……熙熙还说:“我们小学部的操场还有网球场呢。”“对了对了,我也想起来了,还有升旗台呢!”乐乐开心地说道。于是他开始找寻合适的积木进行建构,这次建构明显动作迅速多了。乐乐搭好升旗台后,跑到美工区取了一张红纸,并把它贴到了旗杆上当作红旗。
分析:乐乐在建构操场的过程中,出现了第三个问题,幼儿合作中的“协商”行为体现出:
1.不会建构时,主动寻求同伴的帮助,得到大家的支持
乐乐对于操场的生活经验比较欠缺,概念比较模糊,不知道小学的操场上都有些什么,于是他主动询问其他幼儿,想借助同伴的经验来完成自己的建构任务。他的求助得到了小伙伴们的支持,大家纷纷献计献策。
2.通过同伴提示唤起原有经验,寻找适宜材料完成任务
当同伴们提出各種操场上的器械和场地时,乐乐突然回忆起来,小学还有一个特别醒目的升旗台。于是他按照同伴给予的建议丰富了体育场的设施,并搭建了一个高高的升旗台,还去美工区拿来了红纸当作旗子,使建构更加的完美。
案例反思
在建构游戏中,教师充分放手,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自主交流合作空间,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幼儿,那么幼儿的协商交流对他们之间的合作行为有哪些意义呢?
1.在协商中主动分工合作
从确定”搭建小学“的主题后,幼儿开始讨论协商小学里的设施有些什么?(有教学楼、图书馆、操场、大门等等。)然后大家合理分配搭建的场地和人员,主动分工、合作搭建。幼儿之间提问、倾听和采纳建议的过程正是他们相互协商中达成的共识。
2.在协商中一起解决问题
案例中,当幼儿遇到矛盾时大家一起协商解决,如材料不够时互相谦让,确定合理使用的方法;当同伴遇到困难时主动出谋划策,协商解决;当自己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帮助,与同伴一起商量等等,最后才能使得他们的建构主题顺利完成。
3.在协商中稳定合作行为
当幼儿间的协商成功后往往会给幼儿带来愉快的体验,产生合作的需要与积极的态度情绪。案例中当幼儿协商完成“我的小学”计划,协商出现既有一定分工又一起完成共同目标的搭建行为,协商中解决一个个问题和困难时,他们的内心无比的开心与喜悦,在互相协商中也让幼儿的合作行为更加的稳定与自觉。
总之,幼儿在以结构游戏为载体的合作学习中,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尊重。而且,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同伴之间的协商合作获取信息,逐步使学习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让幼儿在自主的协商交流中增强合作意识,感受合作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