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5-0005-02
“国家有史、地方有志。”“中国人自古重视历史研究,历来强调以史为鉴,我们的前人留下了浩繁的历史典籍。”近年来,中国以大规模、多投入、全方位推动中华典籍英译事业,通过“大中华文库”“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经典中国对外出版工程”等项目,诸如诸子百家一类的国学经典已被成功介译推向世界,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精神观念、社会文明,但以基础原理由浅入深地概论中国传统文化的译著较为少见,而有关中國传统音乐文化知识体系的元典著述的对外译介更是阙如。2019年3月,在伦敦奥林匹亚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图书展览盛会——第48届伦敦国际书展中,由英国新经典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音乐史学著作ResearchoverviewofChineseancientmusichistory(《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备览》英文版)正式与中外学友见面了,可喜可贺。《ResearchoverviewofChineseancientmusichistory》是在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徐元勇教授的著作《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备览》的基础上,精炼出中国音乐史研究的必备词条,经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英国新经典出版社外译专家团队翻译成英语,由英国新经典出版社以纸质形式出版,成为一部成功向世界展示中国音乐元典的史学理论著作。
一、构建中国音乐史学理论体系
中国音乐史学的基本知识内涵包括哲学知识、音乐学知识、文献知识、历史知识、语言知识、中国文化知识等,这些知识内涵构成了中国音乐史学理论体系。学界对中国音乐史学原理的研究稍显不足,系统构建中国音乐史学理论体系、梳理中国音乐史学基础知识、研究中国音乐史的手段与方法的成果并不多见。《ResearchoverviewofChineseancientmusichistory》是一本介绍中国音乐史学理论与方法、凸显中国音乐史学基础知识体系的研究成果。该书以条目的形式布局研究了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基本知识,构建了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方法与手段的路径。著者提出中国音乐史与中国音乐史学是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关系,是史实和撰述史实的关系,并立足于历史学学科背景,依据中国古代音乐史“无声性”的特点强调文献史料的重要性,认为熟悉、掌握、解读文献是学习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最为重要的方法和手段。此外,著者在著书过程中尤为注重中国音乐史学的交叉性学科特点,从历史学中汲取中国音乐史研究手段与方法的同时突出其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ResearchoverviewofChineseancientmusichistory》既有丰富的文献学知识举要,又有翔实的基础性音乐史料存在情况描述,更有作为音乐史学研究者必备的音乐词条详解,奠定了中国古代音乐史料分类方法。
二、甄选音乐词条进行解读
《ResearchoverviewofChineseancientmusichistory》根据中国古代音乐史料的存在情况,从“EssentialknowledgeofAncientMusicLiterature(古代音乐文献知识举要)”“EssentialHistoricalMaterialsofAncientMusic(古代音乐史料举要)”“TextualResearchonAncientmusicians(古代音乐家考释)”“TextualResearchonAncientmusicialInstrumemts(古代乐器考释)”“TextualResearchontheInstitutions,Officialposts、PlacesandTypesofAncientMusic(古代音乐机构、官职、场所及种类考释)”“Notation、ScoreandWorksofAncientMusic(古代记谱法、乐谱及作品举要)”“TextualResearchonCommonMusicalVocabularyinAncientChina(古代常见音乐词汇考释)”七个方面,在中文版《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备览》630个词条的基础上精选出372个词条,尽可能地把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乐人、乐事、乐品、乐书、乐器等基本知识以条目形式进行考证、解读。每个词条的解释基本由含义解释、词汇出处、音乐文化内涵三部分组成,使得大多数外国学习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方便快捷地进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路径之中,掌握中国音乐史学研究方法,触碰到史学文化内核。
三、“原汁原味”阐释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我们知道,例如“教坊”“黄钟”这一类中国固有的音乐词条,难以直接找出与之对应的英文词条让外国读者仅从名称就能够读懂其中包含的音乐文化内涵。因此,为了使该书更加符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译者直接采用了音译的方法,将“教坊”、“黄钟”按照其本身的汉语读音直译为“JiaoFang”“HuangZhong”,再详解词条内涵。此外,译者秉持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于每一词条所引用的史料,皆以原典文献为准并反复斟酌翻译方式,力求准确地考释每个词条的肇始来源、语义变迁,使西方读者“原汁原味”深入理解这些核心词条在中国音乐史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意义,了解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历史根脉来自何处。例如“正史”一词,译者没有仅仅解释其基本含义,而是追根溯源地从“正史”的出处说起。该词首次出现于《隋书·经籍志》“今依其世代,聚而编之,以备正史”。译者先采用语内翻译的方法,用现代汉语完整、准确地理解《经籍志》中的这段原文,古汉语原文将古文译成白话文,再采用语际翻译的方法,即用现代英语完整、准确地表达古汉语“thehistoryhasbeencollectedandrecordedbasedontheorderoftheofficialhistory”,更为重要的是,正史“乐志”中的音乐史料及非“乐志”中存见的音乐史料,词条均予以详细阐释。
《ResearchoverviewofChineseancientmusichistory》经译者的精心诠释,更加便于西方读者接受和理解,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华音乐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即使是在中国音乐史学界这样的史学理论成果也鲜见。我们不禁要问,近代以降,中国音乐史学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何以独缺这样一本基础性的研究成果?因为史学界“不屑”于从音乐史学的角度做一些基本的文史知识梳理。试问哪有史学研究者不知何为“艺文志”“十三经”“政书”“类书”?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中国音乐史学学科没有系统化、体系化的知识结构,故而中国音乐史学人才培养上呈现自发式、自修式的培养模式,而缺乏科学、系统的课程设置。譬如,我们很少接受历史文化、文献学、语言学知识的系统训练。我们对于哲学、文学等知识也只是知其基本问题,没有得到系统学习,更没有学习过如何把这些知识运用于音乐史学的学习与研究之中。因此,音乐史学界眼中“不屑”的知识体系便成为了“深奥”的学问。而《ResearchoverviewofChineseancientmusichistory》将这门“深奥”的学问简单化,给世界音乐学界提供了中国音乐文化大餐,为中国音乐史学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提升中国音乐文化的世界影响强大的“历史底蕴”。
(责任编辑:刘露心)
“国家有史、地方有志。”“中国人自古重视历史研究,历来强调以史为鉴,我们的前人留下了浩繁的历史典籍。”近年来,中国以大规模、多投入、全方位推动中华典籍英译事业,通过“大中华文库”“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经典中国对外出版工程”等项目,诸如诸子百家一类的国学经典已被成功介译推向世界,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精神观念、社会文明,但以基础原理由浅入深地概论中国传统文化的译著较为少见,而有关中國传统音乐文化知识体系的元典著述的对外译介更是阙如。2019年3月,在伦敦奥林匹亚展览中心举办的全球图书展览盛会——第48届伦敦国际书展中,由英国新经典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音乐史学著作ResearchoverviewofChineseancientmusichistory(《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备览》英文版)正式与中外学友见面了,可喜可贺。《ResearchoverviewofChineseancientmusichistory》是在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徐元勇教授的著作《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备览》的基础上,精炼出中国音乐史研究的必备词条,经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英国新经典出版社外译专家团队翻译成英语,由英国新经典出版社以纸质形式出版,成为一部成功向世界展示中国音乐元典的史学理论著作。
一、构建中国音乐史学理论体系
中国音乐史学的基本知识内涵包括哲学知识、音乐学知识、文献知识、历史知识、语言知识、中国文化知识等,这些知识内涵构成了中国音乐史学理论体系。学界对中国音乐史学原理的研究稍显不足,系统构建中国音乐史学理论体系、梳理中国音乐史学基础知识、研究中国音乐史的手段与方法的成果并不多见。《ResearchoverviewofChineseancientmusichistory》是一本介绍中国音乐史学理论与方法、凸显中国音乐史学基础知识体系的研究成果。该书以条目的形式布局研究了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基本知识,构建了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方法与手段的路径。著者提出中国音乐史与中国音乐史学是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关系,是史实和撰述史实的关系,并立足于历史学学科背景,依据中国古代音乐史“无声性”的特点强调文献史料的重要性,认为熟悉、掌握、解读文献是学习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最为重要的方法和手段。此外,著者在著书过程中尤为注重中国音乐史学的交叉性学科特点,从历史学中汲取中国音乐史研究手段与方法的同时突出其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ResearchoverviewofChineseancientmusichistory》既有丰富的文献学知识举要,又有翔实的基础性音乐史料存在情况描述,更有作为音乐史学研究者必备的音乐词条详解,奠定了中国古代音乐史料分类方法。
二、甄选音乐词条进行解读
《ResearchoverviewofChineseancientmusichistory》根据中国古代音乐史料的存在情况,从“EssentialknowledgeofAncientMusicLiterature(古代音乐文献知识举要)”“EssentialHistoricalMaterialsofAncientMusic(古代音乐史料举要)”“TextualResearchonAncientmusicians(古代音乐家考释)”“TextualResearchonAncientmusicialInstrumemts(古代乐器考释)”“TextualResearchontheInstitutions,Officialposts、PlacesandTypesofAncientMusic(古代音乐机构、官职、场所及种类考释)”“Notation、ScoreandWorksofAncientMusic(古代记谱法、乐谱及作品举要)”“TextualResearchonCommonMusicalVocabularyinAncientChina(古代常见音乐词汇考释)”七个方面,在中文版《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备览》630个词条的基础上精选出372个词条,尽可能地把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乐人、乐事、乐品、乐书、乐器等基本知识以条目形式进行考证、解读。每个词条的解释基本由含义解释、词汇出处、音乐文化内涵三部分组成,使得大多数外国学习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方便快捷地进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路径之中,掌握中国音乐史学研究方法,触碰到史学文化内核。
三、“原汁原味”阐释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我们知道,例如“教坊”“黄钟”这一类中国固有的音乐词条,难以直接找出与之对应的英文词条让外国读者仅从名称就能够读懂其中包含的音乐文化内涵。因此,为了使该书更加符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译者直接采用了音译的方法,将“教坊”、“黄钟”按照其本身的汉语读音直译为“JiaoFang”“HuangZhong”,再详解词条内涵。此外,译者秉持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于每一词条所引用的史料,皆以原典文献为准并反复斟酌翻译方式,力求准确地考释每个词条的肇始来源、语义变迁,使西方读者“原汁原味”深入理解这些核心词条在中国音乐史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意义,了解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历史根脉来自何处。例如“正史”一词,译者没有仅仅解释其基本含义,而是追根溯源地从“正史”的出处说起。该词首次出现于《隋书·经籍志》“今依其世代,聚而编之,以备正史”。译者先采用语内翻译的方法,用现代汉语完整、准确地理解《经籍志》中的这段原文,古汉语原文将古文译成白话文,再采用语际翻译的方法,即用现代英语完整、准确地表达古汉语“thehistoryhasbeencollectedandrecordedbasedontheorderoftheofficialhistory”,更为重要的是,正史“乐志”中的音乐史料及非“乐志”中存见的音乐史料,词条均予以详细阐释。
《ResearchoverviewofChineseancientmusichistory》经译者的精心诠释,更加便于西方读者接受和理解,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华音乐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即使是在中国音乐史学界这样的史学理论成果也鲜见。我们不禁要问,近代以降,中国音乐史学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何以独缺这样一本基础性的研究成果?因为史学界“不屑”于从音乐史学的角度做一些基本的文史知识梳理。试问哪有史学研究者不知何为“艺文志”“十三经”“政书”“类书”?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中国音乐史学学科没有系统化、体系化的知识结构,故而中国音乐史学人才培养上呈现自发式、自修式的培养模式,而缺乏科学、系统的课程设置。譬如,我们很少接受历史文化、文献学、语言学知识的系统训练。我们对于哲学、文学等知识也只是知其基本问题,没有得到系统学习,更没有学习过如何把这些知识运用于音乐史学的学习与研究之中。因此,音乐史学界眼中“不屑”的知识体系便成为了“深奥”的学问。而《ResearchoverviewofChineseancientmusichistory》将这门“深奥”的学问简单化,给世界音乐学界提供了中国音乐文化大餐,为中国音乐史学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提升中国音乐文化的世界影响强大的“历史底蕴”。
(责任编辑:刘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