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生成性主题活动:奇妙的昆虫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t_chengdu_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主题活动生成
  夏天到了,幼儿园的凌霄花架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小昆虫。一天户外活动的时候,一个孩子突然跑过来,拉着我的手说:“赵老师,你快来看看凌霄花上面是什么!”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只小瓢虫,便把它拿在手里给孩子们观看。孩子们顿时围了上来:“让我也看看瓢虫!让我也看看!”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兴趣需要,更好地促进其发展,我们生成了此次主题活动。
  二、主题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感知昆虫的多样性,知道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昆虫。
  2.认识部分常见的昆虫,初步了解常见昆虫的习性,认识昆虫标本。
  3.尝试用科学的方法搜集资料,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结果。
  4.对大自然感兴趣,愿意大胆表述自己观察的结果。
  5.能运用艺术形式大胆地进行表达表现,增强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
  三、主题活动预想网络图
  四、主题活动生成网络图
  五、精选主题活动方案
  活动一:可爱的小昆虫
  活动目标:
  1.对昆虫感兴趣,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初步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感知昆虫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1.事先组织幼儿到户外寻找、观察、捕捉小昆虫,并把它们养在透气的小瓶里。
  2.昆虫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回忆。
  (1)教师:前几天,小朋友们在院子里看到了许多小昆虫,你们都看到了哪些小昆虫呢?
  (2)幼儿自由交流自己的发现。
  2.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这些昆虫的外形特征。
  (1)幼儿尝试用放大镜观察小瓶中的昆虫,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身边的小伙伴。
  (2)教师出示昆虫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它们共同的外形特征。
  活动延伸:
  户外活动时带领幼儿去院子里继续观察小昆虫。
  活动二:小小科学家
  活动来源:
  在集体活动“可爱的小昆虫”之后,大部分幼儿开始留意起院子里的昆虫了。每到户外活动的时候,他们喜欢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或是在花架下寻找瓢虫,或是围成一圈观察地上的昆虫。于是,我们开展了一次“小小科学家”的活动,请幼儿变身小科学家,向大家介绍昆虫。
  活动目标:
  1.认识部分常见的昆虫,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敢于在同伴面前发言,大胆地陈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部分昆虫的资料。
  2.昆虫的画册。
  活动实录:
  我把“小小科学家”的活动计划告诉幼儿及家长以后,姜梓宇小朋友第一个上台来介绍。他介绍的是蝴蝶。一开始,他还有些羞涩,上台来介绍的时候声音小小的,很快就说完了,小朋友们都没怎么听清,需要我在一旁帮忙。在我的鼓励和支持下,第二天,他又介绍了金龟子。这次他勇敢多了,没让我帮忙。一个人把介绍金龟子的内容大声说给小朋友听,小朋友们都夸他这个“小小科学家”做得特别棒。在姜梓宇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勇敢走上台来介绍自己了解的昆虫,甚至还有小朋友表现得像个专业讲解员。这个“小小科学家”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认识和了解了一些昆虫,还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能够勇敢地走上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知识,锻炼了孩子们的胆量,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活动三 昆虫的本领
  活动目标:
  1.了解昆虫的本领,增强保护益虫的意识。
  2.学习搜集信息、资料。
  3.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昆虫的认识。
  活动准备:
  活动前鼓励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多种途径查阅百科画册,网上查找了解昆虫的本领。
  活动指导:
  1.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谈:昆虫有哪些本领?
  2.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知道更多昆虫的本领?
  3.鼓励幼儿将自己了解到的昆虫的不同本领用图画表现出来。
  活动延伸:
  幼儿观看螳螂捕食的录像,尝试模仿其动作形态。
  活动四:益虫与害虫
  活动目标:
  1.能主动与同伴交流自己喜欢的昆虫。
  2.产生初步的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
  3.乐意参加消灭害虫的行动。
  活动过程:
  1.启发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喜欢的昆虫,喜欢的原因,重点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昆虫的名称、特性和作用。
  2.引导幼儿讨论:哪些昆虫是害虫?人们为什么不喜欢它们?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益虫和消灭害虫?
  3.教师提供各种昆虫的小卡片,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按益虫、害虫进行分类活动,比一比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对。
  4.师生共同讨论商定消灭害虫的方法,开展“消灭害虫大行动”。如打扫班级卫生,帮助保育员老师清理死角,冲洗水沟,打苍蝇,捉蚊子等。
  5.幼儿听音乐《小蜜蜂》,学做勤劳的小蜜蜂,愉快地结束活动。
  活动五:昆虫灯谜会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猜谜活动,并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通过猜谜活动,初步了解一些常见昆虫的特征和习性。
  活动准备:
  1.老师、幼儿准备有关昆虫的谜语。
  2.小奖品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开场白,宣布昆虫灯谜会正式开始。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请准备谜语的幼儿(老师)上台说出谜语,台下的幼儿举手竞答,竞答正确的幼儿可以获得小奖品一份,准备谜语的幼儿也可获得一份奖品。   2.昆虫灯谜会。
  在每个谜底揭晓的时候,教师根据谜面内容,简单介绍该种昆虫的特征及习性。
  分发小奖品。
  3.教师总结灯谜会情况,并且对灯谜会中涉及到的各种昆虫进行简要地概括和总结。
  活动延伸:
  1.请幼儿自由创编昆虫模仿动作,举行“你做我猜”的小游戏。
  2.教师整理近期幼儿所了解到的昆虫知识点,在班级开展有奖竞答活动。
  活动六:昆虫标本
  活动来源:
  家长们知道我们班级里在开展“昆虫“主题活动,有不少热心的家长带来家里的蝴蝶标本,请全班幼儿欣赏。在此基础上,我又找来了一些其它昆虫标本的照片。一场“参观”昆虫标本的活动就展开了。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昆虫标本,初步了解标本的含义。
  2.对昆虫标本感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各种蝴蝶标本若干。
  2.蚂蚁、螳螂等其他昆虫标本的照片若干。
  活动实录:
  今天,张智航小朋友带来了自己家中的蝴蝶标本,这是一个被塑封在平面卡纸上的蝴蝶制成的标本。在请大家“参观”的时候,孩子们纷纷伸着头仔细看,还有的孩子着急得用手摸。这时,有个孩子说:“这肯定不是真的蝴蝶,这是画上去的!”的确,这只蝴蝶已经被压平了,看起来就像一张蝴蝶的照片。于是,我请孩子们再仔细地用手摸一摸塑封膜的表面,感受上面略微凸起的地方,告诉孩子:“蝴蝶标本是用真的蝴蝶做成的,人们把它的身体完整地保存下来,是为了让小朋友们能认识它。”孩子们仍是半信半疑。于是,我又请汪静悦小朋友拿出自己带来的蝴蝶标本。标本制作者把这只蝴蝶的触角、翅膀等摆放得很精致很立体,看起来就像一只活生生的蝴蝶躲在里面一样。孩子们一看这个标本,一下子就明白了,这里面真的是一只蝴蝶,只不过它不是活的,而是已经被固定起来做成标本了。孩子们惊讶的同时,又觉得很有兴趣。于是,我把准备好的其它昆虫标本的照片展示给孩子们看,他们一个个都睁大了双眼,目不转睛,生怕错过了一点点细节。
  活动延伸:
  联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幼儿家长,请家长助教来园为幼儿拓展有关昆虫标本的知识。
  活动七:亲子手工制作:我喜欢的昆虫
  活动目标:
  1.能够大胆利用多种材料进行昆虫创意制作。
  2.感受亲子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发放相关倡议书,指导家长搜集材料。
  2.幼儿有关昆虫的知识经验准备。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家长交流,说明这次活动的意义和目标。
  2.提供各种昆虫图片,供幼儿和家长借鉴,酝酿自己的创意。
  (1)先确定自己的创作内容。
  (2)制作中注意节约使用材料,注意环保。
  3.家长和幼儿共同制作,教师对制作过程进行指导。
  4.展示作品。
  请幼儿将自己与家长共同制作的昆虫作品带来,自主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感受和家长共同制作的乐趣。
  六、主题活动反思
  (一)用心观察,善于抓住教育契机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关注的细节,教师只需留心观察,便会发现其背后蕴藏的教育价值。昆虫是夏天常见的小动物,不管是在幼儿园的院子里,还是回家路旁的草丛中,都不难发现它们可爱的小身影。而当幼儿开始发现并且有兴趣地观察这些小昆虫的时候,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抓住时机,激发幼儿兴趣,引导更多的幼儿关注到大自然中神奇的小生物,以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促进幼儿观察品质的形成。
  (二)家园有效沟通,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很多时候,幼儿会围着成人不停地问“这是什么“、“为什么”,作为教师,我们也许会用合适的方式为幼儿解答,但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把握这些问题,因此家长和幼儿双方都会产生困扰。在“小小科学家”活动中,我发现,有些家长帮助幼儿寻找的资料中偶尔会有比较专业的词汇出现,这其实并不适合小班幼儿,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与家长们沟通,提醒家长们在搜集资料的时候注意过滤信息,筛选出部分适合小班幼儿的内容,并且指导他们将一些专业化的语言转变为形象、易懂的语言。我们还可以请家长帮助幼儿创编简单的肢体动作,以辅助幼儿理解。
  (三)留给幼儿足够的发展空间,相信幼儿
  在这一系列有关“昆虫”的活动中,幼儿的表现让我惊叹:平时一声不吭的幼儿勇敢地上台为大家介绍昆虫;爱说、爱笑、爱问问题的幼儿为我们的活动发掘出新的亮点;而个别总爱“调皮捣蛋”的幼儿也在整个活动中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好奇心与观察力。幼儿其实都很能干,只是作为成人的我们常常会“瞻前顾后”,担心他们做不好。我们总喜欢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指导”他们做这做那,而往往忽略了他们自身的潜力。有时候,我们可以偶尔停停脚,从欣赏的角度来看待幼儿的成长过程,留给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时刻相信他们、支持他们!你会惊喜地发现,他们真的很棒!
其他文献
设计意图:  当问孩子们从哪儿能看到秋婆婆的影子时,孩子们都会想到发了黄的落叶、成熟的果林、或者金色的田野……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大自然中的许多植物都随着秋天的到来而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孩子们感知到秋天里植物的变化,也从天气和自己的着装中体会到秋天的到来,可是动物们在秋天里做些什么呢?我意识到这是个很好的教育契机,选择了“秋天大雁南飞”这个极具代表性的话题,设计了“大雁南飞”这个科学活动。  活动目
期刊
幼儿散文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语言学习和文学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幼儿散文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和生动细腻的语言,唤起幼儿对散文诗情画意般的情感共鸣,使幼儿在纯净优美的字句中获得生活情趣的个人感触和潜移默化的文学艺术感染。因此,了解和把握幼儿散文的文学审美特色,有利于促进教师科学选择与利用优秀的幼儿散文作品,并正确、规范地组织与实施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  一、幼儿散文
期刊
幼儿的良好心理素质是后天培养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在体育活动中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心理素质强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和集体融为一体,能勇敢地面对活动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大胆地尝试去解决问题。相反,心理素质差的幼儿则缺乏活动的积极性,面对困难通常手足无措,大多选择放弃和逃避。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他们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将来才能有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因为幼儿心理素质的差异在体育活动中
期刊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往往教师觉得最难的就是如何在生活中设计适合幼儿创作的美术课程。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热爱孩子的心,就不难发现那些隐藏在我们身边的“课程”。以下是笔者在平时与幼儿共同学习生活中设计的三个适合创作的美术课程案例,供大家参考。  案例一:“我也想尝尝月亮的味道”(大班)  现在的幼儿都看过很多绘本,有的绘本非常适合用来创作。《月亮的味道》描述了一个非常简单而有意思的
期刊
惧怕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是个人安全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恐惧心理。比如:有的幼儿不敢一个人在关灯的屋里睡觉;有的幼儿正高高兴兴地玩耍,一见到远处有小狗跑来就会惊恐地哭叫;有的幼儿一听到打雷、看到闪电就会紧紧地搂抱大人,显得十分惧怕等等,这些就是生活中儿童惧怕心理的具体表现。  一个人在生活中,对某些危及机体生命安全、影响身体健康的异常刺激感到害怕,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对某些正常的而又于人无害的刺
期刊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构建幼儿撕贴画的创作指导中,我们跳出传统的“玩、撕、贴”,把握审美发展价值,支持幼儿的自主发现和奇思妙想,激发“求真”、“求新”、“求异”的创作灵感,让撕贴画创作成为艺术创作中的一朵奇葩。  一、看——寻找美的元素  当材料摆在幼儿面前的时候,我们会引导幼儿先“看”,引导幼儿有意识去观察,如三维的观察、比较的观察,从而发现一些东西、一些精彩。对发现的精彩进行分析、评述,形
期刊
作品分析:  绘本主人公老虎奥古斯特好伤心,因为他弄丢了微笑,于是决定去寻找。当他在雨中奔跑、跳跃、舞蹈时,在水塘边找到了他的微笑。画面中细致地描绘了老虎表情的变化,从下拉的嘴角到逐渐上扬,低垂的头逐渐抬起来,直到最后露出了微笑,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故事通过老虎奥古斯特寻找微笑的过程,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提示:微笑就在身边,因为快乐就在身边,不用刻意地去寻找,只要有一颗感悟生命的心,发现和感受生活
期刊
体态语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用身体动作即姿态、手势、面部表情等非语言手段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说明意向的人类情感交流方式,它具有直观性、形象性、暗示性和感召性等特征。幼儿因为语言表达能力欠佳,在表述时会不由自主地用肢体语言和表情来辅助表达。因此,在幼儿园诗歌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巧妙地运用体态语、恰到好处地运用手势等动作来表情达意,不仅能诠释诗歌的内容,而且可让幼儿从无声的体态语言中准确地把握诗歌内容,
期刊
设计意图:  天气渐冷,孩子们都戴着手套来园。各种各样的手套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从孩子的谈话中我了解到有的孩子还不能熟练地戴手套。于是我借助这一契机,设计了本次活动。目的是想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手套的基本特征,学习戴手套的基本方法,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一、活动目标:  1.练习给手套配对,了解手套的基本特征。  2.乐意学习戴手套,感受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纸盒一只,内
期刊
所谓“以大带小”,就是让中大班的幼儿和新入园的幼儿实行一对一的结对子活动。我们认为“给幼儿以‘家’的感觉,一切以幼儿为中心,使幼儿如同在家里一样,可以自由选择活动时间、地点、材料,真正成为家的小主人”,“让年龄跨越3岁的三个年龄组幼儿生活在一个班级里,这种混龄起突出的作用,它可以利用其中大年龄幼儿的优势,以大带小,鼓励年龄大的幼儿主动帮助年龄小的幼儿,并且充当活动的领导者,为其他幼儿做出榜样;同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