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一个斑斓的文艺范菜市场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西双版纳南端的景洪一直以绚丽多彩的热带风情著称。她浓酽、醇厚,仿佛版纳盛产的普洱茶,豪放张扬,却又温柔细腻。“西双”傣语为十二的意思,“版纳”是一千亩之意,西双版纳即为十二个版纳。不过,版纳不仅是因普洱茶而名扬全国,这里也是盛产多民族文化与美食的神秘之地,而景洪是版纳的代表,也更像是版纳的缩影。
  漫步在景洪市区,一些历史景区是必然要打卡的,如曼听公园,也就是昔日的傣王行宫和总佛寺。告庄此前去过一次,最有名的是赶摆夜市,这座城市的饮食起居和业余休闲几乎都浓缩在了夜市里。逛一夜,走一圈,就对景洪人的日常生活有了初步印象。
  但最吸引我的还是市区的集贸市场。此前每到一座城市,当地的博物馆和菜市场都是必打卡之地。博物馆彰显了一个区域最厚重的人文历史,菜市场则呈现出人间烟火的盛景,这也是最让我着迷的地方。
  在景洪街头的小饭馆里,或许是因了地域的特产优势,随处可见大壶冲泡的普洱茶,这是景洪市区唯一的配餐茶,不像福建,餐馆的配餐茶通常有茉莉花茶、白茶和红茶等,选择性比较多样。
  从某个层面而言,似乎也只有普洱茶和景洪市的美食匹配度最高。景洪人以傣家人为主,傣族风味是这座城市饮食的主题,辅以哈尼族、布朗族和基诺族等民族菜肴的风味,整体基调为酸、苦、辣,和普洱茶有灵魂上的共通点。
  基本烹调方式为烤、炸、蒸、腌,很少有炒菜。香茅草烤鱼、糯米饭、酸笋鸡、过桥米线、腌酸肉、酸笋、辣鸡脚、炸牛皮、竹筒饭、烤罗非鱼、各式凉拌……都是游客来版纳必尝的当地菜肴。
  我最愛吃的是当地的罗非鱼和米线。这里的罗非鱼基本处于放养状态,水质干净清澈,鱼肉因此[感极佳,鲜美嫩口,非内陆一些菜市场贩售的罗非鱼能比,散发着一股饲料味和土腥味,令人难以下咽。
  米线则以来自滇南的蒙自米线最为美味,辅料琳琅满目,有薄荷、豌豆、豆豉、香茅草、姜丝、草芽丝、豆腐皮、葱丝、芫荽、辣椒……在街头的苍蝇馆子里,一碗新鲜的热气腾腾的米线端上桌来,再自己动手,逐一投放辅料,闻着浓郁的香味,瞬间大脑放空,只觉饥肠辘辘,一口气扫两三碗没啥问题,毕竟碳水容易消化。
  美食的源头总是纯天然的原生食材。景洪人的胃口似乎天生包容性极强,吃花吃菌,还吃虫,吃一切原生态的大自然。大清早在集贸市场闲逛的时候,但见一大片姹紫嫣红,鹅黄翠绿扑入眼帘,目不暇给,时不时也能遇到一些山民挑下山来的原生态野菜,如臭菜、野茄子等。还有品种繁多的可食用的花,冬季里比较喜闻乐见的有芭蕉花、南瓜花、芋花等,以及一些我实在叫不上名字的花,它们都是能在景洪人灶台上一展身手的新鲜时蔬。据说单单芭蕉花就能变着花样烧制出十来种菜式,令人神往。如果在春季,那出现的花更多样,有白花、火烧花、丝瓜花、鸡蛋花等等,举不胜举。
  嗜饮普洱茶的景洪人真的是超级爱吃花。那些盘菜里点缀着鲜花的影子,或许也让游荡在版纳的文青们觉得浪漫吧,五彩缤纷,荤素和谐,再蘸着喃咪(喃咪是傣语,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酱,通常用各种植物香料混合白菜、黄瓜、西红柿加上调料拌和而成)就饭吃,别提多助长胃口了。
  景洪人的早餐选项之一糯米饭,我也好奇地小尝了一下。酸和辣依然是重点,但酸不会酸牙,辣并不死辣,酸辣均衡,唇齿留香,鲜活灵动。糯米饭分黑糯米和白糯米,配菜主要有鸡肉丝、青苔、茄子酱、香茅草竹笋、肉团子、豆豉……花样繁多,有点像我们福州的捞化,以一份主食自由组合各种本土荤素配菜。
  当地的朋友说以前的傣族人很多胃不是特别好,因为常吃糯米饭的缘故,不易消化,一些人因而冒出胃下垂的毛病。如今糯米饭已不是每日必吃的主食,只在特殊的节日里.才会出现以糯米为主料的各式大餐。
  那天中午我吃完糯米饭,足足消化了三个多小时才感觉胃舒服了一些,看来我的胃也是孱弱得很。虽然过两天又跑了趟菜市场,还遇到一些傣家人菜摊上的粽子,有长方形有圆锥形,所用的叶材有粽叶也有香蕉叶子,诱惑力十足,但实在不敢再碰糯米了,否则一大壶普洱茶也不够我消耗。
其他文献
茶壶是茶具主角之一,古往今来,各类陶、瓷茶壶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本文介绍的是画家笔下的茶壶画,它们或神似,或型似,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以抽象的艺术语言,展现别具一格的艺术之美。本文以边寿民、薛怀、陈曼生、吴昌硕、齐白石近现代书画名家所作茶壶画,浅析其艺术之美。茶壶画源于生活,美于生活,别具美感,为中国茶文化留下了精彩之笔。  边寿民:壶画书法别样美  在早期茶壶画中,较具特色的是清初著名画家边寿民
期刊
自从添加了林桢锋的微信,在他的朋友圈,我经常看到一盏盏精致秀美、朴实古拙的茶壶,我不停地将手机放大,进行细赏,被一盏运用锔瓷工艺修复好的紫砂壶深深地吸引着,看似普通的紫砂壶,却有着不平凡之处,壶身镶嵌了金色锔钉,金光闪闪,美轮美奂。据林桢锋介绍,这是锔钉修复,是锔瓷中的一种。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话说的就是锔瓷。用锔钉修复的漆器,这是一门古老的民间工艺。锔瓷虽然在传统意义上是残破件,可是
期刊
上世纪90年代的歌里常唱“告别过去,重新出发”,词曲激奋人心,仿佛打包好行李就能回到拉萨。但真正经历过的人都知道,挥手告别过去的梦,就像站在山巅的碎石上,这种游离感和孤独感能瓦解“自我”。  有些人后退,于是不断在怀疑自我中游移;有人前进,于是在自己舒适的领域里找到归属。  王波很明显属于后者。  灰色地带的孤独感  王波,1978年生于山东,1998年以省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贵州大学雕塑系。200
期刊
这些年,一直跟随着茶的脚步探寻世界,2012年开始走访全国的茶产区,2019年11月,我从杭州飞韩国首尔,开始了为期一周的韩国访茶之行,从首尔、益山、宝城、到广域。  中国的茶文化底蕴深厚,韩国茶道源自何方?韩国茶道陆地传来说记载,在新罗时代遣唐大使金大廉从中国唐代引|入韩国的河东区域。在千百年间,融合本土,形成自己独特的茶道精神.与饮茶方式,如今韩国的茶道精神凝聚为“中正”二字。虽曾在国内研习韩
期刊
十八世纪以来,随着武夷茶在海外市场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一道春天各地茶商就涌入武夷山,山间的羊肠小道上一时人流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商人们最初是到武夷山批量购买岩茶,后为降低成本,逐转向定厂包销,再后就购山、购厂自产自制,成为岩主或厂主。在整个冬季,山中的岩茶初制加工厂都冷冷清清,通常仅留一人看守,但等春天春雷一响,惊蛰一过,就立时变得热闹起来:工人们要开始忙着砍伐竹子制作晒菁架,整理清洗制茶的工具
期刊
现任漳州科技学院(原漳州天福茶学院)教授(2007~)、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2013~)。无我茶会创办人。http://lcontemporaryteathinker.com网站创设人。台湾陆羽茶艺中心创办总经理(1980-2008)、陆羽茶学研究所所长(1985~2008)、《茶艺》月刊主编兼社论主笔(1980-2008)。  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日益减少了,大家懒得接触,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对生活与
期刊
唐宋元时期,中国茶叶有饼、散和末茶三类。由于当时运输和贮藏的方便,团饼茶一直是主流,不论是贡茶还是商品茶,概莫能外。  团饼茶的加工费时费力,可以说劳民伤财。明太祖朱元璋起于民间,知百姓疾苦,也是顺应时势,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9月16日下了一道诏令,废除进贡团饼茶,客观上推动了散茶的流行。“庚子诏……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其品有四,曰探春、先春、次春、紫笋。”(《明太祖实录》卷212
期刊
现任漳州利技学院(原漳州天福茶学院)教授(2007~)、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2013~)。无我茶会创办人。http://contemporaryteathinKer.com网站创设人。台湾陆羽茶艺中心创办总经理(1980~2008)、陆羽茶学研究所所长(1985-2008)、《茶艺》月刊主编兼社论主笔f1980-2008)。  茶汤是不是就是代表茶叶的品质?是的。但是如果泡坏了,是茶叶不好,还是泡
期刊
4月13日,广西梧州茶厂里迎来了一批非常特殊的客人,他们都是来自马来西亚的老茶商或老荼客。梧州,对于他们来说,亲切得就像第二故乡,因为这里所产的六堡茶及其标志性的“槟榔香”,早已在记忆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于是,一次看似平常的茶乡之旅,却也是寻根问源之旅,而梧州茶厂正是他们此行的起点。可以说,有着“中国六堡茶工业摇篮”之称的梧州茶厂,它的成长史就是一部六堡茶的现代发展史。旗下的品牌“三鹤”,几乎是爱茶
期刊
茶空间的概念很宽泛,任何一个可以品茶的地方都叫“茶空间”,它既可以是茶店、茶吧、茶馆,也可以是商务会所、公司里的品茶室等。功能定位精准的茶空间越来越多,市场不断扩大,促使茶空间走向“批量化”生产。  其实,在空间设计行业,家庭、办公场所装修早已实现工厂化设计生产,如今,瞄准茶空间市场的家居、设计、制造公司也开始力推茶空间家具的整体设计和工厂化生产,在一些茶商看来,选择这种产品在提升店面形象的基础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