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指导走进校园的初衷是好的,多年过去,高校的就业指导却已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归根结底,是就业指导的理念、方法和模式到了需要创新和改革的时候了。本文主要从创业的角度来探讨高校就业指导的模式创新。
【关键词】创业;创业教育;就业指导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2-0127-01
一、创业带动就业是指导思想
据教育部门近些年连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从2007年的495万到2014年的727万,高校毕业生数量可谓是逐年显著攀升,而据相关部门预测2015届毕业生预计将达到750万。新一轮的高校毕业生求职热潮已经来到。如此以来,学生的就业竞争更加激烈,高校毕业生将会显得更加迷茫和无奈,这给我们的政府、社会和高校都增添了不少的压力。当然,政府已经做好了各种应对,为毕业生给予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帮扶和指导。在如此严峻的就行形势下,作为高校来说,就业指导就显得更加不可或缺,就业指导不再只是开设一门课程,算两个学分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而是要使学生学有所获,就业成功。
就业指导在各大高校这些年实践使得对就业指导的研究和教学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即便是成体系的课程或成规模的师资,若不能创新教学模式依然适应不了社会的需求,传统的固化的说教模式的就业指导显然需要与时俱进。
从2014年开始,国家出台了一些的文件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其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共青团中央九部委联合下发了“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人社部发〔2014〕38号)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22号),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教学〔2014〕15号)。从这些国家政府部门权威的文件来看,国家非常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工作,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总是将就业和创业放在一起来谈,并提出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大方针。从国家层面,政府已经深刻地明白仅仅谈就业和就业指导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实需求,而是通过创业来带动就业,创业与就业指导双管齐下。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就业指导,不得不打开新的思路,来研究和实践新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对就业指导的实施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
二、以创业为导向的就业指导模式创新
将就业指导语创业指导分开来是不理智的,首先创业就是最好的就业,那么创业指导应该属于就业指导范畴。那么是不是没有创业或者创业比例很小就不用讲创业指导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创业指导一定要有,而且要做得更好,以创业为导向的就业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一种创新。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创业的定义,狭义上创业就是创办自己的企业,可能这样的定义给人的感觉非常直观,能够非常恰如其分地概况全面。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创业不是老板一个人的事情,它是一个创业团队和创业组织共同的事情,也并非只有中小企业的创建才叫创业,同样的一个颇具规模的企业能够得到发展和提升,无论是规模扩大还是企业文化内涵的发展都是创业,那么企业的全体员工就是一个创业团队。因此,各行各业各个岗位其实都是在创业。那么我们就要引入广义的创业概念,广义的创业是指开创自己的事业,无论是开办自己的企业,还是加入一个创业团队,又或者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的工作业绩,都是在创业,将岗位创业和开创自己工作的新局面,我们都将它定义为创业。因此,大家还会说不需要创业知道吗?当然不行!
因此以创业为导向的就业指导不仅仅是模式的创新,而是大势所趋,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所操控的。那么,问题又来了,如何才能做到以创业为导向呢?首先,改变就业指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如果没有一个系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而一味地采用传统说教式的灌输理论知识,就业指导也就是一门形同虚设的课程了。那么什么样的理念才是符合就业指导现实要求的呢?那么以创业为导向的旨在培养学生就业素质与创业综合能力的就业指导理念就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理念,正好能够应对和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个现实困境的。
以创业为导向的就业指导强调学生的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相结合的协调发展,学生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素质和过硬的非专业素质才能够成为一名综合素质较强的抢手人才,也就达到了就业指导的初衷。
专业素质强调学生要学好一个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进行跨专业的综合实战训练,使学生将专业知识活学活用,在踏出校门之前就能够在专业实操方面进行实战训练,使学生体验上课就是上班,下课就是下班的真实感觉,将企业搬进校园,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文化氛围、业务流程、实操方法来进行实战训练。
非专业素质就是强调学生要能够通过提升自己的“三创三力”来体现以创业为导向的就业指导。所谓“三创三力”是指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创意的三种能力,并提升学生的领导力、组织力和执行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即以创业为导向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毕业就创业,或者能够表现不俗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在工作岗位上得到迅速的成长,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三、“99+1”的双轨人才培养机制探索
按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现在大学生的创业比例一直都保持这一个较低的水平,曾一度停留在1%左右。如果就业指导对微乎其微的百分之一采取与那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同样的方法去进行指导,只能说是捡了西瓜丢了芝麻。如果对所有的学生都进行狭义的创业指导也显然不太合适。因此,作为高校,应该对这两部分学生进行区别对待,在实施以创业为导向的就业指导的基础上,采用“99+1”的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创业培训、创业社团、创业比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业孵化等手段对这1%的创业种子进行精英化培养。对99%的学生进行以创业为导向的就业指导,通过课程开发、实战训练、素质内化等教育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观念、品格、知识、能力、方法等五个维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对于创业来说,所面临的都是新事物,一开始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差错,那么就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做到一日一省,甚至可以将这种自省力称之为“创业内省”,创业成功是经过无数次自省之后才能够达到的,因此内省力应该作为一种重要能力被开发和培养。在进行创业教育的同时,总是解决不好教与学互为主客体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内化力,学生将所学所练内化为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将好的理念和方法学以致用转化为自身所得,必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通过模拟可以将前面的两种素质和“三创三力”两个范畴的内容得到统一和训练。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从创业感知、项目选择、团队组建直到商业模式的设计以及公司的成立及运营,一系列模拟的实战训练,让学生模拟“真刀真枪”的商战环境,将以创业为导向的“99+1”的就业指导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在实践方面,基于以上素质塑造、能力培养及实战训练之上,对于学生进行以创业为导向的就业指导,对有创意可行性强的项目进行孵化,指导学生在在校期间及毕业后开展创业实践,成立自己的创业团队,创办自己的企业,或者加入新创办的企业进行创业管理实践。学生通过社团的形式开展各项创业活动,如校园跳蚤市场、营销师训、开发项目入驻创训楼、网店运营、创业大赛等。通过创业培训及创业证的申领,以及项目的启动与落地,这中间都体现了以创业为导向的教育功能及“99+1”双轨模式的就业指导所发挥的职业指导功能。
参考文献:
[1]从“就业素质”反观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国商界》,2012年7月
[2]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中国-东盟博览》,2013.04
[3]素质教育究竟解决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商品与质量》,2013.12
[4]创业教育:大学素质教育的新突破,《东方教育》,2014.05
【关键词】创业;创业教育;就业指导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2-0127-01
一、创业带动就业是指导思想
据教育部门近些年连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从2007年的495万到2014年的727万,高校毕业生数量可谓是逐年显著攀升,而据相关部门预测2015届毕业生预计将达到750万。新一轮的高校毕业生求职热潮已经来到。如此以来,学生的就业竞争更加激烈,高校毕业生将会显得更加迷茫和无奈,这给我们的政府、社会和高校都增添了不少的压力。当然,政府已经做好了各种应对,为毕业生给予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帮扶和指导。在如此严峻的就行形势下,作为高校来说,就业指导就显得更加不可或缺,就业指导不再只是开设一门课程,算两个学分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而是要使学生学有所获,就业成功。
就业指导在各大高校这些年实践使得对就业指导的研究和教学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即便是成体系的课程或成规模的师资,若不能创新教学模式依然适应不了社会的需求,传统的固化的说教模式的就业指导显然需要与时俱进。
从2014年开始,国家出台了一些的文件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其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共青团中央九部委联合下发了“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人社部发〔2014〕38号)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22号),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教学〔2014〕15号)。从这些国家政府部门权威的文件来看,国家非常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工作,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总是将就业和创业放在一起来谈,并提出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大方针。从国家层面,政府已经深刻地明白仅仅谈就业和就业指导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实需求,而是通过创业来带动就业,创业与就业指导双管齐下。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就业指导,不得不打开新的思路,来研究和实践新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对就业指导的实施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
二、以创业为导向的就业指导模式创新
将就业指导语创业指导分开来是不理智的,首先创业就是最好的就业,那么创业指导应该属于就业指导范畴。那么是不是没有创业或者创业比例很小就不用讲创业指导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创业指导一定要有,而且要做得更好,以创业为导向的就业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一种创新。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创业的定义,狭义上创业就是创办自己的企业,可能这样的定义给人的感觉非常直观,能够非常恰如其分地概况全面。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创业不是老板一个人的事情,它是一个创业团队和创业组织共同的事情,也并非只有中小企业的创建才叫创业,同样的一个颇具规模的企业能够得到发展和提升,无论是规模扩大还是企业文化内涵的发展都是创业,那么企业的全体员工就是一个创业团队。因此,各行各业各个岗位其实都是在创业。那么我们就要引入广义的创业概念,广义的创业是指开创自己的事业,无论是开办自己的企业,还是加入一个创业团队,又或者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的工作业绩,都是在创业,将岗位创业和开创自己工作的新局面,我们都将它定义为创业。因此,大家还会说不需要创业知道吗?当然不行!
因此以创业为导向的就业指导不仅仅是模式的创新,而是大势所趋,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所操控的。那么,问题又来了,如何才能做到以创业为导向呢?首先,改变就业指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如果没有一个系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而一味地采用传统说教式的灌输理论知识,就业指导也就是一门形同虚设的课程了。那么什么样的理念才是符合就业指导现实要求的呢?那么以创业为导向的旨在培养学生就业素质与创业综合能力的就业指导理念就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理念,正好能够应对和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个现实困境的。
以创业为导向的就业指导强调学生的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相结合的协调发展,学生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素质和过硬的非专业素质才能够成为一名综合素质较强的抢手人才,也就达到了就业指导的初衷。
专业素质强调学生要学好一个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进行跨专业的综合实战训练,使学生将专业知识活学活用,在踏出校门之前就能够在专业实操方面进行实战训练,使学生体验上课就是上班,下课就是下班的真实感觉,将企业搬进校园,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文化氛围、业务流程、实操方法来进行实战训练。
非专业素质就是强调学生要能够通过提升自己的“三创三力”来体现以创业为导向的就业指导。所谓“三创三力”是指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创意的三种能力,并提升学生的领导力、组织力和执行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即以创业为导向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毕业就创业,或者能够表现不俗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在工作岗位上得到迅速的成长,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三、“99+1”的双轨人才培养机制探索
按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现在大学生的创业比例一直都保持这一个较低的水平,曾一度停留在1%左右。如果就业指导对微乎其微的百分之一采取与那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同样的方法去进行指导,只能说是捡了西瓜丢了芝麻。如果对所有的学生都进行狭义的创业指导也显然不太合适。因此,作为高校,应该对这两部分学生进行区别对待,在实施以创业为导向的就业指导的基础上,采用“99+1”的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创业培训、创业社团、创业比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业孵化等手段对这1%的创业种子进行精英化培养。对99%的学生进行以创业为导向的就业指导,通过课程开发、实战训练、素质内化等教育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观念、品格、知识、能力、方法等五个维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对于创业来说,所面临的都是新事物,一开始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差错,那么就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做到一日一省,甚至可以将这种自省力称之为“创业内省”,创业成功是经过无数次自省之后才能够达到的,因此内省力应该作为一种重要能力被开发和培养。在进行创业教育的同时,总是解决不好教与学互为主客体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内化力,学生将所学所练内化为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将好的理念和方法学以致用转化为自身所得,必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通过模拟可以将前面的两种素质和“三创三力”两个范畴的内容得到统一和训练。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从创业感知、项目选择、团队组建直到商业模式的设计以及公司的成立及运营,一系列模拟的实战训练,让学生模拟“真刀真枪”的商战环境,将以创业为导向的“99+1”的就业指导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在实践方面,基于以上素质塑造、能力培养及实战训练之上,对于学生进行以创业为导向的就业指导,对有创意可行性强的项目进行孵化,指导学生在在校期间及毕业后开展创业实践,成立自己的创业团队,创办自己的企业,或者加入新创办的企业进行创业管理实践。学生通过社团的形式开展各项创业活动,如校园跳蚤市场、营销师训、开发项目入驻创训楼、网店运营、创业大赛等。通过创业培训及创业证的申领,以及项目的启动与落地,这中间都体现了以创业为导向的教育功能及“99+1”双轨模式的就业指导所发挥的职业指导功能。
参考文献:
[1]从“就业素质”反观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国商界》,2012年7月
[2]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中国-东盟博览》,2013.04
[3]素质教育究竟解决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商品与质量》,2013.12
[4]创业教育:大学素质教育的新突破,《东方教育》,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