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笔者的自身经历和实践出发,深刻剖析了笔者在教育行业中不断探索的成长之路。
关键词:教育;成长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5-003-02
一九八五年八月,中国第一个教师节的那一年,我踏上了教育工作岗位,成为了一名中学语文老师。转眼间,整整二十六年过去了,我从青涩青年成长为成熟中年,从初涉教坛的门外汉成长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回首二十六年来我的教育成长之路,我感到仿佛在不断地攀登着一座教育的高山,虽然路途充满艰辛,但攀登途中,一路风景苦亦甜。
千里攀登“山脚”始
时光唤醒着记忆,我工作的第一所学校是我很不情愿地被分配去的,这是我千里攀登的起始地,但正是我跋涉的教育成长之路的“山脚”之地,让我领略了初登教育这座高山之美,也激发了我的攀登兴趣。
这是一所农村完中——张家港市鹿苑中学,曾经辉煌地冠以“小梁丰”美誉。因为我是想到老家去教书的,事与愿违,所以我的教育成长之路是带着不满出发的。但带着情绪来的我,很快被一群热情、善良、有责任感的同行所感染,迅速融入到了这个集体之中。这些可亲的老师,他们会在做了几个好吃的小菜的时候把你叫去打牙祭改善生活,让你忘却在外工作住宿学校的的孤寂;这些可敬的老师,他们无私地教你怎么教书,怎么管理学生,让你尽快地适应教师这个角色。
记得后来调任梁丰中学校长的刘志平校长对我说的话:“知道你学习、实习成绩都是优秀,但还是让你从初中教起,从初二教起,教得好,可以一路教到高三去。”那时,我也没有多想什么,只是在同行的带动下,住在学校的我那时也没有电视机更没电脑的干扰,似乎有很多的时间去做语文研究,但我似乎没有达到严华银老师初涉教坛时“总觉得那是一种自在、本真的教育,应该是一种‘诗意的栖居’,是理想状态的教育和人生”那样一种境界,也许我更多的是模仿。那时候可模仿的似乎也不像现在这么多,所以我只要知道哪里有好教案,就赶紧买去;哪里有好的课,就赶紧听去。也许,就像学生写作从模仿起那样,从模仿开始的我的课居然很快得到了肯定。先是教研组长张振华老师带着语文老教师来听课给予了充分认可,后是刘校长来听课给予了充分鼓励。在1986年“校青年教师上一堂好课”比赛中,我的课获得一等奖,这令我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感。刘校长还把当时的困难班初二(2)班在第二学期时交给了我,我根据班级现状,和学生开展了很多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1987年,我第一次任教的初三两个班在中考中成绩优秀,特别是初三(2)班语文名列年级第一,初三(2)班还被评为市级先进团支部。总结了班主任工作一年半的相关经验,我撰写的活动总结《是小荷,也要露尖尖角》获得省丰华杯最佳活动奖、全国优秀活动奖,《是刀子,就得放在磨刀石上》获得全国优秀活动辅导艺术奖。这是我第一次获得如此高的奖项,也是学校首次获得如此高的奖项,所以,学校也给了我很多荣誉,1987年至1989年,连续三年我被评为市级先进。
因为1987年带的初三班中考成绩不错,刘校长没有食言,让我继续往上,任教高一两个班语文,同时任2班班主任。高中教学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岗位,我市第一个语文特级教师、市教研室主任蒋清和老师多次对我指导和帮助,让我得以尽快适应了高中教学。高三一年,我用铁笔、钢板手刻蜡纸150多张,特别是在那寒冷的冬日,没有空调,没有暖气,在冰冷的钢板上刻写着密密麻麻的文字,以致我的手满是冻疮。成功往往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第一次带的高三语文在高考中名列同类前茅。1992年,参加市中学语文教师三项基本功竞赛,我获得市级普高组二等奖;开设市级高中青年教师教育观摩课,我教的课外文言《大同》获好评。1996年,我获得市首批教学能手称号。
曾经很不情愿地来到这个学校,曾经想过一年半载要求调动,但在初始的攀登中,我感受到它的美,我恋上了这儿的教育,不再想离开,一干就是十二年。不断努力的攀登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这所学校,工作的第三年被语文组同仁推举担任教研组长,工作的第六年被任命为校长办公室主任,工作的第九年被任命为教导主任。1997年,才于1993年被聘为中学一级教师的我破格拔尖,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也就在这一年,我被调离了这所学校。
这初涉的“山脚”之地的风景让我明白:带着一份美好去工作,你才能欣赏到美景,你才能有好的收获。是的,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半壁“山腰”见海日
沿着教育这座高山一路不停地往上攀登,不觉已来到了半壁“山腰”——我工作的第二个地方。
这也是一所农村完中——张家港市南丰中学,应该说,我还是有被逼来到这所学校的感觉。虽然到这所学校是被市教育局安排来当副校长管教学的,在别人心中觉得是领导的厚爱和重视,但对我来说因为离老家更远了,还是觉得高兴不起来,甚至有充军发配的感觉。
没有想到的是,也许是学校老师希望我的到来能使学校的教学有所起色,他们好像挺欢迎我到来的。让我感动的是,这所学校的老师特别乐意接受工作安排。安排教学任务,二话不说就接受;交给额外工作,没有讨价还价就干开了。看着这样的一群老师,你没法不努力做好自己应该抓好的教学工作。
最不能忘怀的是我接手的第一届学生,这是学校借搬迁新校之机在高中部第一次招收的实验班,学生很聪明,但因为高一、高二的原因,学生的问题很多,最突出的问题是学习松懈。接手这个班,我从严抓起,抓课堂纪律的落实,学生感到了前任语文老师身上所没有的“严格”,渐渐地也服从了我的管理和教学。他们开口闭口叫我“老大”,我不理解,问他们,他们说:看你那么年轻就当了副校长,将来一定能当校长,称老大是美好祝愿!我的可亲可爱的学生,虽然十多年过去了,又换了一所学校,我依然当着副校长,但有你们内心的认可,我很满足。
因为路途相对较远,每天早上6点多,我就得从家出发,晚上回家时,往往在7点后。偏偏还遇到204国道拓宽,每天来回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管着全校六个年级的教学,带着高三一个班级,这一年,我真的很辛苦。但最让我着急的是高三学生的成绩,这成绩让我有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顶着中考、高考的压力,我和老师们想方设法,齐心协力,白发添了许多,但工夫不负有心人,我带的第一届高三班语文名列前茅,特别是2000年高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中考也在失奖多年后拿到了三等奖。成绩让老师们更觉得我是和他们一起实干的人,老师们和我的关系也是前所未有的和谐,以至2000年8月要调离这个我才工作了三年的学校时,很多老师对我依依不舍,离开那所学校已经十多年了,但感情依旧很深。而我带的1998届学生更是动情地对我说:我们高一、高二真的是玩掉了,幸亏老师在我们高三时救我们来了,要不,我们不知道会是什么结果!我知道,我的学生们对我是偏爱了,但我内心充满了甜蜜。
跋涉于“山腰”,我仿佛看见了美丽的风景——海日。徜徉于这里的风景,我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树挪死,人挪活!是的,带着一份责任去上路,你就能看到美丽的风景!
临近顶峰览众山
沿着教育这座高山一路不停地往上攀登,几近顶峰——我工作的第三所学校。
这是一所农村高中,是我老家的一所高中。如果说去前两所学校带有一点被迫,那这所学校是我一直希望能去的。带着更好的心态去攀登教育这座高山,我似乎有使不完的劲。但进入省重点高中的我首先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教育科研。因为除了分管教学外还要分管教科,论文写作、课题研究就摆在了我的面前。过去的十五年,我也许更多地将精力放到了教学上,没怎么去涉足教科领域。虽然1989年我的文章得到过全国奖,但那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论文,我的第一篇论文是发表在1991年《特区少儿文学》的《和少年习作者谈选材》,后来虽然也有几篇文章发表或获奖,但现在想想除了1997年发表在《苏州大学学报》的《选好突破口,进行语文教学的最佳设计》还有点质量外,其他大多太过平平。现在要去抓教科,你自己不过硬,怎么去管别人?我知道,十五年的教学,我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缺少理论积淀,感性要上升到理性,必须得有理论的支撑。于是,我开始看教育家的理论著作。在阅读中,我没想到教学实践中我在做的一些事还符合大师的一些理论,我找到了一些理论支撑。2001年9月,在这个新的学校工作刚满一年的时候,我的《语文教学优化设计中的支点》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文章发到国家级核心期刊,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写作兴趣,我坚定了不仅要教好书还要写好文的心。阅读教学中,针对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在有关阅读理论的指导下,我思考文学类阅读技巧,抓住古诗鉴赏和文学类文本的相通之处予以探索,形成了《找准古诗鉴赏和现代文阅读的对接点》阅读方法探索论文,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上。作文教学费力气,见效慢,我尝试 “案例引路、自主训练、升格进阶”的作文教学模式,《作文因案例而鲜活》、《让点评铺就作文升格之路》、《架起作文讲评的立交桥》等文章发表在语文核心刊物上,《语文新报》在2009年半年时间就连续发表了我以及我徒弟的升格示例文章10多篇,产生了一定影响。
我本来也是一个教科研弱者,但在这个新的学校,面对工作的压力和挑战,我努力战胜自己,陆续在《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课程辅导》、《语文报》、《作文周刊》等报刊杂志发表教育教学论文70多篇,主编或参编《高考金点子》、《明精活实指导与训练》、《三轮双效复习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精选》等教育教学用书11部,承担或参与了7项课题研究工作并都结题。2006年,我被评为苏州市十杰教师;2007年,我被评为张家港市教科研先进个人。
在工作的第三所学校,在这个几近顶峰之处,整整十年,我一直坚持做到只要有教师在、只要有学生在,我就在学校的岗位上。几乎都是早六点多到学校,晚十点左右才离开学校。一年年,一日日,十年如一日,家几乎成了旅店,但我却把它视作了寻常。十年里,我有九年在高三第一线,不仅努力做好所任班级的语文教学工作,而且尽力抓好高三年级的教学管理工作。这所学校连续九年被评为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其中有七年是我在主抓高三。在这所学校里,我的收获前所未有:从苏州市十杰教师,到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名教师,直至评上了江苏省特级教师,我终于实现了一个普通教师的光荣与梦想!
跋涉于教育这座高山的崎岖小路,虽然我知道我这辈子到达不了顶峰,但我知道,只要我去努力,也就有希望。我会抱着这样的念头继续前行,继续向顶峰攀登。
在教育这座高山的几近顶峰处,我分明也见到了“一览众山小”的壮观,这壮观的风景让我明白:“天道酬勤”。带着一分勤勉去攀登,你就能收获人世间最美丽的风景!
教育成长之路漫漫,我奋力攀登着教育这座高山,虽然是一路蹒跚,但我且行且歌。看着这一路的风景,那或许是一段文字,一首旋律,一幅剪影,一个视频,让我为之动情,虽然艰辛,但一路风景苦亦甜。
关键词:教育;成长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5-003-02
一九八五年八月,中国第一个教师节的那一年,我踏上了教育工作岗位,成为了一名中学语文老师。转眼间,整整二十六年过去了,我从青涩青年成长为成熟中年,从初涉教坛的门外汉成长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回首二十六年来我的教育成长之路,我感到仿佛在不断地攀登着一座教育的高山,虽然路途充满艰辛,但攀登途中,一路风景苦亦甜。
千里攀登“山脚”始
时光唤醒着记忆,我工作的第一所学校是我很不情愿地被分配去的,这是我千里攀登的起始地,但正是我跋涉的教育成长之路的“山脚”之地,让我领略了初登教育这座高山之美,也激发了我的攀登兴趣。
这是一所农村完中——张家港市鹿苑中学,曾经辉煌地冠以“小梁丰”美誉。因为我是想到老家去教书的,事与愿违,所以我的教育成长之路是带着不满出发的。但带着情绪来的我,很快被一群热情、善良、有责任感的同行所感染,迅速融入到了这个集体之中。这些可亲的老师,他们会在做了几个好吃的小菜的时候把你叫去打牙祭改善生活,让你忘却在外工作住宿学校的的孤寂;这些可敬的老师,他们无私地教你怎么教书,怎么管理学生,让你尽快地适应教师这个角色。
记得后来调任梁丰中学校长的刘志平校长对我说的话:“知道你学习、实习成绩都是优秀,但还是让你从初中教起,从初二教起,教得好,可以一路教到高三去。”那时,我也没有多想什么,只是在同行的带动下,住在学校的我那时也没有电视机更没电脑的干扰,似乎有很多的时间去做语文研究,但我似乎没有达到严华银老师初涉教坛时“总觉得那是一种自在、本真的教育,应该是一种‘诗意的栖居’,是理想状态的教育和人生”那样一种境界,也许我更多的是模仿。那时候可模仿的似乎也不像现在这么多,所以我只要知道哪里有好教案,就赶紧买去;哪里有好的课,就赶紧听去。也许,就像学生写作从模仿起那样,从模仿开始的我的课居然很快得到了肯定。先是教研组长张振华老师带着语文老教师来听课给予了充分认可,后是刘校长来听课给予了充分鼓励。在1986年“校青年教师上一堂好课”比赛中,我的课获得一等奖,这令我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感。刘校长还把当时的困难班初二(2)班在第二学期时交给了我,我根据班级现状,和学生开展了很多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1987年,我第一次任教的初三两个班在中考中成绩优秀,特别是初三(2)班语文名列年级第一,初三(2)班还被评为市级先进团支部。总结了班主任工作一年半的相关经验,我撰写的活动总结《是小荷,也要露尖尖角》获得省丰华杯最佳活动奖、全国优秀活动奖,《是刀子,就得放在磨刀石上》获得全国优秀活动辅导艺术奖。这是我第一次获得如此高的奖项,也是学校首次获得如此高的奖项,所以,学校也给了我很多荣誉,1987年至1989年,连续三年我被评为市级先进。
因为1987年带的初三班中考成绩不错,刘校长没有食言,让我继续往上,任教高一两个班语文,同时任2班班主任。高中教学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岗位,我市第一个语文特级教师、市教研室主任蒋清和老师多次对我指导和帮助,让我得以尽快适应了高中教学。高三一年,我用铁笔、钢板手刻蜡纸150多张,特别是在那寒冷的冬日,没有空调,没有暖气,在冰冷的钢板上刻写着密密麻麻的文字,以致我的手满是冻疮。成功往往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第一次带的高三语文在高考中名列同类前茅。1992年,参加市中学语文教师三项基本功竞赛,我获得市级普高组二等奖;开设市级高中青年教师教育观摩课,我教的课外文言《大同》获好评。1996年,我获得市首批教学能手称号。
曾经很不情愿地来到这个学校,曾经想过一年半载要求调动,但在初始的攀登中,我感受到它的美,我恋上了这儿的教育,不再想离开,一干就是十二年。不断努力的攀登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这所学校,工作的第三年被语文组同仁推举担任教研组长,工作的第六年被任命为校长办公室主任,工作的第九年被任命为教导主任。1997年,才于1993年被聘为中学一级教师的我破格拔尖,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也就在这一年,我被调离了这所学校。
这初涉的“山脚”之地的风景让我明白:带着一份美好去工作,你才能欣赏到美景,你才能有好的收获。是的,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半壁“山腰”见海日
沿着教育这座高山一路不停地往上攀登,不觉已来到了半壁“山腰”——我工作的第二个地方。
这也是一所农村完中——张家港市南丰中学,应该说,我还是有被逼来到这所学校的感觉。虽然到这所学校是被市教育局安排来当副校长管教学的,在别人心中觉得是领导的厚爱和重视,但对我来说因为离老家更远了,还是觉得高兴不起来,甚至有充军发配的感觉。
没有想到的是,也许是学校老师希望我的到来能使学校的教学有所起色,他们好像挺欢迎我到来的。让我感动的是,这所学校的老师特别乐意接受工作安排。安排教学任务,二话不说就接受;交给额外工作,没有讨价还价就干开了。看着这样的一群老师,你没法不努力做好自己应该抓好的教学工作。
最不能忘怀的是我接手的第一届学生,这是学校借搬迁新校之机在高中部第一次招收的实验班,学生很聪明,但因为高一、高二的原因,学生的问题很多,最突出的问题是学习松懈。接手这个班,我从严抓起,抓课堂纪律的落实,学生感到了前任语文老师身上所没有的“严格”,渐渐地也服从了我的管理和教学。他们开口闭口叫我“老大”,我不理解,问他们,他们说:看你那么年轻就当了副校长,将来一定能当校长,称老大是美好祝愿!我的可亲可爱的学生,虽然十多年过去了,又换了一所学校,我依然当着副校长,但有你们内心的认可,我很满足。
因为路途相对较远,每天早上6点多,我就得从家出发,晚上回家时,往往在7点后。偏偏还遇到204国道拓宽,每天来回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管着全校六个年级的教学,带着高三一个班级,这一年,我真的很辛苦。但最让我着急的是高三学生的成绩,这成绩让我有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顶着中考、高考的压力,我和老师们想方设法,齐心协力,白发添了许多,但工夫不负有心人,我带的第一届高三班语文名列前茅,特别是2000年高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中考也在失奖多年后拿到了三等奖。成绩让老师们更觉得我是和他们一起实干的人,老师们和我的关系也是前所未有的和谐,以至2000年8月要调离这个我才工作了三年的学校时,很多老师对我依依不舍,离开那所学校已经十多年了,但感情依旧很深。而我带的1998届学生更是动情地对我说:我们高一、高二真的是玩掉了,幸亏老师在我们高三时救我们来了,要不,我们不知道会是什么结果!我知道,我的学生们对我是偏爱了,但我内心充满了甜蜜。
跋涉于“山腰”,我仿佛看见了美丽的风景——海日。徜徉于这里的风景,我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树挪死,人挪活!是的,带着一份责任去上路,你就能看到美丽的风景!
临近顶峰览众山
沿着教育这座高山一路不停地往上攀登,几近顶峰——我工作的第三所学校。
这是一所农村高中,是我老家的一所高中。如果说去前两所学校带有一点被迫,那这所学校是我一直希望能去的。带着更好的心态去攀登教育这座高山,我似乎有使不完的劲。但进入省重点高中的我首先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教育科研。因为除了分管教学外还要分管教科,论文写作、课题研究就摆在了我的面前。过去的十五年,我也许更多地将精力放到了教学上,没怎么去涉足教科领域。虽然1989年我的文章得到过全国奖,但那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论文,我的第一篇论文是发表在1991年《特区少儿文学》的《和少年习作者谈选材》,后来虽然也有几篇文章发表或获奖,但现在想想除了1997年发表在《苏州大学学报》的《选好突破口,进行语文教学的最佳设计》还有点质量外,其他大多太过平平。现在要去抓教科,你自己不过硬,怎么去管别人?我知道,十五年的教学,我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缺少理论积淀,感性要上升到理性,必须得有理论的支撑。于是,我开始看教育家的理论著作。在阅读中,我没想到教学实践中我在做的一些事还符合大师的一些理论,我找到了一些理论支撑。2001年9月,在这个新的学校工作刚满一年的时候,我的《语文教学优化设计中的支点》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文章发到国家级核心期刊,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写作兴趣,我坚定了不仅要教好书还要写好文的心。阅读教学中,针对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在有关阅读理论的指导下,我思考文学类阅读技巧,抓住古诗鉴赏和文学类文本的相通之处予以探索,形成了《找准古诗鉴赏和现代文阅读的对接点》阅读方法探索论文,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上。作文教学费力气,见效慢,我尝试 “案例引路、自主训练、升格进阶”的作文教学模式,《作文因案例而鲜活》、《让点评铺就作文升格之路》、《架起作文讲评的立交桥》等文章发表在语文核心刊物上,《语文新报》在2009年半年时间就连续发表了我以及我徒弟的升格示例文章10多篇,产生了一定影响。
我本来也是一个教科研弱者,但在这个新的学校,面对工作的压力和挑战,我努力战胜自己,陆续在《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课程辅导》、《语文报》、《作文周刊》等报刊杂志发表教育教学论文70多篇,主编或参编《高考金点子》、《明精活实指导与训练》、《三轮双效复习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阅读精选》等教育教学用书11部,承担或参与了7项课题研究工作并都结题。2006年,我被评为苏州市十杰教师;2007年,我被评为张家港市教科研先进个人。
在工作的第三所学校,在这个几近顶峰之处,整整十年,我一直坚持做到只要有教师在、只要有学生在,我就在学校的岗位上。几乎都是早六点多到学校,晚十点左右才离开学校。一年年,一日日,十年如一日,家几乎成了旅店,但我却把它视作了寻常。十年里,我有九年在高三第一线,不仅努力做好所任班级的语文教学工作,而且尽力抓好高三年级的教学管理工作。这所学校连续九年被评为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其中有七年是我在主抓高三。在这所学校里,我的收获前所未有:从苏州市十杰教师,到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名教师,直至评上了江苏省特级教师,我终于实现了一个普通教师的光荣与梦想!
跋涉于教育这座高山的崎岖小路,虽然我知道我这辈子到达不了顶峰,但我知道,只要我去努力,也就有希望。我会抱着这样的念头继续前行,继续向顶峰攀登。
在教育这座高山的几近顶峰处,我分明也见到了“一览众山小”的壮观,这壮观的风景让我明白:“天道酬勤”。带着一分勤勉去攀登,你就能收获人世间最美丽的风景!
教育成长之路漫漫,我奋力攀登着教育这座高山,虽然是一路蹒跚,但我且行且歌。看着这一路的风景,那或许是一段文字,一首旋律,一幅剪影,一个视频,让我为之动情,虽然艰辛,但一路风景苦亦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