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的不民主现象及应对策略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mer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剧烈变革,新闻评论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作为意见性信息的传播系统,新闻评论的变化,是一个从报刊走向广播、电视及网络的“跨媒体延伸”和“多媒体生存”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一种“量变”,也是一种“质变”。在今天,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政治的敏感性,似乎新闻评论中的民主在慢慢逝去。
  
  新闻评论的不民主现象的表现
  
  报纸中的不民主现象。从发展的趋势来看,虽然从《今日谈》到《人民论坛》到《中国青年报》的《求实篇》栏目和《冰点时评》,我们看到了报纸新闻评论的发展,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评论逐步推展到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新闻载体。现在广播评论、电视评论还不太多,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新闻评论在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所占有的地位将日益重要。这样就迫切要求报纸的新闻评论要扩大范围,增加种类。今后的新闻评论将不只囿于政治方面的,而将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凡是当天或者最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都可以作为新闻评论的对象和内容。这些事件可能是政治的,也可能是经济的、文化的;可能是国内的,也可能是国际的。种类有专论,也有释论等。面对竞争,报纸在范围上和种类上出击,将其本身的特点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得其更加生动活泼。
  广播中的不民主现象。1994年10月1日,《新闻纵横》节目的开播,标志着新时期中国广播界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开端。近年来,广播界评论性节目始终与时俱进,报道领域逐年拓展,报道方式不断创新,在满足公众知晓权的同时,为公众提供了话语权,使评论性节目开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群众喉舌”。但是,在广播新闻评论性节目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广播新闻评论节目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近几年来,采访难、发稿难、获得有关部门支持难,阻礙了舆论监督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在舆论监督诸多难题中,地方或部门保护主义是目前舆论监督的最大阻力。某些掌握权力的地方领导“以言代法”,支配监督权力的舆论。此外,面临阻力重重,舆论监督地域的不均衡,全国舆论监督环境不能达到整体优化,满足不了各地听众的普遍需求。还有就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有些报道未能继续进行追踪报道,削弱了舆论监督的效果。
  电视中的不民主现象。与报纸和广播相比,电视新闻评论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来,各电视台的新闻评论类节目不断得到加强,以专论、编后、述评等体裁以及专门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形式得到了发展,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在深度、广度和影响力上,电视新闻评论还有待加强。同时,它一直照搬社论模式,策略乏术、缺少真正的评论,它一度担当的“青天”角色随着社会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消失。在本质上沉浸在“重论轻评”的习圈中。这种“重论轻评”现象严重制约了评论功能的发挥。
  网络中的不民主现象。网络评论的“低门槛”和开放性,使得公众在获得话语权的同时也在滥用话语权。虐熊、虐猫事件曝光,网络上到处都是“没人性,诛他九族”的谩骂……在网络上,清晰而理智的声音,往往被发泄、攻击、偏见、愚昧甚至别有用心的惊人之语所淹没。因此网络评论始终“弥漫在散漫无稽的氛围中”。大多数网民发表言论时,更多地注重率性和痛快,而不屑于或者不能够以建设性、创造性的态度和架构来看待问题。
  受众的扪心自问。在分析了媒体本身存在的评论中的不民主后,回过头来,我们也应该扪心自问,作为受众,社会所赋予我们的权利我们是否也拿捏得恰当呢?从评论中透露出的不民主问题,我们也应该好好反思。
  面临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一方面随着公共事务及个人私事日益复杂化,一些人越来越应接不暇;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激烈竞争,对于那些还填不饱肚子的人来说更是顾不得。在这样的背景下,读者的个人经验常常难免过于偏狭或陈旧,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思考能力也未必能够胜任对众多问题的认识和判断,特别是由于思想的惰性,使相当一部分人缺乏思考问题的自觉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读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偷懒”,而这种“偷懒”容易造成读者对事物的了解浮于表面。所以,评论就成了可以帮助人们摆脱上述困境的捷径。也就是通过“议程设置”让读者知道哪件事是最近的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
  也正是因为读者的“偷懒”给了新闻评论一个契机,一方面是有着民主意味的专栏、节目和网页,一方面又通过“议程设置”来主导整个“舞台”。就像一场晚会,节目菜单早已经按照编导的意愿编排好,观众坐在台下观看,即使对有些节目不满意也只是在下面小声支吾,台上的节目还是照着菜单演下去,一个节目结束后,演砸了,下面的观众也配合,还是掌声四起。像以前演员演不好,观众就要往台上扔“香蕉皮”的情况已经是少之又少了。把晚会看作社会,把编导看作媒体或是政府,把节目看作新闻评论,把观众看作受众,这样的比喻再恰当不过了。
  这样我又不禁想到了2006年9月4日,湖南卫视推出了一档全新的真人秀栏目《变形计》。节目通过两个差别很大的主人公,进行7天的身份互换,互相体验不同的生活,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其实这也是“拟态环境”的一个体验,而节目中互换的主人公就好比我们生活中的现实环境和信息环境,新闻媒体的评论思想就是不断地把读者的现实环境和信息环境换位,慢慢地,读者自己的态度看法也就消失,取而代之的则不言而喻了。
  再回到前边“偷懒”这个词上来,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一部分人高高在上,忙着开会、应酬;一部分人是白领和蓝领,忙于奔波,希望把工作做好,有个稳定的收入;一部分人是家庭主妇和老人,除了家务外就是电视连续剧的剧情了;一部分是孩子,等待他们的是作业、看动画片……这样一来,其实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地主动放弃了评论的权利,把读报纸、看新闻、浏览网页当作闲暇时间的一个放松。受众都在渐渐地放弃自己的权利。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了新闻评论所谓的“民主”其实并不民主。在这里其实有两个误区,一是媒体本身可以在民主的外衣下隐藏着不民主事件,另一方面是受众本身对在新闻评论中起的作用的忽略,造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局面,就像一个魔法师在“民主”的披风下隐藏着“不民主”,他在台上的精彩表演完全吸引了观众而主导了这个节目现场。
  
  应对策略
  
  对于媒体来说,首先要增强媒体与受众的互动。在新闻评论中多是专业的评论员发表文章,而作为受众的评论很大程度上受到媒体的限制。我们常常在大街小巷里、公共汽车上,都能听到人们对某一新闻事件的评论,各执一词,各有一理,津津乐道,仔细听,有时候也并非无道理。再想想前边那个有趣的推理,在保障社会的安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受众本身最真挚的看法和建议,不是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吗?为受众提供更多平台,广纳群众的建议有利于促进新闻事业的良性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其次,要健全民主制度。由于我国的民主制度还不健全,使很多人钻了空子,群众的意见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健全民主制度,使民主在各个方面和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群众在评论中的话语权,使群众的声音真真正正地实现“当家作主”。
  第三,要加强舆论监督职能。舆论监督是其重要职能,对舆论监督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直接影响着节目的选题报道。当前,在认识上普遍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把舆论监督等同于批评报道。实际上,除了批评报道以外,舆论监督还应该更多地关注建设性的报道,发挥深度报道“解疑释惑”、“观念引导”功能。
  第四,要强化新闻评论的平民化。以平民角度和平民化的叙述方式来进行评论。更加关注百姓身边的事,与百姓有密切关系的事,并对此进行平民化的评论,更有助于受众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于广大受众来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言论上也有一席之地。要从魔法师的披风下走出来,积极地参与到舆论监督和新闻实际的评论中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摆脱“各扫门前雪”的想法,积极融入到整个社会中来,增强自己的社会意识。要清醒地认识到哪些属于信息环境,哪些属于现实环境,正确地认识事物。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校:施宇
其他文献
当前,企业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关键时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既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也给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要做好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要与时俱进。只有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内容、载体、方法和机制上与时俱进,大胆探索,突出创新性、针对性、生动性、实效性和综合性,才能真正体现它在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中的价值,使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一、树立新观念,突出创新性    
期刊
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由视觉主导的时代,人们对于用图像来表达自我存在的愿望日渐强烈。DV影像因其制作费用便宜,设备操作便捷,技术工艺简单,造就了普通人进行视觉表达的无限可能。如今,越来越多的公民凭借他们对于DV的热情和艺术表达的渴望加入到DV制作的队伍中来,活跃于校园的青年学子DV就是其中的重要一支。  从数量上考察,近年来校园DV制作呈飞速上升之势。笔者于2007年11月在百度视频上搜索到的相关视频
期刊
2007年11月9日晚,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一台名为《中国骄傲》的晚会,这也是中央电视台连续第三年举办这样的公益晚会。在传媒业空前发达的现代社会,在数以百计的电视节目中,让人感动的节目亦时时有之,但像《中国骄傲》这样让人“情难自已、掌声如潮、泪如泉涌、久久感动”的节目却为数不多。那么,它究竟有着怎样的精神内涵?节目的制作有着怎样的独到之处?究竟是什么感动了观众的心呢?    一、互助
期刊
2006年,诗人赵丽华前几年的一些“诗歌”作品被放到网上后,在众多网站上被不少网友以嘲笑的心态仿写了大量的口语诗歌,有好事者取赵丽华名字的谐音,成立名曰“梨花教”的诗歌流派。  对此次事件,有褒有贬。但终因影响不好,批多赞少而淡出网络。  一年之后,赵丽华一改梨花体诗风,创作出了一组风格不同的新诗,如《海伦》等。重庆作家协会副主席周晓风分析,这组新诗,增加了意象、借喻、音乐感等更多诗歌元素,口语少
期刊
美籍华裔学者孙隆基先生在其《历史学家的经线——历史心理文集》一书中,在论及“‘世纪末’的鲁迅”一章中,根据鲁迅在《破恶声论》中的相关论述,提出世纪末的鲁迅就急于从事对现代大众传媒的批判,这是鲁迅传媒批判思想“早熟”性的表现。  孙隆基先生据《破恶声论》一文在其著作中写道:他(指鲁迅)认为现代化“输入文明之利器”,尤其是大众传媒,制造了人的思想的齐一化……在鲁迅眼中,传统的纯朴民俗还可以通向灵性,理
期刊
对普通用户而言,Web2.0是一种不仅“可读”,而且“可写”和“可交互”的互联网。作为用户,对信息有完全的自我主动权,个体成为信息的生产制造者、管理者和传输者,实现了大众信息和个人信息在传播层面的完美结合。在Web2.0时代,生产能力强大的文化工业快速生产着以娱乐为目的的文化消费品,快餐化的影像消费成了当今时代重要的文化景观。随着以周星驰系列为代表的搞笑电影大行其道以来,“无厘头”成了影视作品吸引
期刊
近年来关于国民以及各类从业人员的素质修养问题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新闻记者的素质修养问题处于这个话语背景中,不过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更被社会重视从而引起较多理论研讨。指出这一点意在点明我们的论题与同类话题的“共在”关系。在笔者看来,这种“共在”关系之所以值得重视,是因为同类话题存在着关键词的通用和思维指向的一致化,而这种通用和一致化易使理论思路被无形发散,从而导致记者的素质修养成为一个可以无限添加的答题
期刊
2007年6月29日,《南方都市报》与《新快报》均推出了以“香港回归十周年”为主题的纪念回顾特刊。“香港回归十周年”作为受人关注的新闻事件,不仅是近期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各类新闻媒体进行专题策划的重点内容。《南方都市报》在业界一直以其善于进行新闻策划的特长而著称,而《新快报》在2006年改版后,加强新闻策划,专题报道亦成为其销量上升的利器之一。比较这两家都市报对同一新闻热点所开展的策划报道,可以更
期刊
大众媒体在被赋予重要权利的同时也对公众承担了一定的义务,其中一项重要的义务就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等,是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府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知情权(如出生情况、亲生父母等)。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的权利。①  知情权是平衡政府权力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法律构建,而非伦理构建。新闻
期刊
最近,重庆电视台卫星频道举办播出的群众参与的选拔类电视活动《第一次心动》,被国家广电总局严厉批评。它“严重偏离比赛宗旨,热衷制造噱头炒作活动,在评委选择、比赛环节、评委表现、歌曲内容等方面都出现了重大失误”,已经停播。  此次停播事件可以说是近年来电视圈内震动最大的一起案例,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個案例。    关于娱乐精神的基本阐释    娱乐精神,并不是一个新的名词,对于广大电视人来说也并不陌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