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怎样成就大唐盛世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99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太宗李世民执政23年,锐意改革,平抑皇族宗室及门阀豪强既得利益阶层,打开了庶族和寒士上升通道,整个社会由此进入良性循环,极大地激发全民创造力,成就了大唐盛世“贞观之治”。
  消藩降爵减俸,平抑皇族宗室
  在唐立国之初,高祖李渊(李世民的父亲)大封子弟及同姓宗室,其中分封为王的皇室子孙年幼者颇多。皇孙李承宗封为太原王时,才2岁,还有皇孙一出生就封王。据载,李渊广封李姓宗室为郡王者,多达数十人。还授予这些分封各地为王者以兵权,以屏辅王室,同时,还按宗亲血统远近行赏,以壮大自己的政治势力。
  李渊为了极力扩大李姓势力,还在制度上规定,凡李姓的官员(即宗姓官),其地位均应在同级官员之上;没有担任职务者,不服徭役;且每州设宗师一人,主要行使监察震慑职能,且成制度化。
  为营造清正廉明的官场氛围,李世民继位后先走群众路线,在朝廷广泛展开皇室及同姓宗室存废大讨论。
  李世民规定,只有直系亲属才封王,继王位者明确降为嗣王,再隔代又降为郡王,所享受食邑等,依次降低。其次,对一些疏远和无功的同姓宗室,各降爵位一级,并减食邑。此举纠正了其父李渊分封过滥的失误。第三,这些王侯,所享食邑的租调不归诸王征收,而改为朝廷的内府供给,这就让这些王侯完全成为有名无实的虚封,虽位高但无权,无法干预地方行政。第四,对皇族宗室严格约束,教育他们奉公守法。对骄奢淫逸之皇子皇孙,剥夺身份治罪。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四月,李世民将行为乖张屡教不改、且试图谋反的太子李承乾,废为庶人。对常常无理殴打其分封地县令,又不顾农时田猎任意践踏庄稼的第六子李愔,削减一半食邑,并贬到偏远贫瘠的虢州做刺史。此举有效遏制了“太子党”、“官二代”为非作歹,消解民怨。
  论功分封朝臣,提升庶族地位
  有废,还须有立。贞观元年,唐太宗大封功臣,论功行赏,不计私亲,以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为一等。
  淮安王李神通是李世民的叔父,以宗室自居,他说:当年晋阳起兵(指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时,我率兵先至长安,现在反以房玄龄、杜如晦等刀笔之吏功居第一,我很是不服。
  李世民说:国家大事,赏罚最重要。赏罚分明得当,则无功者自退、为恶者皆惧,所以赏罚不可轻行。今记勋行赏,房玄龄等虽无汗马之劳,然有运筹帷幄、鼎定社稷之功,犹如西汉的萧何,故能功居第一。叔父虽于国为至亲,怎能因私亲泛滥与勋臣同赏?
  其他一些本来心有不服者,见李世民的叔父都没有争到功名地位,自然也就不敢再争。此举,不仅有效提升了功臣社会地位,而且在朝廷上下树立赏罚分明的导向。
  在初唐,由于门阀氏族(即士族)势力强大长达400年之久,新兴的庶族阶层,虽然因军功或者财富、才气上来,但因出身低微,仍无社会地位。房玄龄、魏徵等大臣虽已为高官,但依然有深深的自卑感,甚至争相出重金,与依然有很高社会地位的士族联姻,以图改换门庭。
  唐太宗认为此风不可长,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唐太宗命高士廉等修撰《氏族志》,以便“刊正姓氏”,即对姓氏来一个大洗牌。
  重新修訂成的《氏族志》共293姓、1651家,一改过去以豪门世族划分门第等级的旧习,而是按照当世功绩划分。最大改观是把大批没落世族剔除此谱,将新兴庶族族姓列入谱内,在整个社会营造了后代不努力就“富不过二代”的氛围。
  废除“九品官人法”,打通上下流动的渠道
  当时,唐代还沿用的是“九品官人法”制度选拔人才。
  唐太宗完全废除“九品官人法”之选拔人才制度,不仅打破了世家大族掌握政权的惯例,且解决了魏晋至隋初导致社会动荡一大难题。
  在完全废除“九品官人法”后,李世民对隋朝已萌芽的科举制度没有照搬,而是顺应时势进行了重大改革。除了考隋朝就有的“明经”科外,还新增了“进士”科,且考试内容和形式更能体现全面评判选拔人才的思路。
  首先,考试的重点从“帖经”,即背诵经义,转为考词赋文章,既能检查考生文化基本功是否扎实,又能充分展现其个性才华。
  其次,还考“策问”,即时务对策。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一些棘手难题变成考题,让考生应答。
  第三,凡考中进士者,还必须经过吏部“身、言、书、判”考试。身,即相貌是否英伟,一身正气,可亲可敬;言,即是否会说话,讲道理,说得通,让人心服口服;书,即书法是否字迹端正清楚,绝不能潦草或龙飞凤舞;判,即批公文、断案子,公文不仅要有文采,且必须合法合理合情,言情并茂,让人看了点头心服口服。
  李世民推行完善科举取士制度,打通社会各阶层上下流动的渠道,成为贞观之治一大德政,也是成就盛唐的一个支点。那些门阀士族子弟,不奋进读书,仅仅凭祖荫就能为高官的格局被打破。身份低微或家境贫寒之士人,只要努力学成,德才兼备,知书达理,就能参加科举考试升上来。
  (《文史天地》)
其他文献
无论你家小区门口,还是公司门口;无论是商业闹市区,还是居民区,兰州拉面馆一定是标配。全国这么多蘭州拉面馆,竞争一定很激烈。那么,他们赚钱吗?近日,一位拉面馆老板透露,自己在北京的小店,一年收入近200万元!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兰州牛肉拉面是兰州的著名风味小吃,有着悠久历史的兰州牛肉拉面就好像绵延万里的古丝绸之路一样。  始于清朝嘉庆年间(1799年)的兰州牛肉拉面,从河南省怀庆
期刊
克隆人遍地走;各大公司里普遍使用人工智能机器;订一份披萨,送货的是无人机……这对有些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美国《发现》杂志为我们提供了一项最新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人们对20年后世界的预期。  披萨将由无人机送达  66%的美国人预计,20年后无人机送披萨将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儿了。亚马逊和谷歌都已经开发出能够运载包裹的高级无人机,只是美国现行法律尚未对商用无人机放开限制。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正在起草关于商
期刊
状元,就是进士的第一名,是中国科举制度下拔萃者中的第一顶尖人物。  在科举时代,一个读书人从童生到生员(秀才)要经过县试、府试和院试三级考试;考中生员后,还要经过乡试、会试和殿试等更为高级的考试,考取状元的难度可想而知。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从宋嘉定十年(1217)到清光绪六年(1880)的六百多年之间,地处黄山边陲的一个小小休宁县竟孕育出十九名文武状元,被公认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状元县”。 
期刊
凌波微步、一阳指、九阴白骨爪、金刚掌……武侠小说中,各路武林高手的这些功夫让人叹为观止。殊不知,在动物界也有不少的“武林高手”,它们有着比人类更为高明的“绝世武功”。  凌波微步——蛇怪蜥蜴  蛇怪蜥蜴生活在热带雨林的河流边,主要以小昆虫为食。遇到危险时,它能够飞快地从水面上逃走。  蛇怪蜥蜴在水上逃跑的速度很快,可以达到1.5米/秒。因此,当其爪子接触到水面时,细长而且覆盖着鳞片的脚趾底部会产生
期刊
自然界中,很多看似弱小的动物,却有着非凡的智慧,它们可以巧妙地利用自身的特点与周围的地理环境与强敌周旋,说它们也懂“兵法”一点都不为过。  旱獭的游击战术 旱獭属于群居,一般会留下一个站立于洞口放哨,一旦发现敌情马上报告。别说离它20米远,即使10米也很难正面捕到它,因为它总是在你快到的时候,从容地跑到洞里去。之后,它会不断地从一个洞口出来,又从另一个洞口进入,搞得对手苦不堪言。  斑翅山鹑“调虎
期刊
最近一项研究显示,你在睡梦中的“言论”可能比醒着的时候更消极、更无理。研究人员发现,说梦话的人说“不”的次数是他们清醒时的4倍,甚至于脏字脱口而出的情况是清醒时的800多倍。  梦话更有冒犯攻击性  当你一觉醒来,被朋友或家人提醒晚上“嘴没闲着”的时候,有没有心虚过?怕自己说了什么不该说的?很遗憾,你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最近一项研究显示,你在睡梦中的“言论”可能比醒着的时候更消极、更无理。  研究
期刊
浙江淳安破获24年前强奸杀人案,DNA技术可谓大显威力。其实,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DNA技术已被广泛利用,成为警方破案寻找证据的主要来源。提取有效物证,通过技术手段让其“指认”出嫌疑人,办案效率大大增加,也让偶发的“瓶颈”案件侦破得到突破。在北京海淀分局,成立于2012年的DNA实验室至今已帮助警方指认出1700多名嫌疑人。  海淀分局DNA实验室负责人尚雷鹏介绍,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共受理各类
期刊
《周易》中说:“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世界观决定人生观和价值观,个人如此,国家民族亦是如此。仰观与俯察代表了中华民族祖先观察世界的方式,并由此演绎衍生出了中华文明的一系列特质。  “律吕调阳”以定四时  中国人的祖先逐水而居,于山川陇上、洞穴丛林间游走生存,在农耕和狩猎之余夜观天象,浩瀚的夜空繁星点点,启发了鸿蒙之初中国人朴素的想象力。温润的地理气候条件,养成了眷恋历史过往
期刊
母亲去世,经过公证的遗嘱中将名下房产留给了几位子女,却唯独没有留给三女儿杨晴的份额。杨晴于是将几位兄弟姐妹一起告上法庭,却被法院驳回。日前,这起诉讼引起社会关注。身为父母,能够完全剥夺某一个子女的继承权吗?  审理本案的通州法院法官苑路佳表示,根据民法当中“意思自治”的原则,一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当然有充分自主的权利来处分自己的财产,不管要将遗产留给谁,都是他本人的自由,旁人无权干涉。但是,继承法
期刊
骤然进入民国,一时间最难以适应的人群当属前清的大小官员。一方面,退位的小朝廷依然存在,且受到民国政府的优待;另一方面,清王室早已自顾不暇,这些官员不得不自谋生路。如此境遇下,他们是如何看待民国元年的?  1911年10月10日至1912年3月10日这150天,中国真正经历了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帝制进入共和时代。桑兵先生的著作《走进共和:日记所见政权更替时期亲历者的心路历程(1911-19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