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x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对人才评价的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学习模式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愈来愈显得重要。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能力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均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提到创新教育,一些人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能力。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教师都不要让部分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
  教师要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教师要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
  我平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营造和谐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过程并非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以创新情感为动力,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善于接受学生的合理化建议,对课堂教学的管理采取开放式,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看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形成学习中的创新习惯和创新胆识,鼓励和帮助大部分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和创新设计变成学习中的现实,让学生自己品尝到创新学习的喜悦,领略创新的实际意义。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学科中,有些知识是非常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或很难去感觉得到的东西,这些知识仅靠口头的描述很难发展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时教师应让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效果,创设更加直观、便捷的课堂教学情景,将所学的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乐趣,让学生由苦学变乐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勇于创新。
  二、重视问题情境,促进创新思维
  首先,教师应当充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没有问题的提出,人们解决问题只能是表面上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得不到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感染学生,利用有趣的习题和生动的教法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经历,促进创新思维的发挥。
  三、利用合作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
  初中数学着重于数的运算,逐步发展到有理数、实数的运算,在认识上有了质的飞跃。总之,初中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数形结合,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对许多学生来说,单靠自身的努力,显然已不能达到教学要求,需要外界的帮助,而通过合作学习,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则可得到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
  四、重视解题教学,发展创新能力
  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质疑问难、积极争辩、寻求变异、开放思路、充分想象、巧用直观、探究多种解决方案或途径,快速、简捷、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体现。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教师必须从各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它既需要教师的主导,又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教学相长。
其他文献
有许多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之后,不能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特别对数学思维的要求差距较大,高一学生的数学成绩明显有下降趋势。究其原因,由于初中数学教学受到升学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现代教育强调“知识结构”与“学习过程”,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把知识作为思维过程的材料和媒介。只有把掌握知识、技能作为中介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才符合素质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病,是脑卒中的先兆表现,很容易发展成为不可逆的脑梗死,已被公认为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之
期刊
摘 要: 恒成立与有解问题一直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是函数、数列、不等式等内容交汇的一个知识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有时在同一套试题中甚至有几道这方面的题目。本文归纳了解恒成立问题的基本策略,并初涉有解问题。  关键词: 高考数学 恒成立 有解    一、恒成立问题  函数在给定区间上某结论成立问题,其表现形式通常有:在给定区间上某关系恒成立;某函数的定义域为全体实数R;
单凭单元作文的教学和练习,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那是远远不够的。课堂小练笔作为阅读与作文教学之间的桥梁,则有效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文本资源取之不尽,只要我们善于从实际出发,有效地利用好课程资源,深入挖掘课文的文化内涵,把握文本,运用文本,让鲜活的教材成为学生习作的小素材,何忧“无米之炊”?因此,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观下,如何多角度地选择和利用文本,开辟一方新的练笔天地,是语文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自从一九八三年贯彻党中央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以来,我们党校陆续开办了干部培训班、进修班、理论班、政工班以及函授教育等,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局面已基本铺开.目前,
数学新课程标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强调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索,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强调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习过程的主人,老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形势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已发生了根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的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比较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有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重建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比较思维 运用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显然,乌申斯基所强调的是一种思维能力,即比较思维能力。比较思维是指根据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间的对比,异中求同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会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能使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学生的数学视野,以便于教师为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一、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小学
摘 要: 课程改革向原有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转变观念,由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向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启发式”教学转变。本文通过课例展示了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 新课程 数学教学 “有理数加法” 教学设计    “有理数加法”是浙江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本《数学(试用)》第一册第一章的内容。有理数加法运算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这是因为有理数减法是在转化为加法后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