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要基于生活,源于乐趣

来源 :中国当代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ykxc1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写作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也需要立足于生活。当生活中的趣事融入作文之中,写作也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加之教师善于引导,乐于启迪,学生便不会再将写作文变成困难。
  【关键词】写作基于生活; 源于乐趣; 用心写作; 乐于写作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的阶段,语文的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用心做好点点滴滴的知识积累,才能为将来每一阶段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写作的重要性在学生逐步由初年级升到高年级时,慢慢显露出来,作文的分数在整张语文试卷中占有很大比重。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都会重点培养和指导学生写作。之前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采用统一模式、模板交学生写作文,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大多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更重要的是学生逐渐丧失了对于写作的乐趣,写作渐渐变成了学生头疼的事情。
  我在对多年语文教学工作进行总结时认为,只有当学生从生活实践出发,立足于实事写作文,他们才会有乐趣,写出的作文也更富有新意和灵性。使写作文立足于生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 将实践活动放于作文之中
  我们强调写作文要从生活中获取灵感,但小学生往往生活中积累的生活经验较少,无从着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玩是孩子的天性。把当前活动课程的教学理念全面引入到作文教学中,提出活动化作文教学的思想,正是顺应了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天性。
  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极力反对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而临到“写” 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类。
  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产生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儿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2 采用活动化教学方法
  要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采用活动化作文教学法是一条很好的途径。活动化作文教学是一种新型的作文教学思想,主要通过活动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自由表达的宽松环境,从而使学生有话可写,有话想写,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实践中应努力体现以下特征:
  习作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耳朵聆听,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具有自主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他们自主地参与,充分地体验,自由地表达。并在教学活动中自悟——领悟生活的真谛和写作的规律。
  活动化作文教学的开放性包括:教学渠道的开放,除课堂教学外,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活动和家庭社会活动都可以为写好作文服务;写作方式的开放,除个人作文外,还可以采用合作作文等方式;作文评价的开放,除教师评价外,还可以让同学、家长评价,甚至让习作走出校园,让社会来评价。此外还有题材的开放,体裁的开放,教学方法的开放等。
  3 让学生爱上写作文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兴趣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只有当学生认为写作时喜怒哀乐的宣泄,是学生童心、童真、童趣的释放时,他们才不会对写日记、周记、作文产生障碍。
  作文的评定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直接影响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许多教师在评定学生作文时,往往凭主观印象打一个等级,某个中等学生偶尔写出一篇有真情实 感的好文章,教师就产生怀疑心理,责问是否抄袭,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挖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尤其是挖掘作文欠佳学生的闪光点。 一个词,一句话,都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教师千万不要在评语上直接写上“内容不真实,语句不通顺”或“不符合题意,错别字太多”等。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写作文好难啊,不知怎样落笔才能令老师满意,自然就有了写作障碍。
  只有用心写作文,乐于写作文,将写作文变成学生喜欢乐于去做的事,学生才不会被作文所困扰。
其他文献
在"升学率”的重压之下,语文教师陷入了重教不重学的怪圈。为应付考试,不得不把学生变成"教参的翻版",变成“长脚的书橱”。然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应较少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看来教师的作用己不仅仅只是"传递、授业、解惑"而更应加强学法的指导。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强调”学法”指导,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将给令人窒息的现状带来很大的改观。下面本
期刊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内阅读教学范围比较狭窄,学生的阅读量难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学习视野不开阔,学生的自我发展空间也受到限制,学生的学习潜能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将课内教学性阅读与课外阅读积累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收到更好的效果。  1 以故事诱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学生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作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改的能力。"鲁迅先生也曾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这正是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发生的发展为本"的生本理念的体现,由此可见修改作文在习作中的重要地位。在生本理念下,把作文的评价修改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批自改作用的能力呢?  1 选取范文,示范修改  教师先浏览一部分作文,了解此次作文共同的
期刊
【摘要】学校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而小学阅读教学则是培养语文创新能力的基本环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的途径有:创设主动参与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巧设问题,培养创新精神;鼓励讨论,激发创新动机;开展语言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语文;阅读;创新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一系列新的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社会知识化的浪潮,正
期刊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 传递式”教学方法,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习的基本过程是学生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教师在讲台上讲述、示范、演示,学生相应地吸收、记忆、存储,课堂上圈划重点,课后反复抄写、背诵。事实证明,这种以应试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最大的弊端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的教学活动绝不是要束缚孩子们的思维空间,相反,是要去鼓励他们拓展自己的思维
期刊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提出的教学原则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教少学多,不教而教,以学定教。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核心宗旨的教育。如今,以生本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正在引起更多人的关注,生本教育逐渐完善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特色的教育方式。  “生本教育”的全新理念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就结合课堂中的几个教学案例,粗浅地谈谈对
期刊
【摘要】 物理总复习是初中物理教学全过程的最后组成部分,是中学生迎接最后考试的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次总练兵。从高处、深处、广度上再一次认识从前所学的内容,加以复习巩固,强化知识。同时又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提炼、综合,从而达到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  【关键词】物理教学;总复习;思维方法  物理总复习是初中物理教学全过程的最后组成部分,是中学生迎接
期刊
【摘要】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语文素养,我认为需从以下几处入手:第一、注重朗读、默读、背诵习惯意识,第二、注重自学习惯的养成。第三、注重阅读并做好笔记。第四、 注重学生间的互帮互助。第五、 注重语言积累习惯。所以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得从小培养。  【关键词】注重; 学生; 语文; 习惯  1 注重学生朗读、默读、背诵  (1)在语文课堂上朗读、默读、背诵是教学中最常见的一项训练方式,教师应在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推荐了80首古诗词供学生背诵,这些古诗博大精深,凝练含蓄,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古诗由于其特殊性,它与时代、与社会、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背景材料的丰富是无可比拟的,重视古诗教学中背景材料的运用研究,对于促进古诗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颇为有益的。  1背景材料的多角度获取  古诗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背景材料主要依靠教学参考书提供,因而获得的渠道是
期刊
众所周知,有趣高效的语文课堂离不开提问。好的提问常常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拨逗着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然而能真正把握提问艺术的老师并不多。笔者认为目前语文课堂提问主要存在以下一些误区:第一,接二连三的满堂问,不少老师把语文课堂变成了一个专门回答问题的场所,学生也感到十分厌倦。并且问题与问题之间的间隙太短,让学生忙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云;第二,对问题的设计没有梯度,不能按照由易到难的逻辑顺序,并且问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