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教学的体会

来源 :教师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w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朗读训练,是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指导朗读:熟悉课文;强化字词;善用运用;把握文体的朗读特点。重视范文。
  [关键词]朗读;教学;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教学要加强朗读,而且要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中,即要求讲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翻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六个单元中,有五单元的教学重点提到朗读。足见朗读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
  的确,三分文章七分读,一片美文,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得其妙处。朗读作为一种语文能力,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既是一种教学目的,也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现就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谈谈个人的想法。
  
  1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内容。朗读前,引导学生熟悉作品: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事迹,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对于学生理解作品的内容,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大有帮助
  
  
  翻开七年级上册,一篇篇美文,尽现眼前。第三课是香港女作家杏林子的《生命生命》
  当学生了解到作者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是忍受了极大的痛苦,发出了对“生命生命”的呐喊时!作者不幸的经历,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会引起了学生极大兴趣,他们会自觉地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去朗读,理解内容。
  
  2 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
  
  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来,所学课文篇幅加长,内容深难度大,都会影响他们的朗读兴趣,一些老师也认为朗读浪费时间而不重视。其实,朗读是视之于眼,诵之于口,阅之于耳,形成于脑的过程。它调动了学生的诸多器官,朗读的好。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都会更有利。
  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要在朗读技巧加以指导和训练。
  2.1 重视字词的训练。对于天真无邪初一的孩子来说,朗读时读错一个字,念错一个音,都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开口朗读,语音一发即逝,听众不可能阅读书面作品那样,可以停下来仔细琢磨,回过头来反复阅读,因此朗读最起码的标准,是把字词准确无误地,清楚地、不错不漏的都出来,使人听得明白。这就要求老师平时必须重视字词的训练,引导孩子用普通话语音来读,“咬准字音”;不断词,不破句,不遗漏、添加、改换或颠倒词语一“念准词句”学生没有了“拦路虎”,就能增加朗读的自信心,达到朗读的效果。
  2.2 善于运用语音。朗读,不但要让读者准确地理解作品,还要生动、逼真地再现作品,让读者深刻的感受作品。只是平板的复述原作,还远远不能完成朗读的任务。对朗读者来说,还要看运用语言的技巧是否达到纯熟的地步。如果能把作品的内在思想和艺术力量,通过主意恰到好处的运用,生动传神的复现出来,那么,朗读的目的就达到了。运用语音技巧的好坏直接影响朗读的效果。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把握:①声音要高低适度;②停顿要合理;③快慢要适宜;④重音要明显;⑤语音要适当。
  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中,当夜幕降临。“我”还一个人置身山顶时,不敢下来。当父亲来找我,用安慰的口气叫我下来时,“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惊慌恐万状之下的我,此时声音该比较高,语速要快一些,重音应该落在“摔死”这个词上。语调应该用昂上调带哭腔。课课坚持训练,从而提高朗读水平。
  2.3 注意文体特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中,小说、散文、诗歌所占的篇幅较多,指导学生时,对小说、散文的朗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3.1 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部分,必须读得中心突出,层次分明清楚的显示出事件的来龙去脉。语气要灵活,突出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开头和结尾既要读得有特色,又要与全文气脉连贯。小说尤其要注意这些问题。
  如:《皇帝的新装》一文,故事情节比较复杂,人物较多,性格各异。朗读时,叙述的语言要清楚,要揣摩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作品中的人物。皇帝、众大臣、骗子、市民、小孩子,是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体会他在不同情境之中的心理及情感。读出个性化的语气,这两种语气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会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让人回味无穷。
  2.3.2 要用真实感人的语音来读好景物描写和抒情的文笔。如:《散步》一文中,有两处对于初春的描写,其中一处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了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召唤。如果学生们用有声有色,真实感人的语音读好了这些景物描写和抒情的句子,就能真切的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诗歌的节奏感比较强,抒情色彩比较重,要读出节奏,读好重音,读出诗歌的音乐美。不同格调的诗歌要用不同的声音和气势表现。在本册教材中,单是现代诗就有作篇之多。因此,诗歌朗读教学一定要加强。
  
  3 重视范读的作用
  
  范读可以用磁带和多媒体,但最好是老师自己读。范读时。教师认真地态度,真挚的感情,抑扬顿挫的声音,会在学生中引起极大的共鸣,会极大的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快速进入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引起强烈的朗读兴趣和求知欲望,并增加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敬佩。
  范读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时,我尽量压低声音,尽可能平淡,营造出一种沉郁略带忧伤的气氛,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作者感情的节制,冷静地思考,从个人情感的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学生们在听读中,领悟到了文章的主旨,文章读完了,学生们却没有出声,在沉思、在感悟、在联想,思维的潜流在内心激荡、奔涌……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状态。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教师一定要起到示范的作用,一定要留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朗读。只有这样,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才会逐渐提高。学生也能从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其他文献
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重庆市各个区县聋校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探索解决聋哑学生学习职业技术和就业的途径和办法,在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领导下,自2005年6月以来,我校成立了专门的研究调查小组,先后以问卷、访谈、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全市各区县聋校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情况展开调查。有关情况如下:    1 聋校职教基本情况    重庆自直辖以来成为中国西部地区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中心,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举世瞩目,教
期刊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重要的是要创设情境,营造畅所欲言的氛围,采用多种训练形式,让学生敢说乐说。训练要切合实际,对症训练。同时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口语训练    许多同学在回答问题或和老师交谈时,不是羞羞答答。涨红着脸说不出话来,就是结结巴巴、语无伦次、词不达意,这在农村的初中学生中尤其严重。因为许多学校特别是乡村学校长期以来受升学率、受
期刊
如果一个孩子不爱学语文,想信他一定不会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就不会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因为小学生在校学习语文的时间最长。语文是重要的一门功课,学生所接触最多的是语文教师,如果孩子们不喜欢语文课,那将是语文和孩子的共同悲哀,那么如何让孩子爱上语文课呢?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
期刊
[摘要]一般来说,古汉语中“敢”字和“能”字的区别是很明显的:“敢”表示主观上的积极性,“能”表示客观上的可能性。但是有些“敢”字并不表示主观上的积极性,而是表示客观上的可能性。“敢”具有“能”义,它对教学和研究都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敢;能;古汉语    一般来说,在古代汉语中助动词“敢”和“能”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敢”重在主观上的积极性,表示有胆量、有勇气做某事;“能”重在客观上的可能性
期刊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是追求高效率的优化效果的时代,它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急需教育领域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出好人才。而传统的教育观点、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技术和方法已不能适应,以现代技术教育为手段的教学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个新的天地。  下面我以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情况来谈谈它的魅力和优势。    1 巧用多媒体手段,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
期刊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在《新教育》中说过:“唤起兴味。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件,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较差,需要一定的直观感性经验作为支持学习的基础。“不是学生能够亲身经历到的,容易犯空洞、抽象、脱离实际的毛病。”在小学生作文时,我们可以通过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作文的兴趣,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我的做法是:    1 先演后写    就
期刊
[摘要]在中世纪晚期,随着西欧社会的复兴,新兴城市中逐渐出现了一批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作为一种社会阶层,学者历来没有对其成员的界定形成一致的看法。当然,在这里没有必要弄清楚它的确切身份,只要知道知识分子作为一种社会阶层在中世纪后期开始出现,并对人类历史有着重大的贡献,就足够了。  [关键词]十二世纪文艺复兴;知识分子;哥利亚德;大学教师;人文主义者    我们知道,在英语世界当中intellectu
期刊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现在的小学生对作文普遍存在恐惧心理,一提到作文就脑子一片空白。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们愿意写、喜欢写、乐于写,是新课程标准的重点,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不过,如果从小学低年级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将会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此,我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进行了探索与
期刊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提倡在和谐、平等的人文化氛围中学习。我们语文课更应该如此。那么如何做才能达到此目的呢?    1 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古人云:“情人眼里出西施。”只有学生真正从内心“爱”上了语文课,产生了一种愉悦感。我们的教学才会有收效。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建立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教师要尽可能的放下架子
期刊
[摘要]通过几年实践与思考认为。语文教学只有先做减法,才会让课堂魅力有加;语文教学只有删繁就简,才会让美永驻课堂,所谓欲有所为,当有所不为。  [关键词]有所为;有所不为;简约    古语云:“治国之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其实,“有所为,有所不为”何止是治国之道,它也是指导做人和做事的一条重要原则。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学习精力有限,作为老师课堂教学的领路人,面对纷繁众多的教学信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