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用教材和教教材的辩证关系探析

来源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ingak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用教材教”成为时下教师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与“教教材”照本宣科的方式不同,“用教材”要求教师以教材开发者的姿态,将个人特质、教学经验、教学才能融入对教材的加工、改造之中,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素材,追求把教材用活。当下小学统编新教材对学生生活素材的融入表明,现在正是“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学模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文章基于实际的教学经验,对用教材和教教材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用教材;教教材;辩证关系
  根据党中央对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统编统用,并在三年内实现全覆盖的要求,教育部历时五年,统一组织新编了义务教育教材。从本学年起,全国所有地区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开始使用统编教材,到2019年统编教材将全面覆盖各年段所有年级。翻开新教材的目录可见,教材的呈现方式逐步容纳学生的儿童元素,从儿童的视觉出发,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儿童的问题,切实顾及儿童的内心感受。时间与空间交集,教与学合一。重点强调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社会技能、研究技能的习得。本文从语文教材的功能,如何实现“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到新时期“用教材”的要求三个方面,谈一谈“教教材”和“用教材”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语文教材的功能
  (一)凭借功能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向其传递文化,培养其能力和习惯,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等等。然而,要实现这些目标,都离不开语文教材这一凭借物。特别是语文学科属于侧重于技能、技巧培养的应用型学科,只有通过有计划的训练才能达到相应的教育目标。所以,凭借教材学,凭借教材练,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尤其重要。
  (二)示范功能
  语文教学挑选典型、规范的作品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意在通过定向的规范的语文训练,使学生精力集中,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语文教材除了具有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示范功能外,还具有训练的难易、深浅在内的示范功能。中学语文教学着重于培养学生基础的、规范的语文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对学生进行基础的、规范的语文训练。总之,语文教材应该是表达思想的范例、运用语言的范例、语文训练的范例。
  (三)教育功能
  语文是表情達意、载道的工具,这就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语文教材的过程中,离不开情、意、道的内容。教材具有教育性,语文教学中的教育功能主要是凭借语文教材得以实现的。中学语文教材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对学生思想情感、道德意志的培育和精神陶冶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这些教学内容,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育人功能。
  (四)发展功能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与发展是互相联系的。语文教材为学生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使学生的语言不断从贫乏走向丰富,由幼稚走向成熟,由呆板走向生动。语文教材作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它对学生的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以及情感、意志、性格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有着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语文教材的优秀作品都是典范,是作家智力活动的结晶,因而也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一把钥匙。
  二、从“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
  研究人员估计:教师在一堂课上平均每分钟就要作出一个决定。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随机地采取行动,并在40分钟内做出许多反应并力求敏捷和准确。这些不是固定的“教案”能解决的,而要靠教师的“即席创作”能力来把控。
  目前,有研究者认为,“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两个阶段。论据一是目前尚有不少教师的教学连忠实执行教材还没做到;论据二是“教教材”要作为“用教材教”的基础。这样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需要明确 的是,它只是提出了特定背景下的真实个案,不能据此认为它概括出了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一般规律。同时,教师也确实应当先深入教材,再跳出教材,否则难免会产生误读或背离教材等问题。
  事实上,要有效地用教材教,除了正确理解、准确把握教材之外,还必须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教材再好,通常也只能根据一般情况为教与学提供一个思路和一种设计方案,不可能完全适应每个学校、每个班级以及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用教材教,要求教师具备解读教材、解读学生的智慧。解读教材、解读学生与加工教材,都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即在课前一次完成。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也常常将三者结合起来进行,不能因为它们需要分别展开研究,就让教学停留在“教教材”上。同时,对三者的钻研应该是教师永无止境的追求,都有待深化,需要经验的逐渐累积,不必人为地限定先熟悉教材、教教材,再加工教材、用教材教这样的阶段。任何时候,调整、加工教材都是教师的自由,也是教师备课的内容之一。
  三、“用教材”的具体要求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任务的主要参考素材,要“用教材教”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确看待教材,跳出教材的桎梏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而实现“不教”的主要途径是教材。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但是,教材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显示的是编写者的意图,有着明显的主观意志。因此,编者的意图不应该成为语文教师教学唯一的行动指南。也就是说,教材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的。
  (二)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熟悉和把握教材
  用好语文教材,需要从整体上熟悉和把握教材。任何一套教材都要经过整体的设计,各册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和分工,这样才能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课程编排顺序,才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但是,刚刚担任语文课的小学教师,他们往往急于上课,只钻研所教年级的一册教材,而多年教一两个年级的教师,也不大会注意其他年级教材的变化,因此会出现教师只管局部,忽视整体的教学问题。小学生年龄小,更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在讲新课的时候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知识,尤其是本册教材前面课文的内容。这不仅可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更可以在教学中体现教材的连续性和整体性的特点。语文教材中各单元的基础训练,本身就是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的综合和概括,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注意设计这样的基础训练,这是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材的好方法。
  (三)对教材做到融会贯通
  对教材做到融会贯通,其实追求的是一种融通共生、自由和美的境界。教师常要求学生对知识点做到融会贯通,其实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更是对教师的要求。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行云流水般地把知识点自然贯通,师生之间便能真情融通,学生便会投入学习中并学会触类旁通。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钻研,相互学习,反复推敲,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进而感染学生,让学生不再觉得知识繁多和凌乱,久而久之,他们必将可以做到融会贯通。
  (四)灵活使用教材,发挥出最好的教学效果
  古人把修改文章的方法概括为“删、移、并、添、换”五个方面,这五种方法也可以用在灵活使用教材上。“删”去或略讲一部分课文内容,采取学生自学或阅读讨论的方法;“移”动教学单元中某些课文的顺序,是教师常用的处理教材的方法;合“并”或重新组合某些课文,把两篇课文放在一起对比来讲,能够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在教材原有课文的基础上,增“添”新的课文或内容,能够使教学内容更有新意;把某些原有课文或教学内容“换”成新的课文或教学内容,也是教学改革实验常用的形式。
  参考文献
  [1]潘爱军.浅议用教材教和教教材[J].考试周刊,2013(39).
  [2]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3]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叶圣陶  吕叔湘  张志公  语文教育论文选[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5.
其他文献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品德课堂上最为常见的教学活动之一,小组合作的效果直接关系到课程质量。在进行小组合作时,通过科学的课堂观察,制定相关的课堂观察量表,使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观察技巧,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能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和德育的实效。  【关键词】研学后教;品德教学;课堂观察;小组合作  综观国内外,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深厚而宽广,可以说,小组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学前儿童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学前儿童安全教育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拒媒体有关报道显示:我国平均每年近20万名0~14岁儿童因意外伤害而失去生命,占儿童死亡数量的1/3,平均每天有500多个孩子遭遇生命危机,死亡率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如果我们可以给予儿童有效的安全教育,教给儿童实用的安全知识,那么学前儿童安全问题将会得以有效的控制。  
期刊
路要慢慢走,美才为你留;如果走太急,石头爱绊脚。  ——題记   每当读到“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这般美好的词句时,我不禁沉醉于词中灿烂的繁星里;每当深情朗诵“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时,我情不自禁推开窗户,想用手去触碰那闪烁着而又璀璨的明星。然而,当我睁开眼时,却被也眼前那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乱花了眼。诗中那满天闪闪的星光,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爸爸常说:“时代这条路,把许多
期刊
【摘 要】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启蒙教育的起点和开端,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才能较好地完成识字教学任务,让学生学有所得之余又能学得轻松、有趣呢?教师可以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做好“音、形、义”的结合,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快乐地识字。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教学策略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中提到:“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
期刊
【摘 要】一直以来,语文教师都感慨作文难教,学生也害怕写作。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写作时不知道从何下笔。这在农村小学生的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农村学校语文教师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践证明,整合校外资源,突出语文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和创新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校外资源;体验生活;积累材料 
期刊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它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最头痛、最害怕的也恰恰是作文。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作时仍然存在无话可说、没有素材可写的问题。文章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分别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引领学生做好作文前的积累,探索有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作文教学;素材积累;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
期刊
【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并贯穿于整个小学语言文字训练之中。教师应明确识字教学的目标,多措并举,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习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乐学生字、主动识字、活用生字,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并始终贯穿于整个小学语言
期刊
阅读与理解就像是一对好兄弟,人们一谈到阅读,就会提起理解,阅读与理解形影不离,密不可分。其实,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都以理解为基础。没有正确的理解,一切就像无源之水。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非常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
期刊
【摘 要】学好汉语拼音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它也是初学儿童开始学习的敲门砖,但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面对这些拼音字母无疑会感到抽象以及枯燥。为此,教师必须根据儿童学习的心理特点、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利用图、形、音结合识记,做游戏,讲故事,诵读顺口溜等教学方法,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快乐学拼音。  【关键词】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教学策略  汉语拼音是帮助孩子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而学好汉语拼音则是初学
期刊
【摘 要】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仍有许多学生未能达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对写字教学的忽视;另一方面是由于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学生对书写缺乏兴趣。文章从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与教给正确的执笔方法、探寻汉字的笔画和结构规律以规范书写、学科整合促进书写能力的提高等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