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及许多方面尚未成熟之际,中国成功的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将面临的是一个更加开阔的国际市场。同时,这也意味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将在“入世”所带来的“利”与“弊”中大浪淘沙,寻求发展。
关键词:“入世” 中国高校体育教育 影响
2001年12月11日,中国签署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文件,正式成为“WTO”的第143个成员国,可以直接与世贸组织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互惠的教育合作,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向所有国家和地区开放。而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开放也是必然趋势。高校体育教育在大力发展的同时,必然出现“利”与“弊”、“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
1 “入世”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状况
1.1 高校体育教育观念落后,终身体育意识淡薄
首先是缺乏“健康”的理念。人体健康的内涵已从过去单纯的生物学健康逐步扩展到心理学、社会学的范畴。健康不仅意味着不生病,不虚弱,而且意味着身心及社会生活都处于完全健康的状态。其次是“人才”的观念。第三,不能全面发展受教育者的体育能力。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忽视了受教育者的创造力和体育能力的完全发展,没有区分掌握技术动作与发展身体的不同之处。第四,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传统的观念重视教师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重视“三基”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后,其思想品德教育缺乏针对性。高校体育教育缺乏针对性、层次性、阶段性,无法取得良好的收益。
1.2 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和教材创编撰乏实用性和时代性
绝大多数高校体育课程还是遵循着在系别和班级的基础上单纯的追求学生的外在技能水平,以运动技术传授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和“三基”教育。而教材仍以“竞技体育为中心”,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材以竞技体育的要求和规格进行编撰的,没有体现社会发展对体育项目真正要求的内容,缺乏实用性和时代特征。
1.3 高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经费投入较少
许多普通高校因为观念和教学模式落后的影响,其体育基础设施也陈旧单一,学生喜爱的、流行的、和新兴的体育项目设施却为数不多。比如:据1995年第4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表明,在我国当时的615693个体育场馆中,学校系统有413583个,占我国总数的67.17%,学校体育场馆在我国体育场馆中占有重要的部分,其中高校有12762个,占学校体育场馆数的3.06%。此比例无论如何也担负不了全面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历史重任。
1.4 高校体育教育模式缺乏“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我国各个高校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本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实验和研究,先后设计出十几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形成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局面。但其中具有代表性和常见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有四种:即“三基型”、“一体化型”、“并列型”、“三段型”四种。此四种教学模式虽各有千秋,但都是以“竞技体育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没有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格局。
2 “入世”给高校体育教育带来的“挑战”和“要求”
2.1 高校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
“入世”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实现高等体育教育创新的根本,也是目前人才市场对高等体育教育人才的客观要求。要在具备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身体素质基础上,增强教育服务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要把学生看作是教育服务的对象和“顾客”,以热情、平等、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服务。要为学生灌输“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自我锻炼的习惯。
2.2 对人才素质的综合要求
“入世”之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以及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的转变等,都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如何面对世贸组织培养出国际化的人才或培养“世界人”,来适应高校体育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是其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之一。
2.1.1 具有创新能力
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如何具备相应的创新能力和应对能力,对中华民族的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体育教育本身就是一门特殊的教育,它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的前提下,学会用这些知识去指导他人锻炼身体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这也必然要求在体育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更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如信息工程、生物遗传工程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但也必然要求有更强的创新能力。
2.2.2 具有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入世”后,竞争愈显激烈,竞争可以调动积极性,是市场经济的主旋律。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是以最广泛的合作为基础的,只有竞争和合作有机的结合,才能适应现在国内国际的环境变化。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突出体育项目的竞赛特点和合作意识,使学生明白只有在团结的基础上才能取得竞争的胜利,培养其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2.2.3 具有健康的人格
体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健康的人,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的总称”。尤其是我国“入世”之后,一些原则,如公平贸易原则、非歧视性原则等,其内涵是对人们道德层面上的经济行为的约束,与体育的内涵不谋而合。另外,体育工作者的健康也至关重要,因为他们是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前提条件。
2.2.4 具有开放型和科研型素质
“入世”后我国对人才要求有了新的标准:开放性、应用性、创新性和综合性,这种转变与社会环境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开放性就是要面向世界,要善于向世界各国吸收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文明成果,了解世界前沿的教学原则、方法、内容等知识,了解并掌握世界先进国家的运动场地、器材、运动规则等变化的内容和前景。而应用性就是要面向现代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我们具有极强的科研素质,要在懂得对教学内容和运动项目革新的基础上,努力开发新型运动项目,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3 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及培养目标的转变
我国“入世”后,人才的要求有了新的标准,这也必然要求改变过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建立一套全新的、符合现代市场潮流的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可采用一些有利于学生终身从事的运动项目;教学方法可采用一些娱乐学生身心且有竞争力的快乐体育方法;教学评价手段应多元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学形式上也要灵活多样,要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时空观等,相应的高校教育经费投入和体育设施将会大为改观,这便使开放型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成为可能。
“入世”给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带来的“要求与影响”很多,除上述几方面以外,还有高校体育教育市场格局的转变、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高校体育课程和学科建设受到的影响、校园体育文化的变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费投入加大等都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钱杰,姜同仁.中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
[2]卢大学,万文君.对入世后高校体育教育的思考[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3]吴晓阳.WTO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创新[J].嘉兴学院学报,2002.11
关键词:“入世” 中国高校体育教育 影响
2001年12月11日,中国签署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文件,正式成为“WTO”的第143个成员国,可以直接与世贸组织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互惠的教育合作,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向所有国家和地区开放。而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开放也是必然趋势。高校体育教育在大力发展的同时,必然出现“利”与“弊”、“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
1 “入世”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状况
1.1 高校体育教育观念落后,终身体育意识淡薄
首先是缺乏“健康”的理念。人体健康的内涵已从过去单纯的生物学健康逐步扩展到心理学、社会学的范畴。健康不仅意味着不生病,不虚弱,而且意味着身心及社会生活都处于完全健康的状态。其次是“人才”的观念。第三,不能全面发展受教育者的体育能力。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忽视了受教育者的创造力和体育能力的完全发展,没有区分掌握技术动作与发展身体的不同之处。第四,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传统的观念重视教师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重视“三基”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后,其思想品德教育缺乏针对性。高校体育教育缺乏针对性、层次性、阶段性,无法取得良好的收益。
1.2 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和教材创编撰乏实用性和时代性
绝大多数高校体育课程还是遵循着在系别和班级的基础上单纯的追求学生的外在技能水平,以运动技术传授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和“三基”教育。而教材仍以“竞技体育为中心”,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材以竞技体育的要求和规格进行编撰的,没有体现社会发展对体育项目真正要求的内容,缺乏实用性和时代特征。
1.3 高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经费投入较少
许多普通高校因为观念和教学模式落后的影响,其体育基础设施也陈旧单一,学生喜爱的、流行的、和新兴的体育项目设施却为数不多。比如:据1995年第4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表明,在我国当时的615693个体育场馆中,学校系统有413583个,占我国总数的67.17%,学校体育场馆在我国体育场馆中占有重要的部分,其中高校有12762个,占学校体育场馆数的3.06%。此比例无论如何也担负不了全面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历史重任。
1.4 高校体育教育模式缺乏“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我国各个高校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本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实验和研究,先后设计出十几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形成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局面。但其中具有代表性和常见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有四种:即“三基型”、“一体化型”、“并列型”、“三段型”四种。此四种教学模式虽各有千秋,但都是以“竞技体育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没有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格局。
2 “入世”给高校体育教育带来的“挑战”和“要求”
2.1 高校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
“入世”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实现高等体育教育创新的根本,也是目前人才市场对高等体育教育人才的客观要求。要在具备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身体素质基础上,增强教育服务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要把学生看作是教育服务的对象和“顾客”,以热情、平等、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服务。要为学生灌输“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自我锻炼的习惯。
2.2 对人才素质的综合要求
“入世”之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以及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的转变等,都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如何面对世贸组织培养出国际化的人才或培养“世界人”,来适应高校体育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是其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之一。
2.1.1 具有创新能力
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如何具备相应的创新能力和应对能力,对中华民族的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体育教育本身就是一门特殊的教育,它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的前提下,学会用这些知识去指导他人锻炼身体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这也必然要求在体育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更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如信息工程、生物遗传工程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但也必然要求有更强的创新能力。
2.2.2 具有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入世”后,竞争愈显激烈,竞争可以调动积极性,是市场经济的主旋律。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是以最广泛的合作为基础的,只有竞争和合作有机的结合,才能适应现在国内国际的环境变化。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突出体育项目的竞赛特点和合作意识,使学生明白只有在团结的基础上才能取得竞争的胜利,培养其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2.2.3 具有健康的人格
体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健康的人,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的总称”。尤其是我国“入世”之后,一些原则,如公平贸易原则、非歧视性原则等,其内涵是对人们道德层面上的经济行为的约束,与体育的内涵不谋而合。另外,体育工作者的健康也至关重要,因为他们是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前提条件。
2.2.4 具有开放型和科研型素质
“入世”后我国对人才要求有了新的标准:开放性、应用性、创新性和综合性,这种转变与社会环境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开放性就是要面向世界,要善于向世界各国吸收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文明成果,了解世界前沿的教学原则、方法、内容等知识,了解并掌握世界先进国家的运动场地、器材、运动规则等变化的内容和前景。而应用性就是要面向现代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我们具有极强的科研素质,要在懂得对教学内容和运动项目革新的基础上,努力开发新型运动项目,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3 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及培养目标的转变
我国“入世”后,人才的要求有了新的标准,这也必然要求改变过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建立一套全新的、符合现代市场潮流的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可采用一些有利于学生终身从事的运动项目;教学方法可采用一些娱乐学生身心且有竞争力的快乐体育方法;教学评价手段应多元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学形式上也要灵活多样,要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时空观等,相应的高校教育经费投入和体育设施将会大为改观,这便使开放型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成为可能。
“入世”给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带来的“要求与影响”很多,除上述几方面以外,还有高校体育教育市场格局的转变、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高校体育课程和学科建设受到的影响、校园体育文化的变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费投入加大等都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钱杰,姜同仁.中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
[2]卢大学,万文君.对入世后高校体育教育的思考[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3]吴晓阳.WTO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创新[J].嘉兴学院学报,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