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既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思考和学习的能力等,还包括人际交往的能力。高职学生大多懂得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但不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这是造成其人际关系问题的主要原因。提高人际交往技能的途径包括切实做到尊重他人和平等待人、诚实守信、宽容理解等,还包括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艺术。
关键词:高职学生 人际交往 技能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高等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应该包括哪些能力,国内外有不同看法。如瑞士的戈德斯密德的五要素说,即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人际关系技巧、丰富的科学知识、有效的工作方法、敏锐和广阔的视野等。国内的一些学者如夏祖浩认为应包括四方面:从心理上表现出的自尊和成就动机;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人际交往技能。不论这些观点有多大差异,但有一点是一致的:人际交往能力是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技能。
通过对企业负责人或人事主管的走访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中,专业技能不是第一位的,企业更看重的是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团队精神、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等。不少企业人事主管认为,学生专业技能可以通过专业培训获得,或者通过实践中的传帮带获得,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差,则不是短时间内能改变的。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甚至是不会与他人打交道,不仅影响本人的发展,更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形象和发展。因此,在很多企业的招聘中,关于“你是否参加社团活动?”“你与其它同学的关系如何?”“你喜欢与哪个年龄层的人打交道?”等等直指人际交往能力的问题比比皆是。
但是,从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可能懂得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却不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这是高职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突出问题。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甚至使少数学生因无法与其它同学融洽相处而不得不退学。走上工作岗位后,这些人际交往技能缺失的问题仍然会影响其后续发展。
1 高职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缺失的表现
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私人生活变成公共生活,个人不再有专属自己的私人空间,与同学相处相伴的空间和时间空前增加,可能找到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也可能形成不见不行、见了讨厌的麻烦局面。
笔者从事心理咨询多年,在咨询中接待过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技能缺失的学生。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类型:
1.1 好心办坏事型。这种类型的学生往往出发点是好的,是真心为对方好,但是在具体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因为急切、希望一步到位、操之过急等而适得其反。如一位女生对同宿舍另一位女生经常泡网吧的行为很着急担心,害怕她网络成瘾,于是当着同宿舍和其它宿舍不少同学的面,大声的教训她不准再去网吧了,否则会约全宿舍的同学不理她。这种方法让当事的同学难以接受,反驳一句:“你以为你是谁啊!”就是其它同学,也对这种“霸气”不以为然。结果是全宿舍同学约起来孤立那个担心别人网络成瘾的同学。
1.2 絮絮叨叨“唐僧”型。这种类型的学生爱心过剩,见谁有自己看不惯的都喜欢唠叨几句,颇有苦口婆心的长者风范,可惜学生们对这样的同学和老师都不喜欢。客气的避你不及,绕道走;不客气的你话还没说完,他已经丢下两句难听话转身走了。
1.3 简单粗暴、用“武力摆平”型。这种类型以男生居多。他们认为与其讲半天道理不解决问题,不如动武来得快。他们对待同宿舍的兄弟靠武力,对待其他同学也靠武力。除了动武以外,在他们的头脑中就找不到其他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位男生在因为用打同学的方式来制止他用脚“敲门”而挨了处分之后,仍然很“无辜”的告诉笔者:“老师,除了打,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问题。如果他还踢门,我还是只有打!”
1.4 孤僻冷漠型。这种类型的学生往往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不善交往,跟任何人说话都会紧张。为避免自己的紧张和难堪,干脆以孤僻冷漠的面孔避人三舍,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久而久之,与人交往的社会功能必然退缩,不利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5 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型。这类学生通常有自己优越于其它同学的地方,或是比别人富裕,或是比别人有权势、有关系,或是比别人有见识,或者只是比别人漂亮些。但这种优越感会使他(她)自视甚高,喜欢用居高临下的口气跟同学说话,或是指使同学为自己做这那,仿佛所有人都理所应当为自己服务。时间一长,必然引发矛盾。
2 高职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缺失的原因
高职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缺失,有社会性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也有学生及家长的主观因素。
2.1 高职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缺失的社会性因素。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定位是以技能培养为中心的,强调高职学生的实用性、技能性,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社会和学校普遍重视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而忽视其非专业素质的培养。很多高职毕业生,专业技能可能比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造性工作能力稍强,但进入职场后,往往因为非专业因素而不得不离开企业。
2.2 学校教育的因素。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重点是培养“工学结合”型
专业人才。这一定位,突出了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性,指明了高职学生培养和学习的重点就是专业素质的培养。这一定位是符合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的。但在实际人才培养中,往往从准确定位滑向专业第一,文化基础课可有可无,是不重要甚至是可以被取代的。这种观点反映在课程设置上,专业课教学时间绝对保证,文化基础课教学时间被拼命压缩,甚至被取缔。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既没有体现在具体的课程中,也不可能设置与之相关的课程。这样的导向,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2.3 学生及家庭的因素。
2.3.1 学生和家长对专业课的“偏爱”。长期以来,学生和家长在基础教育阶段,已经形成了以分数论英雄的思维定势。到高等教育阶段,仍然沿用原有的思维方式。而人际交往、心理健康、适应环境等能力难以用分数考核、衡量。学生更多的注意力必然是集中在专业课上,认为学好专业课,今后才能找到好的工作。
2.3.2 学生自身的性格因素。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孤僻,不善言谈,尽管内心十分渴望与他人的沟通交往,但内向的性格使自己难以主动交往,难以在实践中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有的学生性格高傲,自视甚高,颇有不屑与人交往之感,其人际交往技能也很糟糕。有的学生性格过于外向,有话藏不住,难以取得他人的信任等等。这些性格因素必然影响其人际关系。
2.3.3 家庭教育和父母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诸多行为是以父母为榜样“克隆”来的。父母的人际交往模式和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甚至形成孩子一生的人际交往模式和人际关系。父母人际交往和谐,孩子来到大学与同学的交往会非常融洽,反之,可能会遇到不少麻烦。
3 提高高职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途径
3.1 落到实处的平等和尊重。很多学生懂得与人相处要平等待人、尊重人,但在实际交往中,往往不会实实在在的平等待人和尊重人。有的学生因为家境富裕而盛气凌人,颐指气使,或是以施舍的口吻待人;有的学生因为自己学习成绩优异而看不起别人;还有的学生因为两人是好朋友而随意翻动别人的东西,甚至是隐私,还认为这才是好朋友的表现;有的则是爱占小便宜而随意使用别人的东西等等。这些行为必然会严重影响人际关系,使自己成为被孤立者。真正的平等和尊重,是视任何人皆为重要人物,尊重对方的人格;尊重对方的主权、物权;尊重对方的选择;尊重对方的喜好;尊重对方的意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3.2 诚信待人,重视信用。诚信是成功的伙伴,是无形的资本,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诚信原则要求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说真话,言必行,行必果。答应做到的事情不管有多难,也要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办到。如果经再三努力而没有实现,则应诚恳说明原因,不能有“凑合”、“对付”的思想。坚持诚信原则,要做到有约按时到,借物按时还,不乱猜疑,不轻易许诺、不信口开河。
3.3 宽容大度、善解人意。人际交往中误解和矛盾有时是难免的。今天的高职学生个性较强,普遍以自我为中心。如果在交往中斤斤计较,锱铢必较,其人际关系可想而知。只有谦让大度、克制忍让,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他吵,你不吵;他凶,你不凶;他骂,你不骂。一定能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宽容克制并不是软弱、怯懦的表现。相反,它是有度量、有涵养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化干戈为玉帛”,赢得更多的朋友。
3.4 互助互利,力求双赢甚至多赢。人际关系以能否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为基础。如果交往双方的需要都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其关系才会继续发展。因此,交往双方要本着互助互利原则交往。互助,就是当一方需要帮助时,另一方要力所能及地给对方提供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可以是脑力的,也可以是体力的。坚持互助互利原则,就要与人为善,乐于帮助别人。同时,又要善于求助别人。别人帮助你克服了困难,他也会感到愉快。
3.5 善于运用人际交往中的语言艺术和非语言艺术。人际交往中的语言和非语言艺术是重要而丰富多彩的,使用得好,可以增加自身的魅力,提高人际交往的水平。
3.5.1 语言艺术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艺术运用得好,能优化人际交往。相反,如果不注意语言艺术,往往在无意间就出口伤人,制造矛盾。
(1)称呼得体。称呼反映出人们之间心理关系的密切程度。恰当得体的称呼,使人能获得一种心理满足,使对方感到亲切,交往便有了良好的基础;称呼不得体,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愤怒,使交往受阻或中断。所以,在交往过程中,要根据对方的年龄、身份、职业等具体情况及交往的场合、双方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对方的称呼。
(2)注意礼貌。礼貌不仅仅表现在对人的称谓上,还表现在:一运用语言要清楚、准确、生动、有感染力、逻辑性强,少用土语和方言,要让别人听得懂;二语音、语调、语速要恰当,要根据谈话的内容和场合,采取相应的语音、语调和语速;三讲笑话要注意对象、场合、分寸,以免笑话讲得不得体,伤害他人的自尊心;四适度地称赞对方,赞美要有具体内容,绝不能曲意逢迎。真诚的赞美往往能获得出乎意料的效果;五避免争论,要学会通过讨论、协商的途径解决分歧。
3.5.2 非语言艺术
一般来说,非语言艺术包括眼神、手势、面部表情、姿态、位置、距离等。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手势、面部表情等是内心情绪的外在表现,它们均能表达人的态度和情感。在人际交往中根据谈话的内容和场合,正确运用非语言艺术,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时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但非语言艺术要运用得恰到好处,不可过于频繁和夸张,以免给人手舞足蹈之感。
此外,学会聆听也是人际交往的技能之一。人际关系学者认为“倾听”是维持人际关系的有效法宝,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听他讲话的人。要尽量表现出聆听的兴趣,听别人讲话时要正视对方,切忌小动作,以免对方认为你不耐烦。
高职学生应当从自己的现实情况出发,在完成专业学习的同时,不断加强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根据自身特点,逐步调整自我、完善自我,为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获胜,为在未来的职业可持续发展中获胜,为自己未来拥有美满幸福的生活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吴蜀湘,何瑞梅.就业维度的高职学生社会交往素养的培养[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11期下.本文为课题论文,课题名称:就业维度的高职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8CZC028。
[2]郭春芳.浅论经济危机下高职学生就业的利与弊[J].中外教育研究,2009年第4期.
[3]张文斌.人际关系学[M].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
[4]程艳林,庞艳,何兵权.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普遍性缺陷及产生的原因与对策[J].理论研究,2005(5-6).
关键词:高职学生 人际交往 技能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高等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应该包括哪些能力,国内外有不同看法。如瑞士的戈德斯密德的五要素说,即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人际关系技巧、丰富的科学知识、有效的工作方法、敏锐和广阔的视野等。国内的一些学者如夏祖浩认为应包括四方面:从心理上表现出的自尊和成就动机;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人际交往技能。不论这些观点有多大差异,但有一点是一致的:人际交往能力是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技能。
通过对企业负责人或人事主管的走访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中,专业技能不是第一位的,企业更看重的是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团队精神、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等。不少企业人事主管认为,学生专业技能可以通过专业培训获得,或者通过实践中的传帮带获得,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差,则不是短时间内能改变的。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甚至是不会与他人打交道,不仅影响本人的发展,更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形象和发展。因此,在很多企业的招聘中,关于“你是否参加社团活动?”“你与其它同学的关系如何?”“你喜欢与哪个年龄层的人打交道?”等等直指人际交往能力的问题比比皆是。
但是,从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可能懂得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却不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这是高职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突出问题。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甚至使少数学生因无法与其它同学融洽相处而不得不退学。走上工作岗位后,这些人际交往技能缺失的问题仍然会影响其后续发展。
1 高职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缺失的表现
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私人生活变成公共生活,个人不再有专属自己的私人空间,与同学相处相伴的空间和时间空前增加,可能找到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也可能形成不见不行、见了讨厌的麻烦局面。
笔者从事心理咨询多年,在咨询中接待过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技能缺失的学生。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类型:
1.1 好心办坏事型。这种类型的学生往往出发点是好的,是真心为对方好,但是在具体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因为急切、希望一步到位、操之过急等而适得其反。如一位女生对同宿舍另一位女生经常泡网吧的行为很着急担心,害怕她网络成瘾,于是当着同宿舍和其它宿舍不少同学的面,大声的教训她不准再去网吧了,否则会约全宿舍的同学不理她。这种方法让当事的同学难以接受,反驳一句:“你以为你是谁啊!”就是其它同学,也对这种“霸气”不以为然。结果是全宿舍同学约起来孤立那个担心别人网络成瘾的同学。
1.2 絮絮叨叨“唐僧”型。这种类型的学生爱心过剩,见谁有自己看不惯的都喜欢唠叨几句,颇有苦口婆心的长者风范,可惜学生们对这样的同学和老师都不喜欢。客气的避你不及,绕道走;不客气的你话还没说完,他已经丢下两句难听话转身走了。
1.3 简单粗暴、用“武力摆平”型。这种类型以男生居多。他们认为与其讲半天道理不解决问题,不如动武来得快。他们对待同宿舍的兄弟靠武力,对待其他同学也靠武力。除了动武以外,在他们的头脑中就找不到其他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位男生在因为用打同学的方式来制止他用脚“敲门”而挨了处分之后,仍然很“无辜”的告诉笔者:“老师,除了打,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问题。如果他还踢门,我还是只有打!”
1.4 孤僻冷漠型。这种类型的学生往往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不善交往,跟任何人说话都会紧张。为避免自己的紧张和难堪,干脆以孤僻冷漠的面孔避人三舍,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久而久之,与人交往的社会功能必然退缩,不利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5 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型。这类学生通常有自己优越于其它同学的地方,或是比别人富裕,或是比别人有权势、有关系,或是比别人有见识,或者只是比别人漂亮些。但这种优越感会使他(她)自视甚高,喜欢用居高临下的口气跟同学说话,或是指使同学为自己做这那,仿佛所有人都理所应当为自己服务。时间一长,必然引发矛盾。
2 高职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缺失的原因
高职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缺失,有社会性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也有学生及家长的主观因素。
2.1 高职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缺失的社会性因素。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定位是以技能培养为中心的,强调高职学生的实用性、技能性,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社会和学校普遍重视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而忽视其非专业素质的培养。很多高职毕业生,专业技能可能比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造性工作能力稍强,但进入职场后,往往因为非专业因素而不得不离开企业。
2.2 学校教育的因素。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重点是培养“工学结合”型
专业人才。这一定位,突出了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性,指明了高职学生培养和学习的重点就是专业素质的培养。这一定位是符合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的。但在实际人才培养中,往往从准确定位滑向专业第一,文化基础课可有可无,是不重要甚至是可以被取代的。这种观点反映在课程设置上,专业课教学时间绝对保证,文化基础课教学时间被拼命压缩,甚至被取缔。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既没有体现在具体的课程中,也不可能设置与之相关的课程。这样的导向,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2.3 学生及家庭的因素。
2.3.1 学生和家长对专业课的“偏爱”。长期以来,学生和家长在基础教育阶段,已经形成了以分数论英雄的思维定势。到高等教育阶段,仍然沿用原有的思维方式。而人际交往、心理健康、适应环境等能力难以用分数考核、衡量。学生更多的注意力必然是集中在专业课上,认为学好专业课,今后才能找到好的工作。
2.3.2 学生自身的性格因素。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孤僻,不善言谈,尽管内心十分渴望与他人的沟通交往,但内向的性格使自己难以主动交往,难以在实践中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有的学生性格高傲,自视甚高,颇有不屑与人交往之感,其人际交往技能也很糟糕。有的学生性格过于外向,有话藏不住,难以取得他人的信任等等。这些性格因素必然影响其人际关系。
2.3.3 家庭教育和父母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诸多行为是以父母为榜样“克隆”来的。父母的人际交往模式和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甚至形成孩子一生的人际交往模式和人际关系。父母人际交往和谐,孩子来到大学与同学的交往会非常融洽,反之,可能会遇到不少麻烦。
3 提高高职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途径
3.1 落到实处的平等和尊重。很多学生懂得与人相处要平等待人、尊重人,但在实际交往中,往往不会实实在在的平等待人和尊重人。有的学生因为家境富裕而盛气凌人,颐指气使,或是以施舍的口吻待人;有的学生因为自己学习成绩优异而看不起别人;还有的学生因为两人是好朋友而随意翻动别人的东西,甚至是隐私,还认为这才是好朋友的表现;有的则是爱占小便宜而随意使用别人的东西等等。这些行为必然会严重影响人际关系,使自己成为被孤立者。真正的平等和尊重,是视任何人皆为重要人物,尊重对方的人格;尊重对方的主权、物权;尊重对方的选择;尊重对方的喜好;尊重对方的意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3.2 诚信待人,重视信用。诚信是成功的伙伴,是无形的资本,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诚信原则要求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说真话,言必行,行必果。答应做到的事情不管有多难,也要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办到。如果经再三努力而没有实现,则应诚恳说明原因,不能有“凑合”、“对付”的思想。坚持诚信原则,要做到有约按时到,借物按时还,不乱猜疑,不轻易许诺、不信口开河。
3.3 宽容大度、善解人意。人际交往中误解和矛盾有时是难免的。今天的高职学生个性较强,普遍以自我为中心。如果在交往中斤斤计较,锱铢必较,其人际关系可想而知。只有谦让大度、克制忍让,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他吵,你不吵;他凶,你不凶;他骂,你不骂。一定能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宽容克制并不是软弱、怯懦的表现。相反,它是有度量、有涵养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化干戈为玉帛”,赢得更多的朋友。
3.4 互助互利,力求双赢甚至多赢。人际关系以能否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为基础。如果交往双方的需要都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其关系才会继续发展。因此,交往双方要本着互助互利原则交往。互助,就是当一方需要帮助时,另一方要力所能及地给对方提供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可以是脑力的,也可以是体力的。坚持互助互利原则,就要与人为善,乐于帮助别人。同时,又要善于求助别人。别人帮助你克服了困难,他也会感到愉快。
3.5 善于运用人际交往中的语言艺术和非语言艺术。人际交往中的语言和非语言艺术是重要而丰富多彩的,使用得好,可以增加自身的魅力,提高人际交往的水平。
3.5.1 语言艺术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艺术运用得好,能优化人际交往。相反,如果不注意语言艺术,往往在无意间就出口伤人,制造矛盾。
(1)称呼得体。称呼反映出人们之间心理关系的密切程度。恰当得体的称呼,使人能获得一种心理满足,使对方感到亲切,交往便有了良好的基础;称呼不得体,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愤怒,使交往受阻或中断。所以,在交往过程中,要根据对方的年龄、身份、职业等具体情况及交往的场合、双方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对方的称呼。
(2)注意礼貌。礼貌不仅仅表现在对人的称谓上,还表现在:一运用语言要清楚、准确、生动、有感染力、逻辑性强,少用土语和方言,要让别人听得懂;二语音、语调、语速要恰当,要根据谈话的内容和场合,采取相应的语音、语调和语速;三讲笑话要注意对象、场合、分寸,以免笑话讲得不得体,伤害他人的自尊心;四适度地称赞对方,赞美要有具体内容,绝不能曲意逢迎。真诚的赞美往往能获得出乎意料的效果;五避免争论,要学会通过讨论、协商的途径解决分歧。
3.5.2 非语言艺术
一般来说,非语言艺术包括眼神、手势、面部表情、姿态、位置、距离等。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手势、面部表情等是内心情绪的外在表现,它们均能表达人的态度和情感。在人际交往中根据谈话的内容和场合,正确运用非语言艺术,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时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但非语言艺术要运用得恰到好处,不可过于频繁和夸张,以免给人手舞足蹈之感。
此外,学会聆听也是人际交往的技能之一。人际关系学者认为“倾听”是维持人际关系的有效法宝,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听他讲话的人。要尽量表现出聆听的兴趣,听别人讲话时要正视对方,切忌小动作,以免对方认为你不耐烦。
高职学生应当从自己的现实情况出发,在完成专业学习的同时,不断加强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根据自身特点,逐步调整自我、完善自我,为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获胜,为在未来的职业可持续发展中获胜,为自己未来拥有美满幸福的生活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吴蜀湘,何瑞梅.就业维度的高职学生社会交往素养的培养[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11期下.本文为课题论文,课题名称:就业维度的高职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8CZC028。
[2]郭春芳.浅论经济危机下高职学生就业的利与弊[J].中外教育研究,2009年第4期.
[3]张文斌.人际关系学[M].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
[4]程艳林,庞艳,何兵权.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普遍性缺陷及产生的原因与对策[J].理论研究,20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