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界内外关注的热点。创造性思维表现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的新与活。刨新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统一,发挥主体作用鼓励质疑问题,培养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是培养创新思维必不可少的方法。想象、联想是创新的翅膀,让学生展开想象,特别是展开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创新思维;质疑问难;发散思维;逆向思维
21世纪是一个竞争的世纪。是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创新是人才素质的核心。江泽民曾反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开发人的潜能的需要,是使语文教学融入改革大潮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明确概念,诱导创新思维。①
1、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及表现。
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我这里只谈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属于智力因素),它有5个特点及其表现:(1)创造性活动表现出新颖、独特,且有意义。(2)思维和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两个重要成分。(3)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新形象和新假设的产生带有突然性,常常称为灵感。这里要指出,中小学生还没有灵感,最多是灵感的萌芽。灵感属于“顿悟”,在一定意义上说,它是有意注意的产物。(4)在思维的意识的清晰性上,创造性是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统一。(5)在创造性思维的形式上,它是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统一。我们用以上5个方面特点来作为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指标。
2、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统一。
一般认为,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辐合思维,通常只有一个被认为是唯一的结论和答案,而且思维方向受那个答案的引导和控制。在有关辐合思维因素的测验中,每一个项目只有一个关键性的答案。发散思维朝不同方向寻找或行进。这只有在没有唯一的结论时看得最清楚。”
二、质疑问难,培养发散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越是敢于质疑的学生,其主体作用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对待学生的质疑应注意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置学生质疑于不顾,图形式,质疑后,教师“虚晃一枪”,撇开学生的问题不管,仍“按图索骥”,“你质你的疑”,“我教我的课”,质疑和教学分家,成为两张皮;二是教师跟着学生的质疑问题跑,放弃了主导作用,教材被肢解得“四分五裂”,纯碎是“你问我答”。正确的应该是对学生的质疑进行不同的处理,和课文重点无关的可冷处理课后解决;内容简单和课文有一定关系的可适时解决;和课文重点、语言文字训练有直接关系的则纳入教师的教学范畴,重敲猛打,直到人人释疑为止。在解疑中要打破教师包办的局面,有的可发动学生相互解疑,有的可引导学生自己解疑。在教学中,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疑问,也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三、发散教学,启发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采用发散教学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打破盲目顺从,迷信书本,被动地听讲、被动地回答问题的局面,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产生新的答案,有价值的答案出现的概率就愈来愈大,使学生的思维向独特性方面发展。如教《乌鸦喝水》这一课,我这样问:乌鸦真聪明,会想出好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我们小学生更聪明,大家动动脑子想想,还有哪些办法能让乌鸦喝到水?接着我演示自制光盘,荧屏上出现半瓶水,不断摇晃。一只头戴问号的乌鸦在瓶子上面不停地盘旋着。有趣的画面,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并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中。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有的说:“我有更好的办法,乌鸦可以找来一根空心草杆子,就可以像我们喝可乐一样喝到水了。”有的学生说:“乌鸦可以找来塑料袋,把瓶子里的水倒入袋子里,就可以喝到水。”有的说“乌鸦可以把瓶子斜放着,就可以喝到水。”……学生想出了一系列办法,引导结合当时情况,选择可行的办法,通过分析、比较、推理,进行求异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样,既鼓励求异,又重视求佳,可大大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四、想象联想,培养创新思维。
康德说:“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想象是人们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记忆中的表象经过重新组织加工而创造出的新形象、新概念的思维活动;联想是从一类事物想象出另一类与之有着相互联系的事物。创新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依赖于想象力的提高。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创造条件,正确诱导,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教学《狼和小羊》后,重新播放录像,当狼扑向小羊时定格,引导想象,问:“小羊最后被狼吃掉了吗?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给故事加个结尾。”学生兴趣盎然,思维的闸门大开,创新思维在想象、联想、语言实践中培养,很快就编出了好几种故事的结尾。我课前通过个别了解把一个学生想象的故事结尾制成光盘,此时播放说:“这就是刚才艳艳同学新编的故事结尾,真生动!请同学们继续大胆想象,大家一起评出几个精彩的故事结尾,老师再把它制成光盘,我们一起欣赏。”这就更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课堂上,同学们跃跃欲试,连平时不大爱发言的几个同学也举起手来,大多数学生想象小羊急中生智,想出种种逃脱的办法,没被狼吃掉,或把狼打死;也有的学生设想小羊太善良了,跪在地上求饶,结果还是被狼吃掉。总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结尾,在学生的脑子里诞生了。教师相机评点、总结,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训练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注释:
①《中国教育学刊》2000年第1期,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教育、创造性学习》
关键词:创新思维;质疑问难;发散思维;逆向思维
21世纪是一个竞争的世纪。是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创新是人才素质的核心。江泽民曾反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开发人的潜能的需要,是使语文教学融入改革大潮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明确概念,诱导创新思维。①
1、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及表现。
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我这里只谈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属于智力因素),它有5个特点及其表现:(1)创造性活动表现出新颖、独特,且有意义。(2)思维和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两个重要成分。(3)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新形象和新假设的产生带有突然性,常常称为灵感。这里要指出,中小学生还没有灵感,最多是灵感的萌芽。灵感属于“顿悟”,在一定意义上说,它是有意注意的产物。(4)在思维的意识的清晰性上,创造性是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统一。(5)在创造性思维的形式上,它是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统一。我们用以上5个方面特点来作为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指标。
2、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统一。
一般认为,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辐合思维,通常只有一个被认为是唯一的结论和答案,而且思维方向受那个答案的引导和控制。在有关辐合思维因素的测验中,每一个项目只有一个关键性的答案。发散思维朝不同方向寻找或行进。这只有在没有唯一的结论时看得最清楚。”
二、质疑问难,培养发散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越是敢于质疑的学生,其主体作用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对待学生的质疑应注意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置学生质疑于不顾,图形式,质疑后,教师“虚晃一枪”,撇开学生的问题不管,仍“按图索骥”,“你质你的疑”,“我教我的课”,质疑和教学分家,成为两张皮;二是教师跟着学生的质疑问题跑,放弃了主导作用,教材被肢解得“四分五裂”,纯碎是“你问我答”。正确的应该是对学生的质疑进行不同的处理,和课文重点无关的可冷处理课后解决;内容简单和课文有一定关系的可适时解决;和课文重点、语言文字训练有直接关系的则纳入教师的教学范畴,重敲猛打,直到人人释疑为止。在解疑中要打破教师包办的局面,有的可发动学生相互解疑,有的可引导学生自己解疑。在教学中,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疑问,也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三、发散教学,启发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采用发散教学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打破盲目顺从,迷信书本,被动地听讲、被动地回答问题的局面,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产生新的答案,有价值的答案出现的概率就愈来愈大,使学生的思维向独特性方面发展。如教《乌鸦喝水》这一课,我这样问:乌鸦真聪明,会想出好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我们小学生更聪明,大家动动脑子想想,还有哪些办法能让乌鸦喝到水?接着我演示自制光盘,荧屏上出现半瓶水,不断摇晃。一只头戴问号的乌鸦在瓶子上面不停地盘旋着。有趣的画面,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并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中。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有的说:“我有更好的办法,乌鸦可以找来一根空心草杆子,就可以像我们喝可乐一样喝到水了。”有的学生说:“乌鸦可以找来塑料袋,把瓶子里的水倒入袋子里,就可以喝到水。”有的说“乌鸦可以把瓶子斜放着,就可以喝到水。”……学生想出了一系列办法,引导结合当时情况,选择可行的办法,通过分析、比较、推理,进行求异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样,既鼓励求异,又重视求佳,可大大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四、想象联想,培养创新思维。
康德说:“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想象是人们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记忆中的表象经过重新组织加工而创造出的新形象、新概念的思维活动;联想是从一类事物想象出另一类与之有着相互联系的事物。创新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依赖于想象力的提高。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创造条件,正确诱导,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教学《狼和小羊》后,重新播放录像,当狼扑向小羊时定格,引导想象,问:“小羊最后被狼吃掉了吗?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给故事加个结尾。”学生兴趣盎然,思维的闸门大开,创新思维在想象、联想、语言实践中培养,很快就编出了好几种故事的结尾。我课前通过个别了解把一个学生想象的故事结尾制成光盘,此时播放说:“这就是刚才艳艳同学新编的故事结尾,真生动!请同学们继续大胆想象,大家一起评出几个精彩的故事结尾,老师再把它制成光盘,我们一起欣赏。”这就更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课堂上,同学们跃跃欲试,连平时不大爱发言的几个同学也举起手来,大多数学生想象小羊急中生智,想出种种逃脱的办法,没被狼吃掉,或把狼打死;也有的学生设想小羊太善良了,跪在地上求饶,结果还是被狼吃掉。总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结尾,在学生的脑子里诞生了。教师相机评点、总结,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训练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注释:
①《中国教育学刊》2000年第1期,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教育、创造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