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活动·文本·阅读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343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写作是针对学生生活阅历少、选材范围狭窄、写作心理障碍等诸多问题而兴起的一种独特写作训练方法,人、事、景、物、情、感等素材都可入文。“微写作”语言精练,篇幅较小,情感细微,切入点低,但所谓“微言大义”,微写作和常规作品一样有思想,有逻辑。那么,我们如何有效开展微写作训练以不断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呢?
  一、细致观察生活,在生活记录中创作“生活微感”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初步骤一般是看图作文,这反映了观察对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精彩片段,及时捕捉思维灵感的生成点,并以微写作的形式及时记录生活的精彩与思维的灵感,思维灵感的形成基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要留意和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间,才能引导学生留意可供观察的素材。生活看似单调、艰辛,但又蕴含着回味无穷的情感与价值。如父母为自己的成长遮风挡雨和殷殷期盼的情景,父母在家里辛苦地做饭、洗衣服、收拾屋子的情景,自己尝试参与家务劳动的情景,家里新添了扫地机器人,妈妈买了新的汽车,亲戚来家里做客,帮父母过生日等。我们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相关的生活场景学会对生活的感悟,如父母对自己的爱、父母的劳累、自己参与劳动的体验、生活的乐趣、浓浓的亲情,一旦学生学会了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也就预示着学生在观察和感悟中不断成长。情感表达是微写作创作的重要内容,微写作的创作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微写作的形式学会直抒胸臆,将观察到的人和事、感悟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并将文字里流露的情感大胆向亲人或朋友表达,增强与人沟通、情感表达的能力,实现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能力提升的无缝对接。
  二、注重微活动开展,在活动回味中创作“活动微感”
  小学生天性爱玩,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爱玩的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微活动作为微写作的素材。微习作篇幅短小,短暂的微活动正好迎合了微写作训练的要求。学生通过微活动练习微写作,即时的观察,即时的参与,即时的感悟,学生有话可写,有感而发,有情可抒。如我们可以在一体机上呈现一个人物头像,让学生事先观察人物眼睛的大概位置,再蒙着双眼利用一体机手写功能帮此人将眼镜盲画到此人脸上的正确地方。结果肯定会有学生将眼镜画到鼻子上、脑壳上、嘴巴上,甚至根本就没画到脸上。教室里也一定充满了各种欢声笑语,成长的欢乐、童心的无邪极具感染性。这样的微活动过后,再布置学生根据刚才活动的场景进行微写作,学生一定会下笔如有神,行文如流水般通畅,微活动——微感悟——微写作,经过这样的活动历程,学生一定会发现写作的广阔天地,写作兴趣也从小荡漾在天真可爱的童心里。类似的活动我们还可以开展辩论会、智力竞赛、小记者采访等。
  通过这样的微活动,学生一定心潮澎湃,感怀满满。有的学生甚至不要老师布置,就自觉地用笔抒发参加活动的喜、怒、哀、乐,记下难忘的人和事,这样的微习作如此生动活泼,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学生写作的兴趣、信心、能力在幼小的心灵潜移默化地萌芽。
  三、灵活处理文本,在心灵契合处进行“仿写微练”
  阅读是汲取,写作是倾吐。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基于对文本的有效解读进行微写作训练。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感悟文本内容的能力,还有效带动学生听、说、读、写一体化综合素养的提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寻找读写训练结合点,基于“微”的思想,有针对性地逐步训练学生审题能力、开头结尾技巧、表达方法等内容,并对主题进行有意识的适度拓展,通过“微言”表达“大义”的思想。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局部片段、共鸣点、开放性思维等多种仿写方式进行仿写微练。
  如部编版(下同)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课文对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运用了许多动作和语言描写。教学中,我们可以播放青蛙抓害蟲的情景视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文中语言和动作的描写片段,对小青蛙跟着妈妈抓害虫的场景进行仿写,对“学会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文本主题进行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教材中,一些课文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学习这些作品时,因由他及己而比较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此时,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共鸣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微写作训练。如六年级下册著名作家老舍的《北京的春节》一文表现了中国春节的热闹与隆重,呈现了一幅幅温馨美好的、体现移风易俗的民风民俗画卷。语言朴实,流畅自然,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对于春节,学生都有独特的见闻、感受和成长。各地春节民风习俗也不尽相同。我们要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就学生在春节某一时点如除夕、大年初一的活动,通过联想、回想等方式迅速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并仿照文中描写仿写一小节文字。这样的训练,在积累丰富语言表达的同时,快速唤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点,找到文本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了新风尚、新社会的美好,收获满满的成长正能量。
  四、强化课外阅读,在及时的记录中积累“阅读微感”
  教材文本对学生宏观成长来说,还是比较有限的,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写作能力进一步提升的需要。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能给予学生厚实的积累和丰富的营养,也是学生不断迸发写作灵感的重要源泉,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都会发现,不少学生爱看、愿意看课外书,一些学生甚至用所有的课余时间如痴如醉地阅读课外书,还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上偷看课外书。但是我们很少发现学生在阅读后愿意用笔记下即时的阅读感悟,哪怕少数的几行字。其实,学生每读一篇文章,每看一本书,内心深处都有荡漾着不平静的涟漪,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人生思考。我们要鼓励学生用简短的语言及时记录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哪怕是只言片语,长期积累也会演变成厚实的成长财富,这种人生底蕴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是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的。为了激发学生记录“阅读微感”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对“阅读微感”组织定期评议和交流,评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仅要重视“微感”记录的数量,也应重视质量的提升。当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进行摘抄、做卡片、写感悟等形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优美词句和人文素养外,言由心生的文字、优美的文章就会熟能生巧,水到渠成,从而实现微写作训练的良性循环。
  总之,多种形式的微写作训练促使学生不断积累写作兴趣,内化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为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应本着学生健康成长的理念,以学生素养形成为目标,以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开展微写作训练,真正培养适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小学(226300 )
其他文献
这是一篇视觉独特而又发人深省的小小说。文章的语言朴实无华,结构顺理成章,情节平淡无奇;但文笔犀利而深刻,看似含而不露,实则酣畅淋漓;主题隽永而高远,可谓振聋发聩。作品所昭示的。并不是肤浅地针砭社会积弊。也不是单纯地呼吁国民良知的回归,而是警示整个的社会群体,寻回我们古老的文明传统,优化我们淳厚的民族风尚,用崇高的德行来引导我们的孩子,校正他们的“道德罗盘”,净化孩子的心灵,使其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期刊
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的开头是这样的:老了的瑞恩在儿孙的陪伴下,来到了二战死难战士的墓地,敬礼,然后沉思,这时,影片就回到了五十年前的战场。  这部影片开头所用的方法便是倒叙。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倒叙是记叙文叙述手法之一。恰当地运用倒叙手法,能刹那间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共鸣,起到先声
期刊
初中语文课本中《陌上桑》这一首民歌,出现了“使君”、“府”、“小吏”、“大夫”、“侍中郎”、“专城居”等官职名。了解这些官职名,能有助于同学们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由于课本中对此未作出较详细的介绍说明,笔者在这方面作出具体诠释。  使君“使君从南来”、“使君遣吏往”、“使君谢罗敷”等句中的“使君”是什么官?“使君”原是汉代对刺史、太守(州郡长官,相当于现代的地市首长)的尊称。汉末仍沿用。如《三国
期刊
尴尬的成语故事  陈亦权    孺子可教:张良几次帮老人到桥下捡起鞋子,却又几次被老人扔回到桥下,后来他将鞋子恭恭敬敬地套在老人脚上,老人这才将《太公兵法》传授给他,张良后来就成了汉代名臣。  “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即便一辈子拥有《太公兵法》也注定一事无成,就像这位老人!”同学们说。  过门不入:禹在治水时,13年中曾3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一次孩子还在襁褓中哭;一次孩子刚学会喊爸爸;还一次孩子已长大
期刊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语文课程标准》)但长期以来写作教学的功利化。概念化,成人化,抄袭等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学生花大量的时间用在背“优秀作文”。模拟“优秀作文”上,写出的文章或千篇一律,或空洞无物,或
期刊
统编版三下教材《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语言精美、结构鲜明的诗意散文,其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从学情视角出发,我们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原始学情,在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文本语言的精妙与生动,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充分想象体验和交流分享,逐步从单元训练聚焦到单篇训练目标。  一、整体把握,在逐步聚焦中夯实训练基础  统编版教材每一册单元中的语文要素看似各不相干,其实
期刊
动物短诗五首  张 炎    蝉    说了一辈子的话  却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鸽  作了一辈子的邮递员  到老的时候  还没收到一封自己的来信    蜂  拿了根枪就到处唬人  没了枪也没了命    狼  一生只作狩猎的行当  只要自己过得惬意  管谁哭爹骂娘    蜘蛛  苦心积虑 到处设陷阱  又有谁喜欢你的行径    农民工  刘 芝    怀揣美好的向往  把富裕的梦想装进简单的行囊
期刊
正所谓“写人离不开叙事,叙事离不开写人”,对人物的刻画和关注,已然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所着力关注的重点。为此,统编版教材编者在六下第三单元,专门设置了语文要素:紧扣人物的言行、神态,体会人物形象。笔者以这个单元第一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联系背景,洞察人物语言的弦外之音  人物语言是叩问人物心灵和形象的一面窗户,人物有着怎样的性格、有着怎样的内心活动,都
期刊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它与语言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基于学生思维发展和提升的需要,巧妙地借“问”思辨,激发学生问学意识,以问促学,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积极地参与语文学习,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一、以问引思,激活思维张力  借问思辨首先需要激活学生思辨张力,让学生思维调动起来,这样才能为课堂思辨活动提供支持。因此,教师要善于借“问”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思维参与进来。如何以问引
期刊
《四季之美》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和“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四季之美》是一篇以时间顺序进行描写的散文,文章篇幅短小,结构简单,语言简洁,富有韵味,尤其是作者那细腻而又真挚的情感,溢于言表,值得学生细细品味。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的同时学习到作者描写景物,表达情意的写作方法呢?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