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的谎言与传统美德的真情显现

来源 :安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41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到什么时候,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迁,有一种东西是不能变的,那就是:美德。可是时下,美德似乎变得越来越相对稀缺了。特别是时光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人仿佛变得越来越焦虑,变得越来越相对缺少美德的“影响的快乐”了。很多人均如1938年,荒诞派作家阿·阿达莫夫在他的作品《自白》的开头中所惊呼的:“这是怎么回事?我知道我存在,但我是谁?我被分离了,我是从什么上面被分离的?我不知道。”但是,我想说,我知道。这是国人——至少是一部分国人——的心灵已经被物欲所破坏了!故,一个被物欲破坏了的心灵,怎么能知道自己是谁呢?又怎么能知道自己“从什么上面被分离的”呢?不过,没关系。被物欲破坏了的心灵,并非无药可救,还有精神可治。
  这一点,袁毅和我一样感同身受,乃至于他也对传统美德的相对缺失感到惊悸。他已经意识到自己作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不然,他也不会用文字来表达他责无旁贷的心声了。为此,他在短篇小说《父父子子》中,亮出了他正面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剑。小说中,他一开始便推出主人公周老师和他的老爹,然后是被老爹称着“闺女”的老伴陈阿姨。因为老爹脑充血,为照顾老爹,周老师和他老伴陈阿姨轮番着守在床头。但由于劳累过度,“老爹还没醒过来陈阿姨却先走了,话也没留一句,就那么安详地歪倒在医院的楼道里”离世了。从此,周老师便承担起照顾老爹日常生活的重任来:清晨,他借助轮椅推着老爹“可着小花园来回溜达”,接着“推老爹去菜市上转转”,“回头”便“推老爹去吃早点”,到家老爹“照例要到阳台上坐一会”,“靠在轮椅上美美地听戏,周老师开始搞卫生”。周而复始,每天都如此。
  除此而外,为了不让老爹感到失去儿媳陈阿姨的亲情之痛,周老师还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这便是当老爹“躺在病床上眼睛往两边找”陈阿姨时,他就一遍又一遍地“附在老爹耳边,说,您闺女去美国啦!美国!给您领重孙子去啦!”同时,为了圆谎,他还利用老爹耳朵“不行了”的障碍,自编自导了一系列电话谎言,诸如:在电信局的国际长途电话亭里,周老师“真真假假一通拨号”,且“有意提高着嗓门”,“别有用心地冲着话筒鸡零狗碎地说一通”:“老爹想闺女啦,啥时回来哩?”“啥!过年就回来!好!好哩!”等等,自问自答。然后,他“俯身将电话机送到老爹耳边:老爹,闺女!闺女哩!”挂了电话,还“屁颠屁颠地凑近老爹耳朵,向老爹汇报”。哄得老爹信以为真,“脸上实实在在地流露出会心的笑意”。
  这样,“周老师就终日活在虚幻的世界里,自欺欺人。相比较老爹,这无疑是双重的煎熬。”但是,尽管如此,他仍“不管是谁来的电话,棋友的、钓友的,在他嘴里都一律变成老伴的。——您闺女说了,您重孙子长得可好了,白白胖胖的!——您闺女说了,今年春节大人小孩都回来,给您磕头!周老师接着手机,一番真真假假的模拟后,每次都将老爹忽悠得美滋滋又喜洋洋”。
  与其说这是作为子女的一种应尽责任和义务,毋宁说,这更是一种家庭社会的传统美德。尤其是在当下传统美德相对缺失的时代背景下,这种父子情深的情景无不令人动容,可谓十分难能可贵。曾几何时,中国传统家庭社会一直将“父父子子”视为一种伦理道德。这种观念我虽然不能赞同,但是,我也同样不敢苟同新文化运动健将胡适在《我的儿子》一文中所言:“树本无心结子,我也无恩于你。但是你既来了,我不能不养你教你,那是我对人道的义务,并不是待你的恩谊……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我更趋同于父与子的关系,乃是一种血缘关系,一种爱与养的关系,而非其他封建关系。
  事实上,短篇小说《父父子子》揭示的是四代人三层父子关系。只不过,第二层父子关系由于时空关系的原因冲淡了些,第三层父子关系还才刚刚显现而已。小说集中体现在第一层父子关系的表现上。为了达到传统美德的真情显现,其结尾还刻意用衬托的方式来烘托了一番:小说首先描写“广场的正中央搭起一个很大的舞台,铺着鲜红的地毯,高大的彩虹门上,贴了一条长长的横幅:让孝心伴随我们成长——网大型亲子孝心活动!”接着描写舞台中央“一排排赤着脚的中年男女”,“一个个乳臭未干的小男孩小姑娘,正蹲在地上,像模像样地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洗脚。舞台前围满了观众……一个身材高挑的女主持人……深情款款地对着话筒主持活动”。煽情之下,那些天真的孩子果然“随着旋律站起身……边哭边大声地吼:‘爸爸——我爱你!’‘妈妈——我爱你!’”但当音响里毛阿敏的那首《烛光里的妈妈》将活动推上高潮时,“一个工作人员抱着个硕大的纸箱子,开始挨个儿给孩子们发礼品……每发一份就冲胸前的话筒喊一声:感谢您的参与,本活动由‘金脚丫’沐足液为您独家赞助!”,一下子便将这场活动反讽了。
  再反观周老师,无论主持人怎么邀请他参与,都被他拒绝了。他冲主持人“微微一笑,推着老爹缓缓地走了”。这不禁令我想到荷兰画家伦勃朗的一幅名画《夜巡》。在这幅名画的画面上,画家匠心独运地采取了近似于舞台剧的形式,在众多的军人中间夹杂着一个惊慌失措的小女孩。她被大人牵扯着,匆匆穿过这群喧嚣的军人,并且她一边走着还一边好奇地打量着这些军人,仿佛在想探个究竟。这样,一个形象鲜明的小女孩便与一群身穿深色服装的军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毋庸置疑,短篇小说《父父子子》也与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用宏大场面的形式化活动来衬托、渲染周老师的孝心,使得周老师的传统美德更加具有真情之美,而絕非“网大型亲子孝心活动”那么商业化。其实,周老师已经被作家塑造成光明和美好的化身,目的就在于唤醒人们心中沉睡已久的传统美德。
  责任编辑 张 琳
其他文献
1  手机是在看了视频后没电的。尽管李梅云反复叮嘱自己别忘“身手钥钱”,还是漏了充电器。自从有了微信,电池管不到大半天就报警,然后苟延残喘,罢工。  拨打前台电话,服务员声音又轻又细,不急不躁:对不起,充电器全借走了。  看来忘带充电器的不止她一个。李梅云感到后背升起一股热气,直往后脑勺上蹿,心头火苗腾腾的怎么也压不住,嘴里抖狠:你们怎么不多备些,还五星,名不符实吧!  服务员平心静气:要不等会儿
期刊
奔跑者不止要拥有良好的弹跳能力,还得深谙手臂摇摆法及双腿交换的频率和节奏,最重要的是,他在具备稳定的心理素质的同时,还得设立一个明确的终极目标,也就是专业术语中的终点。但我不确定自己要撞到的终点线是在100米处,200米处还是500米处,它是虚无的,空洞的,遥远而不可企及的。所以当老师在我们面前大肆描绘夺得名次并领到奖杯这样虚幻的场景时,我装模作样地坐在那里,心里却想着其他事情。学校,已成为一个禁
期刊
一  正午时分,天色阴沉,风雨欲来。  房间里闷得让人呼吸困难,杨冬藏坐在书房的窗前抽烟,眼神聚焦在对面楼一户人家晒着的格子被单上。被单在风中摇曳,沿着晒衣杆缠绕纠结,发出他听不见的嘶喊声,像是在给他表演一场哑剧。  妻子冯君的唠叨声势不可挡地穿门而入,但好在他的耳朵还有另一扇门,将其隔绝在外。  他拿出钥匙打开抽屉,拿出一个长方形木盒,木盒里黄色软布包裹着一枚褐绿色的铜镜。铜镜背面沿着镜边一周是
期刊
1978年  还有三个月就要高考,魏校长下令走读的两个毕业班统统住校:“高考就是打仗,再剃光头,我就得找绳子上吊!”赵槐树对魏校长是否上吊丝毫没有上心,他上心的是八毛钱住宿费、四毛钱电费到哪儿弄去。  父亲的膝盖在春天来临的季节溃烂,没钱抓药,哑巴母亲挖来的草药,让父亲的两条腿提前报废。他对上学路上邂逅的李槐花说不想读了,李槐花说可以借五毛钱给他,六毛也行,后来魏校长对他说:“尖刀突击队队员,全免
期刊
之一 静夜  我们坐在堂屋里聊天时,天还没有完全暗下来。为了拒绝蚊子的侵扰,我们早早地关了门。这时,三只燕子在房内盘旋,还不时发出欢快的叫声。它们低飞时,那剪刀似的尾巴掠过我的头顶,立即便有一小股风吹拂我的面颊。  妈妈说,咦,小燕子会飞了?我当时还没在意。过了一会儿,妈妈又说,小燕子真的会飞了。这时,三只燕子齐齐地落在堂屋的座钟上。一只稍小,另外两只在用嘴帮它整理刚飞乱的羽毛。我瞧着不由呆了——
期刊
有生之年  继续做一枚生活的棋子,举棋不定。  一只手在索取,一只手在放弃。  依然饥饿,咽下今朝明朝,  咽下点灯的时刻,咽下世间的空洞,  更加乏味更加危险的相知与相弃。  依然清醒,拨弄着那一点心头好,  念着你,你,还有你,  不断地撒盐,念着永不愈合的伤口。  依然下落不明,像一条害怕的绳索,  悬在善恶之间,摇摆不定。  初 秋  那些谷穗站得太久了,  都将过去了,弯腰的女人和  留
期刊
眼看丈夫亓捷马上就四十出去了,还只是个副教授,妻子晏桦奚落他的次数越来越多了:“你瞪大眼看看,你们学校四十岁以上的人,谁不是教授?!就你天天装清高,自诩比别人强,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可是,一到发工资你的是最少,一有出国考察等等好事从来就没有你的份儿!”  亓捷一听妻子唠叨,就感到很无奈,因为妻子说的确是事实呀!可是,他不服气,说:“那些人凭什么当上教授、博士生导师?靠的是学术造假!你去看看他们
期刊
编前 云端看箭  最后一击穿墙而过。远方呼啸而来。力量在弧线的一端发光,它不熄灭,那尖锐的铜就永动。飞越大海时引起喧哗。一层层巨大的蓝先是默默地涌动,然后突然直立,再无限向上,颜色就此疯狂。岁末融入灰烬,他们的柴还在添加,火焰的情势被诗的高潮部牢牢把握,最里层尤其炽热和殷切,是商也是积,无穷大。热量里有一阵阵的铿锵,锤击声在你我的跃动后骤然沉淀,归成锰和钢。12期好大,这港口一直有人出发,繁华。句
期刊
《父父子子》这篇现实题材的小说重点讲述了老伴突然去世后,周老师一边独自舔舐受伤的心灵,一边尽心孝顺瘫痪老爹的故事,中间不断追叙陈阿姨过去无微不至照顾与陪伴老爹的情景。小说写父子情,准确地说是三代人三种不同的行孝方式:身心的呵护;物质的满足;作秀式的孝顺。论孝顺,大有一代不如一代之势。小说一方面通过不厌其烦的细节描写,塑造一个承载传统孝道观念的孝子形象;另一方面,不赞同仅止于物质供养的尽孝方式,对利
期刊
“包”之芬芳  大包干一个“包”字,春回地暖,农民心中频生碧树,一株株青枝绿叶,花朵芬芳,缀满红果。  大包干这个增产能手,在包产田里堆金叠银;大包干這个发家妙方,让瓦房新楼抹去饥饿贫困;大包干这个六畜之神,迎来了猪羊满圈鹅唱鸡鸣。大包干更是一只八音鸟啊,鸣唱着农民心里不尽的豪情。  “包了工,联了产,又治偷盗又治懒。”定远县有个永宁集,坐落在江淮分水岭上,山不长草,地不产粮,贫穷是其特产,多少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