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预设问题、调控提问是教师有效组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预设问题、调控提问便于实现有效提问,有效提问是建构有效课堂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要想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学会预设问题,调控课堂提问。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预设策略;调控策略
凡事预立,不预则废。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最常使用的一种手段。有效地提出问题可以为驱动有效课堂的建构。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尽管大部分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提出了不同的问题的,但是,提问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造成如此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教师在课前没有对问题进行有效的预设。在提问的时候,也没有针对当时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适当的调控。如此非但没有有效地发挥课堂提问的价值,甚至导致课堂提问成为了有效教学的阻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针对该情况,我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之前,会首先预设问题,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及时调控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一、遵循“三度”,预设问题
1.把握问题的难度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和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同时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实现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我在课前预设数学问题时,会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握问题的难度,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驱动学生思考。
以“小数乘法”为例,总结小数乘法计算规则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如果教师直接要求学生们分析、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规则,显得强人所难。为了解决此问题,我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前,预设为学生们展现多个小数乘法算式,先引导学生们初步解决,建构对小数乘法的感性认知。接着,引导学生们以小组为形式,合作分析这些算式的计算规则,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如此预设,不仅降低了问题难度,还使学生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建构对新知的理解,便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设定问题的梯度
受数学学习能力的影响,小学生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难以有效掌握。对此,教师在预设数学问题时,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为学生由易到难地设计问题,使学生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建构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数学思维,提升数学思维能力。为了做到这一点,在预设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我经常把比较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小问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例,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前,立足日常对学生们的数学学习观察情况,我设计了如下问题:观察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的边、角有什么特点呢?什么是长方体呢?什么是正方体呢?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这些问题,是由易到难的,基础问题是全体学生都可以完成的,稍有难度的问题,是中等生和学优生可以完成的。通过思考、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们不仅可以进入到数学课堂,建构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还可以锻炼数学思维能力,便于提升数学学习质量。
3.选择问题的角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提问,目的之一是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主动思维,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实现如此提问目的,在预设问题的时候,教师需要以教学活动的内容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选择、确定问题,使学生在开放、多变的问题的影响下,积极思维,获取数学知识。
以“位置”为例,该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们在具体的情境中,探寻物体的位置,对物体所在的行和列进行描述。立足此教学重点,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我准备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们展示不同事物所在的位置,引导学生们先静态地观察物体所在的位置,进行描述。接着,利用多媒体的移动功能,对物体的位置进行变化,使学生们在动态演绎中,继续描述物体的位置,从而从静态到动态地多角度分析物体的位置,掌握所学,同时发展空间思维能力。
二、注重“三调”,调控课堂
课堂是具有生成性的。虽然教师可以在课前预设了课堂上要提出的问题,但学生受到个性差异的影响,面对这些问题,往往会有不同的反应。实现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重新调整问题,使问题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驱使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解决问题,建构地新知的认知,同时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基于此,我在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会应用如下策略调控课堂提问:
1.调谐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中,教师和学生受到认知差异的影响,往往会出现认知上遏不合,尤其是学生,很容易出现偏离教学要求的行为,此时,教师要利用高超的调谐艺术,将学生带回到知识学习轨道上来。
比如,在组织“小数乘法”的时候,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解决数学计算问题的时候,心不在焉的。于是,我创设计算比赛活动,要求学生们以小组为形式,合作计算我给出的一系列的小数乘法问题,看哪一组解题又快有准确,为获胜方。如此将提问与游戏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使学生们进入到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理解,提升数学计算水平。
2.调速
教学节奏关乎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在数学课堂上,如果教师以较快地速度,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很容易使学生应接不暇,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如此影响对所学的理解,同时还很容易失去思考兴趣。面对这种情况,在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根据学生们的学习表现,尤其知识难度,调整提问速度,满足学生们的思考需求,使学生们真正地获取思考问题的机会。
3.调温
所谓的调温,其实就是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对学生们的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反馈。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在学生们回答问题之后,直接展现标准表达,没有对学生的思考行为和思考结果进行评价,导致学生很容易失去思考兴趣。立德树人的提出要求教师赏识学生。因此,我在提问的过程中,会对学生们的思考行为和思考结果进行肯定,尤其给予鼓励,使学生们在我的赏识下,树立自信心,乐于思考、探究问题。
总而言之,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提问,还要在课前精心预设问题,保证所提出的问题有难度、有梯度、有角度,驱动学生积极思考,同时立足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提问行为,借此发挥提问价值,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万海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技巧与教学方式的创新[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5):101.
[2] 李曉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分析与思考的重要作用[J].中华少年,2018(13):240.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预设策略;调控策略
凡事预立,不预则废。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最常使用的一种手段。有效地提出问题可以为驱动有效课堂的建构。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尽管大部分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提出了不同的问题的,但是,提问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造成如此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教师在课前没有对问题进行有效的预设。在提问的时候,也没有针对当时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适当的调控。如此非但没有有效地发挥课堂提问的价值,甚至导致课堂提问成为了有效教学的阻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针对该情况,我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之前,会首先预设问题,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及时调控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一、遵循“三度”,预设问题
1.把握问题的难度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和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同时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实现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我在课前预设数学问题时,会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握问题的难度,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驱动学生思考。
以“小数乘法”为例,总结小数乘法计算规则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如果教师直接要求学生们分析、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规则,显得强人所难。为了解决此问题,我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前,预设为学生们展现多个小数乘法算式,先引导学生们初步解决,建构对小数乘法的感性认知。接着,引导学生们以小组为形式,合作分析这些算式的计算规则,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如此预设,不仅降低了问题难度,还使学生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建构对新知的理解,便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设定问题的梯度
受数学学习能力的影响,小学生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难以有效掌握。对此,教师在预设数学问题时,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为学生由易到难地设计问题,使学生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建构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数学思维,提升数学思维能力。为了做到这一点,在预设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我经常把比较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小问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例,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前,立足日常对学生们的数学学习观察情况,我设计了如下问题:观察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的边、角有什么特点呢?什么是长方体呢?什么是正方体呢?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这些问题,是由易到难的,基础问题是全体学生都可以完成的,稍有难度的问题,是中等生和学优生可以完成的。通过思考、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们不仅可以进入到数学课堂,建构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还可以锻炼数学思维能力,便于提升数学学习质量。
3.选择问题的角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提问,目的之一是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主动思维,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实现如此提问目的,在预设问题的时候,教师需要以教学活动的内容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选择、确定问题,使学生在开放、多变的问题的影响下,积极思维,获取数学知识。
以“位置”为例,该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们在具体的情境中,探寻物体的位置,对物体所在的行和列进行描述。立足此教学重点,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我准备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们展示不同事物所在的位置,引导学生们先静态地观察物体所在的位置,进行描述。接着,利用多媒体的移动功能,对物体的位置进行变化,使学生们在动态演绎中,继续描述物体的位置,从而从静态到动态地多角度分析物体的位置,掌握所学,同时发展空间思维能力。
二、注重“三调”,调控课堂
课堂是具有生成性的。虽然教师可以在课前预设了课堂上要提出的问题,但学生受到个性差异的影响,面对这些问题,往往会有不同的反应。实现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重新调整问题,使问题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驱使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解决问题,建构地新知的认知,同时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基于此,我在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会应用如下策略调控课堂提问:
1.调谐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中,教师和学生受到认知差异的影响,往往会出现认知上遏不合,尤其是学生,很容易出现偏离教学要求的行为,此时,教师要利用高超的调谐艺术,将学生带回到知识学习轨道上来。
比如,在组织“小数乘法”的时候,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解决数学计算问题的时候,心不在焉的。于是,我创设计算比赛活动,要求学生们以小组为形式,合作计算我给出的一系列的小数乘法问题,看哪一组解题又快有准确,为获胜方。如此将提问与游戏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使学生们进入到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理解,提升数学计算水平。
2.调速
教学节奏关乎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在数学课堂上,如果教师以较快地速度,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很容易使学生应接不暇,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如此影响对所学的理解,同时还很容易失去思考兴趣。面对这种情况,在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根据学生们的学习表现,尤其知识难度,调整提问速度,满足学生们的思考需求,使学生们真正地获取思考问题的机会。
3.调温
所谓的调温,其实就是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对学生们的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反馈。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在学生们回答问题之后,直接展现标准表达,没有对学生的思考行为和思考结果进行评价,导致学生很容易失去思考兴趣。立德树人的提出要求教师赏识学生。因此,我在提问的过程中,会对学生们的思考行为和思考结果进行肯定,尤其给予鼓励,使学生们在我的赏识下,树立自信心,乐于思考、探究问题。
总而言之,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提问,还要在课前精心预设问题,保证所提出的问题有难度、有梯度、有角度,驱动学生积极思考,同时立足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提问行为,借此发挥提问价值,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万海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技巧与教学方式的创新[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5):101.
[2] 李曉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分析与思考的重要作用[J].中华少年,2018(1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