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推进,阅读教学的转型已成必然趋势。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找准并把握教学切入点,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并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转型;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5-0174-01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推进,阅读教学的转型已成必然趋势。在从“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课堂转向“以人为本”的现代课堂过程中,教师逐步重视引导学生开展批判性、探究性、共同体学习,促进深度学习的产生,实现阅读教学的美丽转型。而在致力于阅读教学转型研究同时,教师必须找准并把握教学切入点,以帮助学生打开看到“美丽”的那扇窗。
阅读教学的切入点亦称“突破口”,是教学一篇课文的入手处。一个恰当的切入点,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对整个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理解文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把握住阅读教学的切入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从题目切入
“题为文眼”,题目是一篇文章思想与情感的高度凝聚,对文章的阅读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把握文章的题目,常常有助于理清文脉,确定文章的情感基调,让课堂教学水到渠成。
(一)抓题定基调,激发情感
有的课题是引导读者走向作者心灵的情感通道。从题目中蕴含的情感切入,能够让学生快速把握住文本情感基调,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如《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可以抓住题目中“圆明园”和“毁灭”两个词语作为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先介绍法国大文豪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再利用多媒体展现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建筑、灿烂文化,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万园之园”的独特魅力,接着由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引出“毁灭”一词,然后让学生交流此刻内心的情感和想法。这样,学生由题切入,激发出愤怒、惋惜之情,为理解文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二)以题为线索,理清文脉
有的课题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从题切入,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结构,了解文章的内容。
如《雾在哪里》这一课,教师可以从题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带着问题读一读找一找:文中写了雾来到了哪些地方?它分别做了什么呢?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明确探究方向,快速理清课文条理。
课题的类型很多,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题目设计不同的角度切入文本。如叙事型课题《狼牙山五壮士》,可抓住“壮”入手,体会壮士们的“壮言”“壮举”,感悟人物精神;写景类课题《草原》,可引导学生由题质疑: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草原的?分别有什么见闻和感受?然后读文思考;科普类课题《宇宙生命之谜》,可以引出“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让学生课外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在学习课文时进行补充交流,就能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题目,是文章的窗户,抓住课题研读课文,可以起到“窥一斑见全豹”的效果。
二、从关键词句切入
每一篇文章中都会有些关键词句,具有贯通全文、凸显主题的作用。这些关键词句,可以成为阅读教学的切入点,从而以点带面,解读文本更深层的内涵,促进对文本的全面把握。
如《詹天佑》这一课,抓住开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一句中的“杰出”和“爱国”两个词语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小组合作,自讀文本探究交流:文章从哪些事例和哪些语句反映了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呢?在关键词语的引领下,学生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抓住文本三个关键事例和语句领会詹天佑的品质和精神,摒弃了老师出示语句讲析灌输的传统教学方式,使课堂显得更加灵动而高效。
三、从故事高潮切入
“文似看山不喜平。”小说故事的高潮是文本最精彩、最扣人心弦之处,也最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抓住高潮部分切入,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的魅力。
如《跳水》一课,以问题“为什么父亲命令儿子跳水?为什么父亲要向儿子开枪?”切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学生就能顺藤摸瓜,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并把握住故事高潮部分的精彩,体会文中“父亲”在危急关头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品质。
四、从布局特点切入
每篇课文的组织结构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指导学生掌握课文布局谋篇的特点,对于发展语文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作者按游览顺序记叙了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根据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有详有略、景物特点鲜明的写作特点,设计“作者是按怎样的游览路线来写的?每一处景物分别有怎样的特点?”这一问题作为切入点。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所游览的地方,就能有章可循,化难为易。
在阅读教学中,不同的文章有着不同的写作特点与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精心研读、因文而异,找到文本中最有价值的教学抓手,设计不同的切入点,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才能让课堂教学变得精彩纷呈,真正看到阅读教学的美丽转型。
关键词阅读教学;转型;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5-0174-01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推进,阅读教学的转型已成必然趋势。在从“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课堂转向“以人为本”的现代课堂过程中,教师逐步重视引导学生开展批判性、探究性、共同体学习,促进深度学习的产生,实现阅读教学的美丽转型。而在致力于阅读教学转型研究同时,教师必须找准并把握教学切入点,以帮助学生打开看到“美丽”的那扇窗。
阅读教学的切入点亦称“突破口”,是教学一篇课文的入手处。一个恰当的切入点,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对整个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理解文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把握住阅读教学的切入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从题目切入
“题为文眼”,题目是一篇文章思想与情感的高度凝聚,对文章的阅读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把握文章的题目,常常有助于理清文脉,确定文章的情感基调,让课堂教学水到渠成。
(一)抓题定基调,激发情感
有的课题是引导读者走向作者心灵的情感通道。从题目中蕴含的情感切入,能够让学生快速把握住文本情感基调,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如《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可以抓住题目中“圆明园”和“毁灭”两个词语作为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先介绍法国大文豪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再利用多媒体展现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建筑、灿烂文化,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万园之园”的独特魅力,接着由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引出“毁灭”一词,然后让学生交流此刻内心的情感和想法。这样,学生由题切入,激发出愤怒、惋惜之情,为理解文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二)以题为线索,理清文脉
有的课题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从题切入,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结构,了解文章的内容。
如《雾在哪里》这一课,教师可以从题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带着问题读一读找一找:文中写了雾来到了哪些地方?它分别做了什么呢?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明确探究方向,快速理清课文条理。
课题的类型很多,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题目设计不同的角度切入文本。如叙事型课题《狼牙山五壮士》,可抓住“壮”入手,体会壮士们的“壮言”“壮举”,感悟人物精神;写景类课题《草原》,可引导学生由题质疑: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草原的?分别有什么见闻和感受?然后读文思考;科普类课题《宇宙生命之谜》,可以引出“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让学生课外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在学习课文时进行补充交流,就能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题目,是文章的窗户,抓住课题研读课文,可以起到“窥一斑见全豹”的效果。
二、从关键词句切入
每一篇文章中都会有些关键词句,具有贯通全文、凸显主题的作用。这些关键词句,可以成为阅读教学的切入点,从而以点带面,解读文本更深层的内涵,促进对文本的全面把握。
如《詹天佑》这一课,抓住开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一句中的“杰出”和“爱国”两个词语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小组合作,自讀文本探究交流:文章从哪些事例和哪些语句反映了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呢?在关键词语的引领下,学生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抓住文本三个关键事例和语句领会詹天佑的品质和精神,摒弃了老师出示语句讲析灌输的传统教学方式,使课堂显得更加灵动而高效。
三、从故事高潮切入
“文似看山不喜平。”小说故事的高潮是文本最精彩、最扣人心弦之处,也最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抓住高潮部分切入,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的魅力。
如《跳水》一课,以问题“为什么父亲命令儿子跳水?为什么父亲要向儿子开枪?”切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学生就能顺藤摸瓜,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并把握住故事高潮部分的精彩,体会文中“父亲”在危急关头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品质。
四、从布局特点切入
每篇课文的组织结构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指导学生掌握课文布局谋篇的特点,对于发展语文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作者按游览顺序记叙了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根据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有详有略、景物特点鲜明的写作特点,设计“作者是按怎样的游览路线来写的?每一处景物分别有怎样的特点?”这一问题作为切入点。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所游览的地方,就能有章可循,化难为易。
在阅读教学中,不同的文章有着不同的写作特点与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精心研读、因文而异,找到文本中最有价值的教学抓手,设计不同的切入点,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才能让课堂教学变得精彩纷呈,真正看到阅读教学的美丽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