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生活,不只是与众不同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以稀为贵,我们对“少数”的兴趣,总是最大。
  对小众的普遍理解是:只满足一小撮人的需求;只有一小撮人才能做到的事;只在一个小圈子里流行的潮流;只突出一小撮人的特点。总之,是少数人的特权。
  这个特权,最一目了然的是对职业的选择。“你选择了什么样的职业,就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很多社会新鲜人刚进公司时都会被这样告诫。
  小学时我们都写过经典作文,《我的理想》。那时大家选择的都是高大上的主流职业:老师、科学家、作家、外交官、世界首富……长大了才知道长辈们看好的这些职业,其实竞争非常大。为了杀出生路,就诞生了很多另类、听起来很酷的职业。
  某新闻周刊为此做了一个好玩的选题,《你可能从没听过的小众职业》:“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揉奶师。我的理想是当一名闻臭师。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客家话《圣经》翻译员。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安全套体验员。”……
  但选择了小众职业就能与众不同,改变沉闷的生活吗?“职业只是一份挣钱的工作,事业才是你可以奋斗终身的理想。”新人们继续被告诫。不管多另类的职业,如果只是为了求生存,能娶媳妇攒首付还房贷运气来了还能发点大财小财,那你的心态其实和主流职业者没有区别。因为生活方式和本质的内容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迟早会对工作感到不满,压抑,想逃离。
  有个朋友,从事的是大家眼里“最幸福职业”之一,游戏测试员,工作内容就是玩游戲。一群宅男都觉得这家伙真好命,拼命询问贵公司贵部门还招人否。他很烦,私下向我抱怨:“每天玩游戏玩得头痛眼胀,因为没法享受游戏的乐趣。
  你得仔细盯着画面,寻找bug,发现那些不合逻辑的设计,你要在玩游戏的时候在脑子里完成一篇报告。”
  类似的职业还有大家都羡慕的黄片鉴定师,可以免费且正大光明地看A片,多幸福。但人家早就看得想吐。
  极少人能把偶尔的乐趣变成一年365天不间断的工作来享受。因为重复行为会抵消乐趣带来的满足感,最后因为不满足而变得痛苦。很多人一想到这点,就退缩了。
  做任何事都需要克服枯燥感,这需要坚强的毅力,从大众迈向小众尤其如此。因为你身边的人会在舆论上、经济上给你压力。主流对小众的压制力量,超过很多人的承受极限。
  大庆油田进行人事改革,不再让职工子女免试上岗。政策出来后遭到强烈反对。反对的都是父母辈,子女辈其实不在乎。但他们不在乎的声音基本上都被淹没了,而且最后大多数服从了父母的安排,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也想不出该如何面对走出去却失败的局面。
  这不只是缺乏反抗和独立精神这么简单,几千年来农耕文明的浸淫,让中国人习惯了生活以稳定为第一的思考回路。
  稳定是什么?熟悉的环境,按部就班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低风险,收入有保障。我周围大多数人都赞同“有了稳定,才能谈进取”的观念,做好准备,留下退路,才敢出去。而这些准
  备,一般都需要二三十年才能做好,包括“经营好未来职业的圈子、攒好退休金、等子女成人”等。
  所以中国最有冒险精神的其实是老年人,因为他们终于无后顾之忧了。
  有人羡慕老外们说走就走、随时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精神,认为这是与海洋和游牧文明的特征、社会福利制度、价值观等方面有直接关系。但这依然有为自己不肯不敢走出去找托词之嫌。
  这几年,中国人最羡慕的职业,叫“旅行家”。因为能同时实现环球旅游、拍照、著书等人生目标,沿途都是自由和浪漫空气。有人问:要成为一个旅行达人,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人气最高的回答是:一颗坚强的心。
  一颗心就够了吗?肯定不够。你得学习,不停学习,成为各种“帝”。最简单的,看看国外知名旅游博客。这些老外达人的博客已经看起来更像一个正儿八经的网站。达人NomadicMatt的主页有独立的域名、漂亮的设计、清晰的栏目、扎实的内容。从对旅游新手的关照、线路推荐到旅途中如何保持健美身材,全是他一个个字母敲出来的。这种模式就是现在流行的“自媒体”,达人建立个人的品牌,用自己的意见表达影响受众。做到这些需要具备多少技能?
  于是那些刚刚迈出去的腿,又收回来了。“太累了,还前途未卜。”很多人抱怨,“我想改变,就是觉得现在活得太累。可那样,还不如现在的生活呢。”
  所以,我能说什么呢?我只能“呵呵”了。
其他文献
在重庆九龙坡区的廉租房里见到了杨果一家,这个略显拥挤的小两居里,到处堆满了婴儿用品。  72岁的杨光中招呼记者坐下,一面接受采访,一面张罗给外孙换尿布、冲奶粉。杨果不时帮忙搭手,但她并不懂得怎样带孩子、哄孩子高兴。常常是孩子在她怀里呆了一会儿,又哭闹着扑向杨光中。  “我都70多岁的人了,还经得起几次折腾!”杨光中的目光停留在女儿和外孙身上,“以后他们可怎么办?”  杨光中满脸愁容,至今仍想不通是
期刊
4月14日0点19分,35岁的桑兰剖腹诞下一名男婴。这是她人生中的重要节点,上一个节点还是16年前那次悲伤的落地。一个节点让她坠入苦难,一个节点让她迎接新生。两个节点间是漫长的抗争岁月,与命运抗争,与流言抗争。从被架上神坛到最终回归生活,从“永远微笑的女孩”,到为人妻、为人母,桑兰走过的,是一个女人的成长与蜕变之路。  “黄小宝好吗?”  年近不惑的黄健站在医院走廊上,手里拿着签字笔,泪水满眶。 
期刊
“你不能和我走。”母亲硬邦邦地扯下阿草死拽着她衣襟的小手,“记住,一定要听外婆的话。”  这是一个不能更糟糕的家了。儿子体弱多病,丈夫几年前遭遇车祸身亡,没留下任何抚恤金和赔偿。一个没有固定收入的女人,要养大嗷嗷待哺的孩子和双目失明的老母亲,每一天都是煎熬。终于有人愿意娶她,但条件是要和儿子断绝关系,母亲犹豫许久,答应了。  没有爹妈照顾的孩子更懂事,也更危险。那天,饿着肚子的阿草在路上捡纸箱去卖
期刊
越活越小气  转眼,母亲退休已有30多年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母亲刚退休时,每月才拿35元,其中5元还是副食补贴,她一直拿了十几年,从没涨过。那时,母亲什么也不担忧,日子过得也有滋有味。  她拿着这微薄的退休金出去旅游过几次,那是母亲一生中跑过最远的几段距离,至今回想起来,对旅途上的见闻,她还回味无穷、如数家珍;她也拿着这微薄的退休金回过几趟苏北老家,老家亲戚都羡慕她退休了,每月还有几十元退休
期刊
血色素6克  李梦瑶帮杨彦去拿精子染色体检查报告的时候,坐在对面的医生抬头看了看她。也许觉得她长得不算丑,男医生扶了扶眼镜,低头翻开报告,用一种略有些沉重的声音给李梦瑶说了一堆术语,比如成活率3%,畸形率偏高等等。  李梦瑶在十几秒后才把术语背后表达的意思听了个大概。她既有些迷茫,更在意的是医生那不经意间露出了一副“可怜”自己的目光。  她拿起手机准备给杨彦打电话,说什么她也想好了:你的精子质量太
期刊
加里出身于美国一个音乐世家,21岁时在百老汇做歌舞演员。那时正值二战,哥哥在前线战亡的消息,不久就送到了他手中。“为哥哥复仇”的强烈念头,最终使得他放弃百老汇,于1943年22岁时转投美国陆军航空队,对德国展开狂轰滥炸。但很快,他就后悔参与血腥的战争。“我到底杀害了多少男人、女人和儿童?我备受良心谴责,不断问自己,我到底还有无其他选择?”1961年他在自传《我的国家就是世界》中回忆道。  加里最终
期刊
换床  爸爸因为肺部肿瘤住院,被安排到第六病室。  办住院手续那天,刚从护士台出来,一个中年男人风风火火地截住我:“你是第六病室的?”见我点头,他转而冲护士发飙:“怎么昨天说这个病房没空床?”被质疑的护士解释了半天,是一个病人临时决定出院才腾出了空位。“那也得通知我啊,我们等这个病房很久了你又不是不知道。”中年男人愤愤地嘟囔着走了。  一旁的小护士们嘁嘁喳喳:“真没见过这么迷信的人。”听了一会儿才
期刊
她是在翻看影集时发现端倪的。近两年,他们的合照不再肢体缠绕搞怪十足,而是多了道一双筷子般大的缝隙。  她想起上次全家出游,他拥着小妹高喊“茄子”笑意浓浓地合影留念,跟她合照时却把手放裤兜里随意一站。有次回老家,油菜花开得正浓,她停车下去拍照,原以为会被抱着在花丛里旋转,他却只是往镜头里一杵,生硬的表情被定格。  她想不出哪里出了岔子,要知道,他以前可不是這个样子呀。  大学那会儿,他们是学校里出了
期刊
丽水园小区2号楼的网,突然集体断掉了,这是来自电信联通和移动等多家运营商的网络第一次集体罢工。楼上住的那几家年轻人,起初只有个打游戏的,很激动地“靠你大爷”了一声;再后来,张大爷就听见二楼二号的大嗓门,和10000号的客服说了不超过四句话就发了火:“你家的网费是最贵的,就这样的质量?别给我扯违法施工挖断了电缆这些破理由!”  张大爷一声不吭,扛着梯子撤回家。现在的年轻人哪,就知道上网;有线的那种就
期刊
在这个私人定制的时代,“小众”已经从被人诟病的非主流式的贬义,成为一种为人羡慕、称道甚至敬仰的选择。小众式的生活,不只是看一部观众寥寥的文艺电影,读一本不为人知的书,成为某个独立品牌的拥趸,或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已经有人意识到几代人按部就班的生活,正给自己造成压抑和扭曲,让人脆弱得无法抵御生活突如其来的变故。他们倡议,设立一个小众生活日,哦,不,是“国际健康生活日”。  真正的小众生活,指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