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的时代,新知识、新信息出现的速度之快,简直令人目不暇接。因此,“学习,学习,再学习”已不单单是人们的座右铭,它已成了许多人、尤其是青年人的日常实践。不过,我们也不难发现,有些人虽然勤奋,但效果不太理想。他们由此而怀疑自己是否天生一个笨脑袋,没有学好的指望了。
诚然,天资不够聪慧的人是有的。个别人也确有智力发育上的缺陷。但就绝大多数人来说,智力上并无病理缺陷,脑子电非笨瓜,提高学习效率是大有希望的。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呢?看来,改善心理条件是一条必由之路。在此,我们愿意从心理学的角度,向求知似渴的青年们提几条建议,希望对他们有所帮助。
一、进入注意之门
注意二字在这里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专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选择性。你若要学外语,那你就得注意外语的字形、发音、词义和语法规则。在学习外语时,要注意看、注意听、注意记、注意想。注意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这些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这个特性是很可贵的。著名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把注意比作“一切外部世界进入人的灵魂的东西”都要通过的大门。然而,我们要知道,外界知识、信息进入这扇大门时并不是畅通无阻的。生活环境里经常会有一些足以使你分心的因素,在阻遏知识、信息进入注意这扇门,从而降低你的学习效率。但是,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有主观能动性。今晚有精采的演出,我可以不去看;门外有熟人的谈话声,我可以不去听;刚才发生过不愉快的争执,我可以不去想。我专心致志地让新知识、新信息通过我的注意之门,在大脑皮层上留居下来。这在心理学上就是有意注意。人要想学点儿东西,是经常需要运用有意注意的。如果一个人有学习的愿望,却静不下心来,稍有动静就“一心以为鸿鹄将至”,那他必然学不到东西。因此,自觉地培养有意注意,排除分心因素,让知识、信息顺利地进入注意之门,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心理条件。
二、理清记忆仓库
注意到了的东西,不一定都能记住。这是为什么呢?显然,这远非三言两语所能解释明白的。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记忆方法不当、记忆仓库杂乱是学习效率不高的一大原因。
记忆、记忆,先有记而后有忆。从信息论观点看来,记忆过程就是知识和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我们往往是通过学习把知识、信息储存在记忆中的。而具体的储存方式则明显地影响到学习效果的好坏。这里不妨借图书馆的藏书方式作比方。如果图书分类很合理,上架时放的井然有序,那么即使藏书千万卷也不至于发生混乱;一旦你需要某一本书,就可以立即从书海中找到它。相反,如果图书没有分类编目就入库,那么一旦你需要某一本书,就十分难找,甚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遍寻无着。学习中记忆东西的道理与此相似。若能先将所要记的东西作一番分门别类的编码,然后再保持在记忆仓库之中,那么一旦需要提取某项知识用来解决问题,就会觉得比较容易。相反,如果记的时候草率了事,不作任何分门别类的编码工作,或者编码方式很不合理,那么记忆仓库里的东西再多,电无济于事。因为要用知识时,你提取不出来。这也是一种遗忘,尽管这时记忆的痕迹还没有消失。
在学习问题上,历来有句格言:“重复是学习之母”。这句话是对的。心理学家对此作过许多实验研究,并提出了各种合理的复习方法。但我们还须知道,重复(即复习)固然重要,编码电决不可小瞧。不讲究编码方式的那种重复,不会给学习者带来多少助益。因此,我们可以说,讲究编码方式,理清记忆仓库,把知识系统化,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另一个心理条件。
三、拓宽思考天地
学习之后,究竟记得了多少东西,这并不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唯一标志。学得如何,还应该在思考能力上表现出来。正如大家经常看到的,有些学生记忆力不错,能逐字逐句地背定义,整段整段地背课文,却不能灵活自如地解决稍为复杂一点的问题。他们越是学习高深的东西,越是感到捉襟见肘。于是渐渐地落到了善于思考的学生后头。这种情况表明,有些人虽然用功,但思路呆滞、狭窄,而削弱了效果。
人的思维有一种定势现象。这种定势既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它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在于遇到相似情境时可以顺当地加以处理;消极的一面在于遇到相异的情境时不会因变而变,而是一味按习惯了的老方法处理问题。这后一种情况,也可以说是思想僵化的表现。而思想僵化是可怕的。一个人如果满足于自己习惯了的思路,就等于自己关闭了思考的天地,那他在学习上就不会有多少创造性。但我们知道,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已为今日世界各国所重视,并在各国结出了累累硕果。我们岂能自甘落后?现在已经有许多青少年不满足于现成的书本结论,不满足于一题一解,他们在积极拓宽自己的思考天地,发展求异性思维。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每一个希冀提高学习效率的人,都有必要摆脱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想得宽些,想得深些,想得活些。唯其如此,才有理想的学习效果可言。
四、讲求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卫生。它同学习的成败,关系极为密切。你若能心情舒畅地学习,则你的聪明才智将得到较好的发挥。如果你列学习在心理上存在着某些不健康的因素,譬如说自卑呀、骄狂呀、焦虑呀、忌妒呀、厌恶呀、惶恐呀,等等,那么即使你天资再好,也难以取得应有的成绩。
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和对日常生活的观察都表明,心理健康、特别是情绪上的健康,是有效学习的基础;而情绪上的干扰,则对学习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我们曾经对一些中学生的考试心理作过调查,发现他们受到低考分的挫折之后,又遭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骂和同学的嘲笑,这使他们情绪非常抵触,有的甚至撕毁了卷子和书本。他们迁怒于学习,其结果当然是学得更糟。不过,也确有一些学生,能够抵挡得住低考分的挫折,并振作起来。他们也有过痛苦,但能较快地摆脱不良情绪的干扰。加上教师的关心和指导,他们在后来仍然取得了好成绩。心理健康对于学习之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一个人如果在智力发展水平上是强者,而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是弱者,那他恐怕在学习和创造上不会有什么重要的建树。历来许多学有成就、建树甚多的人,都是智力发展和心理健康两方面的强者。大科学家达尔文、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罗蒙诺索夫等人,童年时代上学时都受到过打击,但他们都有很强的自制力,没有消沉,没有畏葸不前,并且在学生时代就为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对于我们这些后人,无疑是一种教育和启发。
当然,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的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所讲的只是有关的几条心理学建议。俗话说,成功者自有妙法,得法者事半功倍。让我们大家都来研究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吧。
诚然,天资不够聪慧的人是有的。个别人也确有智力发育上的缺陷。但就绝大多数人来说,智力上并无病理缺陷,脑子电非笨瓜,提高学习效率是大有希望的。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呢?看来,改善心理条件是一条必由之路。在此,我们愿意从心理学的角度,向求知似渴的青年们提几条建议,希望对他们有所帮助。
一、进入注意之门
注意二字在这里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专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选择性。你若要学外语,那你就得注意外语的字形、发音、词义和语法规则。在学习外语时,要注意看、注意听、注意记、注意想。注意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这些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这个特性是很可贵的。著名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把注意比作“一切外部世界进入人的灵魂的东西”都要通过的大门。然而,我们要知道,外界知识、信息进入这扇大门时并不是畅通无阻的。生活环境里经常会有一些足以使你分心的因素,在阻遏知识、信息进入注意这扇门,从而降低你的学习效率。但是,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有主观能动性。今晚有精采的演出,我可以不去看;门外有熟人的谈话声,我可以不去听;刚才发生过不愉快的争执,我可以不去想。我专心致志地让新知识、新信息通过我的注意之门,在大脑皮层上留居下来。这在心理学上就是有意注意。人要想学点儿东西,是经常需要运用有意注意的。如果一个人有学习的愿望,却静不下心来,稍有动静就“一心以为鸿鹄将至”,那他必然学不到东西。因此,自觉地培养有意注意,排除分心因素,让知识、信息顺利地进入注意之门,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心理条件。
二、理清记忆仓库
注意到了的东西,不一定都能记住。这是为什么呢?显然,这远非三言两语所能解释明白的。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记忆方法不当、记忆仓库杂乱是学习效率不高的一大原因。
记忆、记忆,先有记而后有忆。从信息论观点看来,记忆过程就是知识和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我们往往是通过学习把知识、信息储存在记忆中的。而具体的储存方式则明显地影响到学习效果的好坏。这里不妨借图书馆的藏书方式作比方。如果图书分类很合理,上架时放的井然有序,那么即使藏书千万卷也不至于发生混乱;一旦你需要某一本书,就可以立即从书海中找到它。相反,如果图书没有分类编目就入库,那么一旦你需要某一本书,就十分难找,甚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遍寻无着。学习中记忆东西的道理与此相似。若能先将所要记的东西作一番分门别类的编码,然后再保持在记忆仓库之中,那么一旦需要提取某项知识用来解决问题,就会觉得比较容易。相反,如果记的时候草率了事,不作任何分门别类的编码工作,或者编码方式很不合理,那么记忆仓库里的东西再多,电无济于事。因为要用知识时,你提取不出来。这也是一种遗忘,尽管这时记忆的痕迹还没有消失。
在学习问题上,历来有句格言:“重复是学习之母”。这句话是对的。心理学家对此作过许多实验研究,并提出了各种合理的复习方法。但我们还须知道,重复(即复习)固然重要,编码电决不可小瞧。不讲究编码方式的那种重复,不会给学习者带来多少助益。因此,我们可以说,讲究编码方式,理清记忆仓库,把知识系统化,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另一个心理条件。
三、拓宽思考天地
学习之后,究竟记得了多少东西,这并不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唯一标志。学得如何,还应该在思考能力上表现出来。正如大家经常看到的,有些学生记忆力不错,能逐字逐句地背定义,整段整段地背课文,却不能灵活自如地解决稍为复杂一点的问题。他们越是学习高深的东西,越是感到捉襟见肘。于是渐渐地落到了善于思考的学生后头。这种情况表明,有些人虽然用功,但思路呆滞、狭窄,而削弱了效果。
人的思维有一种定势现象。这种定势既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它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在于遇到相似情境时可以顺当地加以处理;消极的一面在于遇到相异的情境时不会因变而变,而是一味按习惯了的老方法处理问题。这后一种情况,也可以说是思想僵化的表现。而思想僵化是可怕的。一个人如果满足于自己习惯了的思路,就等于自己关闭了思考的天地,那他在学习上就不会有多少创造性。但我们知道,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已为今日世界各国所重视,并在各国结出了累累硕果。我们岂能自甘落后?现在已经有许多青少年不满足于现成的书本结论,不满足于一题一解,他们在积极拓宽自己的思考天地,发展求异性思维。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每一个希冀提高学习效率的人,都有必要摆脱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想得宽些,想得深些,想得活些。唯其如此,才有理想的学习效果可言。
四、讲求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卫生。它同学习的成败,关系极为密切。你若能心情舒畅地学习,则你的聪明才智将得到较好的发挥。如果你列学习在心理上存在着某些不健康的因素,譬如说自卑呀、骄狂呀、焦虑呀、忌妒呀、厌恶呀、惶恐呀,等等,那么即使你天资再好,也难以取得应有的成绩。
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和对日常生活的观察都表明,心理健康、特别是情绪上的健康,是有效学习的基础;而情绪上的干扰,则对学习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我们曾经对一些中学生的考试心理作过调查,发现他们受到低考分的挫折之后,又遭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骂和同学的嘲笑,这使他们情绪非常抵触,有的甚至撕毁了卷子和书本。他们迁怒于学习,其结果当然是学得更糟。不过,也确有一些学生,能够抵挡得住低考分的挫折,并振作起来。他们也有过痛苦,但能较快地摆脱不良情绪的干扰。加上教师的关心和指导,他们在后来仍然取得了好成绩。心理健康对于学习之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一个人如果在智力发展水平上是强者,而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是弱者,那他恐怕在学习和创造上不会有什么重要的建树。历来许多学有成就、建树甚多的人,都是智力发展和心理健康两方面的强者。大科学家达尔文、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罗蒙诺索夫等人,童年时代上学时都受到过打击,但他们都有很强的自制力,没有消沉,没有畏葸不前,并且在学生时代就为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对于我们这些后人,无疑是一种教育和启发。
当然,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的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所讲的只是有关的几条心理学建议。俗话说,成功者自有妙法,得法者事半功倍。让我们大家都来研究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