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型冠心病病人的动态心电图诊断分析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hong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型冠心病病人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0月-12月在我院初诊为心律失常型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测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心律失常型冠心病病人的各种心律失常情况的检出率。综合评价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型冠心病病人的诊断意义。结果:24h动态心电图较常规心电图对室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二、三联,短阵室上速、成对早搏、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患者经治疗后的动态心电图显示,其上述心律失常率有明显下降,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4h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型冠心病患者的病情诊断更为详尽、准确,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治疗效果评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心律失常型冠心病;24h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m,AECG)于1957年,由美国的物理学博士Norman J Hoher首次提出,又习称为Hoher心电图[1]。正常人體在1天中的各个时段,其心脏有着自身的运行规律,其所表现出的心电信息亦不同。24h动态心电图能将病人全天的心电信息进行捕捉,提供心脏的全面信息。对于临床常规心电图易漏诊的一过性心肌缺血、短暂性心律失常等的诊断有独到之处[2]。我们对80例心律失常型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以明确常规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型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意义,现将实验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12月在我院初诊为心律失常型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51例,女39例,年龄33岁-74岁,平均年龄55.7岁。所有患者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进行确诊。
  1.2 方法:患者就诊后,临床医师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情况,初诊患者为冠心病,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测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确诊。采用国产同步三导联心电图机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于安静状态下记录受检者心电图,纸速25 mm/s,增益10 mm/mV。采用国产HoL TER—STAR三导联24 h动态心电图系统,用模拟V1、V3、V5导联监测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详细记录被检者检查过程中的各种症状发作和持续时间及生活作息情况。经确诊后,采取对症治疗,并与治疗后再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治疗前后的常规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将所有患者的常规心电图诊断结果和24h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及治疗前后二种监测方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24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的室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法,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经治疗后,动态心电图的上述指标检出率下降显著,而常规心电图检查则仅有室性早搏二率、三联和房性早搏二、三联率下降明显。
  3 讨论
   临床上,因心律失常而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肌急性缺血。心肌缺血后引起局部心电波动,使得心脏的正常节律被打乱,而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律失常的预后差,因此及早、准确地检出严重心律失常,对心律失常型冠心病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相当部分心律失常冠心病患者可通过病史、体征、发作时的心率、节律及临床表现进行初步确诊。但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心律失常性质、程度还应通过心电图检查进行了解。
   常规心电图检查时间较短,反应的只是患者检查时的心电状态,不能全面反应出患者较长时间内的心电反应情况。动态心电图通过24h的监测,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患者日常状态下的心律变化情况,完整地反应了心肌的供血缺血情况,为临床医师治疗方案的制定、修正提供了有力的依据[3]。
   本组研究资料显示,动态心电图较常规心电图在诊断心律失常型冠心病患者病情时,其检出率具有明显优势,且能真实反应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型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郭春梅.动态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监测的临床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2(12):701—702.
  [2] 韩晓梅.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监测[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05:3.
  [3]吴稚华,陈序,欧阳征鹏,等.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昼夜分布规律探析[J].华西医学,2008,23(5):1029-1030.
  
   表1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检查结果[例数(%)]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16例患者被随机分为α-硫辛酸治疗组(治疗组)和甲钴胺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宫宁颗粒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放环后出血疗效。方法 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月经第16天开始服用安宫黄体酮4mg,每天2次,连续服用10天。观察组患者服用宫宁颗粒和安宫黄体酮:从月经第一天开始服用宫宁颗粒(每包10g),每次1包,每天3次,连续服用5天;在月经第16天开腹服用安宫黄体酮4mg,每天2次,连续服用10天。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
期刊
【关键词】 六神丸;麦粒肿   筆者自2006年6月—2011年6月用六神丸与异烟肼(INH)联合治疗麦粒肿248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48例,其中内麦粒肿120例,外麦粒肿128例,男性135例,女性113例,年龄10-65岁。  2 治疗方法   六神丸(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口服,一日3次,温开水吞服,10-14岁每次服5粒,15岁以上每次服10粒。异烟肼(上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慢阻肺患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09年5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78例老年慢阻肺患者合并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验室诊断、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例患者因合并呼吸衰竭死亡,其余患者临床症状缓解,X线胸片检查结果显示肺部病灶吸收好转,出院后继续行抗结核治疗,未见复发。结论:应加强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合并肺结核的早期诊断,避免结核病的误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在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工作经验,为今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份于我院诊断为胆总管结石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内镜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无明显差异,在统计学上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10-16周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4月于我院就診要求终止妊娠的62例患者,入选患者孕周在10-16周。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辅助清宫术,观察患者妊娠物娩出时间、流产情况、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以及用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用药后患者平均妊娠物的娩出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有效流产率高,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较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技术应用于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07月至2011年0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针刺配合康复技术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每组各20例患者。于治疗前、治治疗28天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进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的比较,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l指数和中风脑功能障碍评
期刊
【关键词】 彩超;阑尾炎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来源于我院2000年10月~2011年8月住院患者,其中男550例,女450例,年龄最小者3岁,最大者81岁,病程3 小时至15天。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  2 方法 采用韩国麦迪逊SA800GX彩色超声诊断仪,高频探头频率为7~10 MHz(腹部探头频率为3.5 MHz)。患者取仰卧位或者左侧卧位,首先用探头频率为3.5 MHz行常规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胃肠道间质瘤的双排螺旋CT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对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为单发,22例为恶性,8例为良性。CT平扫肿块呈均匀等密度10例,肿块呈类圆形;肿块周边呈等密度,中心为大小不一的低密度20例。CT值为15-41HU。CT增强病灶动静脉期均呈明显均匀强化10例,其中良性8例,恶性2例;动脉期和(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鼻侧切开和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疗效的比较。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3年10月到-2009年10月6年内确诊的因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来我院耳鼻喉科手术治疗并随访病人40例。所有病例均在术后半年、一年、两年进行随访复查。将鼻侧切开与鼻内窥镜下切除病变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从复发率、手术的微创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鼻侧切开与鼻内窥镜下手术两者在术后复发率方面无明显差异,而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