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时空观念培养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116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基础教育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基础教育在发展和改革的过程中,学科核心素养被广为提及。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所关注的“历史核心素养”也就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这其中空间概念和时间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历史学习的基础技巧,它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具体历史事件,理解历史发展的各种相关趋势和时间彼此之间的联系有重要的作用。

一、时序观念:通过重要时间节点理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相互关系


  任何历史事件都发生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间,历史事件与时间又存在着各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历史事件不可能是单独存在的。具体到教学与时序观念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把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通过补充材料深层解读,使得学生形成清晰的过程性框架。

二、空间概念:利用历史地图了解地域位置的变化


  历史地图以空间形式为主,主要反映人类的历史活动及其相关地理环境。历史教学中的历史疆域的变化、民族的分布、战争的进程、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等,都可以通过地图语言,简明而准确地表示出来。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充分利用历史地图这一有力工具。许多历史特征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比较而被认知的,所以,比较和鉴别在教学中被大量采用。而教材中的许多插图恰好为历史比较法的实践运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利用插图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事物的内在特征及其本质区别。
  比如,讲到1840-1895年这一段历史,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教师讲解,第一次鸦片战争开放的主要是南部沿海五大城市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甲午战争后,增辟通商口岸,苏州、杭州、沙市、重庆。鸦片战争口岸均在东南沿海,甲午中日战争就深入到沿长江的各口岸,深入内陆。这些对于知识储备相对匮乏的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难度!但是如果用地图来对比,学生就会明确:《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位于沿海地区,《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则沿长江深入内地,一目了然,且印象深刻。
  又比如,讲到《南京条约》的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学生在记忆过程中,经常记错为“割让香港”,因为不理解而记错。如果配合地图,学生很容易就理解“香港岛”不等同于“香港”。所以历史课堂中的很多内容通过选取历史地图,让学生观察加深印象,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当然,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练习、运用、鞏固,慢慢积累而成。作为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不断尝试,针对学生对历史时空观念的片面的、琐碎的、割裂的理解这一实际情况,教师需要将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贯串始终,并不断加强。这样,不仅对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培养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下个星期一,我,要去军训了。   轻轻拉住妈妈有些浮肿的指节,紧紧握住,开玩笑地说:“妈,我去军训了,别想我呀!”妈妈一如既往地头一仰,“谁会想你啊,你别想我就行了。”我低下头,牵出无声的微笑,因为我知道,妈妈一定会默默地挂念我。晚上,一个人,黑暗中无声地湿了枕头,满脑子都是她最爱的女儿。抑或是与爸爸两个人聊天,聊着聊着,那远方便绊住了他们的思绪,两个人的身影,在满地歌唱的月光中,越来越小。  
期刊
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立足文本,进入文本的内层进行感悟体验,从而找到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与文本内涵之间的契合点,促进阅读的自然形成。 一、前后联系点拨思   理解课文的关键是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如何指导学生思维呢?做法是: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关键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句,抓住关键句理解全文。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以适时的点拨,促进学生及时排疑纠偏,打通思路,准确理解。   《诚实与信任》中,我让
期刊
课堂上,举手不仅是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的途径,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资源,能引发更多的思考,给其他同学以启发。可慢慢地我们发现举手随着年级的变化出现了不同情况: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低年级孩子那一只只小手却总会如雨后春笋般争相地冒出来,有的甚至着急地喊着“老师,我!我!”生怕被叫不到,可到了高年级,举手的凤毛麟角,甚至有时还会出现全班无一人举手的尴尬。因此研究高年级孩子不爱举手的原因,并据
期刊
目前,农村小学的学生中留守儿童的比重大,很多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而缺少关爱和家庭教育,以致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影响后期健康成长。因此,需要农村教师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制订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注重学生心理健康 明确教育目标   由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成长环境较为特殊,个性特点自然而然会存在差异,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同。小学教师在管理中应结合学生
期刊
天空的眸子轻缓地阖上,墨蓝的幕布抖开柔顺的笑颜,拥抱着朦胧的月光,宽阔的屋顶上,一层白亮的光晕如天使的羽翼轻轻舒展在我上仰的脸庞。月亮似一枚会发光的白玉,晶莹美好地将明媚洁净的光亮氤氲开来,浓重的黑夜也四散奔逃。风儿轻轻拂过积水空明的月亮,漾起恬静的微波,心,一下子安静了许多。   美丽的烟火在墨蓝色的天幕上缓缓绽开,明亮的暖色让夜色生动了许多。母亲笑盈盈地端着粥和包子缓步前来,我拿起一個包子,
期刊
《包身工》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以及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体会语言的形象、鲜明及句式丰富多变的特点。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激发学生对包身工的同情,对剥削压迫者的仇恨。那么,如何结合教学过程,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首先,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自主学习的人文环境。在《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初中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并要求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音”。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在反复朗读中,把握作者赏月活动和情感由郁结到豁达的变化过程。   2.能够在品读词句中,感受作者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寄托的美好祝愿。   3.能够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二、教学流程   1.课前活动   出示同学们的中秋手抄报,发现一个共同元素:月。做游戏,两排竞争:飞花令·月。总结:月成为一种文化符号,高悬在上空,成为我们生命中恒久相伴
期刊
一、什么是课本剧   课本剧是学校师生共同编写、排练的以所学课文、学校生活为素材,通过创设情景,角色模拟,展示升华课文主题思想和故事情节,反映学校生活、学习的一种话剧表演形式。戏剧家曹禺说:“演课本剧,可以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使学生对听课、读书产生兴趣,从而引起学生想读其他的文学书籍。”这就与情景教学法的理念不谋而合。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变被动
期刊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历来被视为小学生德育实践的重要入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引入了诸多歌颂祖国,讴歌爱国、敬业、诚信等品德的文本,通过对这些文本的学习,学生能逐步养成高洁的道德情操。因此,小学语文老师要紧扣文本中的德育教育因素,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与实践活动,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品德成长,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健全道德品格的人,而以语文教学与学生道德教育有机融合的德育实践性作业为之有效形式之一。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