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qs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课程改革的战鼓已经重重地擂响,课程改革的帷幕已经拉开。课程改革不再“半抱琵琶犹遮面”,它直接面对广大教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它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个一线的语文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只有和时代同呼吸,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脚步。因此,构建新型的、开放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
  在构建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我尝试引导学生读中思,思中悟,努力构建“自学感知质疑解疑探究升华迁移应用”的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
  
  一、自学感知
  
  学习的愉悦来自学生主动的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按照学习语文的规律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这样,学生始终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激励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并对面前展开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和乐趣,从而促进学生不断探索、主动发展。
  引导学生凭借“导读”、“预习”自读课文,提出疑问,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预习也可放在课堂上完成,指导学生自学导读,独立分析本单元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以及学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按预习提示自学课文,要求学生在自学中把课文读通、读懂、读出感情,在读中细想,读思结合,以此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见解,给学生创设一个探索、创新的氛围。这样,以学生的自学代替教师详细的讲解,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质疑解疑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有益的,这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种趋势。因此,教师不仅要热情鼓励好问的学生,而且要善于利用这一心理特征引导学生不断质疑。
  学生变“学答”为“学问”,学习积极性将会大大提高。教师在学生探索过程中只是给予点拨,随机引导,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解惑”变为“质疑”。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质疑”的时空,促使学生为问题而思,为问题而问,为问题而学,为问题而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
  通过质疑、解疑,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有较多的口头表达能力的练习机会,把思维和语言的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巧妙引导,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热烈的讨论中解疑,真正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如教《于園》一课,先让学生读课文,而后质疑。一个学生问:“至于园可无憾矣,该怎么停顿,怎样翻译?”学生的质疑问难,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大家开动脑筋,热烈讨论。经过讨论,学生逐步地理解了文本丰富的内涵,从而解决了前面提出的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和自学能力。
  讨论时,教师重在引导、启发、点拨、引导学生从书中找到根据,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是与众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议论品评活动中自己去尝试语言,鉴别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惊喜与成功的乐趣。
  
  三、探究升华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课堂应该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对学习和知识的热爱,从而使他们愉快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因此,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学习,成为语文学习创新的主旋律。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认真读书,独立思考,边读边悟,读中悟理、悟法。
  我们可以试着放放手,对学生说:“你喜欢哪一节、哪一句?你认为应该怎么读?你觉得怎么读好就怎么读!”学生会感到自己的想法受到尊重,主体意识得到张扬,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情感也得到升华,学习效果也会明显优于受教师摆布控制下的课堂学习。
  
  四、迁移应用
  
  学生在自学、质疑、探究中悟出一定的学习方法,摸索出一套自学的办法,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的这种在课前、课堂上被激活的主动学习的意识,不但在课堂上要积极鼓励,而且要迁移延伸到课后,在广阔的语言大环境中继续自主地学习,训练和运用。
  例如,学习了《甜甜的泥土》之后,学生对母爱有了更深的感受和体会,教师又组织学生阅读一组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让课文仅仅成为了一个例子,指导学生用学到的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中,实现“大语文”教学观。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书是教不完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引导并教给学生读书、看报的技巧能力。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语文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真正让学生能时时学语文,处处学语文,使学生所悟出的方法能终身受益。
  综上所述,构建开放型的语文课堂,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自由而开放、充满人文主义的精神乐园,这应该是每个教师的共同追求。
  (江苏省海安县大公中学)
其他文献
西方有位学者说过,“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有人为此套用这句话来解释素质,“当我们把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的时候,剩下的就是素质。”那么顺下的是什么呢?一个军人,历经部队这个熔炉的锻压,历经艰苦的磨练的铸造。退伍以后留给他们的是什么?是军人的作风和素质!是积淀于军人血液中的气质、性格、处事态度和行为习惯中的那股豪放之气。素质也一样,对困难是主动还是被动?对逆境是积极还是消极?对竞
期刊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根据高中语文学科特点和信息加工理论,组织高中生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属于学科主题研究性学习的范畴,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感悟性等特点。  语文教师是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教师组织、促进、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与同学生一道开发课程资源,能够促使自己心理素养日益提高,能够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一系
期刊
内容摘要:聪明而又自负的新一代遇见不合心意的事就会有不合时宜的反应,他们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作为教育者应该对其进行教育,使他们有一颗宽容的心,使他们学会宽容,使集体更加和谐。  关键词:宽容教育 感知宽容 学会宽容 和谐团体    我们的学生来自全市各地,他们在小学都是佼佼者,在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宠爱中长大。他们自尊心很强,但感情又很脆弱;他们都有着远大的理想,可是“傲”气十足;他们想做出一番成绩,
期刊
摘要: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是由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所决定的,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能促使学生智力、体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和健康的审美观。  关键词:素质 肌肉能量 竞争意识    体育在现代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全面、协调、完善发展现代人的重要手段。在未来社会,由于机械化、电气化程度的
期刊
我是一位农村教师,当我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我的长辈王老师就这样对我说:“热爱你的工作就要把课上好,想成为学生崇拜的老师更应把书读好!”从那以后,我就一边读书,一边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全新的教育理念,犹如春雨一般,滋润着我的精神世界,它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大改观,下面我从几点谈起。    一、让学生在赞美中学习    “错了”“行”“嗯”“不对”“坐下”
期刊
“和谐社会”是古往今来人们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和谐社会”要求教育必须致力于促进人内在素质的全面、和谐,体现了对和谐、全面教育目的观的呼唤和追求。教育在其本质上讲就是追求和谐。教育必须促进个体的和谐,营造和谐的关系,增进人自身、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  所以,和谐的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起点和基石,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应该承担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使命和职责。    一、密切师与生关系
期刊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  因此,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做考卷常常能拿高分,但要让他流利地说几句英语却很难;在进行课堂口语练习时,有的学生十分害羞,不愿积极参与口语活动;有的学生虽然参与积极性较高,心里或许也想得不错,但一到口头表达,就抓耳挠腮,张口结舌;还有的学生自由讨论会话时语言流畅,一到
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影像等多种媒体的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的有效途径。  下面就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所产生的效果,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期刊
面临新的教学理念,物理教学应该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和自主意识的教学理念来设置我们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自觉地实施这方面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努力去启动学生新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自觉探索物理现象、研究物理问题,以达到使学生真正具有创造、创新意识的教学目的。  在《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一书中就特别提出教师观与学生观这一课题。课题指出“教学
期刊
我们都知道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字、词、句、段围绕一个共同的主旨——中心思想而构成的有机整体。根据从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心理特点,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也应引导学生先对文章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再对各部分作具体分析,最后再回到整体上进行综合归纳,从而达到对整篇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完成得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整个阅读教学的成败。如何让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