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百家讲坛》学者们渊博的学识也应该是我们历史老师的学习榜样。渊博的学识不是我们一朝一夕能够积淀出史文化和打造民族精神的学问来的,他们在学术上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历史处于弱势地位,压力大,但压力也是动力,希望我们的历史教师能够尽快涵养自身,早日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学者型教师转型,为将来历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做好铺垫。
【关键词】学术创新;传承历史文明;“三维目标”;新课改
《百家讲坛》是央视第十套2001年7月9日开播的讲座式栏目,栏目宗旨为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选题范围包括大学通选课、选修课精华;名校有影响的专题讲座、主题演讲;社会各界学者、名流的精彩演讲。选择观众最感兴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选题。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互动。自节目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究其原因是:第一,在于电视讲稿中多用群众语言。电视讲稿这种形式本身就容易死板,所以,尤应重视改进表现形式;第二,电视主讲人有较高演讲能力与人格魅力;第三,强势媒体宣传;第四,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对高雅文化的追求,专注自己的形象,在中国人眼中,温文尔雅是理想的标准,所以历史知识再次被大众想起等等。造就了高的收视率。
正是高的收视率,人们就会把目光投向历史教学,有人认为历史教学就要像百家讲坛那样教法。是这样吗?我们首先将二者比较一番:
第一,对象不一样。《百家讲坛》面对的是有一定判断能力、阅历丰富的成年人,主要满足的是观众的猎奇心。而历史教学面对的是判断能力较低,心智品行等方面需要引导的中学生。现行的教育体制和考试模式下,中学生面对的是考试,他们需要的是系统的知识,需要把知识装进头脑中,不需要那种非常细化的历史考证知识。考证历史知识,精心的刻画人物形象,心态。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在现行的课时安排下,若是像百家讲坛的模式,我们的教学时间是否允许。
第二,方式不一样。《百家讲坛》是通过通俗简单的故事,轻快的语言抓住观众的心,是近似于说书的方式来进行的,听者只要听就可以了。然而历史教学呢?那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课外的参观、调查,课堂上的提问、讨论。在新课标中,可能最反对的就是“一言堂”这种落后的的教学模式。课前我们需要指导学生预习学习内容,课上需要预设学习目标引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探究史实,设置历史情境使学生深入历史感悟反思,适时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想要了解、感兴趣和进一步想探究的问题,并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对话交流,教师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再拓宽学生的眼界,拓展他们的思维,引导探究历史问题。
第三,目标不一样。《百家讲坛》注重历史知识的普及,具有大众化。满足观众对知识的渴求,简单说就是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历史教学应该依据“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要他们学会用正确的历史观评价分析历史现象以及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所以历史教师教学的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才是对《历史新课标》的认真贯彻。
第四,内容不一样。《百家讲坛》更多的是选择有争议的题目,讲者也是具有专业历史知识或研究专门课题的学者。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可以在基于史实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看法越独到有理越受欢迎。历史教学却不能,历史老师是不可随便发表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他们只能依据课本知识和《课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给学生被社会普遍认同的、合理的、严谨的历史结论观点。如果和前者那样教学,我们就很可能给学生造成误导以及混乱的历史观。既然《百家讲坛》能深受大众欢迎,同是传播知识的平台,它就有肯定有优秀的地方,《百家讲坛》讲者的一些技巧是值得的我们去学习的。
长期以来,人们眼中历史教学枯燥无味,历史老师也成了“老学究”、“老古董”的代名词。据抽样调查,中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的高达85.1﹪,究问原因,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是老师照本宣科,语言刻板。我们是否可以借鉴《百家讲坛》的模式?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因此,教师必须追求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美。历史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枯燥的灌输。平淡无味、缺血少肉的讲述只会使学生闻史欲睡,所以教师课堂教学的教学语言应富有启迪、引导性,既有鞭辟入理的深刻,又有丝丝入扣的联系,能以自己的语言风格和对文本个性的解读激起学生在课堂之外去探索知识的欲望。
《百家讲坛》学者们渊博的学识也应是我们历史老师的学习榜样。这些学者们都是在某一领域钻研多年并有一定真知灼见的专家学者。他们渊博的学识不是我们一朝一夕能够积淀出史文化和打造民族精神的学问来的,他们在学术上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希望我们的历史教师能够尽快涵养自身,早日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学者型教师转变,为将来历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做好铺垫。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熟悉教材,扩大知识面,增强自己的业务技能是最基本的。
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杯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作为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亲历者和传承历史文明的实践者,我们没有理由观望等待,我们尽快的在提升自己的同时,积极地探讨历史教学方法,积极地学习引进科学适用的方法。那么,我们历史教学人气兴旺的美好明天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赵恒烈.历史教育选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8-1
[2]翦伯赞.史料与史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09
[3]阮大卫.百家讲坛与中学历史教学(请您把这两个补齐,按照我上面的格式)
[4]易贵凌.试把“百家讲坛”搬进中学历史课堂
责任编辑:李雯
【关键词】学术创新;传承历史文明;“三维目标”;新课改
《百家讲坛》是央视第十套2001年7月9日开播的讲座式栏目,栏目宗旨为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选题范围包括大学通选课、选修课精华;名校有影响的专题讲座、主题演讲;社会各界学者、名流的精彩演讲。选择观众最感兴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选题。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互动。自节目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究其原因是:第一,在于电视讲稿中多用群众语言。电视讲稿这种形式本身就容易死板,所以,尤应重视改进表现形式;第二,电视主讲人有较高演讲能力与人格魅力;第三,强势媒体宣传;第四,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对高雅文化的追求,专注自己的形象,在中国人眼中,温文尔雅是理想的标准,所以历史知识再次被大众想起等等。造就了高的收视率。
正是高的收视率,人们就会把目光投向历史教学,有人认为历史教学就要像百家讲坛那样教法。是这样吗?我们首先将二者比较一番:
第一,对象不一样。《百家讲坛》面对的是有一定判断能力、阅历丰富的成年人,主要满足的是观众的猎奇心。而历史教学面对的是判断能力较低,心智品行等方面需要引导的中学生。现行的教育体制和考试模式下,中学生面对的是考试,他们需要的是系统的知识,需要把知识装进头脑中,不需要那种非常细化的历史考证知识。考证历史知识,精心的刻画人物形象,心态。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在现行的课时安排下,若是像百家讲坛的模式,我们的教学时间是否允许。
第二,方式不一样。《百家讲坛》是通过通俗简单的故事,轻快的语言抓住观众的心,是近似于说书的方式来进行的,听者只要听就可以了。然而历史教学呢?那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课外的参观、调查,课堂上的提问、讨论。在新课标中,可能最反对的就是“一言堂”这种落后的的教学模式。课前我们需要指导学生预习学习内容,课上需要预设学习目标引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探究史实,设置历史情境使学生深入历史感悟反思,适时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想要了解、感兴趣和进一步想探究的问题,并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对话交流,教师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再拓宽学生的眼界,拓展他们的思维,引导探究历史问题。
第三,目标不一样。《百家讲坛》注重历史知识的普及,具有大众化。满足观众对知识的渴求,简单说就是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历史教学应该依据“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要他们学会用正确的历史观评价分析历史现象以及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所以历史教师教学的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才是对《历史新课标》的认真贯彻。
第四,内容不一样。《百家讲坛》更多的是选择有争议的题目,讲者也是具有专业历史知识或研究专门课题的学者。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可以在基于史实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看法越独到有理越受欢迎。历史教学却不能,历史老师是不可随便发表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他们只能依据课本知识和《课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给学生被社会普遍认同的、合理的、严谨的历史结论观点。如果和前者那样教学,我们就很可能给学生造成误导以及混乱的历史观。既然《百家讲坛》能深受大众欢迎,同是传播知识的平台,它就有肯定有优秀的地方,《百家讲坛》讲者的一些技巧是值得的我们去学习的。
长期以来,人们眼中历史教学枯燥无味,历史老师也成了“老学究”、“老古董”的代名词。据抽样调查,中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的高达85.1﹪,究问原因,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是老师照本宣科,语言刻板。我们是否可以借鉴《百家讲坛》的模式?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因此,教师必须追求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美。历史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枯燥的灌输。平淡无味、缺血少肉的讲述只会使学生闻史欲睡,所以教师课堂教学的教学语言应富有启迪、引导性,既有鞭辟入理的深刻,又有丝丝入扣的联系,能以自己的语言风格和对文本个性的解读激起学生在课堂之外去探索知识的欲望。
《百家讲坛》学者们渊博的学识也应是我们历史老师的学习榜样。这些学者们都是在某一领域钻研多年并有一定真知灼见的专家学者。他们渊博的学识不是我们一朝一夕能够积淀出史文化和打造民族精神的学问来的,他们在学术上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希望我们的历史教师能够尽快涵养自身,早日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学者型教师转变,为将来历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做好铺垫。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熟悉教材,扩大知识面,增强自己的业务技能是最基本的。
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杯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作为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亲历者和传承历史文明的实践者,我们没有理由观望等待,我们尽快的在提升自己的同时,积极地探讨历史教学方法,积极地学习引进科学适用的方法。那么,我们历史教学人气兴旺的美好明天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赵恒烈.历史教育选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8-1
[2]翦伯赞.史料与史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09
[3]阮大卫.百家讲坛与中学历史教学(请您把这两个补齐,按照我上面的格式)
[4]易贵凌.试把“百家讲坛”搬进中学历史课堂
责任编辑:李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