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走花桥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l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粽祭屈”古风犹存
  政和县有一座美丽的文化古村,村头的皤溪之上,有一座福建最美的风雨廊桥——花桥。有趣的是,花桥一带至今仍保留着“投粽祭屈”这一习俗。端午节这一天,花桥周围几十里范围的男女老少都挎篮携粽来这举行祭祀屈原的仪式,祭祀中的男女老少则以围绕花桥穿行九圈后,由妇女将粽子投入溪中,众多小孩则在溪中争抢捡拾,从而把活动推向高潮。
  宋元以来,“投粽祭屈”的风俗渐渐消失,粽子主要是给自己及送亲邻吃。坂头花桥“投粽祭屈”这一习俗,堪称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每年端午节的前一天,坂头村的村民还要进行一种“喝端午茶”的习俗:凡在端午节前一年内娶媳妇的人家,在农历五月初四这一都要备办香茗和茶点蔬果谢乡亲,谓云请喝新婚茶,村民们可以随意到各家赴席而不必带任何礼物。喝完茶后,主人要赠给客人红头绳一段,对主人而言,这是表示对乡亲们在其办喜事时给予帮助的谢意;对客而言,是从主人家“借”到了“喜气”。
  花桥位于杨源乡坂头村口,横卧蟠溪之上,是由坂头苏坑人陈桓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及第后衣锦还乡时创建,随后时毁时修,现存建筑虽为民国三年(1914年)重修,但一如旧貌。该桥为单孔楼阁式风雨桥。桥身长约50米,宽约6米,桥廊上筑有三座楼阁,中间一座是文昌阁,为三重檐歇山顶三层楼阁。两旁侧楼亦为歇山顶建筑,为二层楼阁。花桥上,挑檐重重,轩轩若飞,煞是美观。
  桥内文化色彩极其浓郁,在桥顶斗拱,桥廊神龛以及80根桥柱桩上,绘有“桃园结义”、“岳母刺字”等历史故事,花鸟壁画,楹联近百幅,艺术品百幅,艺术品位高,令人赞叹。桥内设有两条通道,其中一条用木栅栏相隔,宽约1米的边道过去专供妇女行走。这在福建众多古桥梁建筑中还是少见的,在桥的二间、三间挂有风铃,遇风则叮当作响,村民们便根据是东边还是西边铃响来预测晴雨,颇为灵验。
  更为奇特的是,在桥孔中央石缝间还伸出两把黝黑的宝剑尖。据村民介绍,宝剑尖逢涝时能自动伸出,旱时则自动缩回5公分至20公分,实属奇观。
其他文献
闽南特有风俗  行走圆竹跳“芭蕾”  据说“水上捉鸭”这一习俗是由郑成功当年在安海操练水师的方法演变而来。当时,郑成功的军队大部分是北方士兵,不熟悉海上作战,也不熟悉水性。为了训练士兵海上作战的本领,郑成功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其中一项寓教于乐的办法就是“水上捉鸭”。  水上捉鸭这个习俗在厦门、泉州等闽南一带还一直保留。  这项活动的形式是:将一根长10米左右的圆木柱或船桅,涂上光滑的牛油
期刊
三溪夜赛龙舟的习俗由来已久。赛龙舟,长乐本地方言为“扒龙船”,古时,白天外出劳作赶不上扒龙船的村民,就在收工后挑灯竞渡。  长乐市江田镇屏山脚下的三溪村,因潼溪、南溪、北溪汇集于此而得名。  每年农历四月初,三溪村民要着手建造新龙船,擂鼓开“殿门”,祭香官神,开始造龙船。  到了农历五月初一,村民开始“扒龙船”,在鞭炮声中,村民纷纷把龙船从各自祖庙中抬出来放入南溪,下水前还要祈福祭天地。  最为隆
期刊
龙舟竞渡,八闽俗称“扒龙船”。“扒”是福建语系“划”的意思,“扒龙船”即“划龙舟”。在这艘长长窄窄的木船上,承载了八闽各地不同的风俗和故事。  龙舟摇曳东复东,采莲湖上红又红。  波澹澹,水溶溶,路隔荷花水不通。  西湖南湖斗彩舟,青蒲紫蓼满中洲。  波渺渺,水悠悠,长奉君王万岁游。  ——唐·陈金凤《乐游曲》(最早记载福州扒龙船的诗)  福建背山面海,境内江河纵横,1000多年前民间就盛行龙舟竞
期刊
非洲肯尼亚境内的纳库鲁湖素有“观鸟天堂”之美誉,这里栖息了上百万只火烈鸟。广东摄影家王琛携带哈苏503CW相机,在500米高度航拍了火烈鸟云集的壮观场景。数十万只火烈鸟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与绿色的非洲草原、蓝色的湖水,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期刊
两岸对渡 水战激烈笑声长  端午节这一天,石狮蚶江古渡人声鼎沸,四面八方的人流涌向海滨。只见百舸在泉州湾竞渡穿梭,人们用各种勺、桶盛满海水,相互追逐倾泼,热闹红火。人们视此水为“吉祥水”、“幸福水”,要让这圣水情雨淋透,以图吉祥、幸福、兴旺……  欢喜船入港,我君走船人。  蚶江与鹿港,对渡来通航。  海峡起风浪,隔岸等亲人。  相思两地牵,盼君守空房。  欢喜船入港,两岸心相同。  盼君早归航,
期刊
莆田东汾:烈焰中的虔诚  每年的端午节,全国很多地方以赛龙舟的形式来纪念屈原。莆田市城厢区灵川镇东进村也用龙舟办活动,但不是赛龙舟,而是送龙舟——将手工报纸裱糊的龙舟火化,祈求平安。  一年一度的莆田灵川东汾五帝祖庙的送王船习俗,沿袭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2009年4月25日,被批准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端午节这一天,前来参加并观看送王船仪式的村民们从四面八方云集在东汾五帝祖庙内外,摩肩
期刊
兴化方言中的“五日节”涵盖了莆田端午的风物志。年代更替,当人们唱起“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扒龙船、初六嘴觖觖”的民谣时,端午节的记忆便带着时间的颜色……  凡参赛的龙船,由道士上香禀告“龙王尊神”,主持者用红彩绸蒙上龙船的“眼睛”,并在“龙角”上挂上“龙灯”、花环、饼圈等。接着,龙舟在执事者的护送下,由长者用彩笔为龙舟开光点睛,使其成为真正的“龙”后,龙舟才在一片热烈的掌声和震耳的爆
期刊
意大利摄影师Stefano Unterthiner只身前往日本北海道,记录大天鹅在越冬期栖息的状况,完美记录下人类干扰之外的自然之美。这一拍摄项目亦获得了2011年荷赛自然类二等奖。  日本北海道是天鹅在北半球的越冬地之一,每年冬天,成群的大天鹅从西伯利亚飞到北海道过冬。大天鹅能够从冰岛跨越1280公里的海域飞到爱尔兰,是跨海迁徙距离最远的天鹅种群。
期刊
全国独一无二的端午民俗  古时泉州城,每年端午节前后,大街小巷到处可见一队队手执“缚榕缚艾”的长杆“采莲旗”,抬着造型奇异的龙王头,唱着“嗦”褒歌,一路踏舞,一路挨家挨户“采莲”。这就是拥有800多年历史的端午民俗活动——“嗦啰嗹”。  如果你在端午的清晨来到泉州的安海,那么萦绕耳边的必定是一咏三叹的“嗦啰嗹”。  嗦啰嗹又称为“采莲”,闽南语中,“采莲”谐音“采梁”,取采尘、拂尘之意。因《采莲歌
期刊
龙岩客家地区每年端午节,除了吃糯米粽,喝雄黄酒,用艾草、痱子草、枫叶等鲜草煮水洗澡,有江、河的地方竞龙舟等习俗外,户户都门插艾枝、菖蒲、挂葛藤。  客家过节早一天  离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还有一天,龙岩武平县家家户户就过上节了,武平县城郊区的陈婆婆家也不例外,这一天,她有许多事情要做,既要打扫家里里里外外的卫生,又要插艾草、包粽子,之后还有一个不能缺少的程序——泡药澡。  武平是客家聚居地,龙岩客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