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单身妈妈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chaozhan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丹麦,一种新的趋势正在出现:越来越多女性成为“新式单身妈妈”——主动选择使用捐赠的精子生育后代,而不是徒劳地寻找或等待所谓的“真命天子”。每10个“捐赠宝宝”中就有1个是“新单妈”所生,而这些女性的选择得到了充分的社会肯定和支持。
  “‘每个人都有爸爸,’我儿子的朋友有一天这么跟他说。‘不,我就没有。’我儿子回答。”45岁的安娜·帕特丽夏·莱斯多芙说。她是哥本哈根一位律师。“他现在7岁,但从两岁起就知道自己是个‘捐赠宝宝’,我们的‘家庭’只有我和他。做单身母亲可能更费力,但也更特别。我对自己的选择很满意。”
  莱斯多芙是丹麦“选择性单身妈妈”之一。如今这个群体——又称“单妈”(solomor)——在丹麦正不断壮大,每10个经由捐精而出生的宝宝之中,就有1位妈妈是单身女性。“自2007年单身女性可以接受免费生育治疗以来,这个趋势日益明显。”卡林·厄柏说。他是欧登塞(丹麦港市)大学医院生育中心实验室主任。去年研究人员首次搜集了在公私诊所接受生育辅助治疗的单身女性的个人信息。“丹麦的生育辅助出生率为全球最高,其中这些新型单身妈妈占了相当比例。”厄柏说,“基本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位新型单身妈妈,或者正考虑成为新型单妈。”
  自主行动
  精子银行也注意到了异性恋单身女性的这一需求。“我们的客户约有50%是单身,”世界最大精子银行国际冰冻公司(Cryos International)负责人奥勒·楚说,“其中受过教育的大龄女性更是激增,85%在31岁到45岁之间,一半有硕士以上学位。她们越来越倾向‘自己’生孩子。预计到2020年,70%的客户会是单身者。”
  成为“单妈”本来不在多数女性的规划之中。哥本哈根大学医院在丹麦9个公立生育中心进行了调查,参与调查的女性90%想与男性伴侣一起生孩子。“大部分人说做单妈是备选方案。”哥本哈根大学公共卫生系副教授洛恩·施密特说。“她们中有三分之二曾经恋爱,想生孩子,但是伴侣没有相应计划。”在丹麦,因生育问题寻求帮助的伴侣平均年龄为33岁,寻求生育帮助的单身女性平均年龄为36岁。“换句话说,女性等不及了,当眼前没有理想的男性,她们就自主采取行动。”施密特说。
  多元与“晚熟”
  41岁的布尔是哥本哈根一名教师,有两个孩子,一个4岁,一个9个月,都是通过人工授精生的。她的经历与弗约德相仿。“对这种做法,我爸爸一开始觉得很滑稽。他是老一代,作为一名男性,可能有种多余感。但两个儿子和我建立了很好的家庭。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丹麦的家庭形式和规模非常多元化。”


  事实上,这样说还有点保守。研究者最近为丹麦的家庭形式分了类,发现有37种——从单妈、女同到各种各样的“混搭家庭”。丹麦以“宜家宜室”著称,生了孩子可以享受52周带薪假期,政府福利可以支付四分之三的育儿开支,使得妈妈们回归职场的比例达到85%。“在丹麦做单妈更容易,因为社会接受和支持你,我们对多数事物都持开明态度。”厄柏说。
  但是,在丹麦的单妈数字背后,隐藏的不仅仅是北欧式的自由主义。研究者认为,丹麦人也“晚熟”。“社会现在普遍认为20多岁仍是少男少女,很多丹麦人一直读书到30岁。”厄柏说。“然后你得在事业上投入几年,不知不觉就35了。多年来,政府都是这么对年轻人宣传的:专心学业,立业之后才能成家。但对许多女性来说,立完业再成家就太晚了。”
  育儿质量高
  克里斯腾森、莱斯多芙、弗约德和布尔都曾耗时多年衡量做“单妈”的利弊,以及可能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我曾经有些担心,”弗约德说,“但是事实上,研究表明有主动选择权的单身女性所养育的孩子在测试中表现比其他孩子略好,比被迫离婚成为单身女性的孩子确实好。”
  苏珊·戈洛博克教授在剑桥大学家庭研究中心工作,著有《摩登家庭:新家庭形式中的父母和孩子》一书。她认为:“传统认为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表现不太好,是因为调查对象是那些离婚或者意外怀孕的单身母亲。这类女性收入往往大幅减少,这会给孩子带来问题,也让妈妈压力巨大。因为家庭破裂或经济压力,‘别无选择’的单身妈妈更容易有精神健康问题,而且经常与之前的伴侣产生冲突,这些对孩子都有影响。但是主动选择成为单身妈妈的人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丹麦“新单妈”在经济上有安全感,此外还能享受到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她们会定期聚会,分享经验和育儿难题。哥本哈根大学公共健康教授洛恩·施密特表示:“这些女性做得很出色,但是对社会而言这种情形不是长久之计。丹麦的出生率只有1.9,理想状态是2.1,所以我们需要教育男性,让他们知道,如果想要孩子,就得趁伴侣有时间的时候生。”


  丹麦教育部长和健康部长发起了一个项目,对高中学生实施生育教育。“这是一个重大变化:性教育从‘避免怀孕’转到了不育问题上。”施密特说。“接下来,我们要开始建议人们在上学时就开始组建家庭,鼓励大学变得更加有弹性,允许学生‘兼职上学’,或是可以休产假。”如果女性既要缠着小孩子,又要读学位,要在职场拼博,岂不是处于不利境地?“如果男性和女性意识到他们必须协同参与,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她说。“丹麦的‘母亲就业率’全球最高。我们有托儿所,有福利,早一点生孩子不会影响到女性的事业发展。”
  丹麦现有的“新单妈”似乎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但多数人没有放弃摆脱单身的希望。莱斯多芙现有约会对象,弗约德则说:“如果有恋爱谈,我不排斥,也愿意给女儿一个爸爸。对我来说,一位爸爸比一堆精子有意义多了。我只是还没有遇到他。”
其他文献
2015年,“责任中国”公益盛典进入第十一个年头。这个由媒体人张罗的公益大奖既聚焦一个个鲜活的公益行动,更关注其背后深层次的人文情怀和社会影响力。  在这个有风向标意义的大奖中,媒体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在资深媒体人、南都报系副总裁、《中国财富》杂志总编辑、责任中国·公益盛典评委苟骅看来,中国媒体近些年在经历了公益报道者、公益实践者等不同阶段多角色尝试后,应该逐步回归媒体本位了,“也就是要致力对公益
期刊
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提到,中国妇女贫困状况显著改善,在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女性人口的贫困发生率从2005年的20.3%下降到2010年的9.8%。另外,中国婚姻家庭中的性别平等状况明显改善,调查显示,夫妻共同决策家庭事务成为趋势,70%以上的妇女参与家庭重大事务决策,男女共同分担家务的观念得到更多认同,两性家务劳动时间差距由10年前的
期刊
5年前,一群媒体人、公益人、学者聚集在中山大学南草坪餐厅外,热议如何通过跨界联合的力量推动中国民间公益的发展。当年底,由南方都市报举办首届责任中国·公益盛典,很快成为了国内颇具影响力的关注公民行动的民间奖项。  中山大学教授朱健刚是当时的主要设计者,五年过去了,在他看来,一个关注民间公益和个体公民的公益奖项能够活下来,并且取得不错的口碑,已经是个奇迹。更为难得的是,这个奖项坚持不卖奖,朱健刚甚至建
期刊
过去几年的职业公益人角色,我基本是在蒙眼摸索前进,或许是竞争对手不够强,或者是真的很努力,结果看来,似乎爬得很快。但我一直很想解开那块眼布,机缘巧合,最近与为创业企业提供支持的摩西团伙伴一起,贴身接触了几家企业,摩西团帮助创业者将创业盲区显性化,完成以价值为核心的战略与商业模式设计,打通从产品市场到资本市场的价值闭环。过程中,免不了往公益套用,发现很多在商业领域已成常识和规律的理论,在公益领域还未
期刊
对于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而言,树立品牌非常重要。  25年前,希望工程在项目设计时,我就提出要有六个要素:1、群体需求;2、社会关注;3、政府支持;4、符合宗旨;5、国际接轨;6、树立品牌。当时就提出了“树立品牌”,现在看来,关于项目设计的这六条,对于今天也依然实用。  我还把公益机构的品牌建设归纳为“三部曲”:第一步,先做项目,做出项目品牌,这一点在希望工程特别明显,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只知道项目,不
期刊
中国、美国都曾做过调查,每天每人大概需要喝两升水。因为饮用水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这两升水也就成了计算一个人健康风险的依据。国家新的饮用水标准是106项指标,此指标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化学性危害,第二类是微生物学危害,第三类是放射性危害,第四类是感官性危害。总而言之,潜伏在饮用水中的“隐形杀手”有很多,它们始终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由此,我们需要明白城市饮用水到底存在什么问题。  水质问题
期刊
在中国人民大学对面的茶室见到杨庆祥,他显得比实际年纪要年轻一点。新书《80后,怎么办?》刚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对一代人做文化社会学考察,对杨庆祥来说是超出专业领域的工作。《80后,怎么办?》的主体文章写于2011-2012年。2013年《天涯》第6期发表了它的删节版,题目改为《希望我们可以找到那条路》。由于受到北岛、李陀的赞赏,文章旋即又以原标题在《今天》2013年秋季号上全文刊出。这次发表
期刊
全球最大电子消费品展之一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IFA )本月在德国柏林举行,记者凯蒂·柯林斯在采访期间架不住“生物黑客”汉内斯·舍布拉德和叶夫根尼·切列示涅夫的“诱惑”,在体内植入了微芯片,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能够人机互联的半机器人(cyborg),本文就是他以第一人称讲述的变身故事。  临时起意的“变身”计划  一年一度的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IFA )通常都有一套很公式化的体验:肯定会有新
期刊
我们先从一个故事开始。  2011年,是《凤凰周刊》的资深调查记者邓飞发起现在广为人知的“免费午餐”项目的第一年。他后来说,正是在这一年,有两个人对他推动“免费午餐”产生过很大影响,并成为他的精神导师,一个是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会长何道峰先生,一个是北京大学新闻系教授师曾志女士。  邓飞从一开始就致力发动更多的人参与,500名记者成为了发起人,而这理论依据是何道峰会长告诉邓飞,公益本质上就是社会运动
期刊
随着艺人徐静蕾、叶璇等公开表示接受了“冻卵”手术,“冻卵”越来越受关注。虽然我国相关法规不允许单身女性冷冻卵子,已婚女性想要“冻卵”也有严格限制,但近年随着都市女性婚育观念转变,趁年轻冷冻健康卵子的需求不断增加。  你真的了解“冻卵”吗?如果政策许可,你会考虑“冻卵”吗?你是否支持放开对“冻卵”的政策限制?针对广州育龄女性进行了街头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女性对这一高冷的技术知之不多,但她们最关注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