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品牌的最核心价值在于定位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anha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几年的职业公益人角色,我基本是在蒙眼摸索前进,或许是竞争对手不够强,或者是真的很努力,结果看来,似乎爬得很快。但我一直很想解开那块眼布,机缘巧合,最近与为创业企业提供支持的摩西团伙伴一起,贴身接触了几家企业,摩西团帮助创业者将创业盲区显性化,完成以价值为核心的战略与商业模式设计,打通从产品市场到资本市场的价值闭环。过程中,免不了往公益套用,发现很多在商业领域已成常识和规律的理论,在公益领域还未得到普遍应用,于是边学边写,先从定位说起。
  连续参加了几届慈展会,各类组织琳琅满目,强势大组织,弱势小草根,在灾害频发年,不下近百家组织一股脑均推出救灾项目,救灾亦有细分:现场施救、灾后重建、抗震研究、灾民安置、政策倡导、逃生训练、心理干预、饮用水安全、疾病控制……但可惜,很多组织并未占据某一细分领域,而是一股脑一个概念:救灾。这就折射出一个问题,我跑了两天,看了几圈,愣是没记住几个。眼布摘开,这些组织的定位较为含糊,不易识别,其实在公益行业,与商业领域一样,任何一次传播活动,都是为了协助品牌去建立、加强或巩固一个定位,否则,该传播无效或者到达率极低。
  定位
  对于缺乏危机意识的公益人,很少想到自己的机构有一天会被市场竞争打垮,但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在中国,企业创业失败率在95%以上,创业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3年,更别说这短短几年涌现出来的六十多万家社会组织(其中基金会4000余家),他们的生命周期可想而知。
  如果把公益项目比喻成商业产品,把捐赠者当成消费者,把筹资比喻成营销活动,在解决“卖给谁”“卖什么”和“怎么卖”之前,首先要解决的是定位。
  定位理论的研究表明,消费者存在“心智阶梯”:消费者在购买某类商品时,在他的心智中存在一个品类,比如无绳电话机或者防蛀牙膏,然后再确定序列上层的品牌。所以企业首先要为自己的品牌在消费者的心智阶梯中寻找到一个富有价值的、前景尽可能大的位置,然后用单纯、直接的方法去占据它,让消费者产生相关需求时成为其首选。
  例如,强生香皂牢牢占据了“婴儿香皂”类别定位,舒肤佳则坚持“杀菌香皂”特性定位,拥有“年轻人”的百事可乐,和代表“真正的”可口可乐。
  跨界
  那么,中国有影响力的慈善品牌分别在哪些品类中占据主导地位呢?“帮助贫困孩子上学”的希望工程?“为孩子提供饭食”的免费午餐?“培养行业人才”的银杏伙伴,“关注唇腭裂儿童”的嫣然天使基金……细数数,印象深刻的真还不多。相反,普遍关怀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组织却是非常多,让人无法记住,更多的组织,俨然是个爱心爆棚、无所不能的救世主。隐约记得鲁甸地震的时候,某基金会募集救灾物资和善款,遭到网友质疑,因为在公众的心智模式中,这家基金会历来是关注教育领域,凭什么来关注地震?仔细看下来,网友质疑的除了募款动机,还有执行能力,其质疑不无道理。
  事实上,同一品牌占据多品类,无论是商界还是公益,都鲜有成功,如TCL的手机事业部、长虹的空调和联想的手机。
  品牌定位的制定,除了对消费者的心智要做全面研究,还需要研究消费者对同行的认知、自身优劣势等,以开创新品类、挑战大品类。比如,大家熟悉的降火饮料加多宝,从原本的区域性药饮品类成功进入大众饮料品类,挑战第一品牌可口可乐,开创“预防上火”的饮料新品类,通过精准的定位和强大的传播,牢牢占据消费者预防上火饮料品类第一的位置,成功创造销售奇迹。
  同样,在公益界,定位存在于消费者的心智中,他首先会明确他想解决哪类问题,然后到达下一步的品牌扫描,通常他会挑选第一阶梯的品牌并愿意付出相应的捐赠资金。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定位与消费者心智中的定位吻合,并且品牌强大内功足够,那么恭喜你,你被挑中了!
  专注
  千千万万个短暂风光过,但是没有形成定位的慈善品牌仅昙花一现,随着市场竞争和环境变化,一时一个主题,一年一副面孔,浪费了一拨拨资源,失去了一批批拥护者,就如2013年慈展会上看到的救灾项目,在第二年慈展会消失了大部分。我想,不能清晰占据消费者的心智模式,品牌无本可依,即使因为处在灾害频发年,公益组织在短期内靠感动靠悲情筹措到一些资金,但因为捐赠者的消费动机模糊不定难以持续,加之配衬的战略和资源匮乏,死在半路,也不足为奇。
  有太多的机构在满足顾客需求,大家在做相同的市场调查,推出相同的产品和诉求。举例爱佑慈善基金会,从这家基金会很明显可以看到遵循商业规则和企业化运营管理的痕迹。爱佑致力做世界上最好的儿童医疗救助基金会,但他并非能够满足所有儿童医疗甚至是儿童心脏病治疗的需求,大想法小行动,经历了两年时间的摸索,直到2006年他们才确定资助范围为费用稳定、手术条件成熟的先天性心脏病,近十年时间,专注这一领域,完善每一个细节,使得爱佑品牌在儿童医疗救助这一品类遥遥领先。
  在公益行业,消费者心智模式中的品类空白还很多,找准定位,完成在消费者心智模式中的注册,步步为营,成为这一品类的领跑者,你的组织必将脱颖而出,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
其他文献
1931年,梁漱溟先生读到当时的“现代教育名著”系列之《丹麦的民众学校与农村》(贝脱勒等著,商务印书馆,1931年1月初版)时,专门写了一篇题为《丹麦的教育与我们的教育》的文章来谈社会自办教育与的重要意义与官办教育的弊病。这篇疾呼反对国民党官办教育的文章,今日读来,仍不失为“针砭时事”之大作。  梁先生说,“我们敢说要想中国教育有生机,非打破推翻今日官办教育的局面,得一大解放不可,官办教育,教育愈
期刊
9月21日,第二届地方教育基金会论坛在广州举行。作为本次论坛的轮席主席单位,广东省春桃慈善基金会(下称“春桃基金会”)联手广州慈善会、广州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广东济德文化公益服务中心共同发起“儿童阅读联盟”。  按照发起方的设计,儿童阅读联盟旨在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儿童阅读机构的发展,将通过搭建学习和交流平台,并向专注于儿童阅读项目的民间机构提供项目配资、行政费用支持等,助力公益组织的能力建设,实现推
期刊
早在辛亥革命前,就有华侨捐款购买飞机,赞助孙中山革命。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役中,日军不断出动飞机轰炸,国人逐渐认识到空军建设的重要性。战争结束后,上海人民发起“航空救国”运动,向美国订购18架驱逐机,分别以捐献者名号命名。南京政府于1933年5月组织“全国航空建设协会”,管理经各地汇缴的飞机捐款。群众性捐款献机运动形成全国规模。抗战全面爆发后,各种形式的捐款献机运动几乎从未间断。  国人慷
期刊
苏苏是广东湛江遂溪县的留守儿童,今年3岁,个子瘦小,不爱说话。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奶奶要忙于农活,苏苏经常自个溜达在马路上玩,有一次竟然在竹林里睡着了。妈妈知道后,心里很是内疚,只好在今年3月把她送到幼儿园。当时,苏苏还不够3岁。  刚到幼儿园时,苏苏的话很少,只会讲方言,不会讲普通话,也不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只喜欢躲在老师的怀抱里。老师很疼惜,经常抱她,和她说话,也教会其他的小朋友照顾这位小
期刊
多年以后,来自佛山顺德的小宜还依稀记得儿时游玩广州的情景。每年暑假,外婆带着她从基围渡头坐船出省城,穿过满布骑楼的街道,来到“BO佬大厦”(南方大厦),给她买个洋娃娃。进入学生时代,小宜开始行走于北京路,新华书店是她去得最多的地方。  今年暑假,已经成为都市白领的小宜,报名参加“粤学粤友营2.0社区导赏员培育计划”,学习成为一名老社区的导赏员,希望以此开始一趟成年后的暑假省城之旅。  粤学粤友营是
期刊
大一那年,在广州上大学的小青走在校园里,无意中看到学校宣传栏上的义工招募海报“灯塔计划”暑期下乡义教。没有多想,她就填写表格报名参加。经过三轮面试后,她如愿成为了一名灯塔义工。  小青报名参加的义教活动由“灯塔计划”主办。“灯塔计划”是一个起源于广州的民间公益组织,全称是“广州市灯塔计划青少年发展促进会”,自2001年起,通过在大学招募义工,经过一定培训之后,以团队的形式,在暑假到广东偏远地区的中
期刊
这是一个南方的奖,这是一个公民的奖。  百越之地,民众有桀骜不驯之气。自古以来,因远离政治中心,也不是大商贾的乐园,南方受权力与资本支配的日子不长,对比国内其他地方,也就少了点托庇于权贵的心理惯性,而多了几分独立思考、自食其力的传统。未必深思熟虑,未必图谋远大,却每每善于行动,往往敢为人先。  公民的气质,就是草根的气质。不羁,不党,随风而起,随遇而安。不同于大树之岿然不动,也不像河川之奔流不息,
期刊
2015年,“责任中国”公益盛典进入第十一个年头。这个由媒体人张罗的公益大奖既聚焦一个个鲜活的公益行动,更关注其背后深层次的人文情怀和社会影响力。  在这个有风向标意义的大奖中,媒体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在资深媒体人、南都报系副总裁、《中国财富》杂志总编辑、责任中国·公益盛典评委苟骅看来,中国媒体近些年在经历了公益报道者、公益实践者等不同阶段多角色尝试后,应该逐步回归媒体本位了,“也就是要致力对公益
期刊
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提到,中国妇女贫困状况显著改善,在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女性人口的贫困发生率从2005年的20.3%下降到2010年的9.8%。另外,中国婚姻家庭中的性别平等状况明显改善,调查显示,夫妻共同决策家庭事务成为趋势,70%以上的妇女参与家庭重大事务决策,男女共同分担家务的观念得到更多认同,两性家务劳动时间差距由10年前的
期刊
5年前,一群媒体人、公益人、学者聚集在中山大学南草坪餐厅外,热议如何通过跨界联合的力量推动中国民间公益的发展。当年底,由南方都市报举办首届责任中国·公益盛典,很快成为了国内颇具影响力的关注公民行动的民间奖项。  中山大学教授朱健刚是当时的主要设计者,五年过去了,在他看来,一个关注民间公益和个体公民的公益奖项能够活下来,并且取得不错的口碑,已经是个奇迹。更为难得的是,这个奖项坚持不卖奖,朱健刚甚至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