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刺激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ao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而严重并发症之一, 国内报道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率为 62.5%[1],其中急性期30% ~ 65%、慢性期16%患者可出现吞咽障碍[2-3]。吞咽障碍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食物误吸或饮水呛咳,造成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甚至窒息危机生命[4]。以引起医术界的关注与研究,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冰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发展很快,尤其是采用冰刺激疗法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取得飞跃性的进展,明显改善吞咽障碍,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合并症发生率,降低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能力和质量,而且大量临床资料证实采用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明显优于单一方法治疗。现笔者结合近年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1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病机理
  吞咽障碍主要见于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5]。真性球麻痹是指支配这些肌肉的位于延髓的颅神经运动核(疑核、舌下神经核)或由它们发出的舌咽、迷走、舌下神经的病变所引起;假性球麻痹是指由于两侧大脑皮质、皮质脑干束损害所引起。两者均受延髓发出的第Ⅸ、Ⅹ、Ⅺ、Ⅻ对颅神经的影响,这些颅神经主要功能为支配舌咽部的运动,受损后可导致言语及吞咽障碍。当延髓麻痹时,即可以是这些颅神经的全部麻痹,也可以是部分神经麻痹或个别神经麻痹,导致神经受损所支配的部位出现相应的病变,出现言语及吞咽障碍,引起失语、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饮水呛咳,进而引起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增加其致残率、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2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对患者产生的影响
  2.1 误吸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误吸发生率为40%~70%[6],误吸是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最严重的危害之一,指进食到口、咽部的食物或反流的胃内容物不能及时咽下或吐出,而误入气管内,可以导致急性气道阻塞,也是导致卒中后肺炎的主要原因。
  2.2 窒息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常因其吞咽障碍而发生误吸引 起呛咳,严重时可发生窒息而危机患者的生命[7]。
  2.3 营养不良 脑卒中患者由于吞咽困难影响患者进食,可引起脱水及营养不良[8]而危及生命。
  2.4 心理影响 在吞咽障碍的患者中,有一部分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和认知功能障碍。主要原因:一是因患者吞咽障碍不能进食通过鼻饲而获取营养,增强病人不适感、自我形象紊乱、自信心降低,出现进食恐惧、社会隔绝、抑郁等负性社会心理,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 [9];二是因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导致食物不能经口咽下,可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这不仅让患者感到身体上遭受严重创伤,而且在心理上也会有重大的挫伤感,患者身心失衡,造成心理障碍[10] 最终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3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相关检查及评定标准
  由于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多发生在非住院期间,因此就需要医务人员及家属及时发现,尽早给予相关检查评定。
  3.1.1 洼田饮水试验[11] 患者喝下两三口水,如无问题,嘱患者取坐位,将 30 ml 温水一口咽下,记录饮水情况。I 可一口喝完,无噎呛; Ⅱ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噎呛; Ⅲ 能一次喝完,但有噎呛; IV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噎呛; V 常常呛住,难以全部喝完。情况I,若5秒内喝完,为正常; 超过5秒,则可疑有吞咽障碍; 情况Ⅱ也为可疑; 情况 Ⅲ、Ⅳ、V 则确定有吞咽障碍。
  3.1.2 标准化床边吞咽功能检查法 ( standardized bedside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 使用茶匙饮水和使用水杯饮水。如果患者没有呛咳或其他吞咽障碍的表现可继续观察患者正常进食的状况,并在24 h 内复查一次,以确保有无吞咽障碍的存在。
  4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采用冰刺激综合康复治疗
  冰刺激疗法主要是通过冰刺激直接对吞咽有关的结构如舌提、软硬腭、咽喉壁及口腔黏膜与肌肉进行寒冷刺激,利用肌肉遇冷收缩的原理,能有效提高软腭和咽部的敏感度[12],使吞咽功能通路重建,达到治疗效果。
  4.1 冰刺激疗法联合针刺治疗
  冰刺激疗法与针刺疗法相结合能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促进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的功能恢复,使吞咽功能得以改善[13]。汪军华将7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中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及冰刺激训练,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23.7%,显效率65.8%,对照组治愈率18.4%,显效率55.3%,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13]。郭美芹等将7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冰刺激联合穴位针刺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88.6%高于对照组62.9%(p<0.05)[14]。徐莉等将卒中后伴吞咽障碍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咽部冰刺激治疗,治疗组增加针灸,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 [15]。
  4.2 冰刺激疗法联合电刺激治疗
  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主要有低频电刺激法和中频电刺激法。低频电刺激法应用最广泛,主要包括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和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功能性电刺激(FES),后者临床应用较少[16]。
  4.2.1 冰刺激疗法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
  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 通过刺激口咽部神经末梢,强化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输入,产生感觉和运动双重效应,从而促进吞咽中枢功能重组。杨广军等将120 例 脑卒中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以经皮电刺激与冰刺激疗法为主的康复模式,经皮电刺激:采用美国 Vitals Tim 电刺激吞咽障碍治疗仪,体表电极放置位置,其刺激参数如下,波形: 为双向方波,波宽 700 ms, 输出强度 15~35 mA,频率: 变频固定,在 30~80 Hz 可调,有固定通断比,治疗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定,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77%,治疗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17]。   4.2.2 冰刺激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 (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
  神经肌肉电刺激是指任何利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或肌肉,引起肌肉收缩提高肌肉功能,或治疗神经肌肉疾患的一种治疗方法。使原来不活跃的突触变为活跃的突触,从而形成新的传导通路,残留部分通过功能重组,以新的方式代偿丧失的功能,可防止咽下肌群发生废用性肌肉萎缩,加强舌肌、咀嚼肌的按摩及运动,提高吞咽反射的灵活性,有利于吞咽功能恢复。段青松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 198 例,分为常规治疗组 90 例,联合治疗组 108 例,常规治疗组:颈部放松、口腔周围肌肉的运动训练、呼吸训练、咳嗽训练、门德尔松手法等进行间接训练,并给予密度均一,有适当黏性、不易松散、容易吞咽的食物进行直接进食训练,联合治疗组:冰刺激联合VitalStim 电刺激治疗仪治疗,在刺激的同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并根据患者表现逐步改进食物的质地和增加数量。 参数为: 双向方波、 波宽 700 ms、1 k Ω 电荷、 波幅 0 ~25mA( ± 10% )、小电极、连续性收缩,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0.74%,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70%,联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 <0.05)[18]。张美荣等将81 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3组,电刺激组(A组)、冰刺激组(B组)及VitalStim 电刺激联合咽部冰刺激组(C组),3组均在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等中西药物治疗及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结果显示A组总有效率为88.8%,B组总有效率74.1%,C组总有效率96.4%,C组明显优于其他各单项治疗组[19]。陈雪真等将 126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吞咽障碍的患者按入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 、61例,对照组采用VitalStim吞咽治疗仪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冰盐水棉签咽部冷刺激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总有效率78.7%,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20]。
  4.3 冰刺激疗法联合康复训练
  4.3.1 冰刺激疗法联合口腔护理
  张燕双将87例脑卒中吞咽障碍鼻饲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病人均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对照组增加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冰冻好的长棉棒刺激咽喉部瘫痪的肌肉治疗,治疗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定,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76.2%,p<0.0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21]。
  4.3.2 冰刺激疗法联合摄食训练
  王琳琳等将60例早期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经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增加冰刺激联合摄食训练治疗,对照组主要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定,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6.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22]。
  4.3.3 冰刺激疗法联合舌肌训练治疗
  焦卉朵等将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按照神经内科常规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冰刺激及舌肌训练法,对照组仅采用舌肌训练。两组均2/d,2个疗程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定,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6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23]。
  5 问题和展望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而严重的合并症,吞咽障碍的康复以引起神经病学界、神经康复界广泛重视,已成为业内人士研究的重要课题。大量研究认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导致吞咽肌肉神经功能受损,修护损伤的神经细胞,恢复吞咽功能障碍成绩可喜,尤其是冰刺激与针刺、电刺激、康复训练等治疗技术相结合,成绩斐然。是一种既安全有效又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具有疗程短、成功率高、费用低,住院日缩短等特点,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早日康复出院,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但是由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常伴有一定程度的言语、认知功能障碍和肢体活动障碍,患者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等因素给治疗带来一定程度上的难度,这就需要神经病学界、神经康复界开展更多的研究,来提高患者吞咽功能治疗的有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凯敏,范淑玉,陈玉兰.护理干预配合舌三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 9):2525-2526.
  [2]周凯,翁柱庆,陈旭清.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0,31(10):1423 -1425.
  [3]王梅,钱前,陈静.1 20 例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干预[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2011 ,9(11):1815-1816.
  [4]莫天才,孙瑜,杨一帆.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668-669.
  [5]程子辉,翟秀芳,纪凤双,等.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血管疾病吞咽障碍59例[J].河南中医,2014,34(3)426-427.
  [6]段青松.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8):9-10.
  [7]秦杰,杨坚,尤春景,等.低频脉冲电刺激结合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J].中国康复,2012,27(5):325-326.
  [8]宋书昌,卢智,王志勇,等.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2):1511-1513.
  [9]郝冬琳,王利惠,严玲.早期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3):2153-2154.   [10]崔燕,元小冬,王淑娟,等.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并发认知和心理障碍患者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12): 1167-1170.
  [11]王诗忠,张泓.康复评定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12:284 -285.
  [12]方针,何帮剑.针刺配合冰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2):161-162.
  [13]汪军华.中国乡村医药杂志.针刺联合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观察[J].2014,21(13):35-36.
  [14]郭美芹,苗芬,韩桂兰.冰刺激联合穴位针刺康复护理训练改善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的效果[J].全科护理,2013,11(10):2693-269 4.
  [15]徐莉,徐亚平.针灸加咽部冰刺激治疗吞咽障碍临床观察[N].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6):898.
  [16]阚保红,常静玲,高颖.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1):56-58.
  [17]杨广军,王永慧,王帅,等.经皮电刺激与冰刺激对脑卒中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1):23 36-2338.
  [18]段青松.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咽部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8):9-10.
  [19]张美荣,王丽.VitalStim 吞咽治疗仪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8):983 -985.
  [20]陈雪真,黄少娅,陈雯妮,等.VitalStim吞咽治疗仪联合冰盐水咽部刺激治疗吞咽障碍效果观察[N].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 3(9):1245-1246.
  [21]张燕双,朱晓红,郑众.口腔护理结合冰刺激训练脑卒中吞咽障碍鼻饲病人的疗效观察[J].全科护理,2014,12(7):633-634.
  [22]王琳琳,代景娜.早期介入冰刺激联合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8):97-99.
  [23]焦卉朵,吴群强,孙玉娇,等.冰刺激加舌肌训练治疗中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3,34(1):3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了解前列腺炎的致病菌种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用常规血琼脂平板分离、纯化致病菌,采用惠州阳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细菌鉴定仪及配套生化和药敏试剂,进行生化试验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自1432例前列腺液标本中分离出785例阳性标本,阳性率为54.82%。其中球菌类665株(84.71%),杆菌类120株(15.29%),细菌种类占前三位的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95株(50.38%)、表皮葡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交通伤行院前解救的措施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行院前急救的216例交通伤患者病案进行研究。结果:216例交通伤患者10例死亡,救活206例。结论:交通伤病人给予合理的院前急救措施和促使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是降低交通事故伤死亡的关键。  关键字:交通伤;院前急救;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机动车辆呈逐年增长趋势,道路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交通事故成为当今
期刊
摘要:目的 : 研究并探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88例结核药致肝损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4例,实验组患者给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情况。结果 由统计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将60例行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解剖标志定位常规穿刺,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比较两组一次成功率、总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成功30例(100%),对照组一次成功19例(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穿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疼痛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客观疼痛评
期刊
摘要:为了了解指夹式血氧探头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三个科室的指夹式血氧探头进行了采样分析,并跟病患指趾末端的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指夹式血氧探头的微生物污染情况严重,消毒不合格率为20%,实际工作中尝试使用了无菌一次性指套,效果较好。  关键词:指夹式血氧探头 微生物 污染  血氧饱和度(SpO2)是血液中被氧结合的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容量占全部可结合的血红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和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在糖尿病诊断分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273例1型糖尿病(T1DM)(DM )和2267例2型DM(T2DM)患者的血清GADA和IA-2A表达水平。结果: 1型DM患者中的GADA和IA-2A两种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5.3%(151/273)和49.8%(136/273)。至少一种抗体为阳性的比例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尿酸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本院的血管性痴呆患者74例以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68例,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尿酸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血管性痴呆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尿酸水平水平升高,其
期刊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与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观察组和应用超声乳化治疗的对照组。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角膜水肿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1天的视力恢复情况差异较大,P0.05。而两组治疗后1天的角膜水肿0级例数差异较大,P0.05。另外,两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较大,P0.05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并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流行病学的临床资料,为降低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打下基础。方法: 选取自2011年11月至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20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合并疾病、致伤因素等等。结果: 从研究中可得,女性患者的数量大于男性患者的数量,患者年龄在70岁至80岁为该种疾病的高发期,患者的致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