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教育是作为一种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近年来屡见不鲜的“后排就坐”引起了人们对当下高校教育的反思,同时也折射出大学教育本身的无奈。通过分析笔者发现,出现这种现象除了学生个人自身的因素外,还与整个教育体制、社会环境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提高大学课堂的学习,促进大学课堂教学的互动与教学生态模式的建立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关键词 高效课堂 上课座次 后排就坐
一、问题的提出
“秧田式”排列的座位编排方式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自十七世纪初产生以来,它就一直是我国教室座位排列的主要形式,成为教育制度一个十分稳定的特点。在这种排列方式中,全班同学被平均分成几个小组,统一面向黑板和讲台;组与组之间有空间隔开,方便同学进出;教师是教室的中心。在中小学的时候,被安排坐在前面通常视为一种骄傲,是老师眼中的优秀生,而坐后排的学生通常被认为是学习后进、学习态度有待改善学生。有时甚至会出现不少家长托关系让老师把自己孩子的座位调到前排的现象。
在大学,这种课堂座位选择偏好的变化却出现了戏剧性的转变。由于大学里教室的座位不固定,上课时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座位。但大学教室的前排座位经常空缺,后排却坐满了学生,不少同学还戏称后排座位为“风水宝地”。这不得不让人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教室后排被热捧,成了“升温”区域。
二、“后排现象”的定义及内涵
“后排现象”是指从高校大学生的到课率分析来看,发现越到高年级,坐前三排的学生人数越少,而选择坐在后排上课的学生,多是在上课时发短信、看其他科目书籍甚至打瞌睡,而且这一现象不仅只在公共课出现,在专业课上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这一现象也被学生们戏称为“后排现象”。
“后排就坐”是“秧田式”排列的座位编排方式的必然产物,我们理应正确对待。但是当出现了“后排现象”,让后排成为热捧区,我们就有必要从多个视角来反思现行的教育。是什么原因驱使这些学生宁愿选择离老师最远的距离就坐,而主动丢失“优势位置”,从而成为“边缘化”的学生。
三、“后排就坐”现象的原因分析
当前很多高校大学生上课座次呈现出:前面几排学生较少,即使坐在前几排的学生,也更喜欢坐在两边,而不是正对着讲桌。在中间几排就坐的学生喜欢坐每排中间,而不是靠近过道。坐在教室最后几排的学生则有高度的安全感,学生人数最多。即所谓“后排现象”也就出现。笔者通过对以往的研究分析发现,出现“后排就坐”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习目标的缺失。考上大学依旧是许多中学生学习的唯一目标,一旦升入大学,容易产生自由放任的心态。二是有许多学生没有完成角色转变,已经习惯了管教式的教育的他们一下子面对大学这种素质教育让他们不能适时调整自已,造成学习目标不明确。三是学习兴趣的缺乏。一部分学生在报考大学时对专业一无所知,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根本不感兴趣,使他们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的创伤。据某调查显示,接近80%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兴趣的影响,学生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往往积极性不够,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授予的知识,缺乏学习主动性,选择座位时更偏向于选择后排和边排的位置,导致上课效率不高。
(二)现行教育体制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教学思想滞后,只重教不重学,束缚了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大学生虽然思想活跃, 但由于对专业知识的不成熟性, 在课堂上如果只能洗耳恭听, 被动接受知识,造成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逐渐丧失。二是教学内容陈旧,不能及时把一些新的观念、新的思想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教材内容与社会现实相脱节问题比较严重。很少出现带学生进入社会参观,针对现行社会的状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情况,造成教学与实践的脱离。加之大学课堂教学氛围相对比较自由,课业负担较轻,有的课程要求较低,一些教师管理的宽松程度不同,学生对自我要求高低也不同。
(三)社会环境的迅速变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社会对专用技术型人才出现了急剧需求。但是目前国内的许多高校课程内容及设置都不能及时反映当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新兴学科内容,呈现出概念陈旧、知识老化、信息量少、个性化内容较少和实践性内容不足。美国课程理论专家赫弗林曾对美国110 余所4年制学院做的课程调查发现,这些学院每年要淘汰5%的旧课程,增加约9%的新课程。而我国高校由于缺乏对社会和市场的敏锐洞察力,所开设的课程内容一直固守在“象牙塔”里,理论与现实没有进行很好的衔接,学生感觉学不到新东西自然不想听课就坐到后排了。
四、对策与建议
(一)大学生自己应端正学习态度,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当今学习型社会中,大学生应明确进入大学是自己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平台,理应更加努力学习,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而不是把大学当作了“养老院”,摒弃那种上了大学就应好好享受生活,补偿十几年寒心苦读的思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知识型社会,它对高素质的综合人才与专业人才的需求都很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佼佼者、社会的精英,更应好好把握住这个机会,注重自己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学校的教育应与时俱进,加强创新,不断进行完善。
在学校方面,要学会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制定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定,把对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的可靠性与可行性。以便校方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见,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从而提高学校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让整个教学系统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如在课堂上,加强对考勤与纪律的监督和管理,制定最低容忍度,并把平时考核与期末成绩和学分进行挂钩。
(三)教育工作者应致力于教学方式的改善,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
我国的高等教育与国外的教育相比起来,差别是无可非议的事实。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在列出的全球领先的500所研究型大学中,中国内地虽有28所大学上榜,其中只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5所大学如世界前200名。这可以想象我国的高等教育与世界的教育水平,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相比差距有多大,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差距之大也是可想而知。
因此在面对这个信息时代时,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如何让高校教育与时代与时俱进,真正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而不是再出现教育与社会脱离的状况。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又能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让他们切实体会到今天的努力是为明天的工作而准备,避免学生出现毕业即失业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汪斯斯.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室座位排列方式的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4).
[21]学生偏爱坐后排 任课老师很无奈[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9/15/c_122038236.htm 2011-09-15.
[3]纪晓斌. 高校大学生座位选择调查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
[4]任婷婷. 高校课堂座位选择行为的分析与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1,(5).
[5]大学生上课为何偏爱坐后排[N].中国教育报,2011-05-24.
[6]“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发布 内地5大学入世界前二百[N].广州日报,2013-08-27.
关键词 高效课堂 上课座次 后排就坐
一、问题的提出
“秧田式”排列的座位编排方式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自十七世纪初产生以来,它就一直是我国教室座位排列的主要形式,成为教育制度一个十分稳定的特点。在这种排列方式中,全班同学被平均分成几个小组,统一面向黑板和讲台;组与组之间有空间隔开,方便同学进出;教师是教室的中心。在中小学的时候,被安排坐在前面通常视为一种骄傲,是老师眼中的优秀生,而坐后排的学生通常被认为是学习后进、学习态度有待改善学生。有时甚至会出现不少家长托关系让老师把自己孩子的座位调到前排的现象。
在大学,这种课堂座位选择偏好的变化却出现了戏剧性的转变。由于大学里教室的座位不固定,上课时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座位。但大学教室的前排座位经常空缺,后排却坐满了学生,不少同学还戏称后排座位为“风水宝地”。这不得不让人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教室后排被热捧,成了“升温”区域。
二、“后排现象”的定义及内涵
“后排现象”是指从高校大学生的到课率分析来看,发现越到高年级,坐前三排的学生人数越少,而选择坐在后排上课的学生,多是在上课时发短信、看其他科目书籍甚至打瞌睡,而且这一现象不仅只在公共课出现,在专业课上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这一现象也被学生们戏称为“后排现象”。
“后排就坐”是“秧田式”排列的座位编排方式的必然产物,我们理应正确对待。但是当出现了“后排现象”,让后排成为热捧区,我们就有必要从多个视角来反思现行的教育。是什么原因驱使这些学生宁愿选择离老师最远的距离就坐,而主动丢失“优势位置”,从而成为“边缘化”的学生。
三、“后排就坐”现象的原因分析
当前很多高校大学生上课座次呈现出:前面几排学生较少,即使坐在前几排的学生,也更喜欢坐在两边,而不是正对着讲桌。在中间几排就坐的学生喜欢坐每排中间,而不是靠近过道。坐在教室最后几排的学生则有高度的安全感,学生人数最多。即所谓“后排现象”也就出现。笔者通过对以往的研究分析发现,出现“后排就坐”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习目标的缺失。考上大学依旧是许多中学生学习的唯一目标,一旦升入大学,容易产生自由放任的心态。二是有许多学生没有完成角色转变,已经习惯了管教式的教育的他们一下子面对大学这种素质教育让他们不能适时调整自已,造成学习目标不明确。三是学习兴趣的缺乏。一部分学生在报考大学时对专业一无所知,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根本不感兴趣,使他们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的创伤。据某调查显示,接近80%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兴趣的影响,学生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往往积极性不够,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授予的知识,缺乏学习主动性,选择座位时更偏向于选择后排和边排的位置,导致上课效率不高。
(二)现行教育体制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教学思想滞后,只重教不重学,束缚了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大学生虽然思想活跃, 但由于对专业知识的不成熟性, 在课堂上如果只能洗耳恭听, 被动接受知识,造成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逐渐丧失。二是教学内容陈旧,不能及时把一些新的观念、新的思想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教材内容与社会现实相脱节问题比较严重。很少出现带学生进入社会参观,针对现行社会的状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情况,造成教学与实践的脱离。加之大学课堂教学氛围相对比较自由,课业负担较轻,有的课程要求较低,一些教师管理的宽松程度不同,学生对自我要求高低也不同。
(三)社会环境的迅速变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社会对专用技术型人才出现了急剧需求。但是目前国内的许多高校课程内容及设置都不能及时反映当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新兴学科内容,呈现出概念陈旧、知识老化、信息量少、个性化内容较少和实践性内容不足。美国课程理论专家赫弗林曾对美国110 余所4年制学院做的课程调查发现,这些学院每年要淘汰5%的旧课程,增加约9%的新课程。而我国高校由于缺乏对社会和市场的敏锐洞察力,所开设的课程内容一直固守在“象牙塔”里,理论与现实没有进行很好的衔接,学生感觉学不到新东西自然不想听课就坐到后排了。
四、对策与建议
(一)大学生自己应端正学习态度,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当今学习型社会中,大学生应明确进入大学是自己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平台,理应更加努力学习,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而不是把大学当作了“养老院”,摒弃那种上了大学就应好好享受生活,补偿十几年寒心苦读的思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知识型社会,它对高素质的综合人才与专业人才的需求都很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佼佼者、社会的精英,更应好好把握住这个机会,注重自己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学校的教育应与时俱进,加强创新,不断进行完善。
在学校方面,要学会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制定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定,把对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的可靠性与可行性。以便校方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见,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从而提高学校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让整个教学系统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如在课堂上,加强对考勤与纪律的监督和管理,制定最低容忍度,并把平时考核与期末成绩和学分进行挂钩。
(三)教育工作者应致力于教学方式的改善,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
我国的高等教育与国外的教育相比起来,差别是无可非议的事实。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在列出的全球领先的500所研究型大学中,中国内地虽有28所大学上榜,其中只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5所大学如世界前200名。这可以想象我国的高等教育与世界的教育水平,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相比差距有多大,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差距之大也是可想而知。
因此在面对这个信息时代时,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如何让高校教育与时代与时俱进,真正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而不是再出现教育与社会脱离的状况。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又能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让他们切实体会到今天的努力是为明天的工作而准备,避免学生出现毕业即失业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汪斯斯.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室座位排列方式的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4).
[21]学生偏爱坐后排 任课老师很无奈[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9/15/c_122038236.htm 2011-09-15.
[3]纪晓斌. 高校大学生座位选择调查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
[4]任婷婷. 高校课堂座位选择行为的分析与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1,(5).
[5]大学生上课为何偏爱坐后排[N].中国教育报,2011-05-24.
[6]“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发布 内地5大学入世界前二百[N].广州日报,2013-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