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协作的相知之道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45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针已指向晚上八点,复旦管理学院教学大楼的九楼却仍然灯火通明,热闹非凡,我正带着几十位总裁班的同学在做同侪教练工作坊。今天的工作坊我采用了世界咖啡的形式,把所有同学分成七桌,每隔二十分钟换一次桌,一共转三轮。我给这个练习起了个浪漫的名字——“旋转咖啡”。
  我给此次“旋转咖啡”设计的主题简单明了,请每位同学讲讲自己的故事:我的名字有何含义,体现着父母什么样的期许?我在哪里长大?在人生道路上我曾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我是如何克服的,我从中学到了什么?每过二十分钟,我就摇铃提示大家换桌,经常发现每桌讨论得如此热烈,以至于一时停不下来,看来大家都很享受这咖啡汇谈的美味。原来我还担心他们上完一天课来做这个练习,会不会疲惫不堪,现在看来完全没有问题。
  时针指向九点,练习结束,同学们逐渐散去,大家一边走一边还在议论他们刚刚听到的故事。“兰老师辛苦了,”我正在整理东西,抬头一看,原来是班上的陈总在和我打招呼,“这个练习很好啊,本来今天第一天上课,我对身边这些同学一点感觉都没有,听了他们的故事后,突然觉得他们一下子都鲜活起来。最有趣的是刚才有两个思科的同事,平时从来没机会聊这样的话题,刚才听了彼此的故事后,都大呼惊讶,想不到你还是如此有故事的人!”
  我微笑着回答说:“是的,人与人的相知有三个阶段——知人,知面,到知心。比如我们第一次见面,我拿到你的名片,知道你是谁,在哪儿工作,担任什么职务,这叫‘知人’;等到我们见过好几面,我记住你的脸了,一见面就能把你认出来,这叫‘知面’;再后来,我们有机会聊天,我了解到你有什么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成长经历,这些经历如何塑造了你的价值观,这就到‘知心’的层面了。”
  陈总觉得有趣:“原来你这个练习就是让我们全班同学从‘知面’到‘知心’呀!”
  我点点头说:“正是。如果把这个班看作一个团队的话,只有到了‘知心’的层面,人与人之间才能建立美妙的信任。信任来源于我知道我的同僚是谁,他从何而来,他信奉什么。简而言之,当我知道越多他的故事时,我对他的信任就会增加,而对他的防卫就会减少。而信任正是团队之所以高效的基石,没有信任的话,一群人只能成为一个‘群组’,而不能成为一支‘团队’。区别在于,‘群组’只是聚合在一起的一帮人,一加一最多等于二,甚至很可能小于二;而‘团队’是有分工,有协同,有互助,有分享的,一加一远大于二,达到一百一千都有可能。”
  陈总听得入神:“为什么对团队来说,信任如此重要呢?”
  我解释说:“首先信任是亲和力的源泉。《哈佛商业评论》刊登过一篇有趣的文章——《对新任领导人来说,到底是先展现能力重要还是先展现亲和力重要?》。他们通过研究发现,那些高效的领导人都是先展现亲和力。因为一个新领导如果一上来就表现强势,咄咄逼人,下属们就开始在心里构筑防御工事,宁可少干,不要犯错。这样的话,不管新领导能力有多强,要么他说的话大家阳奉阴违,要么他听不到真实的声音,工作很难开展。而高效的领导人会先密切联系群众,与大家建立信任,之后他要推行一些艰难的变革时,员工们更愿意配合,变革就更容易成功,所以先展现亲和力比能力重要。”
  陈总认同说:“其实不仅对上下级如此,对同级也一样。前段时间我下面就来了个新员工,一来就急于表现自己的能力,处处邀功,结果同事们都对他有意见,来了不久就离职了。”
  我接着说:“信任也是建设性冲突得以存在的文化土壤。我们说一个团队要有活力,有创造力,一定要看得到建设性冲突,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如果老是一言堂,通常是由于领导过于强势,员工有话不实说;又或老是吵得不可开交,无法达成共识,团队成员相互抬扛,把情绪带入问题讨论中,这样的冲突是破坏性的。建设性冲突要求大家畅所欲言,对事不对人,相互倾听,寻求共识。只有当团队成员间彼此信任,坦诚相见,不把个人情绪带入争论时,冲突才会是建设性的,是有利于集思广益,完善决策的。”
  陈总补充说:“我的经验是一个团队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往往要经过一段风暴期,才能进入和而不同的境界。”
  “你说得很对,”我点头说,“团队是需要时间发育起来的,才能共度风雨。这正是我想说的最后一点,信任是团队挑战困难,同舟共济的精神支柱。联邦快递的创始人史密斯先生原来是位海军陆战队员,他说他最难忘的是在新兵训练营的经历。整个训练的主题只有一个,我们只有相互依靠,才能一起活着回去。因为海军陆战队在执行任务时,很多时候是无法随时请示总部的,只能根据现场的情势自行决策,需要队员间高度的相互信任和配合。所以史密斯在创立联邦快递时,就秉持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们一定要让所有员工意识到,我们只有彼此信赖,密切配合,才能按时把客户托付的包裹传递到位。飞机人人都可以买,但这种强大的文化力量却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
  陈总感慨地说:“是啊,信任比金子还珍贵,有了信任,我忽然觉得这些同学们一下子鲜活可爱起来。”
其他文献
上个月,见到劳斯莱斯CEO的时候,他说的一句话我非常喜欢:“劳斯莱斯年计划明年比今年多卖一辆车。”这当然不是因为市场上对劳斯莱斯没有需求,事实上世界对劳斯莱斯需求巨大,但是劳斯莱斯奢侈品性质决定了它将永远不会回应增长的需求。  奢侈品公司存在了两三百年时间,它的规则是永远生产比需求量少的产品。需求是多变的,是时尚,是今天流行明天可能就会被忘掉的东西,所以回应需求的公司永远要追逐新时尚。影响奢侈品最
期刊
由于优惠政策太复杂,每年的双11让许多网友吐槽“没有奥数功底不敢买”。为什么要消费者做数学题?这套路在经济学原理中就叫作“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在我们的日常消费中比比皆是:一部苹果手机国内比国外价格要贵600元至1000元不等;同款星巴克咖啡,北京每杯要27元,孟买只要14元;耐克运动鞋的中国售价高出美国50%;联想电脑的国内售价比国外高出20%—50%。  消费者往往是会因为更好的产品支付更高
期刊
在当今商业社会中,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普通员工,迷信个人英雄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AchieveGlobal根据多年企业培训经验和广泛的全球调研,描绘出了杰出销售经理的真实画像:他们善于将责任下放,鼓励团队成员发扬自主性,不断跟踪和监控成员的个人绩效;他们具备远见卓识,放眼大局,同时极其注重细节;他们是上级管理层与下属优秀员工之间的沟通桥梁。换而言之,杰出的销售经理必需是个多面手,甚至在那些本身互相矛
期刊
不少企业希望打造价廉物美的品牌,愿望是善意和美好的,但是这不应该成为打造品牌的首要目的。因为如果你一开始就以价廉为目的,你的品牌很难建立起来。做品牌,一定是贵的。  从竞争环境与竞争手段来看,做品牌,就是为了摆脱低价格低利润的同质化竞争。  相同的质量,更低的价格,这几乎是所有经营者的天性和本能。所以,廉价产品总是太多,并且鱼目混杂,因此,做品牌,一开始就应该避开去蹚低价这池浑水。  低价竞争策略
期刊
得人才者得天下。对于企业的领导者来说,用人成事是第一要务,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说,更需要从招聘选拔及用人管理两个方面双管齐下,规避和化解选人不当的危机。  哪些人选需要慎用  选人不当,很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这些损失诸如:招聘人员的报酬和时间成本,因适合人才未能及时到岗而丧失发展良机带来的机会成本,再次招聘产生的额外成本,因选人不当而对业务正常运转、团队士气、员工创造性等带来的打击,错
期刊
如今的日本企业,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拿钱不干活的中老年员工,这也引发了许多年轻职员的不满,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对此,日本畅销书籍《观察人事部》的作者进行了解析。  批量录用大学毕业新生 日本独特的制度  Record Japan网站报道说,所谓批量录用大学毕业新生,就是指企业先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签约内定,然后在大学生毕业后的每年4月份进行集中录用的制度,这也是日本独有的一种制度。  而
期刊
现下大多数的企业仍然只知道拼命推销自己的产品,但是,无论如何强调自己的产品“采用了某种最新技术”、“是本行业的领先产品”之类,从个人消费者到企业团体用户仍然反应冷淡。非但如此,他们还对企业这种强势的推销避之唯恐不及。  越是在这种东西不好卖的年代,越应该激发销售人员的斗志。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销售人员学会“创造需求”。  事实上,即使在很多企业的销售部门,大家都普遍认为产品“好不好卖”完全是
期刊
马年春节对很多营销人来说过得真是不轻松,从新年红包到情人节,他们不是在追逐热点,就是在赶去下个热点的路上;热点应接不暇,他们也疲于奔命,但回过头来看,他们真的追到这些热点了吗?追到的同时,他们的营销真的给品牌带去价值了不?  在切入主题之前,先来聊几个我最近的小感悟:  1、最近我的一篇文章——《营销人如何不作恶》,刊登在某商业杂志上。文章从写完到刊登,因各种原因已历时数月,但杂志编辑仍然认为需要
期刊
免费思维是一种战略思维、创意思维。免费力量的本质就是创意的力量:一心生万物。《老子》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免费思维,可以是道(战略),可以转化为物(产品),可以巧能成势(战术),但不要有不劳而获的投机懒惰思想。免费思维能否助人成功,机巧灵感固然重要,也许真是“唯有德者可居之”。  观点1:免费方法是一个伪概念。  营销是否有免费成功的道路?我历来对此表示怀疑。天上有时掉馅饼、白送的东
期刊
谷歌、百度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人们搜索信息和使用信息的方式,亚马逊、当当、卓越、天猫、阿里巴巴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  这些互联网企业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其商业模式,而商业模式的成功关键在于核心人才利用网络资源和知识资本创造的竞争优势。如何激励企业的核心人才,防范核心人才流失,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的管理人员所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