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万花筒》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b798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 学习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能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 尝试用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和调动“五感”把事情写具体。
  3. 乐于将自己的习作与他人分享,互相提建议,再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
  学生:认真阅读《小木船》《爬天都峰》,完成预学单。
  教师: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写作任务
  1.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有些是我们看到的,有些是我们听说的。这些事情有的令人高兴,有的令人烦恼,有的令人愤怒……这些感受让我们对这些事印象深刻。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事,看看能不能让别人和你有相同的感受。
  2.抽生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习作要求,思考要怎样把一件事说清楚、写清楚。
  4.抽生汇报交流。
  5.根据学生汇报提炼出如何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事情写清楚,尤其要把经过写清楚。
  【设计意图:用聊学生平时真实的生活来创设表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明确写作任务,让学生心中有清晰的读者意识。并通过阅读教材要求,初步感知把一件事写清楚的基本方法。】

  二、反馈预学,知道如何写清楚一件事
  (一)《小木船》
  1.抽生汇报课前预学情况,教师用课件依次出示。
  2.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作者是怎样把经过写清楚的。
  3.根据学生的汇报得出:作者是按“破裂前—破裂后—和好”的顺序来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的。
  (二)《爬天都峰》
  1.抽生汇报课前预学情况,教师用课件依次出示。
  2.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作者是怎样把经过写清楚的。
  3. 根据学生的汇报得出:作者是按“爬天都峰前—爬天都峰时—爬天都峰后”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的。
  4. 小结:要想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就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一段一段写。
  【设计意图:教学本单元的前两课《风筝》《麻雀》時,我已经和学生梳理过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方法已习得,所以课前放手让学生回家自己阅读,并在预学单上填写两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课上用教材的两篇习作例文引导学生感知,想要写完整一件事,就要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尤其要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事情的经过,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导向。正如何捷老师说的:范文应证了方法,具体展示了方法运用得当,会带来优质的表达效果,并给儿童带来表达的信心。】

  三、首次试写,学习把经过写清楚
  1.请学生在学习单上填写自
  己打算写的事情以及起因、经过、结果,重点思考按什么顺序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2.请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着重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写经过。
  3.学生第一次习作:写一件事的经过,注意要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4.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评价:按什么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了。
  【设计意图:第一次试写,且只写清楚“事情的经过”,目的在于活学活用。首先用表格填写事情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让每个学生对自己要记叙的事有一个完整的谋篇;学生在“经过”部分要做停留思考,自己到底要按什么顺序来把经过写清楚,为学生下一步用文字清楚表达打下基础;然后让学生用文字把经过清楚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时要有针对性,为展示评价挑选习作;最后展示评价时,再次围绕“按一定顺序写清楚”来指导。这样一步步加深印象,并在欣赏他人习作时,对照自己的习作,找到不足。】

  四、修改习作,尝试把经过写具体
  1.回顾课文《麻雀》,引导学生回忆作者是怎样把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的。课件出示: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2.和同桌讨论:《小木船》《爬
  天都峰》的作者是通过描写主要人物哪些细节把经过写生动的。课件出示: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3.选取一个学生的习作,以此为例,展示修改。
  4.学生修改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本单元的“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中,提到了“把事情说生动”和“用上动词写人物的动作”。所以,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帮助学生把经过写具体。首先,借助本单元课文《麻雀》和习作例文《小木船》《爬天都峰》,知道要想把一件事写具体,可以调动“五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还可以对主要人物进行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的描写;然后以学生的现场习作为例文进行修改;最后让学生自行修改。】

  五、布置作业,完成完整习作
  1.出示例文《爬天都峰》。
  2.布置作业:回家把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写到作文里去,再修改一下事情的经过,就是一篇完整的作文了。别忘了像《爬天都峰》这样,在开头交代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写好后,工整地誊抄下来,我们会在教室里交换阅读,看看谁的习作最能让别人有相同的感受。
  【设计意图:写清楚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不是难点了,教师只需要结合例文说一说就可以了。作业的布置既是为了与前面的语境一致,也是为下一节“习作修改课”做准备。】
  (作者单位:重庆两江新区童心小学校)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我校“绘本读写微课程”是以优秀的图画书为凭借,对低段学生进行阅读、讲述、写作于一体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它是学生对绘本故事阅读的一种理解和回应,更是学生的个性表达和创意表达的平台,有效地提高了低段学生阅读、写话的兴趣与能力。本文将以绘本故事《小黑鱼》为例,谈谈如何运用绘本读写微课程,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话核心能力。  绘本创意读写课堂强调从儿童自身的经验和兴趣出发,个性化地拥抱文本,实现有效的听、说、读
一、通读:把握行文格局  师:同学们,拿起课文纸,跟老师一起读课文《天籁》。(出示《天籁》全文)  第5课 天籁  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
一、读好课文  师:同学们知道今天讲的  是哪一课吗?我先把人物的名字写出来。(板书:严监生)  (生齐读)  生:严监生。  师:知道这篇课文的名字  了吗?  生:《临死前的严监生》。  师:大家齐读课题。(课件出示)  生:《临死前的严监生》。  师:这篇课文选自中国古典小说《儒林外史》,它是两百多年前的作家吴敬梓的作品,所以很多用语与我们现在的用语不同。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书,结合注释,来把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嘻、龇”等6个生字,会写“淙、龇”等10个生字,掌握“淙淙、龇牙咧嘴”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歌声”里所包含的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歌声”里所包含的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永远的歌声》。通过上节课
鲁迅与他的文章,大多数人多少是会觉得有一丝生分的。这份“生”来自鲁迅的文字,如果单从语言外部形式上浮光掠影,作为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主将的鲁迅,文字文白夹杂,加上本身所带有的绍兴本土地域特点的语言,使得今天课堂上的儿童读起他的文章来,会有些距离与生疏;从内容思想上仔细揣摩,除了少数回忆性的文字,比如关于少年闰土,关于三味书屋、百草园等,绝大部分散文、小说、杂文总是与当时的时局有密切联系,往往都寄寓着
一、谈话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的父母是怎么爱你们的?  生:他们每天接送我上学,  每天做好吃的给我吃。  生:他们会带我去旅游。  生:他们会教育我做个好孩子。  ……  师:每一位父母表达爱的方式都不相同。毫无疑问,他们都是爱你们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板书课题)跟着老师一起书空课题。发现了吗?这个课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陈老师要带大家学一首诗歌。这首诗你们已经预习过了,对吧?  生:对。  师:谁来读一下题目?举手的人太棒了。  生:木瓜。  师:木瓜,整个题目有几个字啊?看到了吗?  生:诗经·卫风·木瓜。  师:你的普通话真标准,比我好,读得好。你再读一下。  生:诗经·卫风·木瓜。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诗经——预备,起。  生:诗经·卫风·木瓜。  师:平时
为了改变熟悉的教学内容、熟悉的教学视角、熟悉的教学套路、费时多而收效微的阅读教学,我提出并努力践行着“陌生化”阅读教学。这一阅读教学的新思维、新视域、新样态、新方法,受到了生来就好奇、求变的小学生的欢迎,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厘清“陌生化”的相关理论,明确“陌生化教学”的概念及其原则与特性,我进行了相关文献研究,并结合阅读教学实际和个人教学主张做如下阐释。  一、什么是“陌生化”  1.先哲与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知识产权局、科技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知识产权工作管理机构、科技司,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以来,高校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大幅提升。但是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高校专利还存在“重数量轻质量”“
何谓儿童文学阅读推荐书目?从教师的角度看,就是指教师依据课标的指导思想,根据本校的特点按一定次序编排而成的适合儿童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图书目录。  从学生的角度看,儿童文学阅读推荐书目就是学生阅读课外书的一份导学书单。其带有隐性的指导性,可以给学生打开一个广阔的阅读空间。  然而,审视当前课外阅读实施情况,我们发现很多学校在制订推荐书目时存在随意选择、缺少版本意识、忽略学生主体等弊端。古语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