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化学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承担着一定的启蒙责任。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帮助初中生用化学科学的思维模式将课堂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初中化学教学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就至关重要。
【关键词】初中化学 学习习惯 培养
一、妙用参与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习惯
很多化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都存在一个很大的教学误区,那就是总是一味的自己在黑板上板书演示,而忘了请学生上讲台“表演”。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并且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比赛,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帮助他们锻炼和培养化学综合素养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习惯。众人拾柴火焰高,小组成员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小组成员团结协作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学到真切的化学计算知识,又能享受化学学习的乐趣。同时,集体的课堂气氛的活跃性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三部分,每部分学生再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内部是自由结合三个成员,教师根据小组协作的最终成果进行打分。在每个小组上台演示的时候,每个小组的第一位同学负责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每个小组的第二位负责配平化学方程式,每个小组的第三位同学负责二次检查前面两位同学的计算结果,并向教师报告该组整体计算情况。在该案例中,各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并且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化学任务完成过程,不会出现“有人做任务,有人看任务”的现象。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化学平衡”,还能亲自参与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过程。这样的“手把手”教学效果会比教师在讲台上口焦舌燥地“无形讲解”强上百倍,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习惯的一条有效途径。
在上述过程中,老师并不直接干涉学生的参与过程,只是作为引导者和旁观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探讨神奇的化学平衡世界。
二、善用评价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
在新课标体制改革背景下,为了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根据每个的学生具体情况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强调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评价相结合的化学教学评价体系,顺应“学化学,从好习惯做起”的教育理念。
1.学生自我评价:
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学生自我评价方案”,让每个学生在是否认真完成作业、是否积极回答问题、是否脚踏实地学习等方面客观评价自己的科学课程学习情况,从而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不断进行自省反思的良好习惯。
2.教师评价:
教师要公正地为每个学生的科学综合学习能力打分,例如是否有创造力、领悟能力和接受能力是否达标、学习是否主动积极,教师就这些方面对学生及时表示鼓励和表扬或者批评和指正,从而让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或醒悟。
3.同学之间的评价:
同学之间的评价大多都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中肯建议,从而让学生培养信任他人和诚实做事的良好品格。
采用评价性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而不是为了甄别所谓的优等生和差等生。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会有持续发展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张扬自己独特的个性,在激发自身潜能的同时进行创造性的发挥。也就是说,教学评价要求教师在重视学生学习过程总评价的同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督促他们通过日常化学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端正的学习态度。
三、精用拓展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
追溯化学学科的产生,不难发现,其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实际生产生活的需要,在生产生活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加深并最终又要为其所用。化学学科不仅是单纯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工具与手段,更是思想上的进步与技术上的更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在此情况下,化学课程的改革提出:新时期,初中化学教学中在考虑学生现有素质的基础上,应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实际生活的联系,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基本的生活情境,将“学化学,从好习惯做起”付诸于实际行动。从中让学生获得必要知识的基础上,双管齐下,在掌握解决问题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更好的服务于现实生活的生产活动。
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把握教学节奏,在与生活建立起联系的同时,有所侧重的让学生了解每个章节所涉及的化学知识背景,进行相对于的拓展延伸。在感悟化学知识地发展脉络中,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为目的发动学生参与到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中来,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此实现举一反三,感受到化学科学的魅力与使用价值。例如在《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问题”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化学原理,对氧化还原反应有基本理论上的认知,这将有助于学生对该章节知识的掌握与深层理解。最后教师再将重点放在课本知识的研读上,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化学问题,帮助学生深度理解“铁生锈”的化学原理。
结束语
虽然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发挥很大作用,但是由于局限性比较大,空间、时间等制约是不可避免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学生真实地贴近化学科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时间、空间问题。本文中介绍的多元化学习习惯培养方式在考查学生化学课程学习情况的同时,又能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秦云生.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探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5(19)
[2]黄晓英.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2016(74)
[3]王玉泉.激活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实效[J].宁夏教育科研.2012(02)
[4]杨天波.浅说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反思[J].教育革新.2013(05)
【关键词】初中化学 学习习惯 培养
一、妙用参与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习惯
很多化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都存在一个很大的教学误区,那就是总是一味的自己在黑板上板书演示,而忘了请学生上讲台“表演”。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并且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比赛,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帮助他们锻炼和培养化学综合素养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习惯。众人拾柴火焰高,小组成员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小组成员团结协作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学到真切的化学计算知识,又能享受化学学习的乐趣。同时,集体的课堂气氛的活跃性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三部分,每部分学生再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内部是自由结合三个成员,教师根据小组协作的最终成果进行打分。在每个小组上台演示的时候,每个小组的第一位同学负责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每个小组的第二位负责配平化学方程式,每个小组的第三位同学负责二次检查前面两位同学的计算结果,并向教师报告该组整体计算情况。在该案例中,各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并且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化学任务完成过程,不会出现“有人做任务,有人看任务”的现象。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化学平衡”,还能亲自参与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过程。这样的“手把手”教学效果会比教师在讲台上口焦舌燥地“无形讲解”强上百倍,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习惯的一条有效途径。
在上述过程中,老师并不直接干涉学生的参与过程,只是作为引导者和旁观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探讨神奇的化学平衡世界。
二、善用评价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
在新课标体制改革背景下,为了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根据每个的学生具体情况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强调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评价相结合的化学教学评价体系,顺应“学化学,从好习惯做起”的教育理念。
1.学生自我评价:
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学生自我评价方案”,让每个学生在是否认真完成作业、是否积极回答问题、是否脚踏实地学习等方面客观评价自己的科学课程学习情况,从而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不断进行自省反思的良好习惯。
2.教师评价:
教师要公正地为每个学生的科学综合学习能力打分,例如是否有创造力、领悟能力和接受能力是否达标、学习是否主动积极,教师就这些方面对学生及时表示鼓励和表扬或者批评和指正,从而让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或醒悟。
3.同学之间的评价:
同学之间的评价大多都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中肯建议,从而让学生培养信任他人和诚实做事的良好品格。
采用评价性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而不是为了甄别所谓的优等生和差等生。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会有持续发展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张扬自己独特的个性,在激发自身潜能的同时进行创造性的发挥。也就是说,教学评价要求教师在重视学生学习过程总评价的同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督促他们通过日常化学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端正的学习态度。
三、精用拓展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
追溯化学学科的产生,不难发现,其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实际生产生活的需要,在生产生活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加深并最终又要为其所用。化学学科不仅是单纯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工具与手段,更是思想上的进步与技术上的更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在此情况下,化学课程的改革提出:新时期,初中化学教学中在考虑学生现有素质的基础上,应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实际生活的联系,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基本的生活情境,将“学化学,从好习惯做起”付诸于实际行动。从中让学生获得必要知识的基础上,双管齐下,在掌握解决问题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更好的服务于现实生活的生产活动。
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把握教学节奏,在与生活建立起联系的同时,有所侧重的让学生了解每个章节所涉及的化学知识背景,进行相对于的拓展延伸。在感悟化学知识地发展脉络中,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为目的发动学生参与到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中来,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此实现举一反三,感受到化学科学的魅力与使用价值。例如在《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问题”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化学原理,对氧化还原反应有基本理论上的认知,这将有助于学生对该章节知识的掌握与深层理解。最后教师再将重点放在课本知识的研读上,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化学问题,帮助学生深度理解“铁生锈”的化学原理。
结束语
虽然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发挥很大作用,但是由于局限性比较大,空间、时间等制约是不可避免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学生真实地贴近化学科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时间、空间问题。本文中介绍的多元化学习习惯培养方式在考查学生化学课程学习情况的同时,又能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秦云生.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探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5(19)
[2]黄晓英.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2016(74)
[3]王玉泉.激活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实效[J].宁夏教育科研.2012(02)
[4]杨天波.浅说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反思[J].教育革新.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