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现状及对策探究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now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扬州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物质投入、制度建设和组织领导、主体等方面的问题。针对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现状,提出如下建议:走出认识误区,乡风文明建设要真抓实干;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积极培育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抓好乡风文明载体建设,培育农村道德自律性组织;实行乡风文明建设项目化、常年化。
  关键词:扬州;乡风文明;对策
  中图分类号:B82-0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8-0047-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社会转型和改革开放的推进,农村道德状况总的趋势具有进步性。但一些落后的乡风民俗、陈规陋习、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在农村仍有较大市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风文明”建设问题也就凸现出来。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经验总结
  扬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提高农村文明程度、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主目标,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经验可总结为:
  第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素质。坚持从农村和农民实际出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广大农民发扬新时期扬州精神,增强发展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使村村谋发展、家家忙致富、人人思创业蔚然成风;大力倡导“八荣八耻”的行为规范,深入开展“五好和谐家庭”创建评选活动,营造和谐互爱的家庭关系与和睦互助的邻里关系。广泛开展“十大道德模范人物”、“年度十佳新人新事”等评选活动,弘扬社会新风正气,形成浓厚的文明道德建设氛围。深入开展民主法制教育,大力推进“五五”普法,帮助农民群众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
  第二,加强现代农业实用知识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围绕“科技兴农”,开展“十、百、千、万”农村科普工作计划(推广10项实用技术、建立100个科普文明村、帮扶1 000个科技示范户、每年培训50 000人次)。积极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科技入户工程,组织开展对广大农村青年和专业大户、致富带头人等农业骨干进行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技术、市场营销、农业加工技术等知识的重点培训。全市文化馆、站和图书馆、室面向农民每年举办各种科普讲座、培训班多达1 000期以上。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培育现代农民为重点,开展“讲文明生活,比科技致富,创建科普文明乡镇村”竞赛活动,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技能。
  第三,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提高农村文明程度。村容村貌状况是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农村乡风文明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大力组织开展创建卫生镇村活动,1997年江都市丁沟镇建成“江苏省卫生镇”,2004年江都市小纪镇建成“国家卫生镇”。截止2007年底,扬州市区周边10个乡镇全部建成省级以上卫生镇,全市累计建成国家卫生镇4个、省级卫生镇29个、市级卫生镇50个、省级卫生村85个。国家和省级卫生镇仅次于苏州、无锡及常州市,分列全省第三、第四位。经过整治,农村的卫生环境大为改观,为文明乡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硬”环境。
  第四,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生活品味。把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级政府目标管理,将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作为基层文化单位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实施送书、送戏、送电影的“三送”工程。制订送戏下乡节目菜单,以政府补贴的方式组织或由各地选择文艺表演团体到基层演出,保证每个乡镇每年演出不少于4场。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实现所有行政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实施以优秀剧目展演、送戏下乡、百部电影送千村为主要项目的文艺下基层活动,组织开展农民运动会、农民卡拉OK大赛、消夏晚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加快推进“农家书屋”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的压力
  第一,乡风文明建设的物质投入问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培育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调查显示当前大部分农村由于文化事业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明显滞后,远远不能满足广大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例如农村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篮球场相当少,有的村集体在这一个方面还是一个空白,虽然有的地方建有阅览室、棋牌室,但大都以老年人活动为主,年轻人参与高层次文化活动不够,他们主要休闲的内容和方式是上网吧聊天和玩网络游戏等。由于无人员、场地、资金、制度等保障措施,不少乡镇文化站没有正常开展活动。
  第二,乡风文明建设的制度建设和组织领导问题。制度建设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的制度、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导致工作随意性大,出现“前任政绩、后任包袱”现象。还有一些乡镇在乡规民约、卫生管理制度、奖励处罚制度等制度建设方面不健全。在扬州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制定的“扬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评价指标体系”中,经济发展占30分、生活宽裕占25分、村风文明占10分、村容整洁占25分、管理民主占10分,可以看到“乡风文明”建设分值比重明显偏低,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不少领导干部对乡风文明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还缺乏应有认识。
  第三,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问题。目前各地的乡风文明建设常常通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输入性活动来活跃农村文化市场,农民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不少农民对乡风文明建设缺乏主人翁意识。所以,单靠“三下乡”很难从根本上促进“乡风文明”的建设进程。“乡风文明”建设的真正主体是广大农民,不能本末倒置,必须在注重外来帮助的同时,先调动农民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农民自我提高、自我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也是制约文明乡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乡风文明建设主体出现“空心化”趋势。青年应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但随着农村中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到城里务工,农村很多传统的文化出现传承危机,民间艺术后继乏人,创新更加缺少人才,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带来严重的影响。
  第四,不良习俗蔓延,农村非理性消费凸现。不少村庄的农民闲暇时间除了看电视、聚众聊天,就是聚众打牌。农村人情消费的膨胀和大宗消费的攀比心理导致大操大办现象比较普遍,造成严重的铺张浪费。问卷调查显示,农村家庭每年用于人情往来的费用,2 000-4 000元的占被调查者的35.5%,有的达4 000元以上。农村用于人情消费的现金占户均总收入的20%,占家庭总支出的28%,而2008年扬州市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支出占生活消费比重的16.59%[1]。这个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由非理性消费观导致的农村文化消费的不足,也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隐性压力所在。
  三、乡风文明建设对策思考
  第一,健全乡风文明建设的组织和考评机制。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调动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按创建标准把创建工作具体分解小项,成立项目组,明确责任人,建立考评制度,把任务完成情况纳入乡镇班子成员、单位负责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以联席会形式定期分块落实村(居)、所(站)、学校、部门的组织创建工作,使各项工作融入常年日常工作之中,成为和经济建设一样必抓的工作。在乡镇逐步推广城市创文明行业的做法,在“七所八站”建设文明窗口,列入绩效考评,树立主动为农民群众服务意识。
  第二,积极培育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农民群众始终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是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真正主体。培育具有较高文明修养的新型农民,不仅是农村富裕、农民增收的基础,也是培育文明乡风的基石。一是要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农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引导农民群众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帮助农民群众树立现代文明意识,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二是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从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科学、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战略高度,抓好农村的基础教育。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完善家校联系制度,弥补农村教育“空洞”。学生的文明行为直接影响村民的文明行为,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后来人”。除对孩子正常教学外,应辅之更多的关爱,弥补孩子缺少的家庭辅导、家庭管教和家庭温暖。三是要提高农民的技能素质。通过职业在校培训、开办农民夜校、科学种养实地辅导等形式,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逐步使青壮年农民都能掌握一两门农业实用技术或职业技能。
  第三,抓好乡风文明载体建设,培育农村道德自律性组织。有了好的载体,乡风文明建设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载体选择和运用应当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县市有关部门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应由“活动”向长年化过渡,利用基层站所,就近指导就近服务农村、农民。整合民间艺术资源,花灯、武术、乐队等组建成几支常年活跃在民间的特色群众文艺队伍,“农民演给农民看”,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开展类型多样的评先活动,如“大孝子”、“好媳妇”、“成功长辈”、“合格父母”、“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在广大农村形成人人都有学习榜样、家家都有追求目标的社会氛围。积极培育农村道德自律性组织,如禁赌会、村民理事会、治安调解会、行业协会、科普协会、创星评议会、教育奖励基金会、老年人协会、计生协会等。
  农民素质的提高、乡村文明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2009扬州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 要:自我国实行“退休职工双轨制”之后,企业单位的职工养老保险模式已初具规模并渐成体系。然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却严重滞后。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从影响制度均衡的供给需求角度,分析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要改革的成因。同时,利用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分析其改革的现实困境,井力求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关键词:制度变迁;路径依赖;养老保险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期刊
摘 要:毕淑敏的散文中常出现“医生”为“病人”治病的片段,她以笔为手术刀在散文创作中对读者进行“文学治疗”。通过对毕淑敏散文中的“病人”与“文学治疗”现象进行分析,探讨毕淑敏散文中“文学治疗”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病人”;“文学治疗”;毕淑敏散文  中图分类号:120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2-0169-02    1980年,在西藏阿里军分区服役十一
期刊
摘 要: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近代社会的中国书画家们,逐渐改变了传统的以物易物为主的生存机制。求画者登门求售。在画店、南纸店、扇庄等地方挂出笔单,或者通过结社、展览等形式卖画成为近代书画家们谋取生活之资的主要手段。本文以近代书画家生存机制为研究对象,结合古代社会传统的易画方式,总结分析近代书画家们在日益发展的商品经济中的实际经营及生活状况。  关键词:近代社会;生存机制;书画家;润例;商品意识  
期刊
摘 要: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离不开女性人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离不开女性的全面发展。针对女性人才的重要性及目前其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几点促进我国女性人才发展的浅见。  关键词:女性;人才;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3.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2-0087-02    在国际“三八”妇女节100周年来lI缶之际,我国正值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
期刊
摘 要:出生在1980年以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逐渐取代第一代农民工,成为进城务工人员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昔遍年龄较小,多数人未婚,受过较高的学校教育。在职业选择上,新生代农民工更加倾向于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工作;在择业或就业中遇到挫折时,新生代农民工也更具灵活性;对于自身未来的发展,新生代群体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新生代农民工在择业和就业时,会遇到来自社会、用人企业、自身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压力。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的灵魂。民族旅游规划者通过对民族文化的保护、还原和强化。营造出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而民族旅游地民众的真实生活实践却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偏离民族文化的趋势,因而在“一个族群”中形成了旅游文化和真实文化不一致的“两种场景”。  关键词:民族文化;民族旅游;旅游文化;旅游人类学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2-0134-0
期刊
摘 要:过去的体育“差生”被人们改称为体育“潜能生”。“潜能生”是指在生理和心理上相对落后的学生,不包括那些具有先天性生理疾病或运动不当而造成运动损伤的同学。此文分别通过常规教学评价与合作学习及其成绩评定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对比分析两种方法运用后“潜能生”体育成绩的变化,进一步探究合作学习及其成绩评定对“潜能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关键词:合作学习;成绩评定;“潜能生”;学习态度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在信息化社会中,人类的传统认识问题得到了扩展,信息化带来了人类认识模式的改变。这主要表现为:认识主体由单一的人发展到“人——机联合体”;主体间关系复杂化、抽象化,构成了一种以平等合作为基础的共生关系;认识客体符号化,实践活动虚拟化。在信患化社会视野下,反思信息化给人类认识方式带来的改变,重新审视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突破主客二元对立的研究方法,已经构成哲学认识论的当代发展路向。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冒裹与董小宛的真挚、凄婉的爱情,历来为大家所称道和向往。但是,他们的结合却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经历"了众多的考验和磨难。冒辟疆正是眼看着佳人在自己面前的逝去,自己无法挽救而愧疚自责,回忆曾经的点点滴滴,才写下了名垂千古的悼念作品《影梅庵忆语》。  关键词:冒襄;董小宛:结合;不易:结局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2-0165-02
期刊
摘 要:三岛由纪夫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尽管他在现实生活中充满了争议,但他的文学创作有着极-其独特的风格和美学原则。笔者认为,以死为美是三岛的美学的核心。他临终之前的宏篇巨著《丰饶之海》四部曲,正是对此有力的诠释,同时也是对他艺术创作及其人生的一个总结。本文试图通过《丰饶之海》来解读三岛由纪夫的死亡意识及其成因。  关键词:死亡意识;三岛由纪夫;丰饶之海  中图分类号:1109 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