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so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个网友,是个微商,经常在微信中发一些卖东西的广告。有一天,她发现另一个网友把自己拉黑了,原因是不愿意看她在网上叫卖。于是这位女网友大怒,在微信圈中开骂:“我一没偷,二没抢,卖点东西怎么了?你可以不买,也可以不看,但你不能侮辱我的人格。你太自私了,太无德了,谁稀罕和你这种人做朋友!”
  我同情这位微商,听说她以前是卖服装的,因为市场不景气,无奈才关了摊位,在网上卖些袜子之类的东西。为了扩大销量,她每天都变着花样,发布商品信息。可在朋友圈中,又有几个人会买她的袜子?作为网友,能买一点最好,帮着吆喝几声也行。要不然,就装作没看见。当然,实在嫌烦,拉黑对方,也是各人自由。
  有个网友,每天都在朋友圈里“连发”消息,有时七八条,有时十几条。其中大多是他所在公司的业务推广,也有些是从网络上下载的信息。有一次见面,他得意地说:“我现在的朋友圈,已有一千多个网友。每次发微信,他们都能看到。”我问他:“一千多个网友的信息,你看得过来吗?”他回答:“我从来不看别人的东西,没时间,也没兴趣。在这个圈子里,我是主角。”
  在事业上,这个网友算是个成功人士,几次跌倒,又几次爬起来。可能他的精明之处,就是一眼就能够看出,什么样的人“有用”,什么样的人“没用”。对于“有用”的人,宁可弯腰低眉,也要处好关系。而对于“没用”的人,即便你去找他,他也不愿意搭理。也许,这就是他的“成功之道”。但在朋友圈里,大家的关系是平等的,应该相互支持和尊重。别人的信息一条不看,只把人家当作自己发广告的工具,不太地道。

  有个网友,在网上发了几篇文章,非常高兴。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大作”,于是就把网站发表文章的页面复制下来,粘贴到朋友圈和自己加入的各个聊天群中。有一天,他非常得意地在朋友圈里报喜:“这篇作品,点击量终于突破了一千!”我点开一看,果然过千。只是给“赞”的,只有几个人。
  在朋友圈里展示自己的成果,并不是什么坏事。既可以交流,又能够自促。但什么事情,都不能过度。一篇文章,你前天粘贴了,昨天又粘,今天还粘,东墙上贴一张,西墙上贴一张,南墙上贴一张,北墙上贴一张,大门和窗户上也各贴一张,谁见了不烦?你的喜悦,不是别人的喜悦;你关心的东西,别人不一定关心。很多情况下,点击量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同一个人,在家里坐着,谁也看不到。而要到人多的地方去溜达,可能就会有几百几千人看到他。如果不是长相出奇或穿戴出众,看到和看不到,又有什么区别?
  有個网友,经常在网上发声,并开了一个公众号。有一天,他宣称:“我的粉丝已经超过了两万!”一网友跟帖:“如果在网上造一个谣,很快就会有10万人来看。”
  所谓的“粉丝”,可能是支持你的人,更可能是来看热闹的人。现代社会,网络世界,人们都想看点新鲜事情,听点不同声音。你如果擅于“猎奇”,或敢于“放炮”,很容易招来很多人围观。但这些人或许并不是你的“队伍”,更不是你的“后盾”,有个风吹草动,也许转眼间,就一个人影都不见了。
  选自“新浪博客”
其他文献
朋友是个电影迷,却从来只喜欢看外国电影。每周六晚,中央台的“佳片有约”,他雷打不动地看了很多年。为此,他还培养出了女儿,从小一直跟他看电影,也成了一个电影迷。然而,这一两年,他不看了,明明知道有好电影,明明自己也有闲时间,却无论如何也提不起兴趣。有时候,勉勉强强看半截,就呼呼地睡着了。过后,又捶胸顿足,直呼自己“老了,老了”。然而,朋友还不到50岁。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因为喜欢乔丹,自己也曾那么喜
刘庸说:“因为年轻,所以流浪。”所以,便抛弃全世界,独自游走在城市的边缘,寻找那份向往的憧憬。某时某刻,会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过往的人群从身边擦身而过,然后就会用指甲轻轻敲打着椅子。这似乎像是一种过程,或许更像是一种悲望。匆匆走过的背影,感受到空气中散发着曾经熟悉的味道,就好像曾经身边某个人对我说过,“流浪,是成长的一个过程,某时某日之后,我们一定会再相见,就像白云离不开蓝天。”生命中有太多的无
我开车穿过骏马嘶鸣的草场,绕过墨蓝色的呼伦湖,来到呼伦贝尔草原深处的新巴尔虎右旗原生态草原。天地浑然,苍穹无边。金黄的牧草在淡淡的霜雪中脉动,有一个好消息和阳光一起来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说,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牧民的心里踏实了,正在热火朝天地出栏牛羊,修理棚圈,贮备饲草,将种羊放入羊群,孕育明年的丰收……过几天,还要杀一些羊,储备冻
《人间词话》中:“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在王国维眼里,境界是一种神圣的高度。其实,最初所说的境界,只是一种疆界。《三国演义》中云:“反贼,安敢侵我境界!”清代《登北固山》中有“境界分吴楚,波涛混海天”的诗句,皆此意也。由疆界引申至境况、情景之意。“老来境界全非昨,卧看萦帘一缕香。”陆游在《怀昔》中就把人生的某一阶段喻为境界。再后来,人们对境界的理解就不是具体的事物了,而是事物所达到
几天前在家门口的医院,重新走过三楼的妇产科。我一扇门一扇门地看过去,心里充满了对于人生的感激。而当我抵达最后一扇门,我的眼睛里,忽然涌满了泪水。我看到我和女儿曾经躺过的那个床上,有一个与四年前的女儿相似的婴儿,正在大声地哭泣。而她的母亲,则虚弱地躺在那里,挂着点滴。年轻的父亲和年迈的奶奶,手忙脚乱地应付着新生婴儿带来的一切。隔着门窗,房间里的一切,犹如无声的老电影,缓缓弥漫着温情与感伤。我在那一刻
1899年在武昌发生的假冒光绪皇帝案,轰动一时,成了汉、沪两地的舆论热点。据刘禺生《世载堂杂忆》记述,时有主仆模样的两个外埠陌生人,下榻武昌金水闸附近某公馆;主人20多岁,身长肤白,雍容尊贵;仆人四五十岁,没胡须,说话尖声怪气。又传两人衣着用品很奢华,被袱上都绣着五爪金龙,一玉碗亦镂五爪金龙,有颗玉印、上刻“御用之宝”字样;每进茶食,主有传呼,仆则跪奉,“必称圣上,自称奴才”,一副皇家作派。同时人
刘邦是率性而为的皇帝,不待见读书人,甚至见到儒生的穿戴都烦。起兵“闹革命”之初,有儒生上门投附,要么避而不见,“通儒服(叔孙通,汉初大儒),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楚制(楚地老百姓服式)。汉王喜”。要么直接出手把冠帽摘下来当尿壶,“沛公不喜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溺其中”。《汉书》记载这些细节,用笔不忌皇帝讳,用心却大器深远,就是这么一位性格不羁的领袖,身边却吸引团结着多位重量级文化
斯坦因站在藏经洞前。过了许多年,他还深深记得这一刻。他在《沙漠契丹废墟记》里,记载下当时的感受:当我看到渐渐显露出来的小洞时,我的眼睛都瞪大了!卷子一层层堆积起来。在王道士昏暗而微小的烛光里,它高达足有十英尺,整个手稿近五百立方英尺!他惊讶得完全说不出话来。他感到身心震动和目瞪口呆。大致十五年后,英国的另一位考古家霍华德·卡特借着摇曳的灯光,注视着尼罗河畔国王古埃及法老吐坦·卡蒙那间幽暗的墓室时,
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不难发现,三国中帝王将相取的名字几乎都是单名。看看这些人名:曹操、刘备、孙权、周瑜,都是单名,姓和名一共就两个字。也有三个字的人名,比如诸葛亮、司马懿等等,那也是因为他们的姓是两个字的,而名也只有一个字。往前追溯,刘秀以来的东汉诸位皇帝姓名也都是两个字;往后看,三国统一后的西晋帝王也都是取的单名。不仅是帝王,这段时期,能载入史册的所有人名也几乎都是单名。明代的胡应麟也注意到了
一般说来,面对“生死攸关”,兄弟间做到“互相关照,共同进退”不难;难的是,面对“金钱美女”,常呈“大哥善做戏,小弟爱作死”局面。原因,大抵如当宰相的大哥宋庠,批做尚书的小弟宋祁生活奢靡。小弟反问大哥,“若不及时行乐,当年读书干嘛”?这一幕出自宋人钱世昭《钱氏私志》。面对京城“东风夜放花千树”的繁华,大哥宋庠依然端坐相府,“不为繁华易素心”,秉烛夜读《周易》;小弟宋祁拥妓夜饮,笙歌达旦,“芙蓉帐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