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深入解读教材没有错,学生探究文本也没有错,关键在于教师在以怎样的状态來影响学生的心态和习惯。古代的儿童似乎比现在的孩子更会“嬉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真正的自由本性。
【关键词】 “嬉乐”情境;想象情怀; 儿童世界;自由本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在许多年的许多语文课堂上,老师们一直崇尚深刻的教学思维。一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也要层层深入,挖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以彰显老师对于教材的多角度深层次解读。于是,课堂上学生深思、多虑的情景多了起来,孩子们俨然化身为一个个小哲学家,蹙眉探究,欲罢不能。于是我们开始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境况?教学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转变,力求为儿童的心灵“松绑”。
一、创设儿童“嬉乐”的情境
在王笑梅看来,嬉乐不是一味的娱乐,而是顺应儿童天性的寓教于乐。儿童是天生的游戏者,他们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乐此不疲。说到玩儿,古代的儿童似乎比现在的孩子更会“嬉乐”:“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草地、丛林、荷塘、田野,无一不是他们嬉乐的家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顺应儿童的这一天性,结合实际不失时机地创设嬉乐情景,让他们爱上语文。
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文,我让学生们自由结合,分组创编这一课本剧。课堂上时间不够用,课间活动来凑,有的小组甚至利用晚上在学生家里排练。学生的二度创作令人惊叹,无论道具的制作和呈现,表情、动作、语言的综合运用,都体现出学生潜在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我的鼓动下,学生们用一年的时间编了一本儿童情景剧集锦,含《狐假虎威》《三袋麦子》《林冲棒打洪教头》《三顾茅庐》等四十多篇课文。小学教材大多文质兼美,图文并茂,很多童话、神话、历史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都可以组织学生们演一演、玩一玩。此外,猜成语动作表演、成语接龙、先游戏再习作等实践活动,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
二、激发儿童想象的情怀
事实上,哪一个儿童的心灵不闪耀着童话的光泽呢?现行各版本小语教材中,童话类占有很大比例,编者正是关切到孩子的切身体会和特点才选取了那么多的童话故事。教学这类课文,教师应该根据文本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一个个美妙的故事、一段段有趣的文字,还原成一组组鲜活而丰富的画面。
曾经听过一位老师执教《云房子》一课,深受启发。课堂上,老师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而是带领学生饶有兴趣地扮演角色读课文。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想象课文的意境,教师和学生合作把《云房子》改编成云房子和小鸟的一组对话。让学生感到有趣的是,教师鼓励他们给每一句话加上一幅图。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有效训练,一幅幅极具想象力的儿童画配上富有童趣的对话,让《云房子》无意间成为一篇精美的绘本作品。这位教师懂儿童,她以儿童的视角来看待这篇课文,赋予课文新的内涵,让学生收获了想象的果实。对于孩童来说,有的时候文字是抽象的,心理学家认为小学阶段的孩子对画面的感觉印记要远远高于文字。通过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就能很好地将“话”与“画”有效融合,培养学生积极的情趣,继而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统一。
三、唤醒儿童自由的本性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是一种童性哲学。而这种哲学,需要我们用心审视,倍加珍爱。民主、平等的氛围才会更加和谐,真诚、友善的课堂才会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真正的自由本性。
学生喜欢玩,喜欢新鲜的事物,喜欢富有挑战性的话题;学生喜欢电影《宝葫芦的秘密》中的那位刘老师,喜欢《师恩难忘》中那位爱给孩子讲故事的田老师,总之,只要是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和自由的老师他们都喜欢。我和孩子们建立起“甜甜的语文”伙伴QQ群,节假日约他们一道出去游玩,平时多倾听他们家长里短的烦恼,“师生伙伴共同体”这种特殊的关系就这样建立起来了。这个时候我发现,不想让学生表达都做不到。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时,小宇在座位上画画,小宇对美术的迷恋丝毫不亚于文中的法布尔。我利用一节校本课,让小宇、同学们、我一起来真诚地讨论这件关于学习兴趣和习惯的问题。于是,《给小宇的建议》便成为那天晚上的小练笔。让小宇在班里举办画展,在黑板报的一角给小宇留一块展示台,请小宇的同桌定时提醒他,课堂上多安排小宇回答问题……同学们的建议文笔流畅,观点可爱且富有童趣,对小宇更多的是包容和关心,大家对班中的“小宇现象”更是引发了持续的热议。基于孩子的需求和教材的特点,我注意不断调控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广玉兰》,我把孩子们带到校园里去实地观察数世同堂的玉兰花;教学《螳螂捕蝉》,我和他们一道去演绎其中的剧中角色;教学《三打白骨精》,我给他们讲述我小时候看《西游记》的情景;教学《三亚落日》,我把精心制作的课件呈现在他们的面前……
让小学语文回归儿童的世界,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源于心中对孩子们的一份尊重。不经意间,你不会再觉得那些开小差的孩子有多么讨厌了,那些写字潦草的,那些不完成作业的,那些连课文都读不成句的,都不再会让你“怒发冲冠”了。其实,不论我们到了多大年岁,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住着孩子,每一个的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童话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奇思妙想,充满了童真童趣。只要尊崇儿童的生命天性,激发儿童想象的情怀,创设越来越多的嬉乐情境,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变得更加开放自由、丰沛饱满。
(编辑:毕力中)
【关键词】 “嬉乐”情境;想象情怀; 儿童世界;自由本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在许多年的许多语文课堂上,老师们一直崇尚深刻的教学思维。一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也要层层深入,挖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以彰显老师对于教材的多角度深层次解读。于是,课堂上学生深思、多虑的情景多了起来,孩子们俨然化身为一个个小哲学家,蹙眉探究,欲罢不能。于是我们开始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境况?教学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转变,力求为儿童的心灵“松绑”。
一、创设儿童“嬉乐”的情境
在王笑梅看来,嬉乐不是一味的娱乐,而是顺应儿童天性的寓教于乐。儿童是天生的游戏者,他们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乐此不疲。说到玩儿,古代的儿童似乎比现在的孩子更会“嬉乐”:“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草地、丛林、荷塘、田野,无一不是他们嬉乐的家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顺应儿童的这一天性,结合实际不失时机地创设嬉乐情景,让他们爱上语文。
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文,我让学生们自由结合,分组创编这一课本剧。课堂上时间不够用,课间活动来凑,有的小组甚至利用晚上在学生家里排练。学生的二度创作令人惊叹,无论道具的制作和呈现,表情、动作、语言的综合运用,都体现出学生潜在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我的鼓动下,学生们用一年的时间编了一本儿童情景剧集锦,含《狐假虎威》《三袋麦子》《林冲棒打洪教头》《三顾茅庐》等四十多篇课文。小学教材大多文质兼美,图文并茂,很多童话、神话、历史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都可以组织学生们演一演、玩一玩。此外,猜成语动作表演、成语接龙、先游戏再习作等实践活动,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
二、激发儿童想象的情怀
事实上,哪一个儿童的心灵不闪耀着童话的光泽呢?现行各版本小语教材中,童话类占有很大比例,编者正是关切到孩子的切身体会和特点才选取了那么多的童话故事。教学这类课文,教师应该根据文本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一个个美妙的故事、一段段有趣的文字,还原成一组组鲜活而丰富的画面。
曾经听过一位老师执教《云房子》一课,深受启发。课堂上,老师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而是带领学生饶有兴趣地扮演角色读课文。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想象课文的意境,教师和学生合作把《云房子》改编成云房子和小鸟的一组对话。让学生感到有趣的是,教师鼓励他们给每一句话加上一幅图。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有效训练,一幅幅极具想象力的儿童画配上富有童趣的对话,让《云房子》无意间成为一篇精美的绘本作品。这位教师懂儿童,她以儿童的视角来看待这篇课文,赋予课文新的内涵,让学生收获了想象的果实。对于孩童来说,有的时候文字是抽象的,心理学家认为小学阶段的孩子对画面的感觉印记要远远高于文字。通过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就能很好地将“话”与“画”有效融合,培养学生积极的情趣,继而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统一。
三、唤醒儿童自由的本性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是一种童性哲学。而这种哲学,需要我们用心审视,倍加珍爱。民主、平等的氛围才会更加和谐,真诚、友善的课堂才会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真正的自由本性。
学生喜欢玩,喜欢新鲜的事物,喜欢富有挑战性的话题;学生喜欢电影《宝葫芦的秘密》中的那位刘老师,喜欢《师恩难忘》中那位爱给孩子讲故事的田老师,总之,只要是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和自由的老师他们都喜欢。我和孩子们建立起“甜甜的语文”伙伴QQ群,节假日约他们一道出去游玩,平时多倾听他们家长里短的烦恼,“师生伙伴共同体”这种特殊的关系就这样建立起来了。这个时候我发现,不想让学生表达都做不到。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时,小宇在座位上画画,小宇对美术的迷恋丝毫不亚于文中的法布尔。我利用一节校本课,让小宇、同学们、我一起来真诚地讨论这件关于学习兴趣和习惯的问题。于是,《给小宇的建议》便成为那天晚上的小练笔。让小宇在班里举办画展,在黑板报的一角给小宇留一块展示台,请小宇的同桌定时提醒他,课堂上多安排小宇回答问题……同学们的建议文笔流畅,观点可爱且富有童趣,对小宇更多的是包容和关心,大家对班中的“小宇现象”更是引发了持续的热议。基于孩子的需求和教材的特点,我注意不断调控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广玉兰》,我把孩子们带到校园里去实地观察数世同堂的玉兰花;教学《螳螂捕蝉》,我和他们一道去演绎其中的剧中角色;教学《三打白骨精》,我给他们讲述我小时候看《西游记》的情景;教学《三亚落日》,我把精心制作的课件呈现在他们的面前……
让小学语文回归儿童的世界,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源于心中对孩子们的一份尊重。不经意间,你不会再觉得那些开小差的孩子有多么讨厌了,那些写字潦草的,那些不完成作业的,那些连课文都读不成句的,都不再会让你“怒发冲冠”了。其实,不论我们到了多大年岁,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住着孩子,每一个的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童话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奇思妙想,充满了童真童趣。只要尊崇儿童的生命天性,激发儿童想象的情怀,创设越来越多的嬉乐情境,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变得更加开放自由、丰沛饱满。
(编辑:毕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