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较以前有了显著提高,这既有经济迅速发展为中职毕业生就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的客观原因,也有中职学校为提升办学水平作出努力的主观原因。就业率提高,对于中职学校和社会发展都是好事,但在这种环境下,人们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对就业质量、就业品质的关注。如专业对口率不高、工作稳定性不高和个人发展空间不大等等,极大地制约了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高。有哪些因素影响影响了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如何提升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
诚然,“就业”和“就业质量”都是一个带有复杂而系统的社会问题,也许中职学校在其中的作用是“有限”的。但是笔者认为,就业问题事关大局,就业质量事关长远,在“有限”的空间里,作“无限”的努力,是中职学校应有的作为。
一、影响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学校因素
如前所述,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一个社会问题。其影响因素也是错综复杂的。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中,与中职学校有关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入学动机的被动性
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考的失败者,他们别无选择,只能进人中职学校就读。进入中职学校就读是为了谋一份工作,或者在学校再待几年,以便减少父母的监管。在这种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厌学的情绪得已“发芽”,甚至成长。一些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仅仅是拿到了一张文凭,并不具备就业所需要的素质和本领。笔者以为,这是影响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根源。
(二)教育目标的功利性
近年来,中职学校都在贯彻教育部提出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针。但是,不少中职学校或是片面追求“就业率”,或是迫于实际存在的就业压力,并没有全面贯彻教育部的文件精神,而是单纯把毕业生“就业”提高到教育常规的核心地位,为就业而就业。
(三)教改路径的短期性
任何改革都是一种使事物不断完善的过程,都是一个扬弃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用一种模式取代另一种模式的过程。而我们许多中职学校一味追求校企合作“成果”,为了这个“成果”,把原本平等、互利、双赢的合作关系,变成了单向的求助关系,企业的需要成了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中职学校就自然确立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工作思路。笔者认为,上述种种“功利性”“短期性”的行为,显然是与我们的 “工作思路”分不开的。
二、提高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具体对策
要提高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笔者认为个人、学校和社会应该三方齐下,以实现中职毕业生就业的良性循环,笔者就针对中职学校应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加以分析,以求中职学校在提高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上“有所作为”。
(一)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中职学生尽管入学动机被动,但他们还处在青少年时期,他们不仅有被认可的渴望,也有对未来职业的美好憧憬。中职学校要从学生特点入手,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一是进行启蒙职业意识、培养职业道德、树立职业理想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二是培养学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端正择业观念,培养创新精神,树立创业意识;三是帮助学生了解与所学专业相应的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发展状况及其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使学生学习掌握一定的求职就业、开拓创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四是指导学生进行求职、就业、升学以及自身发展方向的选择。
(二)加强专业建设,增强学生专业能力
既然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那么就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中职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样才能使知识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要实现这一点,中职学校就在以下三方面加强专业建设:一是整合专业课程设置,把理论课与实践动手能力课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实践,让实践不断延伸与践行理论知识,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二是积极推进“学分制”,在“学分制”的助力下学生会对专业学习更有动力;三是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为学生的专业水平提供依据,也为其就业铺好路。
(三)加强就业跟踪管理,提高学生就业信心
尽管许多人认为职业教育实质是一种生计教育,即就业教育。但中职学校不应该只注重“一次性就业率”的硬性指标,而应该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让我们的教育在提升中延续。要实现这一点就业跟踪管理尤其重要,因为学生由学校进入社会,其身份由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就业者,许多同学对于角色的转变难以适应,环境的陌生、工作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独立的生活要求让很多同学知难而退,这就要求学校应随时了解学生在就业单位的工作、生活情况及时解决学生思想上的症结,帮学生渡过职业的起始期。
(四)建立准入与准出制度,拓宽学生就业前景
优厚的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灵活的用人机制是企业留人的关键;学生过硬的专业素养也是企业积极在寻找的。目前中职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用人状况已经出现,但如何把学生送到最适宜、是有发展空间的就业单位去工作,这是中职学校应该努力探索的。建立准入与准出制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即是严格把关,建立严格的公司准入制度。只有通过了考核的就业单位,才有资格到校选拔毕业生。在当前,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有很大的一部分是通过校园招聘会实现的,只有让好的就业单位参与,优秀的学生才可能找到合适的位置。二是学校也应该建立严格的学生准出制度。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跟踪,建立《毕业生综合评定标准》制度,对于在校严重违纪、受到处分或学习太差未能通过等级考试而无法取得毕业证书的学生,只推荐上岗。只有这样双方才能在互动中共赢,学生在就业单位也才能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提高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社会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要提高中职学生就业质量需要多方努力。作为中职学生只有从提升就业能力、专业能力、就业信心和就业前景入手,才能真正在“有限”的空间里实现“无限”的价值。
诚然,“就业”和“就业质量”都是一个带有复杂而系统的社会问题,也许中职学校在其中的作用是“有限”的。但是笔者认为,就业问题事关大局,就业质量事关长远,在“有限”的空间里,作“无限”的努力,是中职学校应有的作为。
一、影响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学校因素
如前所述,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一个社会问题。其影响因素也是错综复杂的。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中,与中职学校有关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入学动机的被动性
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考的失败者,他们别无选择,只能进人中职学校就读。进入中职学校就读是为了谋一份工作,或者在学校再待几年,以便减少父母的监管。在这种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厌学的情绪得已“发芽”,甚至成长。一些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仅仅是拿到了一张文凭,并不具备就业所需要的素质和本领。笔者以为,这是影响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根源。
(二)教育目标的功利性
近年来,中职学校都在贯彻教育部提出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针。但是,不少中职学校或是片面追求“就业率”,或是迫于实际存在的就业压力,并没有全面贯彻教育部的文件精神,而是单纯把毕业生“就业”提高到教育常规的核心地位,为就业而就业。
(三)教改路径的短期性
任何改革都是一种使事物不断完善的过程,都是一个扬弃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用一种模式取代另一种模式的过程。而我们许多中职学校一味追求校企合作“成果”,为了这个“成果”,把原本平等、互利、双赢的合作关系,变成了单向的求助关系,企业的需要成了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中职学校就自然确立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工作思路。笔者认为,上述种种“功利性”“短期性”的行为,显然是与我们的 “工作思路”分不开的。
二、提高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具体对策
要提高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笔者认为个人、学校和社会应该三方齐下,以实现中职毕业生就业的良性循环,笔者就针对中职学校应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加以分析,以求中职学校在提高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上“有所作为”。
(一)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中职学生尽管入学动机被动,但他们还处在青少年时期,他们不仅有被认可的渴望,也有对未来职业的美好憧憬。中职学校要从学生特点入手,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一是进行启蒙职业意识、培养职业道德、树立职业理想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二是培养学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端正择业观念,培养创新精神,树立创业意识;三是帮助学生了解与所学专业相应的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发展状况及其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使学生学习掌握一定的求职就业、开拓创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四是指导学生进行求职、就业、升学以及自身发展方向的选择。
(二)加强专业建设,增强学生专业能力
既然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那么就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中职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样才能使知识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要实现这一点,中职学校就在以下三方面加强专业建设:一是整合专业课程设置,把理论课与实践动手能力课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实践,让实践不断延伸与践行理论知识,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二是积极推进“学分制”,在“学分制”的助力下学生会对专业学习更有动力;三是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为学生的专业水平提供依据,也为其就业铺好路。
(三)加强就业跟踪管理,提高学生就业信心
尽管许多人认为职业教育实质是一种生计教育,即就业教育。但中职学校不应该只注重“一次性就业率”的硬性指标,而应该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让我们的教育在提升中延续。要实现这一点就业跟踪管理尤其重要,因为学生由学校进入社会,其身份由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就业者,许多同学对于角色的转变难以适应,环境的陌生、工作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独立的生活要求让很多同学知难而退,这就要求学校应随时了解学生在就业单位的工作、生活情况及时解决学生思想上的症结,帮学生渡过职业的起始期。
(四)建立准入与准出制度,拓宽学生就业前景
优厚的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灵活的用人机制是企业留人的关键;学生过硬的专业素养也是企业积极在寻找的。目前中职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用人状况已经出现,但如何把学生送到最适宜、是有发展空间的就业单位去工作,这是中职学校应该努力探索的。建立准入与准出制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即是严格把关,建立严格的公司准入制度。只有通过了考核的就业单位,才有资格到校选拔毕业生。在当前,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有很大的一部分是通过校园招聘会实现的,只有让好的就业单位参与,优秀的学生才可能找到合适的位置。二是学校也应该建立严格的学生准出制度。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跟踪,建立《毕业生综合评定标准》制度,对于在校严重违纪、受到处分或学习太差未能通过等级考试而无法取得毕业证书的学生,只推荐上岗。只有这样双方才能在互动中共赢,学生在就业单位也才能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提高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社会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要提高中职学生就业质量需要多方努力。作为中职学生只有从提升就业能力、专业能力、就业信心和就业前景入手,才能真正在“有限”的空间里实现“无限”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