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一直在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建筑工程事故及重大事故频繁发生,多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保护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必须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和事故处理,而迄今为止,对此类问题的解决亦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规范可循。因此,对于量大面广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事故的分析和处理等方面作进一步的研究十分有必要。在钢筋混凝土事故中,混凝土因其组成相对复杂、施工管理及施工工艺等多方面的原因,质量事故在钢筋混凝土质量事故中占很大比例。所以本文即从结构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出发,阐述了结构混凝土出现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及基本处理步骤。阐明了混凝土质量事故分析处理的重要意义。质量事故的分析,是判断其性质及采取何种处理措施的前提,其目的是为防止质量事故恶化、创造正常的施工条件、排除工程上存在的隐患、预防事故的再次发生、减少损失。质量事故的处理是消除质量隐患以达到建筑物的安全可靠和正常使用各项功能及寿命要求,并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关键词:结构混凝土;质量事故;分析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业在我国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目前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全国上下都在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且建筑业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越来越成为我们国家经济建设的主力军,这使得建筑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由于建筑市场发展的不成熟,导致其发展极不平衡,当前我国相当多的混凝土工程存在质量问题,全国恶性工程事故不断,而尚未暴露出来的质量隐患则更是令人担忧。建筑物结构设计要求的目标使用期一般都在50年以上,那些关乎结构安全的质量隐患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将为后人埋下无数祸根。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发现问题、快速地解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质量事故类型与事例
(一)材料原因。配制混凝土选用的原材料水泥、细骨料、粗骨料、掺合料、外加剂及拌合用水等质量不符合要求或使用不当是产生质量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有很大影响。
(二)混凝土配合比的原因。应是由有资质机构按照现场施工情况、材料情况、工程情况确定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经过严格的验证、试配后在确定拌制的比例,如果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不够合理、不够正确,是不可能拌制出与相关要求一致的混凝土。
(三)施工的原因。不论施工配合比多么科学合理、材料多么优良,其也需要合理的运送时间,且搅拌均匀,配料准确,要严格根据要求进行浇筑,要确保其支撑系统牢固可靠,模板平整、振捣密实,同时还应保证混凝土加载时间、拆模时间合理。
(四)混凝土养护的原因。水泥是混凝土中胶凝材料中的水硬性材料,由于其在潮湿环境中才能充分的发挥水化作用,因此应保证其的潮湿度,防止混凝土早期由于表面缺水而致使的混凝土干缩裂缝。
(五)环境的原因。例如自然风化、腐蚀、介质、高热、高温、冻害等的作用,会使混凝土的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六)设计原因。由于设计各参数取值不恰当甚至是错误而引发的混凝土质量事故。
(七)混凝土的外观质量缺陷
(1)蜂窝。现象,混凝土构件表面出现许多类似于蜂窝状的窟窿。其产生原因,没有分层进行捣固,致使模板缝隙不严密,从而导致部分水泥浆流失,混凝土在入仓时没有进行缓降器的设置,导致混凝土离析,混凝土坍落度偏小,钢筋布置比较密,企鹅没有很好地进行平仓振捣。
(2)孔洞。钢筋混凝土局部出现蜂窝较大与没有混凝土的现象,局部纵向钢筋出现裸露,结构内部有较大尺寸的空隙。产生原因,在钢筋比较密的一些部位与预埋件处、预留孔洞,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没有进行振捣就进行浇筑上层混凝土扼工作,导致混凝土严重跑浆、石子成堆、砂浆分离、离析的现象产生,同时还没有进行振捣的工程,混凝土下料过高,下料过厚,过多,并且振捣器振动不够,致使混凝土被卡住,混凝土内掉入泥块、木块等杂物,形成松散的孔洞。
(八)混凝土结构倒塌事故
致使混凝土结构倒塌事故的因素有很多种,其一是因为自然灾害,如火灾、地震等因素。其二是违反基本程序,盲目的进行施工,无证设计。其三是因为改建使用不当、施工质量低下、施工顺序错误、施工过程中盲目修改设计、设计构造不合理、设计计算不合理等。
二、处理方法
(一)预应力加固法
采用高强度型钢与钢筋等就叫做预应力加固法,在被加固构件体外增设预应力撑杆与拉杆的加固方法。进行加固时,通过预应力的施加,致使被加固构件以及体外的压杆与拉杆同时受力,这样可以将加固后体系的刚度与承载能力相对提高,使原有截面的受力特征改变,将被加固构件的应力超前现象有效避免。其次,施加预应力时所产生的负弯矩可以达到使裂缝完全闭合,缩小原构件的裂缝宽度,减小原构件的挠度,抵消部分荷载弯矩的目的。使用这种方式可依在不改变使用空间的前提下,将斜截面承载力与结构构件的正截面相对提高,还可以用于钢梁和钢屋架等构件的加固,广泛用于小偏心受压构件和混凝土柱等轴心以及混凝土板、梁等受弯构件加固。
(二)外部粘贴加固法
外部粘贴加固法是用粘结剂将钢板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如玻璃钢、碳纤维布等粘贴于构件需要加固部位的表面上,使之共同工作,提高构件延性和承载力加固的一种方法。如纤维布或鋼板粘贴在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受拉区,通过钢筋受拉来提高构件的抗弯能力;同时,还可以在柱截面周边粘贴纤维箍或封闭钢板,柱抗剪能力得以提高的同时,核心混凝土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混凝土构件延性和强度提高。由于粘贴所用材料的粘贴强度高以及厚度比较薄,其截面加固的二次受力特征不明显,不仅能满足平截面假定,具有共同工作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很好、力学加固以及分析简捷的特点,而且对结构的外观、生产都不影响、施工方便快捷等优点。当下,外部粘贴加固方法是比较常用的,根据外部粘贴材料的不同,主要有外部粘玻璃钢、外部粘碳纤维布和外部粘贴钢板等。
(三)注浆加固法或喷射修补法
注浆加固法是一种用压送设备产生的压力将粘结性能较好的材料,如环氧树脂浆液、甲液、水泥浆液等,注入被加固构件的内部空隙中,以提高其完整性、密实性和材料强度的修补方法。喷射修补法是时用压缩空气把细石混凝土与水泥浆喷射到受喷面上,且凝固形成喷射层的加固方法。喷射层具有替代与保护、参与原构件工作的功能,从而可以使耐久性、刚度、结构承载力相对提高或者恢复功能的作用。
(四)裂缝修补技术
(1)表面封闭法就是使用网状裂纹的毛细作用与混凝土表层微细独立裂缝吸附低黏度同时其具有封闭裂缝通道、渗透性的修补胶液优良的特性。对一些需要防渗的部位,如楼板等,需要在混凝土表面贴纤维复合材料、粘充填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封护的作用。
(2)注射法以相对的压力将高强度、低黏度的裂缝修补胶液填充到裂缝腔里面;此方法适用于0.1mm≤ω≤1.5mm静止的独立裂缝、贯穿性以及蜂窝状局部缺陷的修复与补强。
(3)压力注桨法在一定时间内,将修补裂缝以较高压力的注桨料填充到裂缝腔里面;这种方法适合在处理深而婉转的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蜂窝状严重缺陷、大型结构贯穿性裂缝中。
结束语
对出现结构混凝土质量事故的工程,应以建筑物可靠性鉴定、混凝土结构加固的理论、标准为依据对其进行分析、判断、制定加固处理方案。处理结构混凝土质量事故时必须考虑他的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和多发性的特点。结构混凝土质量事故分析处理必须及时。质量事故的分析,是判断其性质及采取何种处理措施的前提,其目的是为防止质量事故恶化、创造正常的施工条件、排除工程上存在的隐患、预防事故的再次发生、减少损失。必须做到:及时、客观、准确、全面、标准、统一。
参考文献:
[1]熊英.结构混凝土质量事故的分析与处理[D].重庆大学,2007.
[2]冯杰.混凝土质量事故的分析与处理[J].山西建筑,2010,03:254-255.
[3]张建宏.混凝土质量事故分析和处理[J].福建建筑,2011,03:84-86.
关键词:结构混凝土;质量事故;分析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业在我国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目前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全国上下都在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且建筑业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越来越成为我们国家经济建设的主力军,这使得建筑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由于建筑市场发展的不成熟,导致其发展极不平衡,当前我国相当多的混凝土工程存在质量问题,全国恶性工程事故不断,而尚未暴露出来的质量隐患则更是令人担忧。建筑物结构设计要求的目标使用期一般都在50年以上,那些关乎结构安全的质量隐患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将为后人埋下无数祸根。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发现问题、快速地解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质量事故类型与事例
(一)材料原因。配制混凝土选用的原材料水泥、细骨料、粗骨料、掺合料、外加剂及拌合用水等质量不符合要求或使用不当是产生质量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有很大影响。
(二)混凝土配合比的原因。应是由有资质机构按照现场施工情况、材料情况、工程情况确定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经过严格的验证、试配后在确定拌制的比例,如果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不够合理、不够正确,是不可能拌制出与相关要求一致的混凝土。
(三)施工的原因。不论施工配合比多么科学合理、材料多么优良,其也需要合理的运送时间,且搅拌均匀,配料准确,要严格根据要求进行浇筑,要确保其支撑系统牢固可靠,模板平整、振捣密实,同时还应保证混凝土加载时间、拆模时间合理。
(四)混凝土养护的原因。水泥是混凝土中胶凝材料中的水硬性材料,由于其在潮湿环境中才能充分的发挥水化作用,因此应保证其的潮湿度,防止混凝土早期由于表面缺水而致使的混凝土干缩裂缝。
(五)环境的原因。例如自然风化、腐蚀、介质、高热、高温、冻害等的作用,会使混凝土的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六)设计原因。由于设计各参数取值不恰当甚至是错误而引发的混凝土质量事故。
(七)混凝土的外观质量缺陷
(1)蜂窝。现象,混凝土构件表面出现许多类似于蜂窝状的窟窿。其产生原因,没有分层进行捣固,致使模板缝隙不严密,从而导致部分水泥浆流失,混凝土在入仓时没有进行缓降器的设置,导致混凝土离析,混凝土坍落度偏小,钢筋布置比较密,企鹅没有很好地进行平仓振捣。
(2)孔洞。钢筋混凝土局部出现蜂窝较大与没有混凝土的现象,局部纵向钢筋出现裸露,结构内部有较大尺寸的空隙。产生原因,在钢筋比较密的一些部位与预埋件处、预留孔洞,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没有进行振捣就进行浇筑上层混凝土扼工作,导致混凝土严重跑浆、石子成堆、砂浆分离、离析的现象产生,同时还没有进行振捣的工程,混凝土下料过高,下料过厚,过多,并且振捣器振动不够,致使混凝土被卡住,混凝土内掉入泥块、木块等杂物,形成松散的孔洞。
(八)混凝土结构倒塌事故
致使混凝土结构倒塌事故的因素有很多种,其一是因为自然灾害,如火灾、地震等因素。其二是违反基本程序,盲目的进行施工,无证设计。其三是因为改建使用不当、施工质量低下、施工顺序错误、施工过程中盲目修改设计、设计构造不合理、设计计算不合理等。
二、处理方法
(一)预应力加固法
采用高强度型钢与钢筋等就叫做预应力加固法,在被加固构件体外增设预应力撑杆与拉杆的加固方法。进行加固时,通过预应力的施加,致使被加固构件以及体外的压杆与拉杆同时受力,这样可以将加固后体系的刚度与承载能力相对提高,使原有截面的受力特征改变,将被加固构件的应力超前现象有效避免。其次,施加预应力时所产生的负弯矩可以达到使裂缝完全闭合,缩小原构件的裂缝宽度,减小原构件的挠度,抵消部分荷载弯矩的目的。使用这种方式可依在不改变使用空间的前提下,将斜截面承载力与结构构件的正截面相对提高,还可以用于钢梁和钢屋架等构件的加固,广泛用于小偏心受压构件和混凝土柱等轴心以及混凝土板、梁等受弯构件加固。
(二)外部粘贴加固法
外部粘贴加固法是用粘结剂将钢板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如玻璃钢、碳纤维布等粘贴于构件需要加固部位的表面上,使之共同工作,提高构件延性和承载力加固的一种方法。如纤维布或鋼板粘贴在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受拉区,通过钢筋受拉来提高构件的抗弯能力;同时,还可以在柱截面周边粘贴纤维箍或封闭钢板,柱抗剪能力得以提高的同时,核心混凝土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混凝土构件延性和强度提高。由于粘贴所用材料的粘贴强度高以及厚度比较薄,其截面加固的二次受力特征不明显,不仅能满足平截面假定,具有共同工作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很好、力学加固以及分析简捷的特点,而且对结构的外观、生产都不影响、施工方便快捷等优点。当下,外部粘贴加固方法是比较常用的,根据外部粘贴材料的不同,主要有外部粘玻璃钢、外部粘碳纤维布和外部粘贴钢板等。
(三)注浆加固法或喷射修补法
注浆加固法是一种用压送设备产生的压力将粘结性能较好的材料,如环氧树脂浆液、甲液、水泥浆液等,注入被加固构件的内部空隙中,以提高其完整性、密实性和材料强度的修补方法。喷射修补法是时用压缩空气把细石混凝土与水泥浆喷射到受喷面上,且凝固形成喷射层的加固方法。喷射层具有替代与保护、参与原构件工作的功能,从而可以使耐久性、刚度、结构承载力相对提高或者恢复功能的作用。
(四)裂缝修补技术
(1)表面封闭法就是使用网状裂纹的毛细作用与混凝土表层微细独立裂缝吸附低黏度同时其具有封闭裂缝通道、渗透性的修补胶液优良的特性。对一些需要防渗的部位,如楼板等,需要在混凝土表面贴纤维复合材料、粘充填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封护的作用。
(2)注射法以相对的压力将高强度、低黏度的裂缝修补胶液填充到裂缝腔里面;此方法适用于0.1mm≤ω≤1.5mm静止的独立裂缝、贯穿性以及蜂窝状局部缺陷的修复与补强。
(3)压力注桨法在一定时间内,将修补裂缝以较高压力的注桨料填充到裂缝腔里面;这种方法适合在处理深而婉转的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蜂窝状严重缺陷、大型结构贯穿性裂缝中。
结束语
对出现结构混凝土质量事故的工程,应以建筑物可靠性鉴定、混凝土结构加固的理论、标准为依据对其进行分析、判断、制定加固处理方案。处理结构混凝土质量事故时必须考虑他的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和多发性的特点。结构混凝土质量事故分析处理必须及时。质量事故的分析,是判断其性质及采取何种处理措施的前提,其目的是为防止质量事故恶化、创造正常的施工条件、排除工程上存在的隐患、预防事故的再次发生、减少损失。必须做到:及时、客观、准确、全面、标准、统一。
参考文献:
[1]熊英.结构混凝土质量事故的分析与处理[D].重庆大学,2007.
[2]冯杰.混凝土质量事故的分析与处理[J].山西建筑,2010,03:254-255.
[3]张建宏.混凝土质量事故分析和处理[J].福建建筑,2011,03: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