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助力高质量发展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ile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国经济发展发生着重大转变,以投资引领的发展方式已经渐渐转变为以创新驱动和消费推动的新型发展模式。产教融合正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到2017年底,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相关政策内涵,将产教融合从职业教育延伸到整个教育体系。陕西省作为教育大省,当前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稳步攀升的关键时期,深化产教融合进而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等多要素全方位融合,对实现陕西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陕西省职业教育基本状况
   陕西省高等院校的综合实力居西部地区之首,在全国排名第三,是典型的教育大省。陕西职业教育占全省中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陕西的民办教育也是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亮点。陕西现有高等学院500多所,在校人数约76万,普通高等学校有95所,其中高职院校52所,占54.74%,设高职专业的高校共计78所。民办高校及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41所,万人以上规模民办高校8所,全日制在校生万人,以民办机制运行的独立院校现有12所。
   陕西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门类齐全覆盖面广,根据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目前陕西设置高职高专的78所高校共设置高职专业1143个,覆盖专业目录全部19个大类,覆盖专业目录中78个二级类的68种,覆盖率87.18%;覆盖专业目录中531种专业中的236种,覆盖率44.44%。
   二、陕西产教融合发展现状
   (一)陕西近年来取得的成绩
   “十九大”以来,陕西省更加注重对产教融合工作的推进,较早出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陕西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近期又出台《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制度。建立了由省政府领导牵头,发展改革、教育、人社、财政、工信、科技、国防工业等部门密切配合,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积极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协同联动,加快构建高等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同时,在西安市阎良区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努力把阎良建设成为国家航空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组建陕西应用型高校与企业产学研用联盟,搭建深度融合的平台纽带,实现优势互补,整体发力,协同发展,更好的跟进服务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二)产教融合突出问题
   1、院校方面
   大多数院校为公办院校,由于对自身认识、定位不准确,造成产教融合难以达到真正目的。一是课程设计不能按照企业紧需人才岗位来设置,课程体系还是偏重理论学习,造成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相脱节。二是缺乏有实践经验的指导老师,高校教师大多习惯课堂教学,不习惯在企业中指导学生实际,而企业培训老师也无法联系理论指导学生实践。三是学校安排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不能根据所学知识安排实习,实习内容大多也是低技术含量的岗位实习,学生在实习中无法对所学进行实践,难以达到提升专业技能的目的。
   2、企业方面
   企业追求“经济效益”,院校注重“社会效益”,校企两方目标上的明显差异导致双方难以靠自发性深度融合,合作停留在浅层次、单一事项的合作,难以深入。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与高校合作,投资建设后不仅不能保证自己得到需要的人才,而且投资成本无法回收,实现“经济效益”更无从谈起,参与热情降到谷底。
   3、政府方面
   政府为鼓励企业参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产教融合提供了基本指引,但仍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则,校企双方在合作中的权、责、利未能明确,导致企业利益无法保障,参与度不高。使得相关政策法规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缺乏约束力和驱动力。即使有成功案例,也难于广泛推广,课程体系、教育标准的制定也难以得到行业、企业制度化的参与。
   另外,由于制度不完善,产教供需渠道不畅。校企双方没有对接平台,缺乏沟通渠道,导致优秀的市场力量难以进入职业学院,更难以融入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学校教育往往滞后,无法跟上技术升级和转型的速度,而企业敏锐的嗅觉和快速的反应也不能进入教育体系,严重影响育人的质量。
   三、国内外产教融合经验
   (一)国外经验做法
   世界上职业教育模式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企业方为“一元”,职业院校为另“一元”,主要表现为在企业进行职业技能和工艺知识的教育与在学校进行的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教育相结合的人才教育制度。二是以日本为代表的“企业制”,主要指的是企业直接参与,负责学生的专业理论、职业技能以及工艺知识的教育。三是以我国为代表的“职校制”,以职业院校为主,负责学生的全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工艺知识的教育。
   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培养模式的主要优点在于,学生在职校和企业分别学习,有理论,有实践,相辅相成极大的提升和扩展了学生的能力。企业有实训老师,注重企业最新技术的指导,院校和企业对职业教育具有多方参与机会,学生的生产性劳动,一来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二来又能激发学习的热情。还有一些行会创办的跨企业培训中心,作为学习场所的补充,更进一步弥补企业生产实践的不足。    日本的教育模式为“企业制”,政府放权给企业,政府制定办学条件、办学标准,企业负责培养。这种制度的优点在于解决了教育、用人“两层皮”的弊端,职业教育和企业需求紧密结合,极大的提高劳动效率。值得借鉴的是,一是日本政府有完善的政策体系,用立法的形式明晰了职教主体的权责利。二是允许企业或民间力量办学,只要是达到政府标准均可开办学校和培训机构,同时私人企业等承担公共培训计划的,还会得到政府的资助。三是有完善的“企业内”职业教育,日本的大型企业多数重视企业内教育,例如丰田、松下等公司都有职业教育学校。
   (二)国内经验做法
   山东省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契机聚焦深化产教融合的重点难点问题,规划布局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健全的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和企业实训基地,同时作为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建设省份,山东省在自身产业优势基础上打造鲜明特色的产教融合型行业,着力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
   江苏省将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建设与产教融合相结合,针对本省产业集群发展特点重点规划。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考核,对符合一定标准的企业给予不同层次的补贴。同时,要求逐步扩大高职院校的招生比例。
   四、陕西方案
   (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作
   突出规划引领作用,以“十四五”规划编制为契机,充分做好顶层设计,将产教融合作为重要举措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各个环节,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着重解决机制问题。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尽快出台实施细则或行动指南。不断通过制度创新,建立配套法律法规,合理保证各方利益,积极吸引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最终实现多元主体办学的创新模式。二是创新沟通渠道,着力解决校企、以及社会信息渠道不畅的问题,利用“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探索建立全信息服务平台,向各类主体提供精准信息及增值服务。三是打破行政区划概念,以产业链条为主体,培育一批全方位、多元素,集高等院校、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等为一体的共建、共享、共赢的产教研生态圈。
   (二)加速推动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重解决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两张皮”问题。一是将实践教学融入校园,鼓励院校探索特色专业建设,支持企业院校联合建班,“订单式”培养,大力发展“双师制”教学模式。二是打破院校区域性限制,在全国范围内优选先进院校、先进专业、“双一流”高校、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入陕建校,通过“校校”合作等创新模式提升办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三是扭转职业偏见,完善上升通道。逐步扭转人才观,逐步扩大职业教育招生比例,同时完善职业教育发展上升通道。
   (三)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从政策和立法的角度保证企业利益,鼓励校企深度合作,开拓校企多渠道沟通,着重解决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问题。一是支持企业深度参与院校教学改革,积极推动企业建立与院校共育的新型学徒制度,通过建立全面合理的考核体系,对相关企业给予财政补助。二是逐步放开办学门槛,允许有能力的企业及社会力量建立职业学校,促进职业教育多元化。三是建立全省协调创新服务综合平台,以产业生态圈形式的共享体系,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生产运营中的各种问题。
   五、总结
   产教融合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及社会力量做到资源共享,優势互补,建立共建、共生、共享的生态圈,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进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西安航空学院)
其他文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特别是2019年以来,中央将加快改造城镇老旧小区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在多次重要会议中对这一工作作出部署。为加强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研究,近期,笔者随相关课题组对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背景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被作为改善民生和扩大投资、激发内需的重要渠道。2019年
期刊
2019年11月25日下午,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揭晓,湖南省长沙县再次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称号,连续13次获此殊荣。代表市民对我们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向往度、赞誉度。城市所带来的幸福感,来自于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切实体现。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沙县长期处于“有县无城”的尴尬境地,但改革开放40年来,却发生了
期刊
近日,全国节能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司长任树本、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节能处处长赵怀勇、国家节能中心主任徐强出席会议并讲话。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节能(监测、服务)中心、节能监察机构主要负责人,以及中心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议就如何加强节能中心系统合力并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如何提高节能监察执法权威及影响力、节能服务机构在新形势下如何开拓业务
期刊
摘要:广西百色市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背景下步入人口老龄化,在养老问题上面,临更多困难与挑战。通过走访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养老相关政府单位与养老机构,对养老机构的运行现状、职工现状、老人现状三方面进行调查,发现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养老机构存在服务人员缺乏专业性、年龄偏大、提供的服务内容单一、资金运转困难等问题,从政府和养老机构两个角度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养老服务 养老机构 百色市右江区  广西
期刊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应急管理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负责同志就此回答了记者提出的问题。   问:《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生物天然气是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餐厨垃圾、农副产品加工废水等各类城乡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经
期刊
引用两句古代先哲的经典,借此概括本人关于我国建设现代经济治理体系的两个方面的思考,一是应该如何建立符合国家发展需求、不负时代使命的现代化经济治理体系,二是关于建设现代经济治理体系的战略目标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句引用的是《孙子兵法》谋攻篇里,关于“知胜之道”的一句论述,“上下同欲者胜”。谋攻篇则是《孙子兵法》的核心篇章,主要揭示了战略策略上取得胜利的规律,对于我国目前面对的发展阶段和国际局势都
期刊
近年来,贵州省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进一步释放农村客货运输需求。但由农村客货运输供需矛盾引发的出行难、物流难、农村客运安全监管难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为破解这一难题,贵州省探索开发了“通村村”农村交通运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通村村”平台),通过系统平台和县、乡、村级服务网点建设,提供安全、便捷、经济、舒适的交通运输服务,激活农村客流、物流、信息流的微循环,并整合形成商贸、电商、快递、物流、
期刊
12月7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改革论坛在京召开,论坛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主线,探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市场化改革。   一、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
期刊
当前如何降低物流成本日益成为影响我国全产业链成本降低的重要难题和重点突破口,榆林市作为全国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对于大宗商品长距离铁路运输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本文就以榆林煤炭运输为例,针对“公转铁”形式优化、铁路运力释放和效率提升提出若干对策与建议,为推进铁路市场化改革和降低以物流成本为代表的全产业链成本提供思路、开展探索。   一、榆林市煤炭生产和交通建设基本情况   (一)全市煤炭资源开发情况
期刊
第十二章 久居深闺(上)   有意思的是,那天,我们从北京故宫签约出来,乘车前往国家主管建材部委时,司机开错了道,我见挂有中关村牌子的地方,干脆让司机停下车,歪打正着调研了一番。   我笑说:“这叫偷师学艺!”   中关村这里,过去曾是一片荒凉的坟场,大多是太监的墓岗。因明清时期称太监为“中官”,所以这里被叫作“中官坟”。也有一说认为从明朝开始,太监多在此建庙宇和养老的庄园,也因当时人称太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