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统编教材,踏踏实实教语文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ey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的语文教材,受到上至中央,下至各教科研单位的高度重视。这部教材编写时间之长,编写资源之雄厚,都是空前的。虽然不能说这部教材是完美的,但相比以前各种版本的教材,统编语文教材确实是最好的。它的好,表现在它不再让人觉得语文是玄空而难教的;表现在语文知识的系统化;表现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去教好语文,去组织自己的教学,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统编语文教材实施两年来,一些教师还是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把教材当作一篇篇的课文,还是把新教材当作老教材用;还有一些教师则对统编语文教材中语文知识的系统性视而不见。因此,培养教师的新教材意识,提高教师充分利用统编语文教材上好每一堂课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紫藤萝瀑布》为例,谈谈如何利用统编语文教材的知识体系踏踏实实上好语文课。
  《紫藤萝瀑布》一课的语文知识体系由单元导读、预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五个部分组成。教师上课前的首要任务是备课,备课主要是思考这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又通过什么方法让学生自主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看看《紫藤萝瀑布》五个部分的语文知识体系有没有为我们提供備课的方案。
  先看“单元导读”,虽然只有简短的两段文字,但明确地告诉我们本单元每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单元导读”第一小节写道:“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所以我们能够在山川溪泉中听见回荡的心声,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落实到《紫藤萝瀑布》一课,就可以确定这样两个教学目标:第一,赏析紫藤萝瀑布的美。第二,体会作者的情感。“单元导读”的第二小节写道:“本单元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落实到《紫藤萝瀑布》一课,我们又可以确定这篇课文的学习方法:第一,通过朗读,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和作者的情感。第二,学习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关于人生的感悟和生命的启迪。第三,通过比较阅读,立德树人。
  我们在语文知识体系的单元导读中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那么语文知识体系中的其他内容也肯定能帮助我们找到为实现教学任务而设计的教学活动。
  在语文知识体系之预习中,其两段文字的关键词是“想象”。想象初读课文前和以及读完课文后留给你的美好画面,去感受美的发现。
  在语文知识体系之思考探究中,一是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二是三道赏析题,并根据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面的语句,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提供了“化静为动、多感官互通、物我交融”的写作手法。三是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谈谈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
  在语文知识体系之积累拓展中,一是联系前面所学托物言志的课文,讨论本课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文章的中心。二是与宗璞的《丁香结》《燕园树寻》《好一朵木槿花》等进行比较阅读,看看这些作品与本课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语文知识体系之读读写写中,包括瀑布、迸溅、挑逗、凝望、繁密、笼罩、枯槐、遗憾、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等词语。
  这么丰富的语文知识体系,教师在课堂上完全可以按照上述的内容进行教学活动。
  譬如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一:检查预习,学习生字生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利用学程单,围绕语文知识体系之读读写写里面的生字词,让学生掌握这些词语的音、形、意。根据这些词语的先后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以后深入学习课文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
  教学环节二:局部赏析,诵读优美语句,体会写景妙处。
  《紫藤萝瀑布》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把紫藤萝的美丽、繁盛以及旺盛的生命力,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出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象自己见过的紫藤萝的美,再通过对课文中描写紫藤萝的重点句子,尤其是语文知识体系中思考探究第二大题所提供的三个句子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赏析,来学习课文运用多种方法写景状物的妙处。最后让学生通过想象来感受紫藤萝的美。
  教学环节三:小组合作,诵读情感句,体会志趣意愿的寄托。
  在赏析课文中描写紫藤萝的优美句子后,教师根据语文知识体系之思考探究第一大题和积累拓展第四大题的要求,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作者情感的句子,并引导学生读出相应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给出写作背景,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作者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环节四:拓展延伸,比较阅读,立德树人。
  根据“语文知识体系之积累拓展”第五题的要求,教师可以在学习课文后,出示其三篇文章中的任何一篇,让学生围绕写景状物的写法,或者围绕托物言志表达主题的方法,进行比较阅读,从而对人生、对生命进行感悟,以便更好地教育学生,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这样组织教学,对于一般的语文教学肯定是行得通的。因为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抓住了统编教材的语文知识体系,也抓住并落实了教材中“语、修、逻、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果教师能够坚持下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一定能逐步提高。
其他文献
新《课标》强调,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传家宝,刻写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充分发挥古诗文的特殊教育功能,应该是每个语文老师的看家本领。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课堂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1. 挖掘传统文化,渗透教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材中的大量古诗文是
教材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一切教学活动都需要在它的基础上进行,教材成为了教学的主要依据,由此可以看出教材的重要性。但是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尤其是语文教学,因此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灵活应用,既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又能够实现知识的拓展,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一、语文课堂中教材的功能  目前语文教材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以下功能:  1.凭借功能  语文教材是语文知识的主要呈现方式,能够帮助教师实现教
[摘 要:在信息技术水平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微课把新时代的技术应用于传统的教学活动之中,并且涵盖了教学视频、课件以及课后练习多个环节。相对于先前的教学模式,微课让学生的讨论、学习变得更加便捷。通过微课老师也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这些优势恰好解决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缺陷。因此本文提出了如下建议,旨在让微课在实际阅读教学活动中得到更好地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微课]  微课是
[摘 要:新课标开展以来,学校体育教学工作逐步受到了学校的重视,特别是处于人生关键期的高中生来说显得更加重要。本文从高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存在的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促使高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对策进行研究,为有关部门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  西方国家早早地就注意到了中学生体育锻炼这一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都很丰富。教育是整个社会结构中最为
[摘 要:“创造力、创造性活动不是学生的专属,老师也应该成为创造型的教师,在不断地思考、学习中提高和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作为一名从事母语教学的教师,更应该要具有打破常规、具备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并作用于学生,那么,我们的学生是多么幸福,我们教师又是多么的幸福。  关键词:拼音;汉字;绘本阅读]  汉语拼音是学习汉字的第一步,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敲门砖。汉语拼音掌握扎实了,能够为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模式,主要就是让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并给学生制定一个合适的教学任务。之后,学生便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来对这个任务进行交流探讨,从而使学习任务得以完成。在经过有效的合作学习后,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时更加积极,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可见,将此种教学手段应用于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是极为必要的。
文学,是语言的游戏;考场写作,也可以看作是一场文字的表演。抛却立意深刻与否不论,大部分考场佳作都有其巧妙之处,让阅读者生出“难为他写得出来”的感受,从而不吝赋分。使文字“巧妙”的方法很多,笔者在此谈谈陌生化写作的思路及表现。  众所周知,文章喜岖不喜平,通过一定的手段,对日常语言“有组织有预谋”地颠覆,可以达到“言人所未言”的效果,从而具备激发阅读者兴趣,延长阅读者阅读时间的能力。  何为文学创作
高中语文课程文化建设的头绪纷繁复杂,并与县域高中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办学的封闭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矛盾。因此,对县域高中语文课程文化建设体系进行整合,才能实现纲举目张和课程文化的有效建设。  一、县域高中语文课程文化建设的体系  县域高中语文课程文化建设的体系,可以命名为“四维语文”:依托四维前提,突出四维着力,建构四维课堂,致力四维提升。  1.依托四维前提  (1)以哲学为思维的引领  要学一点哲学
古代文言文,尤其是山水游记类的文章,其中之美可谓俯拾即得,比比皆是。比如语言美、音韵美、景色美、环境美、事物美、情思美等,字里行间随处可见。但由于文言文语辞比现代汉语生涩,学生往往不肯细致地去品读,因而那文中之美也往往从他们的眼前一晃就过去了。不少学生在高中三年里,就没能用心去品味一篇文言文之中的众多佳处,就连语言美、音韵美之类比较外在的美也不曾体会到,高中毕业了一提到文言文,往往摇头苦笑曰“不太
传统语文教育“重读”,现代语文教育“重讲”。然而,就语文教学而言,语言学习的“习得性”特点要求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自己的读书、练习为主才有收效。语文教学本来是个简单的事情。说到底,不外乎“多读”“多背”。近些年来,语文教师的“讲”挤占了学生的“读”——这种教学方式不在根本上得以扭转,语文教学的整体面貌绝对是很难改观的。可以断言:如果不解决好“读”的问题,语文教学就永远别想走出“效率低下、枯燥乏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