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提到教学导语,人们自然会想到各种导入语言,如最为常见的几种技巧,故事式、悬念式、渲染式、引用式等,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以上这些导语,都是从“形式”上来划分的,因为课文内容涉及的太少,对此有必要重视起来,合理设计导语内容,争取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以下笔者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分别从时间、地点、人物三方面为内容来设计教学导语。 一、以“时间”为内容设计导语 时间是记叙文六要素之一,这个“时间”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教学导语,人们自然会想到各种导入语言,如最为常见的几种技巧,故事式、悬念式、渲染式、引用式等,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以上这些导语,都是从“形式”上来划分的,因为课文内容涉及的太少,对此有必要重视起来,合理设计导语内容,争取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以下笔者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分别从时间、地点、人物三方面为内容来设计教学导语。
一、以“时间”为内容设计导语
时间是记叙文六要素之一,这个“时间”既可以涉及某段时间也可以是具体时间。因为文章是记叙文,所以文章中的人、事、物、景必须要处在一定的时间里。在《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人和事,讲的是发生在夜里的事情,这篇题目中提到的这个“夜”字限制住了活动的特定时间,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夜”字来设计导语,内容如下:
“同學们,就今天社会的发展来看,人们还在维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这种习惯至今依然保持着。但是在公元一○八三年农历十月十二日这天夜里,我们的大诗人苏轼却一反常态,当天夜里并没有休息。由于他的内心有纠结,他怎么都睡不着,这是发生了什么事么?他是怎样度过那个夜晚的,对此我们要沿着历史的痕迹,追溯到那个久远的不眠之夜,看看我国古代这个大诗人是怎样度过那个不平凡的夜晚的。”
就这个导语而言,主要围绕“夜”这个时间概念展开,在讲述和解释“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来到了苏轼夜游的那天晚上,并结合文章内容设置了悬念“苏轼夜里去承天寺做了什么?”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这样的设计具有诱惑性,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以“地点”为内容设计导语
地点也是记叙文六要素之一,是人、事、物所在的特定环境,对于人类的活动和事物的发展来说都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地点”在这里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地点的范围变化会受到人和事的影响,这种影响会使地点变成小范围小场所,也可以是大范围大环境,如草原、高原、平原。要想确定地点为导语内容,首先就要确定文章的特定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够进入这种特殊的环境中。本文题目中提到的“承天寺”,就是一个特定的不变的小环境,作者与他的好友在这个特设的小环境中度过了他们难以忘怀的时刻。因此要通过这个“寺”字来设计导语,内容如下:
“同学们,你们见过寺庙吗?岁尾寺庙其实就是佛寺的通称,它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我国有很多寺庙都是举世闻名的,比如杭州的灵隐寺、河南嵩山少林寺、苏州寒山寺,等等。文中提到的承天寺其寓意为“顺天承运”。因此,古代的“承天寺”在全国各地都存在,但是这些寺庙与那些大寺庙相比,它的名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它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散文精品。那么我们的大诗人苏轼夜里到承天寺做了什么呢?夜里的寺庙景色怎么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脚步来看看那里到底有什么吧!”这则导语的设计主要围绕“承天寺”这一地点展开,其中讲到了寺庙文化、寺庙寓意、 著名寺庙等很多内容,通过这样的引导把学生带入到文章当中,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作者夜游过的地方,由虚到实,由远而近,增强所学内容的吸引力。
三、以“人物”为内容设计导语
对于我国文言文来说,其中大多数提到的“吾”字代表的都是作者本人,《记承天寺夜游》这一文章中也是如此,在这里指的是苏轼本人。对于苏轼的文章和诗集,学生并不会感到陌生,对于他的人生简历也基本有所认识。但是本文中提到的坎坷经历学生却并不了解,甚至很少有人知道。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苏轼为“人物”设计教学导语,内容设计具体如下:
“同学们,下面让老师带领你们跟随历史的脚步,来看看本文作者到底在那个年代经历了什么?苏轼胸怀开阔,理想远大,奈何怀才不遇,以诗呼应新法,但是却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狱中生活是作者人生中最痛苦失意的阶段,当他出狱后又被流放到黄州担任一个没有任何职权的官职。这时,作者的好朋友张怀民也恰巧被贬到黄州,居住在承天寺。作者虽然被贬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依然有一颗充满抱负的心,他在晚上去寻找多年好友,一起游览寺庙来释放心中的不满。在这个充满凄凉月色的夜晚,作者受伤的心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心里,来看看作者的感受。”
这则导语是以苏轼的经历作为内容。在这则导语中,主要讲的是作者被贬前后的经历,以此来解释作者发生变故的因果关系。这对于语文知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语文教学来说,每篇课文的教学导语内容都是不同的,教师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坚持“导语与课文内容直接关联”“具有抒情色彩”等设计原则,结合文章内容合理设计导语,尽可能将其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作者单位:浙江省东阳市吴宁镇第三初级中学(322100)
其他文献
一、案例背景 语文阅读贵在引导学生“品真”与“悟情”,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诠释。《向生命鞠躬》是一篇关于“生命”话题的叙事散文,文中蚂蚱这种再平常不过的小动物悲壮逃生的一幕却足以震撼读者的心灵,它的倔强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如何让学生理解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呢?这是教学重点亦是教学难点。针对这一点,笔者发现许多语文教师往往会将语文课上成单调的说教课或政治课,其实,这正与语文教学的目标背道而
《爸爸的花儿落了》收录于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此文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作者写此文时已三十多岁了,她以一个成年人的眼光去探求少年时期自己的心灵,用成年人的理性去思考童年的往事,深表自己对童年生活的追忆。作者写此文后曾说:写这篇文章的动机是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下面我们踏上作者心灵的旅程,去感受此文所表达的情感世界。 本文以花为线索,贯穿着整篇文章的始末,在花之中蕴藏
文言文教学是所有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教学历史最为悠久,教学经验最为丰富的一种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从字词出发,进而翻译句子,最后整合成篇,进行理解、分析、鉴赏。这一方法清晰、有条理,但学生难以感受到文章连贯的文气、流畅的文意。而文言文教学需要解决的重头戏,主要是字词、语句和内容三大重点。笔者于是尝试逆传统教学之式,以“文”为起点,在感受文意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细化句意、词义,从读文开始,逐渐译句
文言文中的“言”和“文”两者相辅相成,学生通过“言”的学习,可以掌握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特殊句式等知识,为赏析“文”奠定基础;对“文”的探究,可以提高学生品味文章思想内涵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这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然而,教师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过分重视“言”的讲解,花费大量精力向学生灌输字词含义及文言语法,而对文中折射出的思想情感、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等品味鉴赏少之又少,忽视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一块瑰宝。赏析古诗词,经常会强调“意境”一词。那么,何为意境呢?简言之,意境专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组合营造出无穷韵味的诗意想象空间。个别形象是构不成意境的,它必须是以个别形象组合成的整体形象,属于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诗境”顾名思义,就是诗词的意境,诗词创作出来的美好画面以及审美想象的空间。这在古代诗词中非常突出。因为古典诗词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合作学习乃至合作探究,是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之必由之路。初中学生的阅读,或者就是我们自身的阅读教学,都应当去考虑学生的合作探究。学生的合作探究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都是十分利好的。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笔者从拓宽学生学习渠道以及提高学生探求能力之角度,思考并实践着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相关问题。 一、合作探究学习需要学生的阅读必须是自主性的 应当说,无论是怎样的学习,都应
常聪是从黑土地走出来的少年作家,8岁开始发表作品,12岁出版《小聪聪童话集》,19岁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被文学界誉为“小神童”。现在她虽然已经步入青年行列,但仍旧怀着一颗不变的童心,推出力作——校园奇幻系列小说《猎妖学堂》。笔者现在只读到已出版的第一集《妖灵时空》和第二集《嗜血之眼》,就深深地为其奇丽的想象、多彩的画面、灵动的情节和鲜明的性格所吸引。 一、奇丽的想象 《妖灵时空》的想象是奇丽的,
李白有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以瑰丽而奇特的想象展露了自己因身临其境而无法窥视庐山全貌的遗憾。但在笔者看来,如今的作文教学却是“不知作文真情况,只缘不在此山中”。许多时候,教师对学生在作文中的许多情况并不了解或者说了解甚少,可见我们缺失的恰恰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才识庐山真面目”。教师只有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入乎其中”,才能真正地“出乎其内”,对学生的作文指导具有即时性,有效性和
引导学生对寓言体小说的人物、意蕴做多元化探讨,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生成。 教学目标: 透过小说人物看人性,观照自身,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设计突破: 《窗》出自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说之林”,体式上比较接近寓言体小说。语文教学界一般认为,小说通过对同病房的两位病人相互之间所持态度的描写,表现了美与丑两种不同的心灵,体现了极其深刻的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笔者认为,这
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词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吟诵记忆了许多诗词,但在考试中更多局限在默写,而且这些意蕴悠远的经典诗词大餐,却被老师分条缕析,简化成索然无味的开盘小菜。那我们何不把古诗词教学和写作有机结合,从中不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又能使学生在古诗词中学以致用,提升作文层次。我发现在平时记叙文的习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