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初恋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jieyeyi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年轻时,初恋对象叫婷婷,是省城长沙的下乡知青。
  父亲是个农民,兄妹六个,他是老大,不得不小学就辍了学,当作家里的正劳力出集体工。人民公社一个“满劳力”的工分,一个月可以分得33斤稻谷。33斤谷,而不是33斤米。
  这时,从省城长沙下来一批知青,分到了队上,四男三女,共七人。
  犹如在沉寂的池塘里,跳进了几只呱呱叫的青蛙,打破了一潭死水般的平静。对一个贫困的小乡村来说,这批年轻人的到来,立即成了队上的新闻热点和焦点。
  队上出集体工,知青分不清谷子和稗子。要他们给花生锄草,他们把花生秧视为杂草一起锄掉了。更令村里人感到不解的是,他们每天早晨要刷牙,嘴里还吐出一些奇怪的白泡泡。
  劳动之余,村民们在树荫下休息,或者开开玩笑,讲讲荤段子。现在在这些城里知青面前,也收敛些了。只是盘盘古,打打山歌。父亲的山歌唱得好,可是乡下人总怕“出场”,当着人多时害羞,平时只一个人在家唱唱,缓解缓解劳作之苦,但乡亲们起哄,要他唱,他就唱了一首。知青们则推出一个女孩子打擂,也唱了一首,女孩子白白净净,唱的是学校里教的歌,据说她是个高中生,叫婷婷,歌唱得高亢、婉转。
  大队到各生产队上选苗子,成立文艺宣传队,年轻人都想去,但需要队上推荐,只有家庭成分好、相貌端正、歌唱得好的才能去。就这样,父亲和婷婷被推荐到了大队。在大队排练一段时间,若是好的苗子,再推荐到公社宣传队。他们在县文化馆的专业老师指导下排练,最后优胜劣汰。只有一小部分,才能留在公社的宣传队。没想到,父亲和婷婷都留在了公社宣传队,排练京剧《智取威虎山》时,父亲演小分队队长少剑波,婷婷演战地医生白茹。
  排练了半年后,在公社大礼堂公演。
  演出在当年的绿肥、植保工作会议后进行,观看演出的有公社党委书记和党委班子,各大队支书、生产队长、民兵队长、党员代表和贫下中农代表等一千多人。在那个文化生活贫乏的年代,看戏是一次难得的享受。顺理成章地,这些演员就成了大家的偶像,尤其是主角。
  我们村的生产队长回来后,向各位社员描述演出的盛况。他绘声绘色地赞叹父亲的高大英武和婷婷的婀娜俊俏,社员们则露出羡慕的神色。后来,父亲他们到县工人文化官进行了一次汇报演出。
  回来后,公社宣传队到每个大队演出了一场。
  台子提前一天早就搭好了。演出那天,全大队社员停工,休息一天。清早,就赶到了大队队部前的晒谷坪集合。虽然社员们听不懂演员的京腔唱了些什么,但他們清楚哪些是土匪,哪些是解放军。他们只看哪个俊俏些,哪个演得像不像。
  演出后,上面的政策形势却发生了变化。公社和大队的宣传队解散了。
  父亲和婷婷回到了队上,人生的轨迹又回到了重复劳动的枯燥和烦琐中,但劳动时,父亲和婷婷经常在一起,偶尔,父亲还会帮她一下。有时候,他还会把家里的蔬菜、瓜果给知青们送一点儿。村里人都看出来:这对儿年轻人相好了。但是,在众人面前,他们甚至都不敢并排走在一起。
  那年,部队来公社招兵,队长第一个推荐的就是父亲,这可是给队上挣了面子的俊后生。大队支书知道他就是“少剑波”,是个好苗子,同意了。爷爷也很高兴,儿子能参军,是光宗耀祖的一件大事,是后生们梦寐以求的跳出农门的机会。奇怪的是,父亲没去,到大队部报名都没去。爷爷骂他,奶奶劝他,他却默不作声。
  翻过年头,春耕时节。队长接到公社和大队的通知,知青可以返城了。这些知青本来就是城里娃,听到这个消息,他们都高兴得跳了起来,只有婷婷若有所思,一言不发。那天晚上,她找到了父亲,在队里的小河边说了一宿的话。
  婷婷对父亲说了些什么,父亲从来没有提起过。直到今年,父亲已经死了13年了,依然是个秘密。是的,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有美好的结尾。
  第二天,一辆大拖拉机停在队屋的晒谷坪上。知青们的行李放在后面车厢里,他们人也坐在车厢里。早早地,队长和全队社员都来送别。这些娃娃,虽然不懂农活儿,但他们的纯洁和热情给村里带来了活力,淳朴的村民们早就把他们看成了自己的娃娃一样,有的村民给知青煮了鸡蛋,有的村民流下了眼泪……
  那天送行,唯独父亲,没去。他喝了一瓶“青梅酒”,一个人在家里,睡了一整天。
  母亲说,假如父亲参了军,或许就不会务农,不会娶她,更不会有我和妹妹了。
  责任编辑:秀丽
其他文献
戈壁边陲的小城,坐上火车,窗外一眼望不尽的荒原,停靠的小站也在寂静与荒凉中打着盹儿。  曾经酒泉前往省城兰州,只有一条并不平坦的公路,七百多公里路不是很好走,没有长途班车,只有一趟从玉门东开往省城兰州的直达慢车,它开过来叫501,开回去叫502。那些直达北京、上海的都是特快,虽然也经过兰州,可是票很难买到,所以,小城人前往兰州只坐这趟慢悠悠的绿皮车。它总是特别的拥挤。一张车票二十来块钱,学生票半价
期刊
窃以为世间的疼,概莫分为两种,肉体的疼和精神的疼。凡是能以流血流汗的方式产生的疼,都来自肉体,在止血止汗后,疼痛渐轻。凡是能触碰心灵的隐秘,让精神产生震颤,继而要让后事之师发生深刻变迁的疼,是精神的疼。前者好了伤疤就忘了疼,后者以镌刻人生的姿态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可是近来,我像是恍然觉得世界上有第三种疼。我莫名地在深夜里醒来时,倏忽心疼,一溜儿的肉往下掉落,掉得周身四凉。我能清楚地感知,这种疼,
期刊
我之所以跟一个“麂”字如此较劲,是因为前两天,我亲眼看到一只麂子死了。  立春以后,小雨不断,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正四处蔓延,湖南平江作为防控新型肺炎的前沿阵地,一级一级都在严防死守,包括我们龚家峒村。人是好说,动物就不好说了,尤其是狗子。  一只狗子趁主人没拴缚牢,夺门而逃,在村中的路上撒腿狂奔,一直跑到北面的山脚下才停下来。在一丛枯草旁,狗子围着枯草转了两圈,用后腿在地上无缘无故刨了几下
期刊
我从记事时起,就牢记了自己家乡的名字——黑龙江逊克军马场二分场良种站。  逊克军马场下辖五个分场,我家在二分场,最先住在良种站,后来又先后调到四连和七连。军马场归属解放军总后勤部,完全以军队建制,干部职工统一军服着装,只是少了领章和帽徽。刚上初中时,妈妈把她穿小的一件军衣送给我,三开领、小掐腰,我穿上这件军衣,两条小辫子故意搭在胸前,心里美得直冒泡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军人是非常光荣的职业,当地青
期刊
有人再提起奶奶,竟是在她离世后的很多年。  那天,秋日的禾场风景如画,牛羊悠闲地吃着秸秆,丰收后的土地上,老鼠开始储存粮食了。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要趁着假期回家务农几天,父母逐渐年老,我成了家里的主力。突然,小黑犬在房根底叫得厉害,父亲正用崭新的扫帚收拾碎玉米叶子,母亲弯着腰在炒菜,半个身子埋在大铁锅里。“这家是姓董吗?”有人问。  我从屋里走出去:“对,是的。我们这个屯都姓董,闯关东过来的。” 
期刊
我已经很久闻不见世界的味道了。鼻炎犯得严重的秋冬,漫漫长夜,青熬熬地难受。呼吸的开合,让嘴皮和舌苔风干成裂。靠着这一进一出的气,活着。终是体会了同样是鼻炎严重的小妹的痛苦,她向我丢来四个字:生不如死。那时,我还说她矫情。待我历经时,才知真相。  在这两年中,我曾有过两次喜极而泣的小经历。一次是加满油箱时,另一次是楼下的桂花开时,我以为我的嗅觉回来了,巴不得把快乐的心情分享给天空和大地。心花怒放了好
期刊
“家里土地责任制了,粮食丰收了,打算新修两孔窑洞,等你回来结婚用。好好干吧,一定要有出息。”这是我当兵时父亲写给我的信。  从那一刻起,我下决心不辜负他老人家的希望,在部队力争干出个名堂来。  “我老了不要你操心。你在城里上班,好好做事,少喝点酒,你好了,我就放心了。”母亲说的时候,很平淡。  然而今天,父母都已离开了我想着这些普普通通的生活场景,一眨眼,几十年过去了。父母在,人生还有来处,亲人在
期刊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性物件,枕头肯定是其中之一。猿人应该是不用枕头的,原始人好像也对枕头不那么依赖,没准那时的枕头,或者是一块圆滚滚的石头,或者是一截圆溜溜的木头,随手拿来,头下一垫,在温暖的篝火旁进入梦乡。原始人怎么做梦或梦见什么不敢揣测,但我想能够用枕头的原始人肯定脑容量够大,用现代人的话是智商够高,比不用或不明白用枕头的部族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只是我的个人判断,没有考古依据,但人类的
期刊
一次老同学聚会,有个尖牙利嘴的女同学指着在座的男同学们说:“看着你们这些油腻的中年大叔,真怀念军同学啊,他真真算得上是白面书生。”我不由感叹这女同学的用词真是恰当,“白面书生”常被古老的戏剧或者农村老人用来表达对男子的最高赞美,这么一个抽象的词语落到现实中,唯有军同学。  军同学,是高三时的转学生。一年的同学期间,我和他有交集的大概就一个星期。作为埋头苦读的模范生,我对新同学并不感关心,即使他很快
期刊
俺这辈子结过两次婚,第一次是和春花围绕着俺家大枣树结的。  那还是在俺四岁时,一天上午,邻居春花她娘领着春花去找俺娘“访古”。春花称俺娘为大娘,俺称她娘为婶子。  两个女人面对面盘腿坐在炕上家长里短、天南海北地神聊,聊着聊着,便互相夸开了对方的子女。她娘夸俺长得个头大,白光净面,浓眉大眼有福气。俺娘夸春花长得秀气好看,性格温柔,讨人喜欢。夸着夸着,俺娘突然放了个冷炮:她婶儿,你相中相不中俺家二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