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缦位于进香古道之上,一片幽静的山谷中,为农田、寺庙、竹林,和苍翠的群山所环绕,安缦法云“生长于野,安于室”,在一片佛光四溢的环境中,享受一段夏日炎炎里难得的宁静、平和的旅途。住在此处,您在周边可有几种体验。
走在石径
安缦的背后有一条千年历史的石子路,保留完好,路最中间的石子个头更大,形状方正,好似古时候的道路分割线,如果不是走上去后感受到每个石块已经被摩擦的圆润,道路略显斑驳,你很难想象这里每一颗石子都安安静静地躺了十个世纪之久。
石径隔着一条小溪就是飞来峰,透过苍劲的树木枝叶,飞来峰山壁上的石佛时而清朗威严,时而含蓄慈悲。6月底的小溪边,夜色会带来惊喜的小精灵——萤火虫,“萤火虫萤火虫漫天飞,夏夜里夏夜里风轻吹……”虫儿们组成团,列着队,发出微弱的光,照亮漆黑的夜,这也是现代都市难得的一景。在小溪的映衬下,天下地下,到处是繁星,为你照亮前方的路。
佛在心中
住在安缦几乎举步抬首间就是美丽的山峰,而安缦的后门更是直通灵隐寺的主道路,很多不明的游客都会驻足走来安缦的木栏旁,好奇地左顾右盼。灵隐寺始建于公元326年,鼎盛时有僧徒三千余众,佛堂经殿七十多座。虽然现在的规模不及当时,灵隐寺仍是中国十大寺庙之一。据说,今年灵隐寺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从安缦的正门出去是一条竹林包围的小径,归途时,小编还听到有竹笛声传来,循声而去,居然有文人雅客在竹林中寻找趁手的竹材,时不时或着黄衣或着灰衣的僧人走向深处的佛学院。倚着这条三天竺的小径,不要踏上公路,慢慢的,会发现一面是山,一面是溪,从下天竺的法镜寺,到中天竺的法净寺,一直延伸到顶部上天竺的法喜寺。今年的5月21日正是四月初八——释迦摩尼诞辰日,当时这条天竺路上有一景,三百僧人戴着斗笠,拿着钵盂,一路步行。路人和旅客,似乎也能感受到空气里的那一种虔诚而宁静的“取经之路”。
食在素斋
法云径的两侧散落着安缦的几家餐厅食坊。吟香阁和蒸菜馆由法云安缦经营,其他几家杭州本地食府经营的餐厅使就餐选择更为丰富。这些餐厅为法云安缦增添了充满活力的村落社区氛围,让人们在朴素如画的传统环境中品尝家常美食。小编最爱的是蒸菜馆,除了传统的杭帮菜口味,蒸煮出来的菜肴也更健康养生。开放式的厨房旁堆着一叠叠的蒸笼,简简单单的农家菜的菜色,但是传统的工艺、当地的食材、现代的演绎,配上禅意的“天竺筷”,润物细无声的小心思。
如果你尝遍了安缦里的几家餐馆,还可以选择周围7座庙宇里的素斋,不要小看这些香客不断的庙宇,美味的素斋也许是僧人们对香客最直接的感谢。住在安缦,早上起来4点参加法喜寺的早课,游玩秀气的寺庙山色,嗅着青烟里的香火味儿,食在庙宇,把禅意贯彻到底。
住在木居
不知是否是因为杭州这个城市里有一座最为闻名的灵隐寺,杭州人也喜爱上了布衣木居,从衣食住行上诠释着他们的禅意与宁静,配着这原生态的湖光山色说不清道不明的和谐。
如果得闲,可以去杭州城一座叫“梵几”客厅,它隐身于西湖区留下镇一个比较隐蔽的创意工场——东方通信老厂房里,一路探寻的过程类似一场西游的取经之路,或者如同一种虔诚的朝圣之旅。
踏进梵几客厅的那一刻,一股安静、祥和的氛围洗礼了游子的身与心,极简质朴、充满线条感的原木家具仿佛会呼吸,客厅主人老梅身着布衣,温润而亲切,这里仿佛有一套不存在的屏障,隔离开来俗世的纷扰,回归自然。
在梵几家具设计师古奇的眼里,“梵几”这个极具禅意的名字有些很平和的意境——“梵”是净空与安静的意思,“几”是家具,意为净空安静的家具,同时“梵几”的谐音是“凡几”——平凡的家具,被生活所用,并且自然的融合在生活当中的家具。
梵几的家具喜欢选择老挝柚木、美国白蜡木和黑胡桃,这种天生天养的木头,本身就很有灵气,木色由浅入深,纹理各有不同。木制的家具经得起岁月的磨练,它不会因为老旧而失色,反而会越用越美,越用越灵透。
以“客厅”的模式取代传统意义上的门店销售,这种创意的初衷是希望“梵几客厅”是店也是家,来者为客,交者为友——透着缘起性空的佛理。古奇觉得家具是该存在于“家”的环境中才有意义,“城市里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没有邻里观念,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疏远了。所以我把它叫做‘梵几客厅’,希望大家能够经常互相走动、做客,分享生活里的一些乐趣。”
“生长于野,安于室”,即是贴近自然氛围一些的生活方式,屋外有河流、原野、树林、羊群马群……远离现代生活喧嚣,更接地气;人们能从烦扰中抽身,在自然中获得宁静放松的心境。而“生长于野,安于室”恰恰也是木头一生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