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谷那堪更北枝,高标逸韵君知否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5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这是陆游的《梅花绝句·其一》。中国文人自古便赋予梅花极高的地位,它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同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同时它也是“吉祥之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其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催人奋进。因此以梅为题材的壶,受到不论陶艺人还是收藏家,抑或普通人的深刻关注和喜爱。
  在陶都宜兴,文化底蕴深厚,梅作为创作题材更是备受匠人青睐。壶可以分为日用品和艺术品,或是两者相结合。日用品强调实用性,艺术品则是要表达一种思想或是传递一种精神,让人去思考、去品味。在闲适的时间,或独自一人,或三五好友,泡上一壶茶,在茶香壶韵里品味人生,茶也好、壶也好,不仅给人带来视觉和味觉上的享受,更有心灵上的慰藉。“花韵梅壶”(见图1)就是这样一把既赏心悦目,又能抚慰人心的壶。
  “花韵梅壶”选用上乘泥料,紫砂天然的纹理与紫泥特有的色泽使壶显得格外质朴,同时又不失典雅;壶身莹润饱满,口、肩、身由五瓣梅花组成,线条流畅,呈现出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条的韵律感,宛若一朵悄然绽放的梅花;梅花的花蒂直接倒扣成钮与盖,流与把由虬曲苍劲嶙峋的枝条构成,风韵洒落的同时有一种饱经沧桑、威武不屈的阳刚之美;壶底内凹,亦呈梅花形,线条简练舒缓,壶身横斜的梅枝上朵朵寒梅应时而绽,红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使人如同徜徉在梅林之中,阵阵微风掠过,一时间似有冷香沁人心脾,整个人亦如浸身香海,通体蕴香。
  “花韵梅壶”线条缓冲流畅,明暗转折中却主次分明,于虚实对比中凸显了立体感。可壶光有形不行,还得有神。神,即壶的神韵意境,壶之魅力不仅表现在外观造型之趣,更是得益于浸润在壶中的内涵之美。上好的紫砂壶总是气韵生动,可以怡情养性、陶冶情操,让人在使用中获得美的享受。把“花韵梅壶”置于茶盘上,不似赏壶,更像赏梅,中国文人历来视赏梅为一极风雅之事。冬日时节,取几根松枝,于屋内生一暖炉,用此壶泡上一壶香茗,即使没有折来梅枝,亦是无妨了。那时节、那场景俨然一幅天成的水墨大写意。宋代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这是文人喜爱它的理由。梅不但为文人所喜爱,同样也为百姓所钟爱。百姓爱梅,不是因为它如何高洁的品性,而是因它“独天下而春”,而视其为报春的使者,视其为吉祥之物。梅有四德: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梅开五瓣,又象征着五福:快乐、幸福、长寿、顺利与和平。静观此壶,与梅有关的人文情怀便喷涌而出,这正是此壶的魅力所在。
  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无穷的意境得以传承,意境在中国的艺术领域地位最高。紫砂壶的创作最美妙的地方也正是壶之意境。梅独特的品质以及其美好的寓意,与紫砂的自然材质和制壶艺人的美好祝愿不谋而合。用壶泡茶,茶的自然之道、壶的自然之道,两者相合而成的禅之道,皆为世人传颂。此壶取梅的形象作为壶型,并以此为载体,在茶水的氤氲间,无言地向世人传达出生活的本质、为人处事的准绳,在似水流年里、四季更迭中阐述着亘古不变的真理。
其他文献
紫砂壶是时代发展的艺术产物,并通过历代壶人与文人的共同努力,使之富于情感,集聚人文现象。艺人通过变化丰富的造型、寓意深刻的书画镌刻等,表达对精神世界的直观追求,以及对时代元素的独特倾诉,使紫砂艺术升华为一门内涵丰满的紫砂文化,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笔者设计制作的紫砂“保钓壶”(见图1)以民族情感为基调,以时代元素作背景。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世界华人保钓联盟成员,本人鉴于日
期刊
宜兴紫砂壶自北宋以来,一直深受世人的钟爱,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与诗、书、画等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或在作品中融入自然元素,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较好地迎合了人们的审美心理,成为了举世公认的陶瓷艺术瑰宝。  紫砂壶的创作讲究内外兼修、形神俱佳,尤其是随着壶艺人品味的不断提升,其文化内涵日益得到大家的重视,具体而言,便是其体现和运用各种文化元素。自古以来,包括时大彬、陈鸣远、陈鸿寿、顾景舟等在内的众多
期刊
紫砂壶中国特有,是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作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的陶工艺品。它始于北宋,盛于明清,更在当代达到了紫砂史上绝无仅有的空前繁盛,名人辈出,佳作频现,工艺及造型水平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  在紫砂壶的漫长发展史上,它的卓越功能一直深受世人好评,用紫砂壶泡茶茶香浓郁、隔夜不馊,真正将饮茶的功效和趣味体现了出来,即使在以茶为“国饮”的中国,紫砂壶亦是当之无愧的饮茶圣器。因
期刊
紫砂银河,群星璀璨。在紫砂艺术几百年的发展史上,一代代紫砂艺人前赴后继,奉献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赋予了紫砂无限的艺术魅力,使之成为举世闻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细数从明至今历代紫砂艺人,有名者层出不穷,默默无闻者更是不计其数;正是他们的努力推动了紫砂事业的发展。  清代是紫砂艺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名手不绝如缕。如惠孟臣、陈鸣远、陈曼生、杨彭年、邵大亨等,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也是紫砂艺术的一座座丰碑
期刊
在人类的漫长历史中,出现了无数蔚为壮观的艺术奇观,各种艺术形式不胜枚举。古人云“形而之上谓之道,形而之下谓之器”,“道”与“器”的区别往往取决于一件艺术作品是否超越了形体样貌并富于精神文化内涵。诞生于宜兴的紫砂壶经过一代代紫砂艺人默默耕耘与不懈努力,紫砂壶早已超越了粗陶茶器的范畴,不再是单纯的器,更可行道。  紫砂“小硕仙壶”(见图1)就是这样的一件作品,集人文韵味、情感心态于一体。通过全手工的匠
期刊
摘 要 意境是中国美学中一个独特的范畴,是艺术的一种基本表现形式。紫砂壶的意境是在艺术家的审美联想、审美妙思之下,达到“意”与“象”的交融,从而营造出的一种美的境界。传统的紫砂壶在意境之美的领域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拓。  关键词 玉泉壶;紫砂;意境  紫砂作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艺术,成为滋润精神的养料,并因此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而一件紫砂壶的诞生,也就意味着一个新的艺术生命被创造。这样的艺术品不仅
期刊
紫砂壶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陶瓷艺术中当之无愧的精华。伴随着紫砂壶艺发展的是愈加丰富的紫砂文化,通过造型、装饰等表现技法,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寓意。因此,一把好的紫砂壶往往不止是沏茶器皿,更兼具浓重的人文色彩。现将通过其造型、装饰、主题架构等方面简述“菱花掇只壶”(见图1)的艺术美感,表达出其内在的淳厚温暖,从而升华情感意境。  1 造型集经典于一身,古雅温暖  从紫砂壶诞生至今的近
期刊
俗话说紫砂壶 “方匪一式,圆不一相”,但从造型构思与设计到配泥、成型、装饰、烧成等,紫砂壶的制作有一整套独立完善且与众不同的程式化工艺。综合来讲,紫砂壶已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一代又一代紫砂陶艺人,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 继承困局:未真正理解就不能真正继承  文人的参与丰富了紫砂壶的造型设计与装饰手法。随着紫砂艺人、爱好者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陶刻、泥绘、彩绘、描金、包
期刊
1 “红与黑壶”的造型  “红与黑壶”(见图1)选用优质泥料精工制作而成,曲面光洁,线条流畅,激情与沉稳奠定了此壶高洁不俗的基调。此壶颇具时代气息的独特设计,既可视为对传统审美的颠覆,又不乏灵动的生活气息,不可不谓别具匠心。如此设计既有围炉煮茶的情趣,又大胆创新以飨壶友,无疑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激情与沉稳交织,本就可能存在诸多风格迥异的不同形态,或飘逸洒脱,或安宁沉静,或高贵冷艳,或朴实端庄。此
期刊
大凡艺术品,无论是石器、青铜器、铁器、金器、银器、玉器、木器、漆器或陶瓷器,其含有的创作思想一定能体现出某一个特定时期的特征、文化符号或生活痕迹。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品大多带有民俗文化的痕迹,艺术品也只有深入民俗文化的灵魂里,根基才会更深。也正因此民俗文化从来都没有远离艺术品的创作,哪怕是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一种文化越贴近大众,就越具有独特的个性。因此,紫砂“祥狮献瑞壶”(见图1)既传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