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玻璃艺术所呈现的丰富多彩,是某种毫无保留毫无骄矜的瑰丽。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在烈火的炙烤、工匠的打磨中也孕育着新的突破。透过这组展览作品,揭示了玻璃的另外一面,它的实验性和表达的丰富性。
关于玻璃最初的起源伴随有三个版本的传说,故事主人公或者在烧制的陶土中,或者是在燃烧的灰烬里,发现了亮晶晶的物质而惊叹不已。在提炼出玻璃这种物质后的千年里,玻璃制品的技艺日臻完善,达到顶峰。世人皆知世界玻璃工艺重镇为意大利的威尼斯,而隔海相望的美国,也是当代玻璃艺术发展的中心。为了庆祝美国玻璃工作室运动50周年,纽约艺术与设计博物馆(The Museum of Arts and Design,简称 “MAD”)举办了名为“玩火——当代玻璃设计与艺术50年”( Playing with Fire—50 Years of Contemporary Glass)的大型展览。展出的100多件当代玻璃艺术品,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对当代玻璃艺术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回顾。
玻璃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在可见光下透明。这种透明清澈的性质,让远古先民产生神奇浪漫的幻想,并摒弃实用的方向,突出材质的特色。韦应物曾在诗中作:“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象筵看不见,堪将对玉人”。看不见,触得着,冰凉冷漠却优雅自得,以一种超然独立而又珍贵清高的品格独见珍贵。在玻璃中加入不同氧化金属来改变颜色但是不改透光本色,这种彩色玻璃技艺最成功的应用就是教堂的彩窗,用不同颜色的玻璃拼接出各种各样的图案,有装饰性的几何花样,也有叙事性的宗教故事,在阳光的照射下向上望去,就好像梦想中天堂的样子,无论是忠实的信徒还是无意的过客,抬头间突然满眼的斑斓梦幻,这一瞬让人多少会有些仿佛受到上帝旨意启示般的感动。
1827年玻璃压印机器问世,使得大规模生产玻璃器具成为可能。玻璃也从贵族才能享用的工艺品逐渐成为人人均能享有的日常物品,并因其清洁无杂质随着抗高温等技术的发展而成为常用器皿,其手工艺性反而被忽略了。1962年,在Harvey K. Littleton*的倡导下,美国发生了影响世界的“玻璃工作室运动”(Studio glass movement)。Harvey K. Littleton首次提出并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热玻璃作为艺术创作材料的潜力,实现了在工作室小型熔炉中烧制玻璃的可能,解决了将玻璃用于个人创作的技术问题,使玻璃艺术与传统工业相分离的梦想成真;玻璃工作室运动在北美各大院校迅速展开,让玻璃终于正式成为一种艺术家表达观念的媒介,并作为一门艺术学科进入了院校的殿堂。
纽约艺术与设计博物馆的这次展览,对在玻璃工作室运动带领下的美国玻璃艺术历程进行了一次多情的回顾 。除了展示半个世纪以来玻璃艺术家的作品,也呈现了一些非职业玻璃艺术家如建筑师、光影艺术家的玻璃作品,多视角、全面地探讨各种不同方向的可能性。技术的发展和艺术的介入,让玻璃拥有了更加丰富的生命与情感。展览以“玩火”为名,或许是为了见证玻璃烧制过程中与火的持久对抗与合作,介于液体和晶体间的物质,经过“熔融”、“冷却”、“固化”等三个过程成型,最高熔融点可达1450℃,其完美的工艺也包含了一丝危险的诱惑。
在这次展出的作品里,我们饶有兴味地发现,艺术家打破了大众对玻璃的期待和想象,在玻璃的装饰性之外,结合了其他材料和物质,提供了一个个角色和潜在的故事。尤其耐人寻味的,是用富含意义的标题提供了一个个文本化的解读。“海军团队”化成漂浮在玻璃管中的水母和水泡,起伏游荡。“吃起来像Applebees”(编注:Applebee’s,美国知名的连锁西餐厅),在技术上实验突破,将玻璃的可塑形象发挥到极致,坚硬的物质竟然出现了塑料薄膜的触感。“呼吸的玻璃”提供了一个如星际般的空间,虚幻中可以看到精雕细琢。“战争的男孩”是一个解剖的尸体局部,让人想起战争中死去的战士和小孩,还有妇孺,他们的身体被解剖后又被缝上,面容安详却支离破碎。展览中还有一扇美丽的彩色玻璃窗“The Patron Saint of Circus Apes Day Parade”,以动物的形象,对圣洁的宗教情节进行了拟人化的解读。这个时候玻璃材质突破了自身,表达了更加丰富自由的想法。这些作品无疑是对纷乱颠覆的20世纪60年代的一次回应,也是对自由创作环境的回馈;艺术家们的热情、反叛与创新,在毫无顾忌的玻璃身上获得了最真诚的反应:即使最终破碎是与生俱来的命运,也从不吝啬一时的自我实现和一刻的光华璀璨,这也是玩火的另外一层含义。
注:*Harvey K. Littleton,生于1922年7月14日,美国教育家、玻璃艺术家,美国玻璃工作室运动的发起人。
关于玻璃最初的起源伴随有三个版本的传说,故事主人公或者在烧制的陶土中,或者是在燃烧的灰烬里,发现了亮晶晶的物质而惊叹不已。在提炼出玻璃这种物质后的千年里,玻璃制品的技艺日臻完善,达到顶峰。世人皆知世界玻璃工艺重镇为意大利的威尼斯,而隔海相望的美国,也是当代玻璃艺术发展的中心。为了庆祝美国玻璃工作室运动50周年,纽约艺术与设计博物馆(The Museum of Arts and Design,简称 “MAD”)举办了名为“玩火——当代玻璃设计与艺术50年”( Playing with Fire—50 Years of Contemporary Glass)的大型展览。展出的100多件当代玻璃艺术品,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对当代玻璃艺术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回顾。
玻璃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在可见光下透明。这种透明清澈的性质,让远古先民产生神奇浪漫的幻想,并摒弃实用的方向,突出材质的特色。韦应物曾在诗中作:“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象筵看不见,堪将对玉人”。看不见,触得着,冰凉冷漠却优雅自得,以一种超然独立而又珍贵清高的品格独见珍贵。在玻璃中加入不同氧化金属来改变颜色但是不改透光本色,这种彩色玻璃技艺最成功的应用就是教堂的彩窗,用不同颜色的玻璃拼接出各种各样的图案,有装饰性的几何花样,也有叙事性的宗教故事,在阳光的照射下向上望去,就好像梦想中天堂的样子,无论是忠实的信徒还是无意的过客,抬头间突然满眼的斑斓梦幻,这一瞬让人多少会有些仿佛受到上帝旨意启示般的感动。
1827年玻璃压印机器问世,使得大规模生产玻璃器具成为可能。玻璃也从贵族才能享用的工艺品逐渐成为人人均能享有的日常物品,并因其清洁无杂质随着抗高温等技术的发展而成为常用器皿,其手工艺性反而被忽略了。1962年,在Harvey K. Littleton*的倡导下,美国发生了影响世界的“玻璃工作室运动”(Studio glass movement)。Harvey K. Littleton首次提出并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热玻璃作为艺术创作材料的潜力,实现了在工作室小型熔炉中烧制玻璃的可能,解决了将玻璃用于个人创作的技术问题,使玻璃艺术与传统工业相分离的梦想成真;玻璃工作室运动在北美各大院校迅速展开,让玻璃终于正式成为一种艺术家表达观念的媒介,并作为一门艺术学科进入了院校的殿堂。
纽约艺术与设计博物馆的这次展览,对在玻璃工作室运动带领下的美国玻璃艺术历程进行了一次多情的回顾 。除了展示半个世纪以来玻璃艺术家的作品,也呈现了一些非职业玻璃艺术家如建筑师、光影艺术家的玻璃作品,多视角、全面地探讨各种不同方向的可能性。技术的发展和艺术的介入,让玻璃拥有了更加丰富的生命与情感。展览以“玩火”为名,或许是为了见证玻璃烧制过程中与火的持久对抗与合作,介于液体和晶体间的物质,经过“熔融”、“冷却”、“固化”等三个过程成型,最高熔融点可达1450℃,其完美的工艺也包含了一丝危险的诱惑。
在这次展出的作品里,我们饶有兴味地发现,艺术家打破了大众对玻璃的期待和想象,在玻璃的装饰性之外,结合了其他材料和物质,提供了一个个角色和潜在的故事。尤其耐人寻味的,是用富含意义的标题提供了一个个文本化的解读。“海军团队”化成漂浮在玻璃管中的水母和水泡,起伏游荡。“吃起来像Applebees”(编注:Applebee’s,美国知名的连锁西餐厅),在技术上实验突破,将玻璃的可塑形象发挥到极致,坚硬的物质竟然出现了塑料薄膜的触感。“呼吸的玻璃”提供了一个如星际般的空间,虚幻中可以看到精雕细琢。“战争的男孩”是一个解剖的尸体局部,让人想起战争中死去的战士和小孩,还有妇孺,他们的身体被解剖后又被缝上,面容安详却支离破碎。展览中还有一扇美丽的彩色玻璃窗“The Patron Saint of Circus Apes Day Parade”,以动物的形象,对圣洁的宗教情节进行了拟人化的解读。这个时候玻璃材质突破了自身,表达了更加丰富自由的想法。这些作品无疑是对纷乱颠覆的20世纪60年代的一次回应,也是对自由创作环境的回馈;艺术家们的热情、反叛与创新,在毫无顾忌的玻璃身上获得了最真诚的反应:即使最终破碎是与生俱来的命运,也从不吝啬一时的自我实现和一刻的光华璀璨,这也是玩火的另外一层含义。
注:*Harvey K. Littleton,生于1922年7月14日,美国教育家、玻璃艺术家,美国玻璃工作室运动的发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