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智慧教学刍议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08050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慧教学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下面我主要谈谈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来实现语文智慧教学。
  1、有效进行新课导入
  ①解析标题,直奔主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包含丰富的信息。是学生解读文本的一把钥匙。教学《登泰山记》,我从文章标题引入,引导学生捕捉标题的重要信息。通过读标题,学生很快明确:这是一篇游记,重在写泰山的景色。把握了游记这一文体后,我因势利导,进行追问:既然是游记,那么学习本文,首先要把握作者游踪,请找出作者的登山路径。通过引导。学生迅速明确了文章的描写对象、文体特征和主要内容。往后学生在碰到类似文体的文章时,就能轻车熟路游刃有余了。
  ②趣闻故事,巧设悬念
  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材的起点。
  ③师生活动,激发兴趣
  教学《你一定会听见的》一文,在上课前,先请学生闭上眼睛,老师轻轻翻动书页;把糖纸揉成一团,再让它慢慢展开;拔开笔帽,再轻轻盖上……然后请学生说出他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再次请学生闭上眼睛,老师轻声朗读课文中描写声音的相关语段,让学生凝神体会。大自然中真的有如此美妙的声音吗?怎样才能听到这些声音?学生迫不及待要从书中寻找答案。
  ④比较求异,加深印象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比较的导入方式被广泛地运用。比如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可以由她的《一剪梅》引出。通过比较了解作者前后期作品在思想内容以及表达情感的强度等方面的异同。
  ⑤借助媒体,进入佳境
  2、有效进行师生问答
  首先要有目的地问,要问知识点、能力点、情感渗透点,要有特定的区域。如上都德的《最后一课》,问:“韩麦尔先生最后一课穿的是什么衣服呀?说明了什么?”就一箭三雕:既问了“肖像描写”这个知识点,又问了“分析肖像描写的意义”这个能力点,还有“爱国主义”这个情感渗透点。
  其次,提问要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即要求提问应有一定难度,有思考价值,学生必须经过努力才能解决,但又不能太难。要“跳一跳,摸得着”,否则也是徒劳。
  第三,要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提问不在多而在精,提问既要有增智性又要有逻辑性。要先提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再紧扣这个“主问题”提几个相关的“子问题”,让这些问题形成“问题系列”,构成一定的逻辑关系,逐层深入地推进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一般来说,答问有两个步骤:答的启发和答的评价。
  在教师提出问题后。若学生面有难色,眼有期盼,那么说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出现困难,教师就要对答问进行启发(启答)。
  问题提出后学生依何而答?依据文本。而文本中又有特定的“答域”:有时是一个短语或一个单词,有时是一个或几个句子。有时是一个或几个段落。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可限定答域启发学生回答。
  “理答”要慎重,更要讲究方法。
  首先,改正学生的错误答案义不容辞。发现学生回答错误要及时指出,并分析其错误根源,改正学生错误答案,讲明二者区别。其次,要追问、诱导、发展答案。教师要抓住问题不放,一问到底,求得答案的尽善尽美。并且对学生在诱导启发中进发的“闪光点”要尤为重视,大肆张扬,以期冒出创造火花。再次,应提倡学生参与评价答案。这也是素质教育语文课堂提倡的理答方式。学生参与,主体性极大发挥,提高的正是学生的素质。
  3、有效进行预设生成
  《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动态生成已成为当前新课改积极提倡的新理念。但是,在追求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性的同时,我们不该忘记课堂预设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动态生成与课堂预设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仍然是后者的一种补充与修正。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既是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学内容深入钻研的体现,其间蕴涵着教育教学智慧。预设教案,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可以更好地驾驭课堂,服务学生。
其他文献
作为母语课程,语文学习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既有无与伦比的语言环境,又有丰厚殷实的语言、文化资源。我们生活在汉语、汉字和民族文化的海洋之中,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需要已使我们强烈的意识到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对于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对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本文不想赘述,笔者只想以三节课为例,谈一谈自己在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运用上的几点做法与体会。  语文的外延等于
期刊
美国哲学家培根在《记求知》一文中,有一句众所周知的的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他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心灵的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的确,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中学生,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阅读之于语文教学,更是重中之重了,自古以来,没有哪位老师仅靠识记字词,就能够让学生学好语文的,学语文的根只有扎在丰富的广博阅读中去吸取精华,加以生发,方能有所收获。  一、
期刊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内容,应当是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它既包括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又包括爱国思想、集体观念、奉献精神等,从而使学生既有知识能力,又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注意学生年龄特征  初中学生的年龄段大致在12~15岁这个范围内。这是一个特殊的年龄层次,在“身”和“心”两方面都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他们表现得具有相对独立的个性心理,具有初步的价值观念,能分辨出一般
期刊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被老师的个人魅力所吸引,那么学生不仅会喜欢这名老师,更会因此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  在工作中,我们一定都听到过这样的议论:比较喜欢哪位老师,所以听课的兴致也特别高;不喜欢哪位老师,听课的时候就老是昏昏欲睡。  事实上,我觉得能否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并不是老师单方面能力就能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是教师自身魅力所决定的。  而对枯
期刊
面对现在考试的形式,作文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写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体现一个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还能不断提高学生对写作和阅读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要想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让学生十分明确考场作文与竞赛作文、与周记等的区别   竞赛作文比较讲究文采,对于主题表达不是那么强调,对于题材要求也很模糊,也就是比较随
期刊
“留白”是关于艺术作品审美欣赏的概念。它指的是作品留给读者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凭借自身的文化素养,展开思维羽翼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敢于、乐于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以提供学生独立体验与思考的机会。  一、语文课堂教学运用留白艺术  1、课堂需要 “留白”首先在于语文科的文学特点。  就如同中国画,在一枝梅、一茎
期刊
在我们平时的学生作文里总能看到一些作文内容是假、大、空的现象,学生的笔下模仿痕迹过重,缺乏创造力和真情实感。而作文的成绩恰恰就决定了语文的成绩,很多学生和家长也因此而感到头疼。如何写作文也成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下面就此谈谈我自己的一点认识和看法。  一、恰当的写作方法指导  我们在平时教课的时候就应该教给学生常用的表达技巧:比如一些写作手法有: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
期刊
如何在新的背景下上好每一节课,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语文高效课堂,认真落实“三五X”教学策略,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这里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内容要讲到点子上  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在现在实行课改的背景下,再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老式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已经过时了。根据我的调查
期刊
语文学科的学习中,作文的写作,是中考的重头戏,平常的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因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我个人认为,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应从三方面入手,即读、说、写。读是收集材料吸取营养的过程,说是消化运用材料的过程,写是说的进一步深化,是把生活语言变为文学语言的过程。  在语文教学中,应将写作能力的培养渗入到课堂上。  
期刊
作为衡量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成败的一个尺度——评“先”选“优”,在一年一次的评选过程中,孰“先”孰“优”?这个话题教师们都很敏感,谈论得也最多,说白了——这既关乎“名”又关乎“利”(连续三年考核为“优”,可以晋升一级工资),谁又能漠然处之呢?可是评选名额少之又少,不可能人人都评上选上。因此,学校对此项评选工作要慎之又慎,做到合理公正,不能徇私。否则将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