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反馈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80237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教学理念强调要将学生放到主体位置上,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什么都可以不做,事实上,更需要教师来发挥其引导作用才能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教师引导作用的效果主要是通过教学信息的获得、反馈和调节来体现的。
  第一步,教师将信息反馈给学生。
  首先,教师要确立好,对于一篇课文,教师要将什么信息反馈给学生。以《哈姆雷特》这篇课文教学为例。莎士比亚的生平、生长的时代背景以及创作《哈姆雷特》的创作缘由等,这些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就做好这一工作。教师也可以作为导入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体会曲折的故事情节及主人公内心的冲突才是教学过程的重难点。其次,做好准备工作。如有条件的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准备《哈姆雷特》的电影片段或者录音,专业且形象地表演能让学生更深刻体会主人公的矛盾心理。信息反馈完全可以借用外力来获得,教师在教学之前最好多准备些能帮助他信息有效输出的方法或途径。最后,实施反馈。事实上,这个过程是教师实施反馈与接收学生反馈相互交叉的过程。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讲述与《哈姆雷特》相关的一切知识,包括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以及对文章的初步感受等等,教师可以提出自己的补充,这既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从而做好教学进度的安排,如若发现有很多学生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文中主人公的理解也大都是“为了正义而复仇的王子”、“英雄”、“忧郁王子”、“思考者”等等,教师对学生能有这样的反馈不应该是高兴,而是警觉,很可能一部分学生并未认真预习,借他人的感受作为自己的答案。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反应做出进一步质疑,如可以让学生指出支撑他们这些感受的依据等。不能的话,教师应该在课后与这些学生进行交流,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没有好好预习。接下来教师可花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仔细品读下该作品,读完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求是由文中某一句话引起的发自内心的感受。没有标准答案,因此学生完全不用担心无话可说,也不用担心说错,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做的是鼓励他们有依据地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对每一位学生的反应都应该表示理解,用鼓励的眼神、赞扬的话语向学生反馈出自己的支持与肯定,这样学生才能多元解读。在听取了学生的解读后,教师可以播放自己准备的电影片段,让学生仔细观察人物表情,体会人物语言。
  第二步,教师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并进行优化调节。
  这一步也称负反馈,就《哈姆雷特》这篇课文而言,上一步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以及对问题思考的结果都是在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而教师若发现学生没有认真预习去寻找原因这便是一个调节过程。另外,教师在补充讲解过程中不能按常规埋头苦讲,而要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反应及其面部变化,若发现学生一脸茫然则应注意自己是否进度太快或者表达有误;若发现学生无精打采、敷衍提问,教师则应注意学生是不是太累,或者自己的讲课方式无吸引力等等。最后,教师在整篇文章教学结束时,第一,让学生写出能真正从《哈姆雷特》中学到、对自己以后的学习有启发的东西,教师应该强调学到就是学到,没学到什么也可以不写;第二,关于该课教学向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一点的目的是为了解学生是否达到了自己的教学目标,如有学生会写“平时我也会在做作业与玩游戏之间产生心理冲突,学了《哈姆雷特》,我以后会果断地将作业做好了再去玩游戏了”。有些教师会觉得学生这点小心思挺可笑,但教师应该站在学生角度,要知道学生的生活空间就是那么狭窄,大人眼中的小事在学生那里都是大事,小小的收获或改变对他们而言都极其不易,因此教师应该庆幸学生已经领悟到了哈姆雷特犹豫不决的后果,也应该鼓励学生像这样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那样才能让学生有信心去解读课文。第二点让学生写意见的目的是了解学生是否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表达方式及其它问题,教师也通过这些了解自己是否在课堂上做了无用功,并根据意见分析双方的原因,在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的同时,也调整、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写出建议这也是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对教师该如何教学最有发言权。当然这要排除一部分只想贪玩的学生提出就玩游戏、自由活动的建议,教师当然也只采纳有助于改善教学结果的建议。该篇文章还可以通过作业的形式来获取,如在课程结束时让学生写出自己对哈姆雷特的认识,此时可以将教学开始时进行比较,看学生的认识有无变化,然后根据变化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教学。
  总而言之,在我们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双向的信息反馈是十分有效的。
其他文献
阅读是人类的基本技能之一。这种技能不是先天的,学习者要经历一系列过程才能获得。在这些过程钟,学习者慢慢地对印刷符号熟悉起来,并最终能熟练地使用它们。因此,读是帮助学习者理解文章的一个重要过程。让我们一步一步地读:  一、读出准声之音  细节决定成败,学语文也该从细节做起,要从学生读准音,把握节奏开始,到读出语调语气,从而理解情意,让学生从课内到课外,由学校到家庭,在任何场合能操作自如,随心所欲,从
期刊
什么是幸福感呢?所谓幸福感,就是人们根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肯定性的评估,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及其各个方面的全面评价,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的心理状态。幸福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社会环境,它有着不同的含义;幸福具有个体性的特点,个人对幸福的直接的、个体的感受与领悟就是幸福的个体性。所以,每个人对幸福的认识是不一致的,幸福感也是不同的。没有对幸福的追求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初中语文教材,有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厚实的底蕴,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我在课题研究和教学中做了些尝试。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现在的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方面都比较欠缺,而初中语文课本介绍了许多高深品德和人格魅力的人物,我在课堂
期刊
[考点诠释]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
期刊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以及相关的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那么,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努力更新理念,合理转变角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
期刊
语文教育是心灵感化心灵、生命唤醒生命的过程,语文教育的“特质”对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更高的期待,那么,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如何拓展,才能成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心灵的教育者。  一、语文教师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要突出“自我发展”意识。  有些语文老师坦言:年复一年、循环往复的教学,蓦然回首,自己面对的依然是相似的学生、相似的教学,自己的工作好象是一种周而复始的循环……于是,有的老师一本书教几年,一个教
期刊
文学的本质,是要表现人的内心,绝不是要表现客观世界。文学中的客观,一定是浸透了作者生命体验之后的客观,或者说只是客观在人心中的映像。教材里所选的文言文是祖国古典文化的精髓,真正的好文章,是从作者的生命中喷薄出来的。作为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决不能起于翻译,止于背诵。而“蜻蜓点水式”的点评,无非是隔岸看花,会让学生陷入文言文仅仅是“背背实词,记住翻译”这样的泥沼。因此学习文言文,必须树立这是文本,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不断的更新完备、实验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实验教学活动深入开展、促进了教育理念更新,推动了教学方式的变革,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实验教学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以其生动直观的教学特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创新意识等。  (一)实验教学分类  中学的实验教学通常有物理实验教学、化学实验教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展开,教师们陈旧的作文评改方法越来越显示出他的腐朽,当老师们挑灯夜战,逐篇批阅,写满评语的作文被学生看也不看就扔到了一边,下一次作文大家又重复上一次的错误时,正应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 “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教师们心痛了,痛定思痛,换来了对作文评改方法的思考。新的作文评改方法一定要做有用功,那就要打破常规,提高评改的有效性。  步骤一:学生
期刊
教育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作为一位教师应积极利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体验幸福,在奋斗中追求幸福。  1.营造幸福氛围,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语文学科内容丰富,蕴藏幸福感的认知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感悟,体会文中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实质,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更能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