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de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初中语文教材,有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厚实的底蕴,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我在课题研究和教学中做了些尝试。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现在的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方面都比较欠缺,而初中语文课本介绍了许多高深品德和人格魅力的人物,我在课堂上利用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让学生在一些人物崇高理想和优秀品质的感染熏陶下,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教授《岳阳楼记》一文,通过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作为一名学生要象范仲淹那样从小胸怀天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二、充分利用课外阅读实施德育渗透。作家赵丽宏说:“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我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引导学生去读,并且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受到教育发,收到良好效果。
  三、巧妙利用名言警句进行德育渗透。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课文中出现了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不仅文情并茂、短小精悍,而且思想内容深刻丰富。我在教学中根据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例如讲解《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时,引导学生理解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学习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讲解鲁迅小说《故乡》中关于“路”的名言时告诫学生人生之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在未来的人生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讲解《生命的意义》“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时,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神圣和人生的真正意义,要珍爱生命,学习小说主人公保尔为全人类利益而活着的献身精神; 讲解《孟子》里的“舍生取义”,《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蜀相》里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时,告诉学生这些名句震撼着千千万万仁人志士的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舍身为国,为正义事业奋斗终生。在教学中我还要求学生将名言警句归类整理和背诵,鼓励学生写读后感,收到良好效果。
  四、充分利用作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除强调写作技巧、文字功夫外,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增强道德意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俗话说“作文先做人”,一个道德意识淡薄、认识水平低下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内容丰富、思想健康的文章的。因此,在选择作文题目时,我选择一些既具有人文气息又现实性较强的话题,既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兴趣写,让作文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又能在写作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例如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主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作文中,有的学生书写自己的成长之路,感恩父母老师于一路上的关怀;感恩社会给自己的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类似的如以“善良”“责任”“宽容”“自信”为话题的作文都能使学生在写作中不知不觉中受到德育教育。
  五、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另一途径。我在教学中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我的青春我做主”诗歌朗诵比赛,收集“两弹一星”“神舟发射”剪报,“走进书的世界”手抄报,学习“感动中国人物”演讲比赛,“美丽中国---我的梦”作文竞赛等。这些活动既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也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当然,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成为品学兼优,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有用之人。
其他文献
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素质教育良好开展的首要基点。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能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主要依靠管理者的合理有效组织,在重要的班级管理者中,班主任是最核心的管理者。班主任素质的高低、管理方式和手段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班级管理成效的好坏,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班集体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影响班集体学生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氛围,从而影响良好的班风
期刊
技术服务教育,教育服务社会。数字化校园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来构建融学习者、专家、社会活动于一体的种种接近真实的虚拟情境平台。而情境学习理论则指导学习者通过参与具体的情境活动来真正地获得知识,并同时掌握专家运用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推理过程与方法策略。下面将分别从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关系、教学手段、与教学效果等方面对其结合进行阐述。  一、形成了新的教学思想  情境学习强
期刊
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目标、肉容和评价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更新教学方法,使自己尽快进入新课程中,并伴随新课程的实际而成长。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语文教学实行了创新教育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我想可以从以下几
期刊
作为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是读书的最基本要求,但绝大部分后进生的作业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摆在所有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需要我们去思考、解决。  一、后进生语文作业质量差的成因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后进生作业状况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学生角度来说,首先,学习态度不端正、自信的缺位。后进生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大多认识不清,对作业基本上都
期刊
借景(物)抒情和托物言志是文学创作中的两种表现手法,它们看似没什么区别,都是托其他之物表达某种情绪或思想,也因此很多学生在课文学习和写作中常将这两个概念混淆。其实这两种手法还是有不同之处的。  首先是概念上的差异。借景(物)抒情是指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而托物言志是作者表述自己的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义务教育实施水平的不断提高,办学条件日趋完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已成为广大教师应该掌握的主要技术之一。下面谈谈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认识。  一、信息化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美育作用  语文教材中,诗歌、散文、小说、寓言、童话等不同文体,都蕴含美的因素,而录像、录音、幻灯等等信息技术手段,则以直观、形象、色彩
期刊
教师完成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特点之一是用语言讲授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果教师的课堂语言枯燥乏味,千课一律,教学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学生听讲昏昏欲睡或厌恶于表,那教师就应扪心自问:是否使用了笨涩的语言来施教了名家名篇?是否自己的语言有悖于语文学科的特点?  众所周知,方言土语之所以不许袭入课堂,因为它对汉语的规范化有很大的破坏性;满口之乎者也之所以不
期刊
一节好的语文课,常常要有一个精彩的开场白,也就是要有一个精彩的导语。导语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却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重要教学步骤。作为一名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就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生动的“我要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讲胡适的《我的母亲》、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茨威格的《托尔斯泰》这些课文时,因为开场精彩,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起了他们
期刊
阅读是人类的基本技能之一。这种技能不是先天的,学习者要经历一系列过程才能获得。在这些过程钟,学习者慢慢地对印刷符号熟悉起来,并最终能熟练地使用它们。因此,读是帮助学习者理解文章的一个重要过程。让我们一步一步地读:  一、读出准声之音  细节决定成败,学语文也该从细节做起,要从学生读准音,把握节奏开始,到读出语调语气,从而理解情意,让学生从课内到课外,由学校到家庭,在任何场合能操作自如,随心所欲,从
期刊
什么是幸福感呢?所谓幸福感,就是人们根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肯定性的评估,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及其各个方面的全面评价,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的心理状态。幸福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社会环境,它有着不同的含义;幸福具有个体性的特点,个人对幸福的直接的、个体的感受与领悟就是幸福的个体性。所以,每个人对幸福的认识是不一致的,幸福感也是不同的。没有对幸福的追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