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其实是教师引导的艺术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ther_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学,其实是教师引导的艺术。”本学期在学校举办的“一课多上”活动中,笔者曾连续三次执教“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深刻地领会了这句话的内涵,下面是三次“长方体特征”的教学片段及反思。
  
  第一次试教
  
  (教师出示牙膏盒、化妆品盒、文具盒、牛奶盒、小木箱等实物)
  师:你们认识讲台前这些物品吗?
  生:认识。(异口同声)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给大家介绍介绍?(生答略)从外形上看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是长方体。
  师:你能再举一些长方体的例子吗?(生举例)为什么它们都叫长方体?(生一时语塞,师趁势板书课题)到底什么样的形体才是长方体呢?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有什么特征,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学生有的呆呆地眼瞅着面前的长方体,有的手拿长方体茫然地转来转去,有的无所事事地做起其他小动作,两三分钟后反馈,只有个别学生举手。)
  师:谁来说说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生: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师:长方体的面还有什么特征呢?(学生默然)
  师:(有些着急,用手势比划)仔细观察长方体的上下面、左右面、前后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手举着一个药品盒)长方体这两个面是正方形,这四个面都是长方形。
  (教师一看学生答非所问,无奈之下,不得不“告诉”……)
  【反思】笔者原来以为长方体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教学时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自主发现长方体的特征,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体现学生对知识自主建构的过程。可是课堂实践证明学生绞尽脑汁也探究不出长方体的特征,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上述案例中出现的“尴尬”,责任不在于学生,而在于教师没有以学生的思维起点为出发点,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深入认识立体图形,他们不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在学生没有研究立体图形经验、教师又不给予任何引导或暗示的情况下,必然导致学生的学习是茫然的,这样的自主探究毫无价值。归根结底,是教师的要求过高,步子迈得太大了。是不是可以通过细化几个问题给予适当引导,降低学生有效发现的难度呢?于是,又有了第二次试教。
  
  第二次试教
  
  (教学引入同第一次,但是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时教师出示了如下的自学提纲)
  (1)长方形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相对的面有什么特点?
  (2)长方形有几条棱?你能按一定的标准分组吗?量一量每组中几条棱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师: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你们能根据黑板上的提示,利用手中的学具自己探索出来吗?
  (学生操作学具,合作研究,教师巡视指导。六七分钟后教师组织反馈。)
  师:长方体有哪些特征呢?谁来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按照问题的顺序依次反馈,发言十分踊跃,交流的过程非常顺畅。
  【反思】说实在的,上完这节课我的心情是很激动的: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准确、完整,对长方体特征的探究仅用几分钟就完成任务了。评课时几位老师的发言又让我的心里凉了半截:表面上看,学生是动手操作了,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长方体的特征也是由学生说出的,但仔细分析,其中有多少学生自主探究的影子?这样的教学貌似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地位,其实仍是教师进解教学的延续,只不过把教师的口头语言变成了书面语言罢了。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自学提纲中过于细小的问题分解,过于细致的引导,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变式罢了,桎梏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虽然最后能很顺利、轻松地发现长方体的特征,但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出现争论、卡壳、思考的格局,学生缺乏强烈的探究欲望,没有形成有效的探究经验,难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于是,我又进行了第三次试教。
  
  第三次试教
  
  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土豆、小刀。教师引导学生切一刀得到一个面,切第二刀得到两个面、一条棱,切第三刀得到三个面、三条棱、一个顶点,(板书:面 棱 顶点)再切三刀得到一个长方体。
  师:下面进行切长方体比赛,看谁切得既快又像。(学生切过后,展示切出的长方体。)
  师:看一看,哪些同学切的像长方体,哪些同学切的不像长方体。
  师:(展示几个切得不像的)谁来说说这几个为什么不像长方体?(生答略)
  师:看起来,看似简单的长方体还蕴藏着许多数学奥秘,到底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请你们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体,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用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方法,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的特征多。
  学生马上按照老师的提示,研究起长方体的特点来。虽说磕磕碰碰,但他们还是情绪高涨、较为完整地探索出了长方体的特征。
  【反思】在课后的交流中,教师们普遍认为,借助于切土豆的游戏,教师带领学生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为下面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奠定了基础,接着凭借“快”“像”两个评价标准,使学生的手、脑充分动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切长方体的操作中,初步感受长方体的特征,接着教师以一句“请你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体,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用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方法,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使学生把握研究的方向,明确探索的方法。学生不仅探究出了教师预设的内容,有的学生还得出了“正对着长方体的某一个面看,只能看到一个面;斜着看,能看到两个面;从一个角看,能看到三个面”的结论,而且有的学生还尝试自己画出了长方体的立体图形。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时而观察、时而思索、时而交流、时而操作,个个兴致盎然,体会到自主探究的乐趣。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三次教学,我深深领悟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既要“到位”、又不应“越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引导不到位,笼统地让学生去发现,虽然舍得放手,也给了学生自主思考和与同伴交流的机会,但学生的学习是茫然的、低效的,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思考与探索,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同样,如果教师指导越位,就会剥夺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使学生成为教师指令的操作工,教师意志的代言人,同样也会阻碍学生的发展。只有教师的引导适时、适度,较好地处理好“放”与“扶”,才能创建扎实、高效的数学课堂。
  注:此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重点课题:《课堂教学即时性资源回应策略的研究》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实践劳动教育要学会调动时间能量,实现劳动教育成果的转化与养成。“打卡”就是一个能够调动时间能量、“卡”住劳动教育的节点、“卡”实劳动教育成效的策略,能够巧妙地完成劳动教育的时间管理和时间成效,构建体现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行动路径。  【关键词】 劳动教育 打卡 时间  有人说,时间是最天才的批评家,纷纭万象在时间的长河中洗去铅华,终会显出本质与本相。时间也是最伟大的工匠,世间万物在时间的
【摘 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在编排上具有“数量增加”“主题突出”“梯度明显”三个显著的特点。同时,这些诗词还存在“隐在”的逻辑特点,即随着年级的升高,同一主题的诗歌由“一首”增加为“一组”,主题范围由“小”渐“大”,同一题材的诗歌内容主旨由“浅”入“深”。基于这些内在特点,教师在对教材诗词进行补充拓展时,应遵循教材主题、学情特点、诗词价值、思维提升四个原则。  【关键词】统编教材 古诗词
我国油气资源丰富,但陆相沉积盆地地质条件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薄互层储层发育,储层精细表征与油藏动态监测是提高我国油田油气采收率、最大限度地开发油气资源的关键所在,  在中国石油大学,有一位年轻的科学家,他从2003年开始,就一直致力于我国复杂地质条件非均质油藏的地球物理研究工作,他是李景叶……油藏地球物理“新秀”  在中国石油大学,李景叶本硕博连读度过了8年的时光,“在学校,陈小宏教授给了我很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总离不开一段精彩、巧妙的导入设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导入自然也无定式。作为每堂课的首要环节,好的导入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意识地把相关的情与境、物与事铺设于课堂、作用于师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起点,传达必要的教学信息,启动预设的教学行为模式,引发求知欲的萌动,从而能够有效引导师生顺利进入接下来的主体教学环节。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动手性强且感性丰富、趣味的课
【摘要】预测,不单单是一种阅读策略,更是一种提高作文教学的手段。教师巧妙使用绘本插图,抓住图画细节、画中有画,让学生在观察中预测,激发兴趣;利用重复而有节奏的文字来讲述故事,像福尔摩斯探案一样,去猜测、推想故事情节的发展,增强习作的乐趣;运用预测续编故事,在原有的故事基础上,顺着故事情节,大胆猜测和推想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预测,让学生在创作空间挥洒自如,尽情地书写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从而不断提
【摘要】长篇文学作品,要“让”学生阅读,“让”学生鉴赏。“导读单”设计要求“刚性与弹性”相结合,使其成为学生阅读长篇文学的向导,让学生乐读。“导读单”设计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探究问题,不断提升阅读效率;从文学角度出发,围绕背景设计,让学生走近文学大师;从赏析人物和景物描写入手,提高审美情趣,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导读单设计,读写结合,拓展延伸,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让学生活
或许是个人偏好,我挺喜欢国务院原总理朱镕基的讲话风格:语言干净,表达准确,一语中的,没有废话、套话,不仅内容集中、论述有力,而且思路清晰、简单明了,让人豁然开朗。准确凝练的语言美感反映出其清晰深刻的思维品质。这其中当然包含着总理许多的政治智慧和人生修养,但也折射出总理深厚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读了总理的书,不自觉地去反观当下的语文课堂,尤其关注老师的教学语言。这一看一听,还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啰
摘 要:现今肉鸡生长期越来越短,因此,良好的开端对其随后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肉雏鸡的开食料进行了试验,得出DOC Star开食料可以优化1日龄肉雏鸡生长早期及随后的生产性能,进而可提高现代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肉雏鸡;饲料;早期育雏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4)12-0016-03  现代商业化肉鸡按照能实现最大加工产量和达到尽
对断奶仔猪来说,适应新的食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以确保仔猪平稳地从哺乳过渡到断奶?  试想一下:你刚刚成为父亲或母亲。这是一个漂亮的宝宝。比如说,一个男婴。我敢肯定,你会给他可能是最好的照料:一个舒适温暖的房间,房间内有一张用来睡觉的干净的小床。尿布每隔数小时会清理一次,并在每次他要喝奶时给他喂奶。然后,3周后,你决定将膳食从奶改成土豆和肉类,我知道你在想这是不可能的、错的,对不对?
随着“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老师们对“去结果”式理念的理解渐渐明晰起来。近年来,我园以微项目研究为契机,将这种独特的理念最大程度地渗透和运用于教学,使得幼儿的探究越发得真实与具象,他们能结合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从自己原有经验和知识储备去观察、发现,甚至是分享。因此,在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过程中,实物感知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幼儿感知其现象、窥探其奥秘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  笔者认为,实